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双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 脱贫攻坚路上有盼头
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行动计划和“四区四带”发展布局的要求,华池立足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以“双百双十”(百万只肉羊、百万亩饲草、十万头肉牛、十万亩中药材)为目标,以扶优扶强、做大做优龙头企业为抓手,以“贫困户入社、合作社入企”为路径,大力发展“湖羊肉牛、玉米饲草、杂粮药材”主导产业,按照中药材“三万卅千”(3个万亩种植片带,30个千亩示范点)、草畜“521”(新增基础母羊5万只,种植饲草20万亩,新增肉牛1万头)年度推进计划,到2023年底全县肉羊饲养总量达到100万只、人工饲草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每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形成“一区一品、一乡一业、一户一策”的产业体系,努力把华池建设成为草畜大县和药材大县。
分区规划“双百”产业两手抓
百万只肉羊。以山庄乡、乔川乡、柔远镇、元城镇、怀安乡、五蛟镇、白马乡、上里塬乡和王咀子乡9个乡镇为主,辐射带动全县其它乡镇,建成10万只湖羊繁育基地1个,万只湖羊养殖示范合作社1个,五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合作社5个,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合作社100个;培育百只湖羊养殖家庭农场500户,养羊专业村(基础母羊存栏2000只以上,70%以上在家农户发展肉羊养殖,户均养殖肉羊基础母羊20只以上,人均收入的70%来源于肉羊产业)61个,养羊专业户5000户。2020年,计划完成山庄中盛10万只湖羊繁育基地三期建设,新建、改扩建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合作社25个,培育家庭农场150户、养羊示范户1500户。新增基础母羊5万只,基础母羊存栏1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55万只。截至目前,完成移交托管肉羊养殖示范合作社56个(中盛公司托管47个,天云公司托管9个),全县累计建成肉羊养殖示范合作社80个,其中领办人为大中专高职的合作社23个,占比28.8%。今年计划再新建移交托管肉羊养殖示范合作社18个,李良子“六合一”肉羊养殖示范合作社共整合投入资金625万元(天津北辰帮扶资金400万元,富民众创公司贷款225万元),现已完成招投标,正在建设羊舍等基础设施;剩余12个正在进行选址。山庄中盛10万只湖羊繁育基地三期土地、环评等相关前期手续已办理完结,开工建设B区羊舍基础22栋(内墙砌成20栋、圈梁砌成8栋、屋架焊接5栋)。
百万亩饲草。按照“分区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集中连片,全面推进”的原则,坚持“自用草”与“商品草”两手抓,建成紫花苜蓿万亩草点5个、千亩草点20个、规范化饲草种植加工合作社30个;培育饲草种植专业户2000户(户均达到10亩以上),辐射带动全县每年种植全膜玉米40万亩,种植甜高粱、燕麦和饲用油菜等一年生新型牧草10万亩,打造3个饲草产业带:沿新南路一线粮饲玉米种植片带,西北部乔川、元城、怀安、五蛟、白马等乡镇为重点燕麦草种植片带和北部乔川、元城、怀安、白马、乔河、紫坊和南梁等乡镇为重点紫花苜蓿种植片带。2020年,改造老茬苜蓿10万亩,建成万亩草点2个,千亩草点7个;种植甜高粱、燕麦和饲用油菜等一年生牧草10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建立饲草种植加工合作社30个,其中领办人为大中专高职合作社的2个,占比6.7%;依托省农业农村厅安排下达的2万亩“粮改饲”项目,带动种植10万亩。甜高粱、燕麦草等一年生牧草已完成地块落实,2个万亩草点已完成规划,正在组织调运贮备草籽,完成紫花苜蓿种植1500亩。庆阳南梁缘公司在南梁镇完成饲草种植流转土地1.2万亩,调运肥料200吨、草籽20吨,耕地3000亩。
重点布局“双十”产业稳步走
十万头肉牛。重点布局在柔远镇、五蛟镇、城壕镇、悦乐镇、元城镇、南梁镇、乔川乡、怀安乡、山庄乡、紫坊畔乡和王咀子乡11个乡镇,辐射带动全县其它乡镇,建成安格斯肉牛养殖扶贫产业园1个,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合作社5个,百头肉牛养殖示范合作社100个;培育养牛家庭农场500户,养牛专业村(牛存栏500头以上,养牛户达到在家农户的50%以上,户均养殖基础母牛5头以上)20个,养牛专业户5000户 。2020年,在柔远镇建成2000头肉牛养殖扶贫产业园1个,新建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合作社3个,新建、改扩建百头肉牛养殖示范合作社25个,培育家庭农场150户、养牛户1500户。新增养殖能繁母牛1万头,能繁母牛存栏2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4万头。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立肉牛养殖示范合作社34个,其中领办人为大中专高职的13个,占比38.2%;天津北辰共安排下达对口帮扶资金350万元,用于扶持建设千头肉牛养殖合作社2个(城壕镇张川肉牛养殖合作社200万元,柔远镇孙家川肉牛养殖合作社150万元),城壕镇张川村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合作社已全面开工建设,柔远镇孙家川村和城关村肉羊养殖示范合作社正在进行设计、预算。通过乡镇摸底,上报安格斯肉牛养殖户356户、合作社21个,规划养殖规模4058头,经县信用社审核,共授信174户1283.1万元。
