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政务微信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部门动态

华池:奋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精彩华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22 18:59: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华池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党政赓续领航,项目支撑筑基,人才引进培根,改革创新赋能,全县各类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

6572ac228b304fd8828b0f2b75c748fb.jpg

b968913f13fa49e4b2d8ce71412b940c.jpg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在华池县城关幼儿园,崭新的校园、童真的笑脸、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县城关幼儿园学生赵芹震:“在我的新幼儿园里,我可以玩积木、乐高、看书,我喜欢我的新幼儿园。”

1b05338bd1cb4c43b077ed4a44a2562c.jpg

华池县城关幼儿园学生家长王彦儒:“这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教学理念新颖,教学环境温馨,让每一位家长安心、舒心将孩子送到城关幼儿园里学习。”

36d5b74a3eb54d9da6f2ff9b500b57e2.jpg

华池县城关幼儿园是新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2022年5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457万元,占地面积4420.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19.13平方米,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设大、中、小9个教学班。幼儿园的建成投入使用极大缓解中心城区幼儿入学压力。“我们将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照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全面发展孩子的认知、语言、情感、社交和动手能力,切实把幼儿园办成幼儿喜欢、家长满意的学园和乐园。”华池县城关幼儿园园长张小芳说。

7bdd77bab7ce4135a5418422f42cf93e.jpg

教育是民生工作,也是民心工程。延庆福瑞苑小区是华池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集中安置点,位于附近的华池县实验小学不仅为孩子们上学提供了方便,也为每个孩子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有学上”的同时也能“上好学”。

华池县实验小学学生家长王炳霞:“这个学校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四周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怡人,相较以前拥挤的校园和教室,这里更加的宽敞舒适,教学理念非常新颖,让孩子们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去。”

85439d960318414a837429ba287bada7.jpg

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新颖的教学理念,既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发展的差距,也加快补齐了教育发展短板。

675eb98157bf47c09120f2b13acb2ef4.jpg

华池县实验小学学教师景娜:“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我时常设计游戏、猜谜语、唱英文歌曲、表演等环节,来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8a3bed3f5d9147cb8fbb940f590ae617.jpg

同时,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课程,成立书法、舞蹈、绘画等多个社团,为学生个性发展、综合素养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看,这就是我今天画的叮当猫,是不是很可爱呢?”美术社团学生杨小鹤一边绘画一边向记者展示他社团作品。他说:“我很喜欢这里,因为在这里,我可以把我想表达的心情表现出来。”

8e23215a36ce46bca2b14b48b9c3b0aa.jpg

华池县实验小学学生白子墨:“今天我画了一个坦克,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

0e85516ee04b482eaf0c66ab13b1e9b2.jpg

华池县实验小学学生吴佰平:“我在这个社团已经三年多了,从中学习很古老的乐曲、还有一些名曲,比如像《月光下的凤尾竹》和《竹林深处》。从中我也学会了如何面对舞台,也有了更多登上舞台的机会。”

ce6d29c64d2b4d5a9b4500950924cc03.jpg

伴随着初升的阳光,华池县列宁学校的师生们穿着整齐、精神饱满的在旗杆下肃穆站立。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开始新一周的学习和生活。

华池县列宁学校学生蒋建凯:“我们身在列宁学校,身在这样的革命热土下是无比自豪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华池县列宁学校教师王椰:“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庄严的国歌雄壮响起,我的内心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作为青年教师,我将一如既往的坚守教育初心,承担育人使命,发扬南梁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a355f68c8fd1441aa489e72382f9484c.jpg

华池县列宁学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南梁腰鼓”“南梁历史人文剪纸”和“红色经典吟诵”等红色教育课程。使红色基因代代传,创造性的实施了‘1410’红色教育工程。

49d11ac941674684992e3655a5d282fe.jpg

华池县列宁学校学生齐妍红:“我们剪纸社平时剪一些花草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以及伟人、红色故事等。不仅培养了我的兴趣爱好,还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浓浓的敬仰之情。”

9bd563b8bc1b4db585cbca5e585fe15e.jpg

华池县列宁学校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学唱红色歌曲、“红色开学第一课”、“红色研学实践”、“南梁精神进校园”等红色基因传承活动,让学生真切体会在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唱红歌的时候,我感觉浑身充满力量,这种力量让我感知到要好好学习,以后要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华池县列宁学校四年级学生王佳懿说。

0d13a9719ab54a79bcdc16ed3818c777.jpg

华池县列宁学校教师王珂:“我们学校依托南梁深厚的红色教育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了诸如:剪纸、红歌合唱、南梁腰鼓、管乐队等红色校本课程。通过这样的特色课程,来将南梁精神贯彻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

5c1089ec4fe145488e06c4584f6ccad9.jpg

在严格落实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列宁学校也把大课间、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等纳入课程体系,以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为目的让孩子们全面发展,擦亮了华池教育的红色品牌。

华池县列宁学校副校长杜妍:“列宁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在夯实基础学科教育教学的同时,我们将红色教育也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将红色思政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这些感情的参与激励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既助推了我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又为学生全面发展拓宽了渠道,更为全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我们应有的力量。”

fac204b5b230474683689c2e34892629.jpg

走进华池一中校园,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整齐排列,学生们在校园里、篮球场上或奔跑跳跃或读书学习,整个校园温馨而有活力。在物理实验室里,一堂精彩生动的运动轨迹物理实验课正在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老师不再是画着平面图在普通的教室里讲课,而是通过实验演示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了解课堂内容。

54cf7dfe90744d81aa960d99e9d7301a.jpg

华池一中学生郝佳佳:“在我们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对一些概念没有形成透彻的理解,随着物理实验课的增加,我们将文字概念灵活的运用的日常生活中,对我们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

64a51b5cbaed4d04b4dd32bfc01e8bf1.jpg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资源和根本支撑,华池县始终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机制措施,拓宽招才引智渠道,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夯实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打造区域教育人才高地。

45a53378a3854037adf5da0ead479f3e.jpg

华池县第一中学教师都卓涵:“刚毕业,就遇到了人才引进这样一个好的政策,我来到了华池一中,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有优美的教学环境,给了我很多的优待政策。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来自同事和前辈的关心和爱护,他们都对我照顾有加,不论是学习上和生活上,都对我帮助很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希望我能够多备课,多磨课,多练习,使我的教育事业更加出色。”

b7f41fae90bc4b9680e0a7d4683b8ad2.jpg

华池一中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和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现在的华池一中,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现代气息,校园环境优美,设备一流,被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fb1057339884c04b89cce9a12a3a641.jpg

华池县第一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张武岩:“近年来,华池一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顺应提升品位,追求卓越的时代要求,把质量当做最大担当,把高考当做做大福祉,全校上下积极进取,努力工作。2023年高考华池一中一本进线263人,进线率34.02%,比上个年度提高了3.42个百分点,二本进线85.12%,比去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今后我们将继续已坚毅的担当,炽热的情怀,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智慧,念好质量经,做好高考大事,从而为美好新华池建设贡献高考新力量。”

b44d97bc737047349eab7640e7c9415b.jpg

据了解,近五年,华池县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实施教育项目149个,新建、改扩建学校59所,完成华池一中、列宁学校整体搬迁,新建实验小学、城关幼儿园等4所学校,改扩建华池职专、柔远初中等55学校,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设施全面升级,教育装备得到加强,全县办学条件实现质的提升,实现了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9e436e9723e04444b03545b2b49e3daa.jpg



终审: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