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体育
清以前,境内仅有民众以生产、军事、和嬉戏为目的的打猎、射箭、武术、打秋千等体育活动。30年代中期,始有现代体育项目逐步传入。共和国成立以后,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的体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91年本县被甘肃省树为“群众系列体育活动先进县”、1999年12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99全民宣传周活动先进单位”。
第一节 机 构
革命根据地时期,体育工作先后由县文化委员会和县政府第三科(文教科)负责。1949年10月至1952年6月,县政府文教科为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的行政管理部门。1952年7月,县体育分会筹委会成立,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1956年县机关及东华池、上堡子、元城等地成立体育协会。1962年1月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县体委)成立。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体委机构瘫痪。1971年12月31日,县体委恢复,有专职工作人员2人,其中副主任1人。1983年12月,改县体委为体协,隶属文教局。1984年11月又恢复县体委,专职人员3人,其中副主任1人。1997年8月5日,县级机构改革,县体委与教育局合并为华池县教育体育局(简称县教体局)。
华池县业余体校 创办于1962年1月,始有教练1人,“文化大革命”中停办,1983年12月7日恢复,有教练3人,县体委副主任兼任校长。2000年底,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其他管理人员4人,教练员、裁判员8人。
第二节 设 施
古代,本县境内白马有点将台,怀安古城北有教场坪,五蛟城北有趟子道,李良子有演武场、马道子,荔原堡有马练坪,柔远南山、怀安小城子有走马梁等习武、练兵、赛马的场地。北宋大顺城内,今出土有黑白石子制的围棋子及石制象棋子等活动器具。
1934年至1949年,列宁小学,东华池抗大七分校,悦乐完小曾开辟有小型操场。1953年夏柔远小学平整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操场。1959年华池一中修建11000平方米的大操场,添置木马、跳箱、垫子、单杠、双杠、平衡木等器材,设有足球、篮球、排球及田径运动场。1978年,甘肃省体委拨款1.5万元在柔远老城西北隅修建体育场,场内有篮球灯光场、排球场、足球场、田径场、吊环架、简易看台等,面积为8320平方米。2000年底,全县机关、厂矿、学校有大小体育场地145个,其中灯光篮球场1个,篮球场156个,排球场17个,足球场2个。有钢管篮球架112副,排球架16副及田径等训练比赛器材,基本能满足体育训练活动的需要。
第三节 经 费
革命根据地时期,学校体育事业经费主要靠勤工俭学收入支付。共和国成立到1962年,体育经费由地区体委和县财政划拨。1973年后,体育事业经费实行年度包干,财政拨付。体育场地修建经费由地区划拨,专款专用。1985年至1990年,财政部门共拨付体育训练费10.10万元,维修经费1.50万元;1991年至1995年共拨付体育训练经费10.54万元;1996年至2000年共拨付体育训练费10.50万元,维修经费3.93万元。
第四节 群众体育
学校体育
清末、民国初,学校有下棋、定方等体育活动,兼学武艺的有武术、骑射等训练项目。民国十七年(1928)春,庆阳县第四区初小设体育课,开展队列训练、打毛球、跳远、踢毽子等体育活动。
陕甘边区时期,南梁转咀子列宁小学设体育课。政府派先锋队员任学校体育教师,师生自己动手搬石运土,开辟小操场,自制简易篮球架、跳高架、修木刀、枪等,因陋就简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有队列、拳术、刀剑术训练,红、绿棒打法,投弹、射击练习;开展篮球、足球、拔河、跳高、赛跑、跳远、踢毽子等活动。
陕甘宁边区时期,县内12所初小、1所县办完小均设体育课。体育课有队列、篮、排球及田径等内容,还增加了防空演习、传信、操法、劈刀、投弹、刺杀、射击、军棋等,教学目的是健身和战备。1943年5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简称“抗大七分校”)进驻东华池,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1944年9月,抗大七分校篮球代表队在延安“九九”体育运动会上获篮球冠军。决赛时,贺龙等领导人亲临观看,并赞扬他们“风格高尚,球艺精彩,技术全面”。
