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委、三边医院旧址
陇东地委、三边医院旧址位于华池县怀安乡小城子村庙湾组。北邻吴起县长官庙乡,东邻吴起县白豹乡。旧址坐北朝南,背靠杜梨梁,面向背梁,原有石窑洞14孔,现存12孔,两孔窑洞因年久失修坍塌损毁,遗址内住有1户李姓人家。
1945年秋收之际,为了摸清陇东一带国民党民团及残余势力的基本情况,延安骑兵第一师教导队在何教导员(姓名不详)的带领下来到怀安庙湾,当时因庙湾地理位置较偏僻,住户较多,粮食储备丰富,并住有大户李姓人家,庙湾的地理形式也有利于红军驻扎休养。因此,教导队七八十人便驻扎了下来,设有机关办公室、教马场和供给部等,带来了大量武器弹药、十几匹军马,并设有电台,所有通讯靠电报机与外界联系。教马场设在对面的九沟壕,供给部设在后庙湾。一个多月后三边医院和陇东地委便迁到庙湾办公,新增了地委办公室、医院手术室、药房、住院部等,医院由潘所长(姓名不详)负责,主要负责伤员和附近村民的治病工作。为了解决众多人口的吃、住和安全保卫等问题,驻地机关把随从家属安置在办公对面的背梁根底窑洞居住,当时部队纪律严明,要求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物资自给自足。安全防范严密,四面山顶都设有安全岗哨,并在办公驻地的窑洞内挖有地道,确保党的机密文件和人员的秘密撤离。为了丰富红军战士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教导队组建了文艺队,搭台为群众演出节目,农忙时帮助农民搞生产,闲暇时唱戏说书、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
1947年农历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部分指战员从延安来到陇东,消除陇东一带国民党民团及残余势力,经过庙湾时,受到了当时驻扎在此的红军战士的热烈欢迎,并稍作休整。为了摸清并消灭盘踞在菩萨山一带的国民党民团马鸿宾部,部队找到当时住在庙湾的农民李应和、李应树、李生元为向导,随侦查员去摸清菩萨山敌军的情况。农历4月10日晚,在陇东军分区骑兵团的配合下,红军部队对盘踞在菩萨山的国民党军马鸿宾部发起总攻。战斗一直从天黑持续到天亮,此次战役我军伤亡严重,很多红军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部队把牺牲的部分红军战士安葬在山下的平台地上,另有一部分安葬于王塬的烈士公墓。受伤的红军战士全部转移到庙湾的三边医院进行医治,当时村长李应甲看到受伤红军战士很多且伤势严重,因过多流血而体质较弱,又没有营养补给,就无私的把自己家的牛、羊、猪、粮食等捐献给驻地机关,让伤员和战士吃,调养身体。根据住在本地的李应甲后人回忆,李家先后一共捐献了6头猪、40多只羊、4头牛和6000多斤粮食。
后来大部分伤员身体恢复后重新走上了战场,由于当时医院医疗设施差,重伤的战士缺乏急救药物,无法治疗而牺牲的有60多人。村长李应甲和机关地委、教导队的人员对牺牲的伤员进行编号,为每名牺牲的伤员都制作了相应的号牌,写上姓名和籍贯,以供家人寻找遗骸。当时埋有红军战士的坟地共有4处,大部分都埋在白杨树崖,其余的就埋在离驻军不远的前方平台地上,平台地上原有战士墓14座,解放后有烈士家属前来把遗骸迁回了老家,现存战士墓2座。
1949年秋,陇东地委迁回庆阳办公。1950年春,教导队撤向延安,三边医院也改名为和平医院随教导队一起撤走。遗址现存有当时红军战士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和红军喂马的转槽、磨盘等遗物。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