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坚持农业农村“八个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华池县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推进“1234”高质量发展战略,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抓实抓细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进民生福祉,增加农民收入。预计上半年全县一产增加值完成1.1亿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11.5元,增长8.5%。
一、优先抓促“三农”工作,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优先纳入各级党组织重点学习内容,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次、各级党委开展学习和讨论活动1000多场(次)、理论宣讲活动600多场(次),实现了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三个全覆盖”。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定了县委、党(工)委、党组、党支部和组织部长、党(工)委书记、党组书记、分管副书记、党支部书记“四级五岗”责任清单,确保“三农”工作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将“三农”工作优先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召开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专题推进会议等14次、现场推进会2次,党委农办开展专项督查2次,印发通报2期,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开展“三农”领域督导调研29次。制定了《关于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29份,印发了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对确定的6个方面28项124条“三农”工作任务,逐一明确了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及实施单位,以责任制促落实保成效。
二是优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加强防返贫帮扶监测。把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优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求,利用干部走访排查、“一键报贫”、部门筛查预警、系统数据分析、社会监督发现等渠道,着力健全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6月12日,共收到农户“一键报贫”申报信息617条,通过线上实时监测和线下定期排查,新识别监测对象18户79人,累计监测对象达704户2616人、消除风险470户1717人,风险消除率65.6%。稳定落实产业、就业、饮水、金融、“三保障”及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等政策,上半年完成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802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876万人,创劳务收入4.32亿元,核查疑似失学辍学学生491名,落实春季学期“雨露计划”两后生补助967人146.5万元,签约管理已脱贫户和“三类户”四种“慢病”3168人,累计救治大病专项救治人口696人,为民政部门动态监测反馈三类监测人群2人次,其它人群337人次,落实天津帮扶资金4150万元、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565万元,完成消费帮扶3200万元,采购、销售华池农特产品141万元,捐款捐物27.716万元。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96户1976.9万元、“富民贷”18户166.2万元,动员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3户,新增共建村7个。
三是优先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切实加强“三元双向”农业循环发展。通过保粮、增菜、养菌、优药及稳生猪、增牛羊措施,优先培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9个,围绕“土特产”加快种养菌产业一体培育,持续探索“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上半年,牛、羊、猪、鸡存栏分别达到2.23万头、32.84万只、4.17万头、25.8万羽,占倍增计划年度任务2.13万头、35.04万只、4.6万头、9.5万羽的104.69%、93.72%、90.65%和271.58%。出栏1.02万头、8.86万只、2.91万头、22.65万羽,分别占倍增计划年度任务1.96万头、16.86万只、5.7万头、48万羽的52.04%、52.55%、51.05%和47.19%。肉蛋奶总产量0.92万吨,实现产值4.21亿元。中药材完成种植11.89万亩,产量1.92万吨,实现产值3.42亿元,分别占倍增计划任务13.3万亩、3.2万吨、5.7亿元的89.40%、60%和60%。马铃薯春播完成种植12.58万亩,占计划任务12.8万亩的98.28 %,计划麦茬、油菜茬完成复种0.22万亩。瓜菜完成种植8.31万亩,其中设施瓜菜1.3万亩,占计划任务9万亩的92.2%,产量2.53万吨,产值达0.506亿万元。食用菌产量1560吨,产值1716万元,占计划任务0.3万吨、0.51亿元的52%和33.65%。
四是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积极探索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优先满足乡村发展需求,确保土地、技术、知识、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制度,排查耕地撂荒1259亩,第一、二批补充耕地项目已通过省级核查,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省级网上校核样点2283个,排查整治高标准农田图斑72305.16亩。审批农村宅基地20宗7.93亩,稳步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1050.44万元,村均收入9.46万元。收集种质资源116份,抢救稀缺种质资源,新建本土种质资源保护区50亩,挖掘与收集本土种质资源16类67个品种,调引努比亚黑山羊55只在城壕镇陇东黑山羊保种基地组织开展肉羊杂交改良和新类群选育。五蛟镇中药材科技示范镇刘家湾、五蛟两个核心示范村种植中药材3.4万亩,山庄乡食用菌科技示范乡生产香菇菌棒350万棒,完成参试香菇品种4个,培训食用菌骨干20人次,技术培训100人次。优化农机购置补贴申请流程,申报农机补贴各类农机具184台。引进培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13名,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3500人、村妇联主席(执委)100人,遴选高素质农民学员700人,选派2名科级干部、76名教育、卫生专技人才赴北辰区挂职锻炼,63名科技特派员组建服务团队9个,8名优秀教师开展支教活动,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5人,鼓励引导在外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18人。
