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政务微信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乡镇动态>详细内容

乡镇动态

弘扬工匠精神 争做大国“顶梁柱”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14 15:40:57 浏览次数: 【字体: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树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的职业。《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工匠以工艺专长造物,靠实干专注立身。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讲好工匠故事、涵养工匠文化,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释放创造潜能,激发拼搏斗志,汇聚磅礴力量,成就复兴伟业。

以工匠精神赓续传统文化。“巧手精工能利器,匠心敬业载清名。”“工”的职责是造物,精湛的技艺是工匠的立足之本。传统工匠精神包含着“尚巧达善”的追求、“知行合一”的理念、“德艺兼修”的境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悠久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能工巧匠,春秋时期鲁班在木工工具、军事器械、生活用品等方面有众多的发明创造,被后人尊称为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隋代造桥匠师李春所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1400多年却仍巍然屹立在洨河上,其大跨度、圆弧拱、敝肩拱结构形式为之后的桥梁建设开创了新的天地;北宋毕昇所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他们凭借双手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留下数不尽的物质遗产,推动了我国古代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以工匠精神赋能现代发展。“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从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重大工程,到“嫦娥”探月、“蛟龙”深潜、“北斗”组网等科技奇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都留下工匠奋进的足迹。对于基层干部,“工匠精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工作要做实、业务要干精、政策要吃透,努力干实事、干好事、干成事。做实干家,沉下身子贴近百姓生活、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大道理融入群众的“土道理”中。做行动派,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以高标准、严要求、好中求好、锦上添花的追求落实好每一项工作。做奋斗者,在基层一线的工作实践中,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仰,为群众增收多出“金点子”、为乡村发展多找“新路子”。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三十年水下长征”无怨无悔的黄大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推广、书写了“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的袁隆平,在火炸药领域耕耘六十余载、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的王泽山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专一热爱,择一事、终一生,无论是小到一颗螺丝钉的打磨,大到天宫一号的制造,这些都体现着工匠们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工匠精神的本质是熟能生巧、巧能成精、精益求精、精耕细作;工匠精神的特质是创新突破,器物有形,匠心无界,一项项技术革新、一系列技术攻坚,折射出各行各业工匠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全社会厚植“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名于世”的工匠文化,以新时代工匠精神塑强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终审: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