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蛟镇杜右手村: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文明实践扮靓群众“精神家园”
“解甲不失军人色 汗水续写军旅光”,这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杜克宽的真实写照。如今,杜克宽的家乡华池县五蛟镇杜右手村以模范精神为引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移风易俗,规范基层党组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文明水平,扮靓群众的“精神家园”。
隆冬时节,记者在杜右手村村民慕万琴家看到,她正忙着给91岁高龄的婆婆梳头、整理被褥、打扫卫生。忙碌的身影、关切的话语驱走了冬日的寒意。她因一直以来邻里关系和睦、孝敬婆婆,同时也很支持村上的公益事业,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被评为了村上的“好儿媳”。“ 母亲年龄大了,出行很不方便,我就想着把她照顾好,让她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好好的和他人相处,以后把日子越过越好。”她对记者说。
“好儿媳”慕万琴只是杜右手村众多敬老爱亲的一个缩影,“好媳妇”评选也只是杜右手村树立典范、弘扬优良传统、传递正能量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杜右手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技能培训、党员冬训及树立新风表彰大会等活动层出不穷,以推进移风易俗,转变民风民俗。
精神文明,文化引领。如今的杜右手村村民冬闲不再“猫冬”,他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强身健体或放松心情。文化广场上,妇女们踏着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图书阅览室里,琳琅满目的书籍填满书架,孩子们三五个围坐在一起,认真地阅读、写字、学习乐器。大家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绽放着生命的光彩,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也给这个偏僻的村子增添了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五蛟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杜丹丹说:“放寒假了,我和朋友经常来村上的图书阅览室一起学习,在这里可以看书、写字、也可以弹钢琴等等,这样减少了我们在家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寒假生活,也为我们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是这个曾经深度贫困村村民的愿望、发展的目标。如今,杜右手村紧握脱贫攻坚“接力棒”,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大胆改革创新,开展技能培训,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让这个曾经“靠山吃山”的深度贫困村的村民发展有产业,就业有门路,群众的精气神儿满满、干劲十足。老党员杜克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说:“这几年,杜右手村的精神面貌大变了样,环境干净了、道路修通了,自来水、路灯都入户了。2021年还新建了村部,有活动的场所、有玩的地方,不无聊了、也不心慌了、心里非常舒服。”
穷则思变,变则通达。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右手村先后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舞台”、文化长廊、书画室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规范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主题活动为抓手,促进人居环境美、乡风民风美、文化生活美,培育农村文明风尚,打造群众“精神家园”,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保障。
五蛟镇杜右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有举说:“我们组建了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和党员先锋队,对全村的困难群众进行了卫生清洁和慰问,同时组织广大群众对村容村貌进行清理,使全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大幅度提升,还扩建了文化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使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大幅度提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