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政务微信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华池史志>华池县史>详细内容

华池县史

归档时间:2025/3/17 17:38:17

【地情资料】浊酒一杯香陇原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25 17:45:00 浏览次数: 【字体:

——漫话华池乔川黄酒独有的特色

黄酒是世界上三个最古老的酒种之一,是我国华夏民族的特产。其采用复式发酵酿造方法用曲制酒,堪称世界一绝。中国黄酒以绍兴黄酒为最,殊不知在祖国大地深处,华池黄酒独具特色,千百年来至今盛产不衰。

华池县黄酒当今主要产在乔川、元城、白马、怀安、五蛟5个乡镇,其色亮黄、气味醇香、味口甘美、性烈醉人,即是当年酿造的也胜似陈坛老酒。它在祖国大西北乃至全国也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好黄酒。

中国黄酒源远流长古称“封疆御酒”或“帝封皇酒”。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众就会酿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华池人酒文化历史亦甚为悠久,古代华池黄酒盛产于古县地二将川大凤川一带。尤以花池、九眼泉、林锦泉所酿之黄酒味美色浓,质量最佳。相传,宋代名臣范仲淹在庆州戍边修筑大顺城时,将士就爱饮华池的黄酒。范公千古绝唱《渔家傲》中有名句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此“浊酒”即指华池黄酒。相传大顺城筑成后,范公指挥宋军击退了赵元昊三万来犯之敌。他将筑城、退敌之捷报上呈给宋仁宗皇帝,同时也将华池黄酒作为贡酒,献给了朝廷。近年在大顺城、安疆寨古城遗址中出土许多大型瓷罈残片,原来此罈一为水罈,二为咸莱罈,三为黄酒罈。还出土有耀州窑、定窑烧制的瓷碗、杯、瓶大量残片。试想,边城将士用上乘宋代瓷器,开怀畅饮华池黄酒,借着酒意豪气满怀、飘飘欲仙、挥舞大刀,奋勇杀敌,那是多么壮观和豪迈的场景啊!

金、元之后,子午岭东之二将川、大凤川一带因战乱人烟稀少,原始次生林复兴。黄酒产地渐移至柔远、元城川。斯地,水丰米香。水、土含矿物质较重,乡民说“水硬,就易酿造好酒”,因此,元城川水酿造的酒力比二将川的酒力更强了。

华池黄酒,是本县自古以来的名产。本县近年来出土有周商、秦汉时的酒器—陶罐、青铜壶、爵等,即为佐证。这证明在两、三千年前,华池已有了黄酒的酿造业。显然,到唐、宋时,华池黄酒已名声远扬,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一般的黄酒以糯米或小米为主要原料酿成,这类黄酒为低度原汁酒,呈黄褐色,故名。我国南方江苏、浙江用糯米或粳米作原料酿成的酒叫大米黄酒;我国北方甘肃、陕西、山西等省以糯性小米酿的叫小米黄酒。华池黄酒以煮熬的酒谷米或粘谷米(糯性小米)为基本原料,加酒曲配以当归、黄莲、柴胡、秦艽等数种中草药配制酿造而成,属小米黄酒。

相传,清代同治兵燹时,董福祥义军在怀安城被回兵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董帅为了激励将士,鼓励他们痛饮黄酒壮胆,并在关老爷庙中烧香求神护佑,并许愿成就大业后“重修庙宇,塑绘金身”。结果关圣帝君神灵大显神威,相助全军将士奋勇击退回军,转败为胜。回乱兵燹后,董当了甘肃提督,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一品花翎顶戴,他真的派将士带来银钱,大兴土木,重修了怀安关帝庙。华池乔川及怀安黄酒名声此后更为大增!

