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列宁学校:砥砺奋进正当时 乘风破浪再扬帆
80余载星火相传,近百年弦歌赓续。华池县列宁学校是中国共产党西北早期革命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等于1934年在陕甘边区创立的第一所红色学校。近年来,该校植根历史,开启未来,视革命传统为营养基,视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大力实施“1410”红色教育工程和“135”模式课程改革,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列宁学校位于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在学校,大家经常会听到震天响的腰鼓声和呐喊声。南梁腰鼓是列宁学校开发的四个传承爱国思想的校本课程之一,每到大课间,同学们都会迅速集结起来,美美的打上一段,这也是学校创造性实施的“1410”红色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让红色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列宁学校在红色教育方面主要以实施“1410”工程,“1”指的是一种精神,就是南梁精神,“4”指的是四种校本课程,“10”指的是十项工程。我们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优越的资源,比如说列宁小学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两点一存广场,重点开展一些体验活动,比如说我们学校利用重大节日,像清明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还有国难日开展重走长征路,还有纪念伟人,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爱国主义、爱家乡的内涵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华池县列宁学校政教处主任丁建俊告诉记者。
列宁学校在战火硝烟中诞生,在阳光雨露下成长。学校依托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红歌演唱”“南梁腰鼓”“南梁历史人文剪纸”和“红色经典吟诵”等四类红色校本课程,实施学讲一个红色故事、学唱一首红色歌曲等十项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知识、受启发,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列宁学校八(三)班学生康海霞告诉记者:“在学校参加了很多红色课程,比如说红歌队、管乐队,以前还参加过家乡小导游,通过这些活动,我更加地了解了学校的建成以及南梁的红色背景文化,让我深深的收到了吸引与感染,将来,我一定要像老区的革命家一样,做出伟大的贡献,成为让祖国骄傲的人,回报家乡、回报祖国。”
“通过这些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学校的校史,还有红史,通过这些,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将来长大以后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列宁学校政教处主任丁建俊说。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列宁学校聚焦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坚持弯道超越、决战课堂,构建了以学案导学为核心,自学梳理、展示探究、巩固提升三种方法和以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点拨解疑、检测纠错、小结评价五个环节为内容的“135”新思维型高效课堂模式,实行活页作业,注重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偿还了学生课堂思考练习时间,拓展了课后自主发展空间,实现了减负和增效的双赢。近几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2021年初中毕业会考中,高中升学率位居全县第一名。
“实行这种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另外,我校的作业改革,取消了书面作业,使配套练习成为唯一的作业,这样减轻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列宁学校教师白春霞对记者说。
2021年秋季开学,学校整体搬入新校区,师生的学习、办公、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全面改善。“这学期学校整体搬入了新校区,使我们有了更加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并且学校有非常浓厚的学习风气,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动力。为了给我们减轻学习负担,学校还取消了书面作业,这使我们有时间去放松,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去温习记忆学过的知识,还能更好的完成练习题,我认为这样很好的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并且使我们能够轻松快乐的学习。”列宁学校八(二)班学生方妍婷高兴地说。
列宁学校以“传承南梁奋斗精神 打造红色教育品牌”为办学目标,实施“1410”红色教育工程和“135”高效课堂改革,培育红色教育特色和高效课堂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100余项。列宁学校副校长蒋仕奇向记者介绍时说:“通过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三轮驱动”,打造红色教育和高效课堂特色,培育了红色南梁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学校今后将继续发挥南梁独特地域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南梁精神,把列宁学校办的更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