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小学配有专兼职体育教师,增设活动场地,自制和购置体育器材,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锻炼和教学。1952年小学体育课根据班级、年龄,开设有排球、投掷、木马、山羊、单双杠、吊鱼、勺蛋竞走等。每逢“六一”或“国庆”节都举行小型运动会。1954年,根据国家颁布的《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实施方案》,学校体育课开始使用新编教材,有体操、球类、田径、武术等课程。1955年,在全县中、小学推广少年儿童广播体操。1956年,贯彻教育部制定的《体育教学大纲》,学校普遍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每天按时做早操、课间操及其他课外活动。1957年,要求学生跑跳、投掷、体操等项目要达到“劳卫制标准”。1959年秋,庆阳三中(原华池初中,时为完中)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965年实施《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华池一中、华池二中80%以上的学生达标。“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体育课被军事课取代,每年9月份各中、小学对入学新生进行半个月集中军训,有队列操练、跑步、投弹、刺杀、拉练等项目。1972年,全县各校推广第五套儿童广播体操,提倡“两课三操”以及“三小球”活动。1976年10月各学校体育课开设初级长拳及武术教学内容。1978年华池一中被评为“甘肃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79年本县367名中学生达标,华池五中达标率达到34%。1980年以后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贯彻《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把“达标”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学习好、思想好、身体好)的条件之一。1984年12月华池一中定为省体委传统项目学校,并选定13所项目学校。同年华池二中成为体育、卫生工作合格学校。柔远小学列为全区十所重点小学业余训练点,并取得了《甘肃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合格证》。1993年华池一中被全国七运会组委会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单位”。1997年后全县小学推广第八套广播体操,强调减轻学生负担,积极开展体育达标及“三操两活动”。柔远、城关、五蛟小学成立了业余训练队和体育兴趣小组。柔远小学还组织起50人的武术训练队,举行了有深刻寓意的“雏鹰起飞”田径运动。1999年柔远、城关、上堡子小学,华池一中、华池二中、元城初中、乔河初中为业余体育训练点。2000年,全县小学生体育达标率为86.4%,中学生体育双达标率达到95.3%。
农民体育
本县民间体育项目和活动多样繁杂。剑、拳、棍、棒、刀、矛、骑、射、打秋千、举石锁、跳绳、棋类、赛跑,赛爬树、爬山、爬绳,赛扔胡圾、举重、抓石锁,赛翻手、挑重、负重、耍连枷、丁方、补裤裆、捉鳖、狼吃娃娃、踢毽子、打毛蛋、跳绳、打瓦、斗鸡、抓小鸡、猫捉老鼠、狗撵兔、赛马鞭等都是民间常见的体育项目和活动。
秦汉至唐,习武练功,骑马射箭之风盛行。明末、清初定汉杨寺岔一家有5个武先生。民国初,县内民团多以练兵为目的,开展一些体育活动。
根据地时期,体育活动在保持传统活动项目的同时,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与军事训练结合得比较密切。游击队、赤卫军、自卫军、民兵经常进行队列、投弹、跑步、格斗等训练;儿童团、先锋队员,经常开展“抬飞机”、“捉汉奸”、“打特务”、“攻山头”等趣味性、象征性的体育游戏活动。
