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员平凡的一天 --记乔河乡农普同志一起战斗的日子
“2016年,百年一次的脱贫攻坚,三十年一次的土地确权,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五年一次的代表选举,三年一次的村级换届”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句话,2016年在基层工作的同志,都是勇士。我为此而沾沾自喜,因为我正是庞大基层队伍的其中一员,也正好有幸参加本次农业普查工作。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事于农村,想来已经快有三十个年头了,就在这延绵不断的山峦之中,就在这碧空如洗的蓝天之下,就在这可摘星辰的高山之上,就在这流水淙淙的小溪之旁,说扎根基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扎根”。
我工作的地方,和我老家有着一样的风土人情,七年光阴,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往返多少次,也不知道连起来能绕地球多少圈,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都如数家珍。但对农村事务颇感兴趣的我,仍不失初来此地的满腔激情,农业普查,关乎国家大计,意义长远,正好借此机会见证百态人生,品读农村真善美。
农普工作伊始,一切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数十名农业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包村联组,交流学习,广泛宣传,清查摸底,绘图划区。每个普查工作人员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不辞劳苦的做着这些大量的前期工作,只为消除瓶颈,保证正式登记时水到渠成。
北方的冬季,入眼来,总是一片苍茫。万物凋零,愈加显得萧条,林间漫雪,山风不时吹来,夹杂着漫天雪花,让人凛凛生寒。我们奔赴在基层一线的农普人员,正在山间奔走,胸前挂着普查员的胸牌,手里拿着农业普查登记表,袋子里装着“致农业普查对象的一封信”和PDA,口中不时呼出一道道白雾,倏然凝结成霜,又落在眉毛或垂下的发丝上,羽绒服此时也变成冰冷的铠甲,一个个普查员犹如披坚执锐的骁勇战士,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中午时分,翻过山头,左转前行不远我们来到了张大姐家,多日入户普查以来,我好似职业病一般,一边走入院子,一边观察四周,“三孔窑洞、两头牛、一只狗……”,一一默默记在心里。正四处打量,已到了窑洞门口,北方的人们热情好客,主人为表欢迎,高高地撑起厚重的门帘,示意我们进屋。
寒气未退时节,一盆火烧的正旺,水壶烧的“滋滋”作响,窑洞里仅有的几件生活用品和家具略显陈旧,却收拾的极为整洁,清贫但不失温暖。表明来意,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开始正式普查,填写登记表,“您家有几口人?种几亩地?养几只鸡?……”,我们询问着每天都重复十几次的问题,眼前的大姐很是配合的回答着我们每个问题。“拉家常”似的工作方式,很快填完了登记表。我们临行前,张大姐疑惑的问“你们普查这些,到底有啥用?”,我们对她讲:“查清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提供基础性决策依据”,她似懂非懂地笑着说:“嗯,那你们做的可是有利人民的大事嘞”。她的笑容很憨厚,丝毫不显做作,或许她便是万千农村妇女的缩影,秉承勤劳朴实,持家仁爱的传统美德,向往美好生活,也希望有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精神世界塑起坚硬的堡垒,也为农村的脱贫攻坚默默贡献一份力量。
冬日的天气总是显得短暂,午后的太阳渐渐西沉,趁着夜色未浓,我们要赶回单位,整理数据。在基层工作,加班乃至天天加班早已是一种常态,农普线上的加班更是如此。晚上一起核对平台数据,还有晚上我们的农普同志为了有更好更快的网速,守着电脑坐等半夜录数据。
不使洪荒之力,怎能破茧成蝶?曾一度向往每天都过着“有丝竹之悦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日子,此时猛然觉醒,这何异于荒淫无度?毛主席语录里有这样一句话:“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颇为赞同。如果把基层看成是起跑线之外的地方,那最终也无法到达终点。作为新一代的年轻共产党人,我们要有时代的使命感,民族的责任感,要有“愿为天下先”的精神,肩负国家大任。
松载雪雾,偶遇暖阳,天绘冬景图。伸一个长长的懒腰,打一个深深的哈欠,今日我将继续前行,农普战场,需要我们去战斗,新的一天开始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