十万亩中药材。以五蛟镇、柔远镇、乔川乡、南梁镇、元城镇、白马乡、城壕镇、悦乐镇、怀安乡、乔河乡、林镇乡、王咀子乡和上里塬乡13个乡镇为重点,建成中药材示范合作社50个,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村(种植中药材1000亩以上)30个,专业户1000户(户均达到10亩以上),打造优质地道中药材万亩种植片带3个,千亩种植示范点30个。以华池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和甘肃南梁中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全县建办的70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合作社(领办人为本科的2个,占比2.9%;领办人为大中专高职的25个,占比35.7%),积极流转土地,组织调运种子、种苗,截至目前,落实面积12.8万亩,已完成种植面积7.76万亩。
产业推进措施“五强化” 脱贫攻坚路上有盼头
一是强化责任体系促产业发展。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支包抓团队、一个推进方案”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和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周督查、月调度、季分析、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双百双十”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扶持促产业发展。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支持,确保政策实施到位、项目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按照《甘肃省牛、羊、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印发<庆阳市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庆发〔2020〕6号)、《关于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扶持工作的意见》(县委办发〔2018〕92号)和《华池县2020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春季行动实施方案》(华发〔2020〕16号)要求,对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有措施有成效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采取项目倾斜、贷款贴息、以奖代补、产业配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式进行重点扶持奖补,其中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优先用于“双百双十”产业发展。三是强化人才培养促产业发展。紧盯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出台培养技能人才政策,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和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专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组建肉羊、肉牛、饲草、中药材产业科技指导专家组,围绕品种引进、良种繁育、饲养管理、品质育肥、科学栽(种)、病害防控等方面,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羊倌”1000名、“牛倌”1000名和“药工”2000名。积极组织县、乡、村三级专业技术力量和本土专家、乡土人才“进课堂”、“进田间”、“进养殖场”,现场指导和示范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种养产业。同时,以劳务派遣的方式,在龙头企业、合作社管理和技术人才招聘上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强化风险防控促产业发展。按照全省农业保险“应保尽保、愿保必保”和“成本垫底、收益托底、三年兜底”的总体要求,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户积极购买肉羊、肉牛、中药材、玉米等保险,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风险防范,在发生不可预测风险时,将损失降到最低,维护其切身利益。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加强对带贫新型经营主体的监管和评估,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定期对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财务运行等情况开展监督性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杜绝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同时,县上每年列支一定资金作为种养业价格风险基金,用于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五是强化组织体系促产业发展。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扶贫、财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工信、人社、金融办、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谋划、决策部署、沟通协调和督查指导;各乡镇和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调度,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双百双十”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强力有序推进。
数字截至5月12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