共和国成立后,农民体育发展较快。多数乡村建起文化室、篮球场等活动场所。1964年5月各人民公社都举办小型体育比赛活动。1972年4月县举行第一届农民运动会,14个公社分别在元城、悦乐、柔远、山庄四个点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比赛,最后,集中优胜队在县城决赛。1975年5月举行全县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光辉题词发表24周年,30日,全县各公社、机关、学校都开展了纪念性的比赛活动。1979年5月举办县城职运会,华池一中教工队篮、排球双夺冠。1984年5月,本县派农民男、女体育代表队在肖金参加了全区举行的农民篮球运动会。1985年各乡文化站普遍建立体育活动场地,购置体育器材,组织农民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90年代,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体育活动蓬勃开展。1996年县体委、县农委组织1050人参加元旦、春节“迎三运奔小康”的万民健身活动通讯赛及环城赛跑。1997年元旦组织开展“强体魄,夺丰收”百万农民健身活动,3月6日举行了“迎香港回归”女子爬山团体赛。1998年至2000年“元旦”、“五四”等节日先后开展了“再造秀美山川”、“创农村新局面”、“迎十运”青年火炬传递、长跑等农民健身活动,年参赛农民达3.1万多人(次)。各乡镇对群众体育活动也非常重视。2000年底,怀安、悦乐、山庄等乡镇先后受到省、地、县体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
职工体育
根据地时期,本县的机关干部有早晨和下午饭后开展体育活动的风气。项目主要有篮球、拔河、象棋等。1937年10月,八路军七七○团进驻东华池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其项目有篮球、象棋、单杠、双杠、武术、跳木马等。1938年排球传入境内后,一度在机关职工中盛行。本县军民把进行体育比赛看做是开展拥军爱民的一项活动,1944年春节,三八五旅宣传队给县委和县政府拜年时,冒着风雪和县机关干部举行篮球友谊比赛。
1952年春,本县在柔远古戏园子建立第一个体育运动场,县城干部职工、教师,经常在下午去开展体育活动。1952年开始在职工中试行和推广广播体操。1955年,全国总工会颁发《关于开展职工体育运动暂行办法纲要》,县直机关、中、小学校大多都成立了篮球队。职工参加篮球、乒乓球、排球等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1956年至1960年,在平凉地区5次运动会上,本县运动员连续保持800米、1500米、3000米3个项目的第一名。1978年,体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各系统各部门组织职工举办各种体育比赛。1982年11月庆阳地区成立田径、篮球、排球、武术、棋类协会后,本县6名体育干部和教师被吸纳为协会会员。1983年3月华池派8名职工,参加了地区体委举办的太极拳、剑、鹤翔庄气功等培训班,拳、剑术、气功在华池逐步开展起来。1984年后,本县职工体育活动项目多为体操、保健操、迪斯科、太极拳、气功、中长跑等。1986年8月,庆阳地区信鸽协会成立后,五蛟初中教师杜元旺精心饲养信鸽1230只。1998年,县工会购置5万多元的体育器械,开办健身房,全天开放。在县体校的协助下,县工会、老龄委在县人民广场、工会、夕阳红大楼前组织了3个老年人和职工健身活动点,开展中华养生医治功、气功、香功、太极拳、舞剑等活动,每天近300人参加锻炼。1999年,县教体局、体校在广大职工中发放《运动·生命·科学》健身书刊、录像带、宣传画等,教育群众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提高科学的健身意识,实现科学健身奋斗目标。县上一般每年“五一”“十一”开展以篮球、拔河、象棋、环城接力赛、体操为主的大型职工体育比赛活动,以推动职工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老年体育
1949年前,本县老年人体育活动多以纸牌、象棋为主。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重视老年体育工作,从资金、设施等方面积极支持。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日益增多。80年代在人民广场、环城路、工会俱乐部、县老年活动中心经常有老年人进行各种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项目有象棋、纸牌、门球、台球、气功、老年健身操、舞剑、慢跑等。1984年,县体委派人参加了地区体协举办的老年人拳、剑学习班。1990年以来,县体委、县工会、县老年活动中心举办中、老年人长跑、自行车慢赛、老年健身操、门球、象棋等活动6次。省、地、县投资185万元,于1999年7月21日,建成华池老年人活动中心大楼,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内设乒乓球、棋类、扑克等8个活动室,为县城老年人提供了理想的体育活动场所,老年人的许多体育比赛都在老年活动中心进行,年接待量达1.26万人(次)。
