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10万年前,华池境内上里塬、王咀子等地已有人类活动。
夏
大禹治水后,天下分九州,县境属雍州。
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率部族奔赴戎狄之间(即今庆阳地区,史称北豳),拓土开疆,教民稼穑,励精农桑,渐筑城邑。华池属北豳,为周祖创业之地。
商
商后期,周人南下岐山,华池被犬戎所占。戎人建立义渠戎国。
西 周
周穆王姬满曾巡游豳地,安五戎方国,时华池属最强盛之义渠戎国。
春秋战国
周贞定王八年(前461)
秦厉公始伐义渠。
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
秦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秦昭王遂起兵占领义渠都城,置义渠县。华池属义渠县辖地。
当年 秦开始在北部边境修筑长城以防御胡人。秦长城西起今临洮,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固原、镇原,从环县刘阳湾进入本县曹咀子崾岘,沿乔川、元城乡北部至陕西吴旗县梨树湾出境,在华池境内长63公里。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
历经192年战争,秦灭义渠戎国,华池境归秦。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置北地郡,辖义渠等6县。华池属义渠县辖地。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
蒙恬修筑直道,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旬邑,越子午岭,直达九原(今内蒙包头西)。秦直道从今合水县五亭子入本县境,沿子午岭主峰北上,至乔川北部入陕西定边县界,在华池境内长110公里。
西 汉
高帝三年(前204)
郦商大破雍王章邯部,改义渠县为郁郅县,辖今华池县境南北大部。
元鼎三年(前114)
郡县改置,今华池县东部属直路县,东北部属归德县,老爷岭以西大部属郁郅县,上里塬、王咀子一带属马岭县。
东 汉
废郁郅、直路、马岭、归德等县,置参县,辖今华池全境。
东汉末年,本县为羌胡占领,参县遂废。
三 国
华池全境被匈奴屠(亦称休屠胡)各部落所占。
东 晋
十六国时华池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国属地。
北 魏
置富平县,辖今华池全境。
西 魏
大统六年(540)
始置华池县,治在今林镇乡东华池村,辖今县境东部与合水县太白一带及陕西省志丹县洛河以西部分地区。
北 周
保定元年(561)
华池县废。县域属西北地郡富平县管辖。
隋
仁寿二年(602)
复置华池县,治在今林镇乡东华池村东北1公里处库多汗城,辖今县境东部及合水县葫芦河上游地区。
大业元年(605)
华池县治徙于今东华池村。
大业十三年(617)
二月 朔方郡郎将梁师都反隋称帝,国号梁,引突厥族入侵,华池县废。
唐
武德三年(620)
九月十日 梁师都将刘旻以华池来降,以为林州总管。州治在今东华池村。
十一月九日 林州总管刘旻攻打刘屳成,刘屳成只身逃脱,其部落皆降。
武德四年(621)
再置华池县,县治在今东华池村,属林州管辖。
武德六年(623)
为安置党项族南迁移民及逃离户,于隋柳谷城(今怀安乡政府驻地)置怀安县。
五月二十一日,梁师都将辛獠儿引突厥寇林州。
唐初,平定突厥后,西北诸少数民族开始内附,唐太宗即以其部落列置州、县,首领为都督、刺史,皆为世袭。芳池州督都府侨治怀安县界,领宁、静、獯、玉、濮、林、尹、位、长、宝10州。
贞观元年(627)
废林州,华池改属庆州。
乾元元年(758)
废怀安县为镇。
宝应元年(762)
芳池州野利氏部落并徙绥延,都督府即废。
大历十一年(776)
