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三场革命”冲锋号 助力“乡村振兴”正当时 ——华池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今年以来,华池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环境卫生整治的部署要求,按照“垃圾污水补短板、厕所革命求突破、村容村貌抓片带”的思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
一、以创建“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为基础,坚持“三个到位”
一是坚持组织领导到位,高位推进。县上4月15日召开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4月24日又召开贯彻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精神视频会,制定下发了《华池县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细化了整治目标和措施,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推进。二是坚持宣传发动到位,广发动员。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宣传政策,推广典型,公开曝光“脏乱差”现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红黑榜”,定期通报检查结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了群众爱卫生、护环境、讲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据统计,悬挂环境整治宣传横幅51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曝光了71处卫生死角 。三是坚持分工到位,明确职责。实行“县级主抓、乡村落实、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由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牵头落实,各相关部门根据其行业职能各负其责,各乡镇落实主体责任,乡镇书记、乡镇长履行“一线总指挥”责任,村党组织书记履行“村庄清洁长”责任,坚持以乡镇、中心村、旅游景区周边和公路两侧等区域为重点,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推进,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初步做到了城乡环境卫生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管理有办法。
二、以创建“重点整治、全域清理”的长效管护机制为目标,推进“三场革命”
健全和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促落实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天天有成效、月月变面貌。一是在“垃圾革命”上求进展,全县进行为期10天的“清垃圾、清秸秆、清废膜、清杂物、清粪污”为主的乡村“大清除”行动根除环境污染顽症,对背街背巷、农田河道、庄前屋后等卫生死角逐一清除完善垃圾收储体系,全面拆除清理以前设在公路沿线的仓式、箱式垃圾暂存点,消除视觉污染,在全县每个自然村或者相连的自然村各建立1处垃圾暂存点,在柔远、悦乐、五蛟等6乡镇开工建设标准化垃圾填埋场,在山庄、林镇等乡镇建设8个垃圾中转站,并配套垃圾清运车辆,彻底解决垃圾终端存放问题。目前,全县共参与干部群众4.31万人(次),投入机械269台(次),拆除公路沿线垃圾仓213个,搬挪垃圾箱246个,清理河道317公里,清除垃圾5279余吨,回收废旧农膜2470吨。二是在“厕所革命”上求突破,按照“条块负责”的原则,对各乡镇所在站所、学校、卫生院卫生厕所高标准示范改造。坚持“以村为单位、整村推进”原则,各乡镇选取1-2个条件相对较好的村按照全村常住人口85%以上农户完成改厕的标准进行摸底,科学合理的确定改厕农户名单,并作为全县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起到“百带千万”强大效应。各乡镇、各级帮扶干部、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入户宣传、深入动员、科学规划,争取年底完成4896户改厕任务。三是在“风貌革命”上求创新,按照“门滩整齐墙面洁,树要修剪要刷白,庄前路边鲜花栽,残垣断壁统统拆,公用设施有人爱,院落里头一定改”的要求,以新南线为重点,率先打造柔东、悦上、悦乔、悦紫、五白等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廊道“风景线”示范带动。结合“五小产业”开发,坚持“一线一格调、一村一色彩”原则,创建一批“美丽庭院”示范户,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所有农户,截至目前,全县旧庄院复垦31户、行道树修剪涂白376公里、植绿1.14万平方米、清理街道乱摆摊点378余处。
三、以创建“常抓不懈、齐抓共管”的考评机制为重点,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抓队伍建设。全县111个行政村按照标准配备保洁员826人、护林员90人、交管员491人,组建一个强有力的村容村貌管理队伍,实现分区域负责、常态化管理,确保全县村容村貌常抓常洁。二是抓资金保障。县上按照“以奖代补、奖勤罚懒”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资力度,每村设立村级公益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保障管护基金万元,并充分用好财政“一事一议”项目,组织引导乡贤能人参与赞助,鼓励群众筹资投劳,确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三是抓督导考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乡镇绩效考评和环保督查,建立了周汇报、月调度,季分析、年考评制度。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人员采取随时暗访和定期督查等方式,对各乡镇、各行业部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问效,对落实不力、效果不好,甚至弄虚作假的,进行通报批评和末位约谈。同时,采取记者下乡暗访拍摄、驻村干部巡逻等多种手段,发现问题、跟进反馈、及时解决, 并设立乡村三级“红黑榜”进行公示曝。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