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绿色银行”助力脱贫攻坚
我县紧抓机遇,积极与天津市北辰区建立精准对接机制,通过政策激励、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激发了群众的脱贫信心。
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天津市北辰区投入帮扶资金300万元,在柔远镇刘沟村帮扶建设了生态扶贫林项目,通过打工、补贴、选聘护林员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
刘沟村张阳洼组贫困户何旭业,家中只有年近70的老两口,缺劳力致贫的小家庭,虽然在政策扶持下实现了住房、饮水、医疗有保障,但增加收入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何旭业也曾尝试外出寻找务工机会,但年纪大、腿脚不便、无专业技能等等一系列因素,让他屡屡吃到“闭门羹”。今年,天津市北辰区援建华池县生态扶贫林项目的实施,给他带来了家门口打工的好机会。何旭业被优先安排在项目实施地务工,种了一辈子地的何旭业,栽植苗林这样的活计他干起来心应手。这一干,他坚持了31天,赚到了4030元。
何志文作为“生态脱贫”的受益者之一,只是全县享受政策红利的诸多贫困户的一个。近年来,华池县在有效保护县内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稳步推进生态脱贫一批的目标。特别是天津市北辰区援建华池县生态扶贫林项目,受益贫困户72户433人,实现政策收益254.4万元,人均达到5800元。
为了保证北辰区扶持的每一份钱都花在扶贫工作上,柔远镇采用“干部带头动、保障贫困户”的思路,摒弃以往劳务外包的方式,组织110户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苗林基地建设,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挣钱,实现劳务增收60.4万元,户均达到5500元。与此同时,组织镇、村干部义务参与劳动,和群众共建生态林、扶贫林,筑起了脱贫攻坚的绿色屏障。
和何旭业不同,同村的贫困户何志文虽然已脱贫,但4口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自己身上。天津市北辰区援建华池县生态扶贫林项目的实施,让他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他家仅退耕还林补贴就达1.8万元,占家庭收入的75%,大大减轻了何志文的生活压力。
刘沟村张阳洼组贫困户沈红强家中3个孩子,2个还在上学,这让他一直扛着不小的生活压力。可喜的是,今年沈红强有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生态护林员。作为苗林基地选聘的22个护林员之一,每年8000元的工资足以维持他们一家近半年的日常开支。
通过实施生态护林员选聘项目,破解脱贫攻坚的瓶颈问题,为全县依靠自身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和增收渠道,既保护了林地资源又助推了精准脱贫,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帮扶双赢。
与此同时,“生态脱贫”不但让造林护林成为贫困户的职业,也激发了他们“绿色崛起”的致富动力。很多贫困户由此看到了苗林产业的前景,充分利用自家的山荒地栽植油松沙棘等,作为稳定增收的渠道。而北辰帮扶项目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帮助他们销售自家的苗木,目前已帮助34户贫困户销售苗木3万株,最多的贫困户收入达到25000元。
绿了山川,富了乡亲。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发展苗林,生态扶贫林项目既实现了绿水青山,又成就了金山银山,为我县造就了一座“绿色银行”。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