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来的老师们
今年9月,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的学生们搬进了期盼已久的新校舍,同时也迎来了10位大城市来的老师们——由天津市北辰区骨干教师组成的“全学科”教学团队,将在列宁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活动。他们用一次次家访,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他们用科普活动启迪着孩子们的梦想;他们带着光和热,照亮了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眸。
家访带来的变化
一上物理课,列宁学校九一班的罗娜娜就会坐得端端正正,聚精会神地听于老师讲课。她说,以前她觉得物理课晦涩难懂,自从于波老师来了就不一样了。
于波是北辰区支教团队中的一员,来自河北工业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来到列宁学校已经快两个月了。他认为要教好孩子们,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更应该从了解孩子们入手。他的笔记本上整整齐齐的记录着所带九一班44个学生的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还专门网购了一辆自行车,闲暇时间便骑着车去一家一家走访。有的孩子住的比较偏远,道路崎岖,骑车到不了,他便扛着自行车爬山上去。
“十一”假期,当于波出现在家住林镇乡黄渠村的罗娜娜家门口时,她和家人十分惊讶。一家人赶快将于波迎进屋内,懂事的罗娜娜给老师端来一杯开水,由于倒得太满,水溢出来把她的手烫的通红。在罗娜娜家,于波看到她家境困难,住的窑洞内只有简陋的家具,连件像样的家电都没有。在他给罗娜娜辅导作业的间隙,罗娜娜的父亲退出了门外。原本以为他是去忙其他农活了,没想到,一会儿他却提着三个菜还有主食进屋了,他憨厚地说道:“于老师,家里实在是没什么招呼您的,我就去街道上买了三个菜。”看着这个家境窘困的农家人如此热忱真诚,于波的内心百感交集。吃饭时,罗娜娜不停地说:“老师,您多吃点!”吃完饭,于波还要去附近的其他学生家家访,临走时,他悄悄地在自己坐的凳子坐垫下面压了身上仅带的500元钱。
每次家访,学生的情况都很相似,农家人质朴的真诚让于波心中格外温暖。家访后,于波给每名学生建立档案。通过家访,于波了解到学生们更多的情况,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困难,他说这些情况都有益于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目前于波已家访了一半学生,剩余的学生他打算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完成,还有家住陕西的学生,于波计划着元旦假期去家访。
于波回忆道,初来时,他带的学生很腼腆,他们不敢也不愿意主动去和老师交流。于波就鼓励他们不懂的问题可以利用课间和课后随时提问,下课后他还会主动去找孩子们谈心,并自己购买了一些学习用品用来奖励进步的学生,经过两个月的相处,孩子们已经由当初的羞涩和胆怯变得愿意主动去找他问问题,考完试还会主动来跟他讨论错题知识点。看到学生们开始喜欢物理,主动去学物理,尤其是当学生们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于波的心里感到格外欣慰。
科普点亮梦想
10月26日,列宁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科技手工制作课——“中国龙”号橡筋动力滑翔机制作。很多孩子是第一次见到航模,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去拼。在天津市北辰区集贤里小学陈月冉、魏娜两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中,大家一点点将模型拼装起来。制作完成后,孩子们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调试平衡,随后师生们一起在学校广场进行了留空竞赛。当看到自己亲手组装调试的飞机在空中平稳地飞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时,同学们激动地跳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科普活动,看着自己动手组装起来的飞机飞上天空,我特别有成就感,心里特别快乐。”六年级三班的蒋建凯兴奋地分享着他参加科普活动的感受。
集贤里小学是天津市北辰区科技教育龙头学校,两位支教老师来到列宁学校后,决定将北辰的科技教育精神带到这里,魏娜联系了天津市模型协会和集贤里小学,将模型材料邮寄到列宁学校。科普教育进校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作为北辰区支教团队挂职副校长,魏娜除了要带列宁学校六年级三班的语文课之外,还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我要把北辰的教育理念带入,跟列宁学校的教学经验相融合,优势互补,尽快锻造出一支高水平教师团队,推进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魏娜在自己的支教规划中写道。
珍惜这次难得的支教机会
来自天津佳春中学的英语老师王园被列宁学校的同事们谑称为“外教”,因为他流利标准的英语发音和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给列宁学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谈起支教的初衷,王园说自己是背着家人报名的。王园的父亲因半身不遂早已卧病多年,母亲也是体弱多病,孩子正在读小学。因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情况,很早就想来支教的他一直拖到第四批才瞒着家里人报了名。当他把支教的决定告诉家人时,父亲说:“你放心的去吧,别担心家里!”妻子也同样鼓励他:“要不是家里有老人和孩子,我也愿意和你一起去支教,你放心去,家里有我!”踏上支教路,令王园感动的不仅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还有原单位老同事、老朋友们。在教学中碰到一些难题时,他会向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们寻求帮助,他们都会热情及时的给予最大的支持。
在王园的示范课上,列宁学校听课的老师们会在讲台下认真地跟着他一起读课文,学习发音的那种谦虚好学的情景令他备受感动。王园给同事们分享了他总结的外语说课的技巧,他说他喜欢和同事们在课后坐在一起相互讨论,学习彼此课程的优点,同时寻找出课程的缺点进行改进,这样能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来自天津秋怡中学的聂丽娜是团队支教中最认真的一个。每天中午休息时间,她在食堂吃完饭后便返回办公室继续备课,只是为了能多挤出一些时间阅作业、备课、给基础差的学生补课。聂丽娜有两个孩子,老大上三年级、老二上幼儿园,都是爷爷奶奶在带。办公室的同事们经常看到她每天忙完工作还要通过视频辅导自己孩子的作业。聂丽娜说:“家里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不来,就根本想象不到还有这样一所红色学校,这样一群可爱的师生。他们这么淳朴、踏实,他们眼睛里的单纯在大城市里是看不到的。我希望尽我所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为他们留下更多的光和热。”
支教团队中年龄最大的王术海老师已经54岁,他格外珍惜这次支教机会,他说自己再不支教就没有机会了。短短两个月,这支全学科覆盖的支教队伍把音体美等课程上的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在我看来,来支援列宁学校教育事业的不仅仅是这几个人,更是他们背后家庭的支持,还有他们各自单位的支持和来自整个天津市的支持。”列宁学校教务主任王省红说道。
2020年以来,天津市北辰区有104名优秀骨干教师分赴华池县各中小学开展支教、帮扶指导,互学互鉴。他们以教育力量点亮了山区孩子的希望之火。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