残疾人体育
1987年在庆阳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上,悦乐上堡子村民黄雪琴,获得女子百米、铅球第二名。华池一中高二学生郭鹏程获得男子跳高、铅球、100米三项第一名。1992年县聋哑学校开展队列、跑、跳训练,还有棋类、拔河、爬杆、球类等体育活动。1998年7月,残退军人陈宏明在省残运会上获得射击项目铜牌1枚。
第五节 体育竞赛
县内主要运动会
1956年县教育科举办首届全县篮球运动会。县直各机关单位和温台区代表队参加比赛。1958年9月、1960年2月庆阳县举行两次中学生球类、田径运动会,庆阳三中(今华池一中)派队参加。1963年5月,举行县城职工篮球比赛,华池一中、县武警中队、柔远小学分别获一、二、三名。
1972年4月本县举办第一届农民运动会。1975年5月,举行第二届农民运动会,悦乐公社农民代表队获篮球冠军、联队获排球冠军。1976年4月,县文教局在华池二中举办全县7所完中中学生运动会,项目有篮、排球、乒乓球、田径等。1979年5月县总工会、体委、团县委、妇联举办本县第一届职工篮、排球运动会,12个队参加比赛,华池一中教工男、女队双夺冠。1979年9月28至10月4日,本县举行第一届全民球类运动会,18个队参赛,公、检、法队和华池一中队分别获男子篮球冠、亚军,华池一中队、柔远小学队分别获女子篮球冠、亚军。县革命委员会队、华池一中队分别获乒乓球男、女团体总分一、二名。华池一中教工队和县革命委员会队分别获羽毛球男、女团体总分一、二名。
1983年5月在县城举行第二届全民运动会,57个男女篮球代表队参加,有运动员667人。悦乐公社队获青年男子组第一名、华池一中学生队获女子组第一名,乔河初中队获初中学生队第一名,有42名运动员受到奖励。1984年8月10日至15日,本县在县城承办了庆阳地区业余训练点少年篮球比赛,华池男、女队均获第二名。1985年4月在县城举行首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2所完中、1所农中、10所初级中学和八年制学校的380名运动员参加。华池一中、华池二中分别获团体总分一、二名,有3人(次)破同项目年龄的地区记录。同年6月1日,举办首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县内15所小学组队参加,运动员共72人,柔远、城关、温台小学分别获团体总分一、二、三名。1989年5月,举行全县乡镇职工篮球比赛,9个乡镇派代表队参加。
1990年9月在县城举行全县第二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华池一中、华池二中、华池职业中学及9个乡镇初中和八年制学校组队参加,华池一中、华池二中、乔河初中分别获团体总分一、二、三名。1991年4月,举行全县第二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本县20所小学派队参加。柔远、城关、上堡子小学队分别获团体总分一、二、三名。1993年5月和9月,分两个阶段举行全县第三届篮球运动会。县业余体校、华池一中分别获男篮冠军和亚军,县业余体校、柔远小学、华池一中女队分别获女篮一、二、三名。1995年7月23日本县承办并参加了四省七校运动会。本县男子篮球获第二名,田径团体总分获第一名,获金牌16枚,银牌9枚,铜牌3枚。1998年5月1至4日,县体委、县总工会举办县城职工篮球赛,参赛男队10个,女队6个,县公安局队、华池一中队分别获男篮冠、亚军,华池一中、柔远小学队分别获女篮冠、亚军。同年5月20日至6月5日,教育局举办了全县第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参加历届省、地运动会竞赛
1936年春,第一届陇东8县运动会在西峰举行。爱国将领张学良和王以哲飞抵西峰,接见了运动员。李良子乡老掌塬人尚仲武(时任西北抗日联军三支队排长)获3000米长跑第一名,荣获“万寿山”奖牌一面。
