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为农民春耕备耕的“高参”
俗语说,春耕备耕抓得早,地里庄稼长得好。又是一年春耕时,随着网络发展,华池县春耕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了当地农民春耕备耕的“高级参谋”。
近日,五蛟镇刘家湾村村民张家坤通过微信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沈禹颖现场视频连线,咨询饲草种植技术。张家坤在当地办了一个养牛合作社,养殖近50头牛,每年他都会种植130余亩的甜高粱、燕麦草等饲草,但饲草产量不高的问题让他十分困扰,通过和沈教授视频连线,他心里的疑问有了答案,沈教授问得十分详细,她分析认为,张家坤的甜高粱产量不高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纬度高,气候冷;二是播种密度不够。
张家坤和专家的这场连线缘于五蛟镇卫计服务中心主任杨潇的帮助,杨潇负责五蛟镇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编辑,鉴于镇上很多合作社、农户在农超对接、掌握市场信息能力上有欠缺这一情况,她经常在公众号上推送相关信息服务,尤其是春耕备耕开始后,这个微信公众号也成了镇上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农资购买渠道的“主战场”。杨潇告诉记者,沈教授对庆阳陇东片区这块饲草生产比较关心关注,现在也是春耕,正是种燕麦种甜高粱的时候,她就推送这些技术,这些文字性东西,发现大家很接受,她把镇上合作社这种个体性、个案性的问题提供给沈教授,现场视频或者语音指导,解决问题比较到位。
近年来,五蛟镇积极转变种植结构,发展地膜玉米、中药材、饲草畜牧等多元化产业,产业要发展,技术得跟上,这种互联网+的服务方式,把专家、技术送到了农户家门口。这两天,杜右手村村民孙虎也忙着拾膜腾地,为春耕做准备,他家养了30多只羊,今年准备种些玉米和甜高粱喂羊,闲暇时间,在镇上的微信公众号上学习“充电”成了他的习惯。
孙虎说,今年关注上乡上的公众号,对我们发展种养殖产业有很大帮助,我今年准备种植燕麦草八九亩,甜高粱八九亩,公众号里面啥指导方法都有,养殖上给农民也带来很多的实惠,所以说我就每天闲了把公众号打开看一看,学一学。
除了农用技术指导,五蛟镇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村民微信群等途径,向农户推送农资采购正规渠道,搭建农户与镇农资代销网点“指尖对指尖”的沟通交流平台,拓宽采购渠道,鼓励农资代销网点开展“需求”供应,“集中”调运、“商对村、对社、对户”配送,实现最低成本最大效益“良性互动”,保障春耕生产需要。
五蛟镇党委副书记章聚彤说,我们充分发挥镇干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三支队伍力量,采取进村入户、上门宣传全县产业奖补政策,动员农户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同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推送一些农业科技信息,截至目前全镇储备化肥1100吨、农膜46吨、农业机械18台,确保不误农事,有序推进农耕生产。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