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1121500002194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1-12-15 | 废止日期: | |
文 号: | 华政办发〔2021〕91号 | 所属主题: | 政府文件 |
华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华池县“十四五”消防工作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省、市驻华有关单位:
《华池县“十四五”消防工作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华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7日
华池县“十四五”消防工作发展规划
为全力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县消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水平,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的能力,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消防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消防救援支队的精心指导下,全县消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县级人民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乡镇和社区均成立消防工作委员会,建立了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安全责任网络逐步健全。二是公共消防安全环境持续优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辖区乡镇中心小学、幼儿园以上学校,医院、市场、超市、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全面达标,未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全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三是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县消防队伍共接警出动355起,出动车辆 482辆,出动警力 3400余人(次),抢救被困人员 50 人,疏散被困人员120 余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 1.6 亿元。四是地方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对全县地方消防经费保障关系、保障标准及增长机制等进行了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县地方消防经费总量达到2365.85万元。其中,2016年90.08万元,2017年116.88万元,2018年442.8万元,2019年644.28万元,2020年1071.81万元;消防业务经费总量2365.85万元,为圆满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三五”末,全县总人口13.55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25家,高层建筑23幢,易燃易爆单位场所26个。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能源型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此相比,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消防救援车辆装备结构还不完备。消防站18类个人防护装备不能达到45人配备要求,特种灭火救援车辆装备普遍欠缺。同时,森林灭火装备严重缺配,制约了队伍战斗力的形成。二是全县应建消火栓170个,实有155,完好140个,完好率90%,仍有欠账。行政村消防取水设施薄弱,不能保障灭火救援的实战需要。三是华池县南梁镇全国重点镇专职消防队虽然已投入执勤,队伍的管理运行机制还不成熟,目前仅靠专职队员自身管理,且车辆装备缺口较大,导致无法发挥作用。四是城市居民、乡镇和较发达的农村、偏远村庄人口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率较低。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授旗训词精神为指导,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能定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聚焦风险防控,突出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破解消防救援事业发展难题,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能力,努力打造“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在新的起点上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华池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引领、体现改革发展方向原则,城乡抵御火灾整体水平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坚决遏制亡人火灾事故、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火灾和应急救援形势持续保持稳定。逐步健全消防救援法治体系,深入落实消防救援责任制,公众消防和应急救援安全素质普遍提高。消防救援经费保障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适应,城乡消防救援基础得到不断改善,消防救援力量体系全面增强,依托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南梁女子消防义务宣传队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三、“十四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县级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依法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编制修订专项消防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充分发挥消防安全委员会议事协调作用,定期召开消防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合力推动消防事业发展。2021年,建立与住建、市场监管、交警等行业部门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工作机制。同时,2023年前,教育、卫健、文旅、住建、民政、商务、民宗等行业所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示范管理创建全面达标。
二是深化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以单位“四个能力”建设为重点,开展消防监督抽查,督促重点单位运用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落实户籍化管理。火灾高危单位每年开展一次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年开展“四个能力”建设达标检查,一般单位开展“一懂三会”达标检查,全面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社会单位消防工作区域协助制度,2021年50%重点区域建立协助组织,2025年全部重点区域建立协助组织。强化三色预警功能运用,对火灾隐患较多、管理问题突出、反复出现消防安全违法违规的重点单位,实行“黑名单”制度,对外公示或抄告其上级主管部门、协会、商会等,以诚信体系倒逼单位主体责任落实。
三是不断健全消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隶后经费保障新要求,制定出台地方消防经费管理暂行规定,将各类地方消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城乡公共消防设施、消防站、消防装备、信息化和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员的工资、社会保障、职业健康、执勤津贴等所需经费。同时,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建立健全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防业务经费稳步增长保障机制。
