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主动作为点燃增长引擎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华池县连续出实招、亮新招,从办事时长到办理手续的不断“精简”,“亮”服务标准、“减”办事流程、“提”服务质量,为企业“减负”,跑出厚植企业投资兴业“加”速度。
刀刃向内 “减”出好成绩
“现在的企业开办手续真是便利,业务全部可以网上办理,不用多跑路。而且推出的惠企政策还帮我们节省了不少成本,简直太赞了!”前来办理企业开办业务的林女士直呼太便捷。
过去,企业开办需要跑遍多个部门,耗时数日才办得下来,有时还要反复跑、多头跑,费时又费力。
如今,华池县通过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实现了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的服务模式,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天,大大提高了企业开办便利度,并对符合条件的当场审批办结的企业一次性发放“企业开办大礼包”。

不仅如此,华池县还推行新设企业准入成本由政府买单,已为86家企业免费发放价值300元的首套印章及税控设备,对不能现场领取营业执照、首套印章、税控设备的企业,提供免费邮寄服务,已免费邮寄16家,为企业设立节约成本4.8万余元,实现全程“零费用”和“零跑腿”。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华池县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腿、减时间、减费用”要求,压减办事流程,全力推动服务效能提升。一系列的举措,让程序更明白、手续更简单、沟通更舒畅,真正做到了为企业“减负”,优化了企业营商环境。
服务做优 赢得好口碑
“不动产登记证今天怎么无法申领?”“家人的住院资料都提交了2个月了,费用还没报销,是不是工作人员延误审核提交时间了?”……在华池县政务大厅,有一特殊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时不时有群众前来咨询反映办理业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工作人员认真登记、耐心答疑,及时协调解决。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聚焦解决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存在办理事项不顺畅、部分窗口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制定了反映窗口工作制度和流程,对外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搭建起听民意、解民忧的“连心桥”,倒逼各进驻窗口高效办事、优质服务。
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为当好“店小二”,华池县各部积极“动起来”,为企业、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推行“全程帮办”跟踪服务,指定业务人员提供帮办指导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企业开办顺畅完成。
在县政务大厅设置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窗口,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全程服务。
创新实施“陇税雷锋”全员帮办机制,探索建立“一个口径解答、一套标准服务、三个机制保障”的“1+1+3”工作法,88名干部职工加入7个“陇税雷锋”钉钉群,邀请2000多户纳税人入群,在线推送税费政策,解答问题,开展帮办业务。

组织开展“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活动,设立“急难愁盼”事项反映区、咨询引导区、业务受理区、信访接待区、自助服务区5个区域和人社为民服务“导服台”,选派10余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组成工作专班,专门受理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理信访案件18件,引导群众办事1200余人次。
措施做实 为企业保驾护航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为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倾听企业声音、征询企业意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尤为必须。
对此,华池县组织召开全县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对与企业反馈的涉及融资贷款、政策支持、市场拓展等方面的12个问题现场交办解决,并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
此外通过电话访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随机对开展过相关服务的105户企业开展了满意度调查,并对企业反馈的问题和建议中涉及的相关单位下发了提醒函,督促相关单位进行调查核实,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想要企业引得来、留得住,打造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是关键。
华池县法院在立案庭设立专门窗口,通过“一站式”平台,推动构建服务+诉讼服务“一网通办”,使涉及企业类案件能够及时得到受理。
华池县司法局按照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就能办成“一件事”的目标,简化优化远程视频会见、法律援助、公证等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地减环节、减时限,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少跑路”“不跑路”。

积极组建4个法律服务团队当起企业“法治医生”,深入企业“问诊把脉”,建立“法治体检”联系清单,针对不同企业或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开展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查找、梳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类法律风险,深入分析症结原因,从专业角度提出合规应对措施或合理化建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