五是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农业重大项目投入力度。按照必保项目及轻重缓急的原则,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继续保持衔接资金本级投入力度,2023年县级衔接资金投入7469万元,较上年增加2万元,完成了只增不减的任务。截至目前,共投入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20633万元,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409万元,用于产业发展 9564万元,占比62.07%,统筹整合其他行业部门涉农资金5224万元。完成种植业投保8万亩,养殖业投保6.5万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撬动农业农村工作核心支点,计划投资56319.8万元,实施菌光互补香菇数智化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五谷园暨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基地建设、绿色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农村重大项目5个,已完成投资9573.5万元,开工建设4个、正在初设1个。全力开展农业产业招商攻坚行动,开展农业和农产品外出招商考察活动5次、邀请10户企业来华考察4次,实地对接考察企业4家,线上对接企业20家,谋划重点招商项目10个19.43亿元,已完成华池县菌光互补香菇数智化产业园、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包装加工等项目框架协议签订。
六是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切实加强民生实事办理。优先织全、织密、织牢农村公共服务保障网,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农民切身利益之事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制定了《华池2023年20人人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工作方案》,城壕镇曹坪教学点、五蛟镇杨咀子教学点、白马乡东掌教学点等3所学校按照“一校一案”策略稳步推进学校撤并工作。严格落实村医每周1天或每月4天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和乡村医生例会制度,参训率达到95%以上。加强乡村医生绩效考核管理,资金发放及时率达到95%以上,按期开展传染病主动搜索和漏报调查,共报告传染病575例,报告发病率487.49/10万,及时报告率100%。城乡居民参保116591人,参保率99.2%,低收入人口100%参保,资助42354人607.84万元。优化低保审核确认流程,共新纳入农村低保594户1898人、特困供养4户4人、残疾人“两项补贴”317人次 ,实施临时救助对象4272人。以“一老一小一困”等特殊群体为重点,新建村级互助幸福院3个、乡镇未保站7个,招投标综合养老服务中2个,落实落细关爱服务行动。积极参与“春风行动”,线上线下咨询参与妇女群众2400多人,现场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36份。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工程,电商交易额实现1.35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1277万元。
七是优先实施示范创建行动,切实加强乡村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通过示范创建,优先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路径,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6个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共计划投入3200万元规划实施48个项目,目前已落实资金1650万元,开工建设32个项目。带动全县投资9256.9378万元新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29条114.347公里,已完成投资400万元,全部开工建设;实施农房提升工程115户,已开工98户,排查经营性自建房1436栋,完成隐患销号44栋;完成乡镇集中供水及苦咸水改造工程35个;已完成塬面保护建设任务的50%。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计划实施“543”风貌改造提升450户,已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78座,整改问题厕所1765座,探索创建了“3个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式,完成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3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5.14%、有效管控率达到100%,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亭8座、布置分类投放箱501个。
八是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切实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注重把优秀干部优先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扶持、引导3名高校毕业生到农业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就业,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5名,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个,选派26名年轻优秀干部分别到县直单位和乡镇双向交流挂职锻炼,调整轮换驻村工作队员87名,开展全覆盖督查2次,推动驻村干部吃住在村、履职尽责。制发了《华池县基层党建“五大融合”提质增效年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强乡富村”农村党建融合行动具体落实措施4大类12项。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对标创建五星级综治中心10个、四星级综治中心6个,攻坚化解信访矛盾438件,化解率97.1%,年内新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个,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等突出违法犯罪突击检查34次,出动警力212人次,在街面集市集中宣传12次,入户向群众面对面宣传教育、讲解法律知识,受教育45000余人。实施“红色南梁”品牌形象宣传长廊建设工程,打造“一街一场一园一村一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示范点、新南路红色南梁旅游文化宣传长廊,设置大型户外宣传牌43面,景观小品13组42个,公交站亭宣传橱窗52个,公路护栏24面,文化墙120多面。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校园)”“送戏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等文化惠民活动 30场次、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56场(次),建立全县先进模范人物典型库120名,举办2023年“弘扬五四精神 践行移风易俗”首届红色集体婚礼,乡村治理“三治”融合体系不断完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