(二)持续提升社会面火灾防控能力。
一是不断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改革消防安全监管模式,落实消防安全形势分析研判、重要活动节庆消防安保、火灾隐患举报投诉、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等为手段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加强火灾隐患整改技术服务,集中对重大隐患和区域性隐患进行媒体曝光,督促攻坚整改,对难以解决的实行上挂一级政府督办,推动各监管职能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舆论、诚信等手段,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全面整治火灾隐患,逐步形成“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
二是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救援宣传阵地建设。2022年,按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建成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的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城市公园、图书馆、科技馆、社区(村镇)党员服务中心等公共活动场所,规划建设消防宣传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消防救援安全素质教育。“十四五”期间,行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消防宣传主体责任,宣传部门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司法行政机关加强消防普法宣传的指导和督促落实,教育部门将消防知识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内容和高校、高中新生军训,实现消防安全教育“五落实”。建强消防宣传专业队伍。2021年,依托南梁女子宣传队为主题的消防宣传队伍。建立消防志愿者登记、培训机制,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到 “十四五”末,消防志愿者活动稳步发展,多种消防宣传力量有效形成。
三是深入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以规范执法机制为着力点,持续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促进执法公正,完善监督执法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监督执法档案,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加大社会消防执法监督员监督力度。真正实现“执法主体规范、执法能力提升,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质量提升,执法程序规范、执法形象提升”。制定完善各执法环节的工作规范和消防执法规定,按编制配齐配强监督人员和消防监督及火灾原因调查装备,落实岗位准入标准、岗位轮换制度和执法离任审核等制度,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履职能力。进一步加强消防执法内部监督和执法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制定出台便民利民措施,推动依法治火格局逐步完善。
(三)持续推进消防基础建设
一是科学规划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县、建制镇科学编制并严格依法落实消防专项规划;2021年,县市政消火栓补齐欠账,达到应建数的100%。2022年,市政消火栓应建率、完好率均达到100%,至2025年消火栓建设达到198个。逐步推动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建设农村取水设施,2023年,南梁全国重点镇按照《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市政消火栓建有率达到100%,一般建制镇建设不少于5个市政消火栓(简易消火栓),每个行政村建设不少于2处消防取水设施。至2025年,全县所有乡镇建设不少于5个市政消火栓(简易消火栓),每个自然村建设消防取水设施不少于1处,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就近、便捷保障灭火救援的实战需要。
二是优化升级消防装备配备水平。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站实现车辆配备“五个一”(1辆水罐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消防车、1辆泡沫消防车、1辆城市主战消防车、1辆举高救援消防车)。逐步淘汰达到服役年限的执勤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全县消防装备整体水平基本实现“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目标。2021年、2022年逐步配齐8吨水罐消防车、城市主战消防车。志愿消防队(站)配备不少于2辆消防摩托车;基本满足乡镇一般火灾、初起火灾扑救需要。在此基础上,逐年配齐侦检、破拆、救生等特种器材装备。到“十四五末”,消防站队伍装备建设水平能够满足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任务需求。
三是全面建成消防联勤保障体系。按照“完善体系、健全机制、平战结合、部门融合、提升效能”的思路,逐步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的常态化联动机制。与超市、医疗卫生、石油公司、运输公司、工程公司等单位签订联勤保障协议,开辟食品药品、油料物资、工程器械优先保障“绿色通道”。配备供气、供液、装备抢修等战勤保障车辆及遥控水炮等新型装备,2021年建成1个消防救援战勤保障物资储备库,消防救援战勤保障效能明显提升。
(四)全面加强消防队伍战斗力建设。
一是持续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立足我县能源产业点多面广、道路交通运输压力逐渐增大、自然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城区建设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建立由政府主导的联勤联训常态化运行机制,将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气象、交通、林草、水务等应急联动部门的灾害预警信息、救援力量、装备实力纳入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同时,依托消防救援队伍组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按标准配齐车辆装备,落实保障政策,队伍具备森林灭火执勤能力。 “十四五”期间,定期召开消防救援联席会议,每年组织多部门联合演练不少于2次,消防救援联勤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消防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
二是着力提高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消防救援指挥调度网络体系建设。深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加快推进消防救援指挥调度网络体系建设。2021年,建成高清指挥视频调度系统。2022年,消防队站建成智能化管理平台。加强消防救援应急通信保障基础建设。深度运用4G/5G技术,融合专网、互联网、宽窄带无线通信网、北斗卫星网等资源,不断提升消防应急救援通信保障水平。按照县级不少于7人标准,建强县级消防救援应急通信保障队伍。补齐超轻型卫星便携站、双模单兵、图侦系统配备短板。2023年,配备小型动中通指挥车。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消防救援应急通信保障 “能组网、随人走、不中断、连的上、听得见、看的清、能图传、能分析”的总体要求。
三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严格落实《甘肃省专职消防队建设管理办法》,落实队伍各项经费保障,推动政府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落实人员、装备。按照“森林火险重点县一级消防站50人,全国重点镇专职消防队15人标准,征召合同制专职消防员充实消防执勤力量。按照监督执法岗位行政编干部与消防文员配备比例1:3,其他岗位1:2标准配齐消防文员。积极解决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员的身份属性、伤残抚恤、再就业保障等问题。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