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四力齐发”共绘新兴领域发展新画卷
在南梁精神的发源地华池县,一场以“红色基因”为密码的党建创新实践正在新兴领域蓬勃展开。华池县立足县域特色,以“四力聚合”为突破点,将革命老区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党建引领发展的强劲动能,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中,绘就出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的崭新图景。
铸魂强基,思想引领凝聚“向心力”
华池县创新打造“红色熔炉”培育体系,将南梁精神与新时代党建要求深度融合。南梁“乐教於兹”红色研学实景VR沉浸式党课成为常态,甘肃延庆路桥集团的党员们戴着VR设备,“置身”荔园堡战役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同时,通过开展“红色剧本杀”“红色微宣讲”等新颖学习形式,组织党委(党组)会、“三会一课” 等活动”100余场(次),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制度建设方面,华池县推出“1+N”政策矩阵,以《拓展深化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三年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为核心,配套4份专项文件,为党建工作指明方向。成立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交通运输、物业服务和律师行业党委,构建起“县—行业—企业”三级联动组织体系,通过定期召开“两新”工委等会议统筹部署,开展专项督导精准落实,确保党建工作有序推进。
织网扩面,组织建设锻造“战斗力”
面对新兴领域组织覆盖难题,华池县创新实施“红色根系”延伸工程,组建新兴领域志愿服务队,采用“大数据比对+网格化摸排”模式,对2896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全面梳理,精准建立涵盖49家“三有”企业、20家社会组织的动态数据库。
在组织覆盖上,推行“三色分类” 组建法,对规模较大、党员充足的企业,如甘肃朴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单独组建党支部;对党员分散的小微企业,指导成立1个联合党支部,覆盖4家企业;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选派“红色导师”(党建指导员)驻点帮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华池县天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党员带头研发的“新型彩色透水砼生产工艺与施工技术”获得专利,成为行业标杆。
暖心聚力,服务升级提升“亲和力”
华池县锚定“15分钟红色服务圈”与“红色蜂巢”服务品牌建设目标,精心构建“1+3+13+22+N”全域服务网络体系。该体系以县级新兴领域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严格遵循“五个一”标准(统一标识、清晰导引图、标准化服务驿站、专属临时停车区、便捷绿色通道)及服务设施“八个一”配置(驿站标配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便民雨伞、维修工具、充电设备、休憩沙发茶几、共享图书角等8类基础服务设施),统筹推进3个社区暖新驿站、13个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22个小区暖心驿站及N个友好商家的新建与升级工作,全面打造覆盖城乡的新就业群体友好服务场景。其中,北关社区暖心驿站在配齐基础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创新开设“南梁夜校”,为新就业群体量身定制技能培训与红色教育课程,让服务既有“阵地”更有“内涵”。
在精准化关爱服务方面,华池县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推出“五大服务”套餐:政策咨询 “解疑答惑”、休息补给“雪中送炭”(含歇脚休憩、饮水充电、饭菜加热等)、应急服务“保驾护航”(配备应急药箱、工具、雨伞、食品、针线包等物资)、诉求收集“直通民意”(实时收集骑手诉求及“随手拍”反映问题)、物件存放“便民省心”,以细致服务传递暖心温度。
同步开展的“四季暖心”行动更让关爱服务四季常绿:春季深耕技能培训赋能成长,夏季送清凉物资驱散暑热,秋季组织健康体检守护安康,冬季发放保暖用品抵御严寒。截至目前,已联合工会等部门为275名新就业群体发放价值5.06万元的“暖心包”,通过“陇原红运”平台“心愿直通车”机制,累计解决8类民生诉求。一系列举措既提升了服务响应的“速度”,更彰显了民生关怀的“温度”,让新就业群体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融合赋能,作用发挥激发“创造力”
华池县创新构建“党建+基层治理”双向赋能机制,积极探索“移动哨兵”治理新模式。通过吸纳100余名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加入基层治理队伍,同步开发“民情速递”反馈渠道,实现城市治理问题“随手拍、即时报、快速办”的高效闭环。以外卖骑手小张上报的楼道杂物堆积问题为例,依托“县—社区—物业”三级联动机制,仅用3小时便完成清理整治,让基层治理既有“广度” 更有“效率”。与此同时,聘任25名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联合开展监督检查行动12次,进一步织密织牢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在助力企业发展方面,华池县深入开展“红色领航・创新争先”行动,通过创建23个党员先锋岗、创新工作室,广泛征集到30余条推动技术革新的“金点子”,为企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红色物业”服务队主动靠前服务,成功化解物业纠纷10起,整改各类安全隐患500余处,切实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此外,精心培育9个党建创新实践点,打造“党旗领航・药香富民”“红韵棘业・富陇惠农”“初心领航筑梦・匠心奋进建功”“红心筑爱・服务社会”等7个特色党建品牌,借助“实践点+产业链”联动模式,有效促进党建资源共享、发展难题共解,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