1952年春,本县组织代表队,参加庆阳专区为参加省第一届运动会而举办的选拔赛。1956年6月15日,县人民委员会组建起县体育运动代表队。篮球队由17人组成,排球队15人组成,乒乓球队8人组成,田径队由18人组成。1957年7月,陇东中学初中学生章贵钧(乔川人)在少年甲组100米、200米、急行跳远三项比赛中创地区记录,又以11秒8的成绩,创甘肃省少年男子(甲组)100米赛跑记录,被评选为甘肃省优秀运动员。1958年5月,平凉专区第二届全运会在平凉举行,本县上里塬完小教师朱有印获成年男子跳高第一名,成绩为1.60米。柔远小学教师段克明在成年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中、长跑比赛中,均获第一。1961年2月,在泾川举行的平凉地区选拔赛中,庆阳三中(今华池一中)学生杨淑英创女子少年100米、手榴弹、铅球地区记录,左廷和获5000米长跑第二名。5月在定西举办的甘肃省中学生运动会上,杨淑英的手榴弹和铅球成绩破省记录。1962年,华池一中代表队在全区中学生运动会上,男、女队分别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李占福获得男子乒乓球单打第二名。赵世芳获重量级举重第一名。1964年8月本县组队参加庆阳地区第二届全运会,男子排球获第三名,华池一中体育教师刘传绪获举重轻量级第一名,破他本人创造的省记录。1965年组建县女子篮球队,参加庆阳地区篮球运动会,获第二名。
1971年5月在庆阳地区第三届全运会上,本县女子篮球队获第三名,男子足球队获第二名;乒乓球队获团体第一名,女子单打、双打第一名。1973年6月,在庆阳地区青少年排球赛中本县青年男队获第二名,女子队获第三名。是年9月本县青年男子排球队代表庆阳地区参加了甘肃省排球赛,获第三名。1975年在环县全区少年儿童运动会上,本县少年男子队获团体第二名,女队获第三名。1976年2月14日本县派代表队参加了庆阳地区中国象棋比赛,杨如金获成年组第六名,王平获少年组第五名。1977年5月26日,在镇原全区少年排球运动会上,本县男队获第二名。
1980年8月20日,在庆阳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本县代表队获四个第一,六个第二名。1981年4月28日,庆阳地区业余体校举行篮球赛,本县男子队获第三名,女队获第五名。1982年5月,本县派队参加庆阳地区第四届全运会,少年女子篮球队获第三名。田径团体总分获第二名;田永平获成年男子三级跳远第二名,成绩为11.70米,获银牌1枚。1983年8月14日,在庆阳地区少年篮、排球运动会上,女篮获第一名,男排获第四名。1984年6月6日,在庆阳地区青少年业余训练点田径赛中,本县代表队获两个第一名。1985年8月20日,在全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本县代表队获四个第一名。1986年5月,本县派出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射击等8个代表队、98名运动员,参加了庆阳地区第五届全运会。少年男篮、女篮双获第二名。成年女篮获第二名。少年田径获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8枚,团体总分第五名。
1990年6月,本县组队参加全区第六届全运会的少年篮球、田径、射击等项目的比赛,李升堂、高如锋、李勇分别获800米、1500米和3000米赛跑第一名。本次运动会华池县运动员共获金牌5枚,银牌7枚,铜牌3枚。1992年6月15日,华池一中代表队在庆阳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金牌2枚。1994年7月,本县体育代表队在陕西省吴旗县参加四省七校运动会,获田径总分第二名,男子篮球第三名,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5枚。
1995年5月1至15日,本县组建少年男、女田径队,少年男子自行车、射击、举重、柔道、摔跤等代表队参加庆阳地区第七届体育运动会。共获金牌13枚,银牌19枚,铜牌17枚。10月,本县运动员陈富、王香锋被省队选拔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同年7月23日,县上组织举办并参加了第七届四省七校运动会,获金牌16枚,银牌9枚,铜牌3枚,男子篮球获第三名,田径总分获团体第一名。1998年6月,在合水县城举行的庆阳地区田径运动会上,本县代表队获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2枚,并得“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奖。1999年8月,在庆阳地区第八届运动会中,本县代表队成绩突出,女子柔道获金牌3枚、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篮球队获全区第二名;男子摔跤获金牌3枚、团体总分第二名;田径队获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3枚,团体总分第四名。至2000年,本县体育代表队参加地级各类比赛42场(次),在田径、球类、柔道项目中,有40人刷新庆阳地区体育竞赛记录,4人破甘肃省记录。从1986至2000年,在省、地各级各类运动会中,获得金牌64枚,银牌55枚,铜牌41枚。
