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政务微信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部门动态

华池县“十到位”扎实推进“三农”工作

来源: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19-12-02 16:09:17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华池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产业是基础、主体是龙头、入股是核心、融资是支撑”的要求,以十个“到位”扎实推进“三农”工作。

一是紧扣任务,主导产业培育到位。在种植业上,全县种植中药材10.08万亩,全膜玉米40.1万亩,瓜菜8.03万亩,马铃薯6.05万亩,小杂粮15.05万亩;其中贫困户种植中药材2万亩,全膜玉米10万亩,瓜菜1.8万亩,马铃薯1.9万亩,小杂粮2万亩。在南梁镇白马庙、高台村建办50亩钢架大棚集中连片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小区各1处,扶持带动120户贫困户种植设施蔬菜100亩。同时,完成甜高粱种植2.25万亩,燕麦草种植0.8万亩。在养殖业上,扶持全县贫困户养羊15450只、养牛953头、养鸡25396只、养蜜蜂739箱;新建棚圈1616座、草棚1508座,为种养殖合作社、贫困户补贴投放各类加工机械2423台;完成玉米秸秆青贮、黄贮45.27万吨。截至目前,全县肉羊饲养量83.31万只,出栏22.34万只,其中湖羊基础母羊存栏达到10.06万只;肉牛饲养量5.79万头,出栏1.89万头;驴饲养量达到1.62万头,出栏0.71万头;生猪饲养量11.02万头,出栏5.36万头;肉蛋鸡饲养量30.99万羽,出栏17.84万羽;肉蛋奶总产量0.98万吨。

二是整合项目,产业资金落实到位。按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人均0.5万元、户均2万元,每户最多不超过3万元的标准,以湖羊、中药材产业为主导,以企业(合作社)带动为依托,2018-2019年,通过各种渠道为90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产业到户资金17614.33万元。其中,产业配股资金9424万元,产业奖补资金8190.33万元。另外,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配股2137户4274万元(2016、2017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231户配股2462万元,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906户配股1812万元),到户资金户均2.36万元、人均0.62万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9279户35589人)。

三是努力探索,经营组织建设到位。一是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全县共注册成立各类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634家,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2家,运行规范和较规范的249家(规范的177家、较规范的72家),占比77.33%,运行一般的22家,占比6.83%,未运营的全部清零,注销吊销51家,占比15.84%。贫困村建有符合“331+”及“村社合一”模式的合作社共131家,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二是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创建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16个(种植业9个,养殖业6个,林果业1个),其中2018年引进陕西盘龙、北京银旺、中盛华美公司、甘肃民吉、甘肃红南梁5个龙头企业。按照“入社入企”要求,目前企业共签约带动合作社319家,覆盖了全县15个乡镇,合作社签约带动贫困户9279户,覆盖率达到100%,使更多的贫困群众通过利益共享、抱团发展,实现可持续、更稳定的收入。三是配股分红。中天、中盛、民吉、红南梁、恒烽、秦达6家企业计划为78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007.3万元,目前除红南梁外5家企业共为5053户贫困户落实配股分红资金561.1万元(红南梁公司带动的2840户贫困户446.2万元分红资金预计11月5号前到账)。15个乡镇的78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落实分红总金额551.81万元,其中给村集体分红58.07万元、给合作社分红84.06万元、给1961户贫困户收益分红389.06,给15户非贫困户收益分红20.62万元。

四是强化措施,集体经济发展到位。修订完善了《华池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华池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等文件,同时,以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为基础,加快推进全县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制定印发了《华池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提高了村集体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9年全县56个贫困村收入全部达到2万元以上,贫困村脱贫退出验收中“有集体经济收入”指标全部达标。

五是广泛宣传,“五小”产业扶持到位。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19〕35号)和《庆阳市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实施方案》(庆政办发〔2019〕49号)精神,我们结合全县扶贫产业发展实际,积极组织乡镇逐村逐户开展调查摸底,制定并印发了《华池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扶持范围、对象、标准。截至目前,按照每户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县上共落实扶贫资金240.11万元,扶持全县637户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

六是积极推广,农业保险普及到位。强化和拓展农业保险的防灾减灾、生产调节、担保增信、扶贫开发等作用,建立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全县共有玉米、马铃薯、冬小麦、黄芪、板蓝根、设施蔬菜、肉牛、奶牛、肉羊、育肥猪、能繁母猪、鸡等12个种养殖参保品种。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参保农户26743户(次),其中贫困户12340户(次),占省列贫困户8451户(次)的146%。累计报案数2930个,累计赔付金额达294万元。

七是提升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到位。集中利用农闲时节,以农民脱贫致富为重点,围绕扶贫产业,突出贫困村、户,从1月上旬开始,采取骨干培训、普及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对全县15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展开全面培训,包括所有种养产业和贫困户,要求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人参加产业培训。目前全县完成实用技术培训351期24620人(种植业254期17800人,养殖业97期6820人),其中合作社100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250人,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全覆盖培训1105人,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使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了1-2项实用技能。

八是真抓实干,人居环境整治到位。“垃圾革命”,共开展集中整治90余次,出动干部群众4.91万人(次),投入机械1043台(次),清运生活垃圾4.9万立方米,拆除公路沿线垃圾仓246个,清除河道垃圾堆放点87处750立方米,封堵排污口103个,转运污水4.65万立方米,打捞水面漂浮物85立方米,清理河道垃圾1844.3吨、洗车台13处,拆除沿河厕所30余处,清理村内沟渠3869公里,淤泥4073吨。厕所革命,将省市县707.09万元改厕资金(含300万县级配套资金),按照乡镇建设任务切块下达各乡镇,正在为各乡镇统一采购配发抽污车,并为25个整村推进村配备了1名管护人员负责村级公厕、户厕维修及粪污清运。全县目前共完成户厕改造4931座,占计划任务的100.71%,有卫生公厕的行政村63个,占全县行政村的56.76%。风貌革命,高标准打造新南红色旅游示范线和打庆公路示范线,创建“清洁村庄”42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13盏,农户庄前屋后种植绿化树7.6万株,完成旧庄院复垦复绿1069户,公路行道树修剪涂白376公里,栽植万寿菊、五彩石竹等1.14万平方米,全县重点区域整体风貌明显提升。

九是靠实责任,动物疫病防控到位。以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为重点,持续强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消毒灭源工作。春季、秋季动物防疫中,共完成猪瘟、猪口蹄疫免疫2.38万只、羊口蹄疫37.74万只,小反刍兽疫25.7万只,牛口蹄疫2.4万头,禽流感43.51万羽;消毒规模养殖场109个、散养户数9860户、活畜禽交易市场3个、消毒水源地3个,消毒总面积98.4万平方米。人畜共患病防控中,开展羊布鲁氏菌病检测,共检测规模养殖场41个,规模养殖户106户,采样12898份,检出阳性畜180只,阳性率为1.40%。包虫病防控。坚持“犬犬驱虫、月月投药”的措施,加大驱虫和防控力度,投放驱虫药20.65万片,驱治犬1.7万头。坚持不懈地开展非洲猪瘟常态化排查,严格执行“非洲猪瘟防控八条禁令”,继续靠实乡镇政府和动物防疫部门“二对一”监管责任制,组织县乡村所有防疫人员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场、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场所的生猪开展全面排查。截至目前,已对全县15个乡镇111个行政村的规模养猪场(户)进行排查,累计排查养猪场(户)15.28万户,生猪16.67万头,其中,养猪场排查每场达到12次以上,未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临床症状。


终审:平台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