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政务微信
关怀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暖情·暖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1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那是九月的一个早晨,走进赵彦财家,阳面的庄院有五只翻新的窑洞,靠上畔新建有两间厦房,大门左侧新建有两个水窖,院落全部硬化,袅袅的炊烟慢慢升起,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院里玩耍,让人感觉好温馨的一个农家小院。

记得两年前,在元城镇农贸市场二楼的一间门面房里住着一对聋哑夫妇,他们生有一儿两女,这间45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着5口人。他们的老家在元城镇龚河村赵南掌组,贫瘠的土地养育不了这一家五口,为了孩子上学他们搬到了镇上,亲戚就把一间闲置的门面借给他们暂住。虽然生活贫苦,但幸运的是三个孩子都是健康的人并且学习成绩优秀。夫妇俩都是残疾人,与人沟通交流存在很大的障碍,打零工常常找不到活。孩子要上学,一家人要生活,仅凭低保实在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正常开销。面对这样的处境,着实让我们帮联干部不知如何才能做好 扶贫 工作。

2014年,县农广校开展双联帮扶活动,进驻了龚河村。从那时候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都成了驻村干部的 口袋书 。联户干部给赵彦财家送过农药、地膜、种子、泥瓦工工具、米、面、油等等,但是杯水车薪,怎能让他家脱贫?每次去他家,我们都把信心和希望通过孩子传达给他们,让他们对生活、对未来、对党的政策等等都怀有着美好的愿景。每位帮联干部把他家的事常挂在嘴边,记在心里,尤其是张丽莉同志通过多方打听和四处奔走,为三个孩子争取到学校的各项扶持政策和奖学金。大女儿17岁,2015年辍学,在村干部的联系下跟着亲戚在陕西省定边县务工。张丽莉还通过他们的小女儿与夫妇俩沟通是否愿意做针线,如:香包、布鞋、肚兜 ,手工刺绣来养家糊口。后来与巧儿公司联系,为他们签订了订单合同,按照合同约定,以手工刺绣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报酬。

2016年8月,在老家的旧庄院破土动工,依托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赵彦财家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 家 ,9月23日,我们才看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看到夫妻脸上的笑容,看到孩子们欢快的身影,看到这温暖的农家小院,作为联户干部的我们心里也是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