表23-5-1 | 田径运动项目少年男子最高记录统计表 |
|
姓名 | 籍贯 | 时间 | 运动会名称 | 地点 | 项目 | 成绩 |
章贵钧 | 华池乔川乡 | 1957.7 | 甘肃省 | 兰州 | 100m | 10"80 |
沈良朋 |
| 1998 | 庆阳地区少年田运会 | 合水 | 3km竞走 | 14'05" |
沈良朋 |
| 1998 | 庆阳地区少年田运会 | 合水 | 5km竞走 | 26'20" |
李占军 | 华池温台乡 | 1971.6 | 甘肃省四届全运会 | 兰州 | 跳远 | 5.39m |
表23-5-2 | 田径运动项目少年女子最高记录统计表 |
|
姓名 | 籍贯 | 代表单位 | 时间 | 运动会名称 | 地点 | 项目 | 成绩 |
李 红 | 华池 | 华池县 | 1984.6 | 庆阳地区田径运动会 | 西峰 | 铁饼(1kg) | 25.02m |
周 英 | 华池悦乐 | 华池县 | 1972.5 | 庆阳地区田径比赛 | 西峰 | 铅球(4kg) | 6.43m |
田水霞 | 华池悦乐 |
| 1998 | 庆阳地区少年田运会 | 西峰 | 800m | 2'43"6 |
孙亚萍 | 华池柔远 |
| 1998 | 合水少年田运会 | 合水 | 跳高 | 1.30m |
王香锋 | 华池悦乐 | 华池少年女队 | 1995.8 | 庆阳地区八运会 | 西峰 | 100m | 13"2 |
王莉莉 | 华池悦乐 |
| 1998.6 | 庆阳地区田运会 | 西峰 | 200m | 28"6 |
表23-5-3 | 田径运动项目成年男子最高记录统计表 |
|
姓名 | 籍贯 | 时 间 | 运动会名称 | 地点 | 项目 | 成绩 |
彭文军 | 华 池 | 1990.9 | 庆阳地区九运会 | 西峰 | 100m | 11''8 |
彭文军 | 华 池 | 1999.8 | 庆阳地区九运会 | 西峰 | 200m | 25'' |
陈 富 | 华池柔远镇 | 1995.8 | 庆阳地区八运会 | 西峰 | 400m | 52'' |
陈 富 | 华 池 | 1995.7.25 | 四省七校六届运动会 | 西峰 | 800m | 2'06''4 |
陈 富 | 华 池 | 1995.8 | 庆阳地区八运会 | 西峰 | 1500m | 4'21'' |
高如峰 | 华池上里塬 | 1995.8 | 庆阳地区八运会 | 西峰 | 3000m | 9'26''7 |
丁钟满 | 华池乔河 | 1999.8 | 庆阳地区九运会 | 西峰 | 5000m | 17' |
李继民 |
| 1995.7.25 | 四省七校运动会 | 华池 | 跳高 | 1.70m |
李继民 |
| 1995.7.25 | 四省七校运动会 | 华池 | 跳远 | 6.10m |
王国栋 | 华池山庄 | 1999 | 庆阳地区九运会 | 西峰 | 三级跳 | 12.37m |
沈东明 | 华池上里塬 | 1990.8 | 庆阳地区七运会 | 西峰 | 铅球 | 11.20m |
郭 静 | 华池上里塬 | 1995.7.25 | 四省七校运动会 | 华池 | 铁饼 | 41.50m |
田光成 | 华池乔河 | 1995.7.25 | 四省七校运动会 | 华池 | 标枪 | 40.54m |
刘凯福 | 华池庙巷 | 1999 | 庆阳地区九运会 | 西峰 | 自行车(4km) | 6'52"63 |
刘凯福 | 华池庙巷 | 1999 | 庆阳地区九运会 | 西峰 | 自行车(1km) | 1'34" |
表23-5-4 | 田径运动项目成年女子最高记录统计表 |
|
姓名 | 籍贯 | 时 间 | 运动会名称 | 地点 | 项目 | 成绩 |
王香峰 | 华池悦乐 | 1995 | 庆阳地区八运会 | 西峰 | 100m | 13"2 |
王香峰 | 华池悦乐 | 1995 | 庆阳地区八运会 | 西峰 | 200m | 28"6 |
杨健芳 | 华池柔远 | 1995 | 庆阳地区九运会 | 西峰 | 400m | 1'005 |
温巧霞 | 华池城关 | 1995 | 庆阳地区九运会 | 西峰 | 1500m | 5'16"3 |
温巧霞 | 华池城关 | 1995 | 四省七校田径运动会 | 西峰 | 3000m | 11'41"6 |
陈爱玲 | 华池城关 | 1999 | 庆阳地区九运会 | 西峰 | 跳远 | 4.4m |
陈爱玲 | 华池城关 | 1999 | 庆阳地区九运会 | 西峰 | 三级跳 | 9.11m |
郭丽珍 | 华池悦乐 | 1999 | 庆阳地区八运会 | 西峰 | 铅球 | 11.40m |
郭丽珍 | 华池悦乐 | 1995 | 四省七校田径运动会 | 西峰 | 铁饼 | 32.35m |
