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华池是征收救国公粮的模范县
1937年9月,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华池县开始征收“救国公粮”。当年10月,边区政府颁布的《救国公粮征收条例》要求,对贫困农民一般不征收,所征粮食基本用于区内军政人员消费。
1939年,抗战到了第三个年度,这一年陕甘宁边区部分县(区)又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边区粮食收成不佳,抗战支前到了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而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民主模范根据地,是保卫大西北、支持华北抗战的坚强堡垒。支援前线、保证军需、保卫边区成为边区各县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当年华池县负担救国公粮的农户达到30%以上,是征收、交送救国公粮的模范县之一。
为保证持久抗战粮食供给,华池县政府一方面积极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号召,在县长李培福的带领下组织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另一方面按照边区政府提出的 “要有边区,先有军队,要有军队,先有军粮”的号召和《征收救国公粮的决定》积极组织公粮征收工作。时年11月4日县长李培福主持召开县政府政务扩大会议,对500石救国征粮任务进行具体研究和讨论。参加会议的党政军及群众团体共30余人。根据上年和当年粮食收获量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详细讨论后,拟定了公粮征收任务的分配意见。11月13日又召开各区区长、仓库主任联席会议,讨论形成了分配决议。按各区、乡年产收获情况分配征粮任务:悦乐区75石,温台区75石,柔远区60石,元城区90石,白马区60石,水泛区60石,吴旗区因灾害严重予以免征,并在收成较好的地区面向社会争取征收80石。具体征收标准按边区政府颁布的条例:“每人收获量在350斤至500斤按1%征收……,累进至每人收获1300斤至1500斤按7%征收,收获不满300斤者免征。同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上交救国公粮”。救国公粮征收以麦子、黄米、谷米为主,纯收细粮。对群众交纳的粗粮按标准进行折扣,对斤秤和斗量进行折合:糜、谷每斗40斤,荞麦、高粱、玉米等每斗26斤,麦子每斗80斤。公粮征收布置报告于11月17日呈边区政府审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高自立于12月13日发出指令,“查华池县救国公粮布置尚属可行,准予备查。至征粮期间之办公费用,仰该县长具体呈报财政厅可酌予增补。收粮证已转饬财政厅分发矣。仰即转饬华池县长李培福知照为要。”
在公粮征收组织方面,华池县、区、乡各级党、政、军、群众团体分别成立征收公粮委员会,区级五至七人,乡级三至五人,并由各级干部配合学校组成宣传工作队进行宣传动员。各区于11月20日召开活动分子会议、各乡于11月28日召开支干会议,分别进行讨论和部署。11月30日各村分别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宣传动员。12月1日至5日,县、区、乡各级干部配合学校分组进村入户再次开展宣传动员,并统计折算明确每个群众家里应缴的粮食数量。12月12日起仓库人员开始征收,各区安排体力强壮、忠诚可靠的4名群众或党员帮助仓库盘斗、记帐、开收据。由于准备工作到位,宣传动员充分,群众认识明确,全县于12月19日完成了全年公粮征收入库任务。乡、区分别于19日、22日清算结束并逐级汇总上报。12月25日,华池县政府召开总结大会对救国公粮征收工作进行了评判和奖励。
1940年,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经费,并对边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军队粮食来源全部依靠边区自给。华池救国公粮照上年任务征收。
1941年,边区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动员并向各县下达征兵征粮任务。华池县长李培福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连夜从延安出发,六天的路程只用了两天半的时间赶回县上,紧急动员部署。经过精心组织和广泛动员,全县仅用7天时间完成了征兵300名、征粮1000石的艰巨任务,当年华池县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征粮乙等模范县。
经过大生产运动,从1939年到1942年,全县开荒增加耕地12.26万亩。1938年缴纳公粮720石,到1942年增加到了5900石。1943年1月,华池县长李培福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高干会议上受到表彰奖励,毛泽东主席为他亲笔书写了“面向群众”的题词。
1942年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划定华池和曲子县为垦荒移民区,并设立移民站。《优待移民实施办法》中规定垦荒移民区3年内不征收公粮。当年还给华池伤残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及孤寡老弱者调拨粮食25石,拨款1500元。
在三年免征公粮时期,华池县大量接纳了来自陕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等地方的难民和灾民。从1946年到1948年期间,共接纳来自外地难民和灾民达到1701户,5273人。并为他们调剂分配耕地籽种、住地庄头、解决耕畜、农具及当年口粮,鼓励他们安居乐业,发展生产。
在抗日战争时期,华池人民不仅踊跃交征救国公粮,还积极转运公粮。每年投入人力、畜力数千个(匹)。1943年,一年就转运公粮200余石,公草8000余斤。交送公粮的地点远在洛河川金鼎、旦八、下寺湾一带,近在悦乐、元城、曲子、庆城等地,那时道路崎岖、艰险、有时还要经过梢林地带。
1944年后,公粮征收方式由过去的动员劝募改为普遍调查按条例征收,辅之以民主评议,使各阶层的负担趋于合理。
在抗日战争期间,华池人民支援抗战、拥护军队的爱国热情十分高涨。华池县政府始终坚持面向群众、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采用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发动群众、公开征收办法、集中力量征收等措施,在很短时间内都超额完成了边区政府下达的年度公粮征收任务。为支援抗战前线、保证军需、保卫边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