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东谷寨和西谷寨
东谷寨和西谷寨各距古怀安城10多公里。宋代,这两寨地处北宋庆州北地与西夏交界之处,为西北边界前沿上两座要塞,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东谷寨,俗称小城子。西距怀安15公里,北距山岭上秦直道2公里。坐落在子午岭西麓,怀安乡小城子自然村北阳山,位于怀安沟与庙湾沟交汇处北侧,坐北面南,依山形构筑。古代主要战略任务是防御北自子午岭上秦直道和洛河川两路来的入侵者。城寨依山傍谷,山涧、沟台上城垣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00米,山间城垣呈不规则形,两腰长各约300米,周长约1300米。
山梁上有烽墩、堡头,50米见方,夯土层厚15~20厘米,城墙残高1~5米。城寨内宋代砖瓦、瓷片俯拾即得。
据《华池县志》(2004年版)记载,东谷寨复筑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宋时,“驻军16族,强人459人,壮马56匹,为14队”。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至四年(1071)宋夏的大顺城大战役中,东谷寨陷于西夏。十年(1077)环庆路经略使高遵裕派兵收复白豹、东谷寨等。元符二年(1099)后改隶定边军。宋之后,此寨渐废弃。东谷寨后梁崾岘,明代人建清凉寺于此,清代更为兴盛,民国随着战乱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破除迷信活动,寺院至“文革”完全废毁。
西谷寨即今元城。其位于乔川和贺沟口的山梁及河台上。川台城垣呈长方形,山间城郭呈椭圆形,俗称“圆城”,后雅曰元城。
元城川间城垣南北长150米,宽80米,东西城郭沿山梁而上,圈为椭圆形,周长约为1600米。岭头西北有崾岘为天然人工合成的城壕沟。圆峁头上筑有烽墩。古城寨复筑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今寨墙残高3~8米,夯土层15~20厘米。
此城寨北堵乔川和张川两川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据苏志达《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记载,宋时“驻军10族,强人1794人,壮马140匹,为65队。”北宋中期多为宋夏与西夏边界上的“桥头堡”。元城北今乔川阳湾湾老寨城,唐代称静边城。大的战事如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此城寨多被西夏占领。哲宗“绍圣开边”(1094)后,今乔川阳湾湾之静边城被北宋庆州驻军收回。这一带宋夏的边界向北开拓到铁角城和铁边城一线。
参考文献:
(1)《华池县志》(2004年1月)。
(2)明嘉靖《庆阳府志》(2001年12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