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万亩谷子喜获丰收
金秋时节,谷穗飘香。华池县种植的一万余亩谷子已经进入收割期,农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在乔河乡张岔村的梯田地里,大片的谷子迎风摆动,金黄饱满的谷穗俯首低垂。正在忙碌收割谷子的村民胡得祥,看着黄灿灿、沉甸甸的谷穗,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他高兴地说:“今年种植的这个新品种谷子,产量高、穗子长、颗粒也熟的饱满,每亩地估计能打400公斤左右,将来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俗话说:“天涝收川,天旱收山”。虽说今年气候比较干旱,但张岔村种植的抗旱性强、品种优良的杂交谷子—秦杂谷6号并没有因为天气干旱而受到太大影响。“今年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了1000亩这个新品种谷子,虽然天旱,还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收成还是不错的。”乔河乡张岔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永强对记者说。
张岔村依托华池县富康泰小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闲余土地730亩,按照“统一优良品种、统一连片播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订单收购”的模式,入股群众除土地流转收益外,还能享受分红和务工收入。
村民李广金是众多受益农户之一。过去,他以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为主。经济效益不好,天旱还会影响收成。今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他改种了6亩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的秦杂谷6号。除了享受到合作社免费提供的种子和政府每亩200元的补贴外,还能利用闲余时间在合作社务工增收。“利用闲余时间,参与合作社谷子收割,合作社一天还给我130元现金,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乔河乡张岔村村民李广金说。
华池县富康泰小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生光说:“我们合作社今年共带动64户农户种植秦杂谷、玉米等农作物4000多亩,虽然现在这个秦杂谷正在收的季节,但是去年的老客户和几家收购公司已经向我们订购了,销路基本上不存在问题。”
乔河乡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小、优势不明显等是制约农民发展增收的主要瓶颈。今年,乔河乡党委、政府统筹全局、理清思路、瞄准市场需求,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的原则,在巩固种植玉米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小杂粮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乔河乡农经财务服务中心主任杨俊博说:“我们按照‘村集体牵头、合作社经营、农民参与’的模式,瞄准市场需求,丰富种植品种,多方联系杂粮收购客商,签订回收合同,带动村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乔河乡优质谷子种植仅是我县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优化作物品种布局、发展县域特色小杂粮、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今年全县完成谷子试验示范总面积10118.3亩,在城壕镇新建高标准规范化栽培示范点1处,完成试验示范面积300亩,在乔川乡、乔河乡完成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示范种植5934.3亩和3984亩。“今年我县立足产业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杂交谷子新品种秦杂6号为主,在城壕、乔川、乔河三个乡镇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通过试验示范,提高了我县谷子生产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华池县农技中心助理农艺师姬浩东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