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匠心酿出振兴路——华池县悦乐镇店坪村党支部书记 王明照
从军营到田野,他带着军人的坚毅扎根乡土,从创业能手到“当家人”,他用实干担当带领乡亲们闯出致富路。在华池县悦乐镇店坪村,退伍军人、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照,正以一壶纯粮酒为媒,酿出乡村振兴的“甜蜜滋味”。

清晨的店坪村,阳光洒满玉米地,前园子酒坊内已是一派忙碌景象。蒸汽升腾间,工人忙着蒸煮粮食,导管出口不断沁出晶莹酒液,酿酒师傅俯身查看流速、测定温度,王明照则和工人们一起翻拌着糖化的玉米,动作娴熟利落。“这是刚糖化好的粮食,翻拌后温度合适了才能入池发酵。我们酿酒对温度、湿度等每个环节要求都特别严,当过兵的人就认‘较真’二字,每个环节都不能含糊。”王明照的话语里,满是军人特有的严谨。

今年45岁的王明照,与军营有着不解之缘。1997年,他应征入伍,三年军旅生涯将“不服输、能吃苦”的精神深深烙进骨子里。2000年复员返乡,看着家乡的贫瘠与乡亲们的辛劳,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
返乡后的日子里,王明照没停下奋斗的脚步。他当过小工、经营过班车、做过各类小生意,最终在白酒销售领域站稳了脚跟。“日子慢慢好起来了,但军人的‘不服输’让我总想再干一番事业,为家乡多做点事。”这份初心,成了他后来创业的起点。

2017年,多年的白酒销售经验让王明照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纯粮酒越来越受青睐。看着家乡遍野的玉米、高粱,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建一座属于家乡的酒坊。可创业之路刚起步就遇挫:投入十几万元建起的厂房,因不合规面临拆除。“当时把所有积蓄都投进去了,心里特别慌,但军人哪能说退就退?”不服输的王明照收拾好心情,全国各地跑考察、学技术,最终找到了一位拥有家传酿酒秘方的师傅。在师傅指导和相关部门规范要求下,新厂房顺利建成,“前园子酒坊”也于当年10月正式投产。
凭借“无添加、不勾兑”的匠心,前园子酒坊很快打开市场。如今,酒坊占地已达5000平方米,日消耗粮食1200斤、产酒240斤,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纯粮酒基地”。可王明照的心里,装的不只是自己的酒坊,还有全村人的生计。

酒坊投产同年,王明照牵头成立种植合作社,创新推出“酒坊+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高于市场价3%的价格订单收购村民粮食,解决大家的销路难题;酒坊产生的酒糟,免费提供给农户当养殖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我种了七八百亩玉米,每年都拉到前园子酒坊卖,收购价比市场价高2—3分钱。酒糟拉回去喂四五十头牛,每年能省2—3万元成本,而且酒糟营养好,牛长得壮。”村民张占涛算起“收益账”,脸上满是笑意。

“不忘战友情”是王明照刻在心里的承诺。他主动联系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邀请多名无业退伍军人到酒坊就业;同时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岗位,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57岁的退伍军人谭红兵就是受益者之一:“在战友的酒坊打工,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钱,工作踏实,心里也高兴。”
2020年,王明照当选店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要扛起乡村振兴的“领头旗”。面对村里积累的矛盾,他从建制度、抓干部、解纠纷入手,短短几年间,店坪村村风民风焕然一新。“王明照同志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了乡村振兴工作中,主动扛起乡村建设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兵支书’的责任与担当。”悦乐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郭鑫这样评价他。


如今,前园子酒坊被评为“拥军企业”,王明照也先后荣获“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他的故事还登上了中央级媒体。“脱下军装还是兵,身为党员更要带好头。”谈及未来,王明照眼神坚定,“接下来,我要把前园子酒打造成响亮名片,延伸产业链,让更多乡亲吃上‘产业饭’,让店坪村更富裕、更美好。”

从军营到乡村,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军人的担当;从创业到带富,换的是舞台,不换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王明照以一壶纯粮酒为笔,在店坪村的土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好光景,也书写着一名退伍军人的无悔人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