郭丽珍 | 华池悦乐 | 1995 | 四省七校田径运动会 | 西峰 | 标枪 | 22.00m |
温 红 | 华池悦乐 | 1995 | 庆阳地区八运会 | 西峰 | 110m栏 | 18"1 |
姚芝仙 | 华池悦乐 | 1964.9 | 甘肃省三届全运会 | 兰州 | 跳高 | 1.28m |
表23-5-5 | 代表队参加省、地运动会获奖统计表 |
|
时 间 | 运 动 会 名 称 | 获 得 奖 牌 | 总 分 |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
1986.5 | 庆阳地区第六届全动会少年田径 | 8 | 9 | 8 |
|
1990 | 庆阳地区六运会 | 5 | 7 | 3 |
|
1992 | 庆阳地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 2 |
|
|
|
1994 | 四省七校运动会(吴旗) | 7 | 8 | 5 |
|
1995.5 | 庆阳地区七运会 | 13 | 19 | 17 |
|
1995.7 | 四省七校运动会(华池) | 16 | 9 | 3 |
|
1998.6 | 庆阳地区田径运动会(合水) | 2 | 1 | 2 | 4 |
1999.8 | 庆阳地区八运会 | 10 | 2 | 3 | 2 |
合 计 |
| 63 | 55 | 41 |
|
第六节 人才培养
本县在抓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的同时,特别注重体育人才的培训和提高,采取成立业余体校、设立培训点、建立传统项目学校等途径,为省、地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业余训练
1962年1月,本县创办县业余体校,招收学员40人,设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举重等训练项目。“文化大革命”中停办。1983年12月7日,县业余体校恢复。此后,每年坚持招生,开展业余训练活动,设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4个业余教学班。每日早、晚定项训练。1982年以后,地区体委确定华池一中为田径业余训练点,县体委确定华池一中、华池二中及元城初中、乔河初中为业余体育训练点,开展球类、田径专项训练。1984年12月13日,经省教育厅、省体委联合审查,命名华池一中为省田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县业余体校为主体,以训练点和传统项目学校训练为依托的训练网络。自1984年至2000年,县业余体校向省体工队、省队选送队员6人,向省、地体校选送学员44人,考入北京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大专院校体育系学生22人。
师资培训
共和国成立初至60年代,本县体育教师奇缺,只有华池一中、华池二中各有1名专职体育教师。为了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和全县体育事业的发展,县上采取参加各种培训班、选送到各类体育院校进修深造等途径,提高体育师资质量。1964年暑期,选派2名体育教师和5名有体育专长的教师,参加庆阳专区举办的体育教师培训班,进行学习提高,任各校专、兼职体育教师。1976年派7名体育教师参加地区体委、文教局举办的培训班,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师缺编问题。1978年以来,本县先后派出42名教师参加庆阳地区举办的第六套广播体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各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取得合格证书。共和国成立至2000年,本县到各类体育院校修业的学生44名,其中34名毕业后任本县体育教师,有3名达到国家一级教练员标准,6名达到国家二、三级教练员标准,9名达到国家二级裁判员标准。受地区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表彰的优秀体育工作者15名,优秀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72名。县商业局干部麻文,自学成才,198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裁判员,华池二中副校长田怀章,1990年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