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华池:让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近年来,华池县把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实施住房保障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不稳固住房修缮加固等,全力补齐脱贫攻坚住房保障短板,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走进城壕镇庙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庞小萍家,五间安架房窗明几净,庞小萍正在收拾家里的卫生 。庞小萍告诉记者,2015年,她家原本居住的三口土窑洞出现了裂缝而且每当下雨屋顶还会渗水,变成了危窑。急需重修房屋时家庭经济却因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而捉襟见肘,镇政府主动上门联系了她,帮助她申报危房改造项目,并帮她联系工程队,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在她家旧院落旁边盖起来了五间安架房,居住环境的良好转变让她和家人十分满意。
庞小萍说:“现在住在这房子里面我们感觉到既安全又放心。我们感觉也舒心很,现在啥都有了,我们家里人都感觉很高兴。”
在城壕镇,像庞小萍家这种情况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为了让贫困群众不住危房,从2009年起,城壕镇就按照华池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开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每年都会组织人力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实地排查,对排查出的危房进行汇总,建立了农村住房信息台账,并报请县上统一分年度、分批次进行农村危窑危房改造,让每一名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助力脱贫攻坚。
城壕镇党委副书记任佰鑫说:“城壕镇始终将安全住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通过3+1冲刺清零和后续行动,对全镇群众的住房情况进行地毯式摸牌,精准掌握全镇群众的住房情况,对住房有不安全和面积不达标的情况,镇政府及时申报危房改造项目,并且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资金的使用、质量 、进度进行全程监管,确保每一户群众都有安全住房。”
让贫困群众不住危房,既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也是核心指标,华池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户承受能力,严格按照建房面积和标准,引导和帮助农户建设安全经济、美观适用的房屋。家住五蛟镇刘阳洼村的村民刘俊江,家里九口人挤在三间土窑洞内,住房面积严重不足,而且屋顶还出现裂缝,也很不安全。2016年他家主动申请危窑改造,对三间窑洞进行了加固,后来又盖起了6间安架房,先后获得政策补助3万余元。如今他家住房面积人均达到16平方米,改建后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厨房、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刘俊江还养了牛和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五蛟镇刘阳洼村村民刘俊江说:“我想都没想到我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是国家政策好,我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房子很舒服,我觉得我的光景也有了盼头了。”
通过实施民房改造,全县农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全县4类重点对象和非4类对象无力建房户危房存量已完成“清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华池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齐海宏说:“近年来,我县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实策,全面鉴定整体清零的原则,每年都要对农村住房全面排查摸底,建立了农村住房信息台账,坚持2017年消除D级危房、2018年消除C级危房、2019年全面清零、2020年巩固提升的步骤,目前已全面消除农村不安全住房,实现了农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据了解,自2009年农村危窑危房改造项目实施以来,华池县共改造危房16438户,补助资金20594.33万元,实施危窑改造3385户,补助资金4931.696万元,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题,把“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为全县脱贫摘帽提供坚强保障,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