民国年间,菩萨山隐士王老道绰号“王讨吃”,传说,清末他曾在宫中任职,由于政治风波迫使他隐退浪迹天涯,流落至此。他既懂医术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他曾授给乔川和白马村民延年益寿方剂,村民如法炮制选黄柏、黄莲、当归、肉桂、柴胡、秦艽、黄芪、女贞子等八种滋补中药和甘草入于酒缸,再听从王老道的建议用当地久负盛名的白马泉、佛寺泉、水龙泉等池水做酒。自此华池黄酒这一传统特产质量更为提高;其口味甘醇绵长、鲜甜可口、温和而浓烈、馨香且爽口、成为良药也!从理论上讲,入中草药5种以上的黄酒,即可称为大补药酒!我国古代著名医典《黄帝内经?素问》在“汤液醪”篇中说,以黍作原料的黄酒“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因此,用黄酒在“邪气来时,服之万全”,即可补血养颜,舒筋活血。现代医学探明,华池黄酒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糖、醋和多种维生素,适量饮用确有提精补神、补肾益阳、健胃和血、通经养颜、延年益寿、强身壮骨等功用。华池乔川黄酒饮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冷饮,即开瓶就饮,亦可加冰饮用,这样饮用消暑解渴,清凉爽口,给人以美的享受;二为热饮,即在锡壶或铜壶中煮沸后饮用。早在三国就有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的佳话,足见饮酒也是一种悠久的文化。华池黄酒除能饮用外,还能作中药引子,亦可作烹调肴馔之上等料酒。其好酒含酒精程度较高,热酒时遇火即燃,过量饮用则使人酣醉,贪杯者要慎防酒精中毒。故乡人实话实说:“华池黄酒不能当酒喝,而要当药吃”!这句话很有哲理。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华池乔川、元城已将黄酒开发为地方名优产品。原黄酒的酸败现象得到了消除,单一产品也发展为5个产品。目前正在组织科技力量、进行提高改造,争取成为国家级饮料型保健补酒。

华池黄酒的酿造技艺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密切相关,是传统的民俗食品文化技术精品,大大有别于啤酒、葡萄酒、白酒的酿造。其酿造、制作工序大致有九道,即:选粮—浸渍—蒸熟—摊凉—入缸(发酵)—镏酒(压榨)—生酒—杀菌—出成品酒。华池黄酒酿造技术与传承技术既是一脉相承,又有异曲同工之妙。每道工序各环节都非常关键,缺一不可,但按部就班做到了,不一定就能酿出好酒。其中之奥妙还要看酿酒师有无手头灵感和心目中的体验。这就需要认真耐心地去摸索、去感受。

华池黄酒,从清末到民国期间的酿酒名师有:

①郭孺人  元城镇元城村马奎妻,本村郭氏之女,已去世。

②张孺人  五蛟镇李良子村,李时润妻,刘家湾村寺沟组张氏之女,已去世。

③秦孺人  怀安乡中庄倪某妻,本村冉砭秦氏之女,已去世。

④张孺人  白马乡将台杜某妻,连集村张氏之女,已去世。

⑤任英秀  乔川乡铁角城村陈庭信妻,本村任氏之女,已去世。

华池黄酒代表性传承人:

①王兰花  乔川乡范陈沟陈凯珍妻,铁角城王氏之女,现年51岁。

②王三富  乔川乡艾蒿掌村人,现年53岁。

③杨作成  乔川乡李崾岘村人,现年47岁。

④徐生仓  乔川乡黄蒿掌村人,现年43岁。

⑤马  荣  元城镇元城村人,现年55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池黄酒确有其独特的食用、药用、保健等作用和价值。“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黄酒不仅是一种高级饮料,也是礼俗文化的一种载体。自古迄今,华池人请客送礼、献礼送酒早已成为一种特定的风俗习惯和人之常情。陇东书法家马克新在乔川品尝黄酒后,诗意大发,随口吟道:“酒香沁吾游子心,情浓直泻翰墨阁”。华池陶建骼在《题乔川干酒》诗歌中云:“她是华池太液,她是月精日华,香飘天地千万里,醇了农家土窑洞”。这是对华池黄酒及白酒深情的赞誉和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