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全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华池县坚持把加强社会工作部自身建设、搭建“四梁八柱”、制定目标任务、落实务实举措作为全县社会工作开局起步的破题之举,“七个三”举措,高点谋划、高位推进、高效落实,全县社会工作健康有序推进落实。
一、筑牢社会工作“四梁八柱”
建强机关组织。坚持“政治立部、制度建部、学习强部、从严治部、作风兴部”要求,研究制定机关管理规则和制度16项,创建华池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印发《社会工作资料汇编(1-4)》60册,召开班子会、职工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和集体学习会20多场次,教育引导全体机关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带头扣紧扣好县委社会工作的“第一粒扣子”。
理顺体制机制。把理顺体制机制作为工作切入点,调整完善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7”领导协调机制、县委“两新”工委、信访工作、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1+19+131+N”志愿服务等五项社会工作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工作规则,明确职责任务,构建“统得起”“落得实”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工作“大治理”新格局。
锚定目标任务。围绕社会工作重大任务、实践问题,研究制定2024年社会工作、“两企三新”党建工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及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工作要点、任务清单等文件15项,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县委常委会先后4次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召开重点工作部署会、推进会8场次,开展督查调研3轮,督促指导各相关部门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基层治理体系效能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健全“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村党组织体系,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实施“陇原红色物业”和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攻坚行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新兴领域延伸;深化“双报到双服务”,推动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服务、参与治理;充分发挥县乡社会智慧治理云平台作用,不断提升智慧治理水平。
育强基层治理队伍。按照配备标准,完成36名社区工作者招聘任务。坚持将《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纳入县、乡、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走出去学”“擂台比武”“导师帮带”等途径,培训基层党员干部1650人次,组织开展村内练、乡内比、县内赛活动132场次,不断提升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的能力水平。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制定了《华池县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方案》,明确村级组织12项依法履职、20类63项协助政务服务事项和13项负面事项,以及村级组织应当出具证明事项和不应出具证明事项“两个清单”,进一步明确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边界。指导116个村(社区)清理整治村(社区)组织“滥挂牌”747个。
三、夯实“两企三新”党建质效
抓牢组织覆盖。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摸排“两企三新”组织2837家、新就业群体447人,分类建立台账。采取单建、联建办法,推动建立党组织34个,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100%、93.75%。对暂不具备建立条件的,选派党建指导员72名,实现从业人员10人的非公企业、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党的工作全覆盖。
抓常关爱服务。整合服务资源,建成“司机之家”、劳动者驿站等阵地13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学习歇脚等12项温馨服务。建立“诉求直通车”机制,设置诉求受理平台,帮助协调解决各类诉求问题30余件。开展新就业群体走访慰问、劳动竞赛等活动3场次,慰问奖励274人次5.03万元。县财政每年列支“两新”工委和行业党委党建工作经费25万元,全力保障工作开展。
抓实作用发挥。深入开展“三岗联创”和“双报到双服务”等活动,引导“两企三新”领域党员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等活动。组建党员先锋队1支,培育红色骑手5名,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严格落实党建指导员走访制度,积极开展“送政策、解难题”服务活动,有效拉近政企距离,不断激发红色动能。
四、推动行业协会规范发展
摸底数握实情。经摸排掌握,我县行业协会商会在脱钩改革中,先后注销43家、撤销78家,现存行业协会3家,共有从业人员18人(党员6人),登记注册会员234人,无商会和学会。根据掌握数据,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完善党组织隶属、业务主管单位等相关信息。深入行业协会沟通交流工作,共同研究解决弱项短板的推进措施。
探路径立规范。制发《华池县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规则》等文件,推广运用《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建设指南》,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加大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力度,举办资质类、政策类培训16场次,建立“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等管理制度,清理僵尸行业协会商会78家,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为企业减负活动,开展抽查1轮,未发现乱收费问题。
优环境助发展。印发《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华池县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规则》,优化发展环境。牵头举办首届南梁生态药材产业大会,签订中药材种植类、生产加工类等项目12个。采取“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和“兜底包收”采购方式,以技术创新、劳务培训、订单合作等方式抱团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累计分红3281万元。
五、提升社会服务为民本色
建队伍夯基础。健全“县级志愿服务总队统筹协调、19支志愿服务专业支队指导培育、131支乡(镇)和村(社区)志愿服务分队组织开展、N个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四级志愿服务体系,建成多功能志愿服务阵地1处、站点300多个;采取岗位组建、功能组建、联合组建“三建”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151支、注册登记志愿者2.5万人,实现全县志愿服务“一盘棋”协调推进。
抓活动优服务。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总队以“贡献志愿力量、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1场次,服务群众2000多人次;支队着眼群众需求,推动部门志愿资源下沉,开展志愿服务50余场6000余人次;分队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500余场2.5万人次。
聚人才提能力。围绕重点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发《华池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动员各领域200多人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在册动态管理74人,其中持证29人。设立北关社区实践基地1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
六、深化信访工作法治建设
坚持主职引领。制定“135”施工路线图,“1”即以信访工作法治化为主线,“3”是坚持前端、中端、末端“三端发力访源治理工作法”,“5”是实现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推动工作一贯到底、落实到位。构建网、微、视“三位一体”多元化宣传矩阵,推送“路线图、导引图”等宣传信息50余条,印发资料3万余份,开展集中宣讲宣传活动20多场次。
注重源头治理。深入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采取网格员排查、线上收集、干部暗访、窗口接待等方式,不断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扎实推动“三调对接”工作模式有机整合,常态化梳理排查农村土地、邻里、婚姻等各类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今年,全县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69件,化解率95.35%。
强化跟踪问效。完善“信访+督办”治理模式,用“好定期回访常态督、专项工作集中督、深入基层实地督”“三位一体”监督督办工作机制,对列入督办范围的信访举报件,根据信访举报件的性质和疑难程度,选择不同督办方式,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推动信访与纪检、巡察、政法部门“1+3”协作配合、协调联动,年内向县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4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