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红梅杏产业助推贫困户脱贫
俗话说“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近日,华池县王咀子乡正在开展退耕还林山杏树高枝换头嫁接红梅杏技术培训,向群众讲解相关嫁接技术。近年来,该乡通过不断转变思路,发展红梅杏产业,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从2017年起,王咀子乡以辛家沟流域为主线,推广栽植山桃+红梅杏2000亩,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该乡计划继续以王咀子村寨子塬为中心,辐射辛家沟流域13公里,打造山杏嫁接红梅杏基地,在井子塬村新庄塬组建成红梅杏栽植示范园区一处。
为保证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王咀子乡举办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入社分红培训班,让贫困户对全乡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联合王咀子村的帮扶单位县统计局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红梅杏嫁接技术培训,着重从高枝换头、嫁接芽放置、伤口处理、水分留存、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向群众进行了全面讲解与示范。
经过前期摸底,了解群众意愿后,王咀子乡党委、政府组织班子成员、村支书赴庆城县白马镇、固原市彭阳县考察学习了相关技术和知识,订购了一批红梅杏苗木和嫁接芽。该乡还采取签订订购协议、品牌宣传推广、后期跟踪技术服务等方式,由乡政府引导组建的专业合作社统一联系销售渠道,在规定的时间组织果农采摘、销售,尽可能减少群众经营成本。
同时,王咀子乡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利用农村“三变”有利时机,由党支部主抓产业落实,充分发挥合作社、党员带动作用,动员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等各种形式拓宽增收渠道。
“我这里有三十几亩地,都是杏树,我要把树头全部换了,嫁接红梅杏,两到三年后,树就挂果了,就能见效了。”70岁的农民党员王学文说,可以把山间的杏树变成宝,他觉得很值。
此外,县统计局的26名干部职工自发筹资30000元,为贫困户先期购买嫁接芽10000根,每名帮扶干部至少动员每户贫困户嫁接200棵杏树,为王咀子乡红梅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