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政务微信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优化营商环境>详细内容

优化营商环境

华池县“一约五会三榜两站”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12 08:30:38 浏览次数: 【字体: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中,华池县积极创新,全面推行 “一约五会三榜两站” 工作机制,为乡村治理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了从 “治理” 到 “智理”、从 “管理” 到 “服务” 的深刻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华池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一约”领航,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群策群力,确保村规民约务实管用。村规民约是基层治理的基石。华池县在指导117个村(社区)制定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过程中,摒弃“一刀切”和“闭门造车”的做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围绕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移风易俗、基层治理和城乡发展等重点问题,制定贴合村(社)情民意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

宣传引导,推动村规民约深入人心。为了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华池县利用宣传栏、文化墙,将村规民约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组织乡村组干部和志愿者等力量深入村组农户,面对面宣传答疑;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改社会”的良好氛围,让村规民约成为群众心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奖罚分明,保障村规民约有效执行。“徒法不足以自行”,村规民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华池县各村(社区)成立了监督小组,负责对村规民约遵守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对于遵守村规民约表现优秀的村民,通过大会表彰、“红榜”表扬、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等方式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增强其荣誉感;反之,采取批评教育、“黑榜”曝光、取消文明家庭评选等措施,以制度约束促进村民自觉践行。

目前,全县117村(社区)全覆盖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坪庄村“三字经”、杜右手村“三字经”和“红十条”、北关社区“顺口溜”等20个村(社)规民约被评为全县优秀村(社)规民约。 

“五会”协同,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红白理事会破旧俗树新风红白理事会由村民代表大会推选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村民组成,规范红白事操办流程与标准。在婚事上,倡导简约婚礼,控制宴席规模与开销;白事则推行厚养薄葬,缩短丧葬周期,减轻群众人情负担,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

孝善理事会传孝道美德聚焦关爱老人,孝善理事会组织开展孝老爱亲活动,定期走访慰问孤寡老人,举办孝善文化节,评选“孝善之星”,以榜样力量带动更多村民弘扬孝道,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村民议事会聚民智谋发展围绕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实事等重大事项,议事会成员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各抒己见,共商发展良策。

道德评议会善举陋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道德评议会定期评选“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同时曝光不文明、不道德行为。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以榜样引领向上向善,以评议督促知错能改,提升乡村道德文明水平。

禁毒禁赌会守护乡村净土禁毒禁赌会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毒品危害、赌博违法知识,组织志愿者巡查,及时发现、制止涉毒涉赌行为,守护乡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乡村远离不良风气侵蚀。

目前,全县117个村(社区)全覆盖成立“五会”组织585个。近三年,共开展各类活动3722场次,协商解决矛盾纠纷、移风易俗、养老困境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42件。 

“三榜”激励,激发基层治理效能

扶志扶智积分榜激发内生动力设立扶志扶智积分榜,对积极参加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享受政策优惠。以积分激励村民学技能、增本领,变“要我富”为“我要富”,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道德评议红黑榜弘扬新风正气“红榜”张挂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事迹,成为村民学习标杆;“黑榜”曝光不遵守村规民约、破坏公序良俗行为,形成舆论压力。通过红黑榜公示,让善行义举受尊崇,不良行为遭唾弃,引领乡村文明风尚。

帮教转化进步榜助力浪子回头针对存在不良行为或轻微违法犯罪人员,设立帮教转化进步榜。记录其改正过程、取得进步,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肯定鼓励,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回归正轨,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近三年,全县117个村(社区)开展道德评议活动586场次,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红榜”先进典型1402人(户)次,“黑榜”曝光不良行为346人次,帮教转化346人次,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等价值50.6万元。 

“两站”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温度

双扶驿站精准帮扶暖人心双扶驿站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帮扶。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提供创业指导,助力自主创业;落实兜底保障,解决生活难题,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播文明新思想作为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主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通过接地气的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常态化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与温暖,提升村民文明素养。 

三年来,全县117个村(社区)为6465名群众开展技能培训,为3599名群众提供创业指导,落实低保和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14.7万人次1.32亿元,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947场次,服务群众20.33万元。


终审:平台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