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助推农业增产增效
今年以来,华池县坚持科技引领,试验示范并举,基地辐射带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种子“芯片”,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积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65.89万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核心基地,扩大覆盖范围。华池县地形多样,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县有传统农作物24类200多个品种,但杂而不纯、多而不稳、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存在。为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华池县通过建办示范基地、植入农耕文化、农业科普、乡村旅游和“土特产”元素,推动农文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在城壕镇建办五谷园暨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基地1处,核心区面积504亩,辐射带动周边农业科技示范种植2000亩。建“两区”,促科技应用。秉持引进选优和保护利用并重的理念,在园区新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区和本土种质资源保护区,实现试验研究、筛选利用和提纯复壮、保护利用的目的。经筛选引进玉米、高粱、谷子等12类农作物301个新品种,种植450亩;收集本土优质农作物16类67个品种,种植50亩。同时,在园区设置农作物新品种、新材料、新模式试验研究和集中示范30多项,开展了粮油轮作复种“两年三熟”栽培模式探索。创“三中心”,促产业增收。新建农作物种质资源储藏设施2座、特色杂粮精深加工厂1处,积极申报认定“甘味”农产品,打响“华池品牌”;改造提升农家乐,建设健康食品消费中心,发展特色小吃,实现杂粮产供销全链条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抓试验示范,带动增产增收。以耕地轮作试点及旱作农业项目实施为契机,利用两种作物的高度差距,充分发挥土地空间、保水遮阳等多种优势功效,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2023年全县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1296.41亩,全膜玉米种植40.1693万亩。建办城壕庄科500亩核心示范点1个,怀安杨坪、紫坊刘坪千亩核心示范点2个以及8个千亩示范村、42个百亩示范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城壕镇建立1处500亩大豆种子繁育田,为下年扩大种植面积做好种子储备。同时,在核心示范点开展 品种鉴定、密度比较等试验研究12项(次),引进大豆新品种8个、玉米新品种123个、新肥料8种。在县域元城、怀安、乔河等7乡镇47个实施主体开展谷子新品种引进示范种植3万亩,为全县优质小杂粮产业发展总结经验、提供依据,有效促进了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优化了作物品种布局结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