吐蕃入占庆州、方渠、怀安等城镇,邠州刺史浑瑊击退之,
贞元十二年(796)
九月 吐蕃入占庆州及华池,杀伤颇甚,后被唐军击败。
中和元年(881)
邠、宁、泾、原、庆(辖今华池)等地,连年旱蝗,义军蜂起,耕桑半废。
乾宁二年(895)
九月 补野利阿胡任凤川、静羌(今东华池)两镇镇边使。
后 唐
天成三年(928)
六月 补野利氏阿胡之子李延玉为武静军路指挥。
宋
开宝五年(972)
二月 戎人入侵华池,被权知庆州史福击败,杀百余人,获牛羊600余。
至道二年(996)
闰七月 怀安镇羌诱诸族寇庆州,监军赵继升率师击败之,斩首300级,获羊马千计。
当年 宋太宗发五路兵马伐夏,大将丁罕率军出庆州,由元城川北进。
咸平五年(1002)
三月 环庆路钤辖张煦与庆州监军张纶在柔远川击败夏人700余。
八月 环庆路部署张凝修筑木波(今环县木钵)经八珠至怀安镇大道,全长40公里。
秋 枢密使钱若水巡边至怀安镇。
咸平六年(1003)
三月 环庆路部署张凝在怀安、柔远、业乐(今悦乐)收复蕃部151族,给予安置。
七月 补野利族首领子阿宜为怀安将军。
景德元年(1004)
知庆州阎日新修筑今庆阳至悦乐川路。
大中祥符七年(1014)
十月 置庆州缘边都巡检使于华池县,总理华池、平戎、凤川、柔远诸寨及淮安镇蕃兵事务。
十二月 增设柔远寨监押一员。
大中祥符年间 修筑业乐、凤川、柔远3城,安置内附蕃族。
天禧三年(1019)
三月 西夏赵德明部族攻柔远寨,都巡检杨承吉与战不利。
天禧四年(1020)
十月 补淮安镇界六族都军主乞埋为三班借职,充蕃部巡检。
天禧五年(1021)
八月 环庆路部署田敏言创修缘边7城寨毕,诏奖田敏等,赐都监、部役使臣缗帛。
天圣三年(1025)
七月 西夏蕃部嵬逋等935户内附,安置于柔远等寨。
明道二年(1033)
十月 诏缘边诸寨设监押2员,以官高者为寨主。
景祐元年(1034)
七月 西夏修筑白豹及后桥诸堡,柔远寨蕃部巡检嵬逋领兵破之。西夏主赵元昊率兵万余众攻打环、庆,缘边都巡检杨遵、柔远寨监押卢训等以骑700阻击失利。环庆路都监齐宗矩等率师驰援,兵陷节义烽,宗矩被擒,囚禁多日后放还。白豹、后桥诸堡复被西夏所占。
宝元二年(1039)
二月 柔远寨蕃部巡检珪威招降白豹寨都指挥使裴永昌内附。
十一月 环庆路钤辖高继隆率庆州及柔远寨、淮安镇、东谷寨兵马攻破西夏后桥寨。
康定元年(1040)
正月 环庆路部署刘平经华池援延州,兵败三川口,被俘。
九月十九日晚 环庆副总管任福率庆州及所属华池寨、凤川寨、柔远寨、淮安镇等处兵马7000余众,自柔远寨发兵,夜驰70里,黎明攻克西夏白豹城,破族帐41,擒伪署张团练,杀首领7人,斩获250余级,虏牛马羊骆驼7000余头,焚其积聚而返。
庆历元年(1041)
二月 权知庆州杜惟序、环庆路钤辖高继隆、都巡检范恪率兵出怀安川破西夏3寨。
四月 西谷寨主赵福战殁,录其子赵大有为左班殿直。
庆历二年(1042)
三月 环庆路奏请在柔远寨东之节义烽、马铺寨择地修建城寨,以牵制西夏兵力,得到仁宗批准。
三月 范仲淹率军在马铺寨筑城,10日城成,仁宗赐名大顺城。
三月 西夏主赵元昊攻大顺城,被范仲淹率兵击退。
三月二十七日 范仲淹作律诗《城大顺回道中作》。
五月 大顺城、西谷寨有强人弓手,天禧间募置,蕃戍为巡徼斥候,日给粮,人赋田80亩,能自备马者益赋40亩。遇防秋,官给器甲,下番随军训练。及是为指挥六。
当年 范仲淹重修凤川寨。
当年 汴人张载作《庆州大顺城记》。
庆历三年(1043)
知庆州王仲宝率军出华池破西夏金汤城。
庆历六年(1046)
五月 西夏修筑后桥堡。
治平三年(1066)
九月 西夏主谅祚率兵数万围攻大顺城3日,环庆路经略使蔡挺遣强驽队分列壕外,谅祚中矢遁走,转袭柔远城,蔡挺使副总管张玉以3000骑夜袭西夏营,夏兵溃屯金汤。
十一月 庆州蕃官都巡检使、内藏库使、柔远蕃族首领赵明在大顺城反击战中有功,被擢升为顺州刺史。
治平四年(1067)
九月 知庆州蔡挺率军民在南梁川马练坪筑堡,英宗赐名荔原堡,分属羌3000人守之。
熙宁三年(1070)
五月 西夏出动十万之众在庆州荔原堡北筑闹讹堡、礓砟寨。
五月 荔原堡蕃部巡检李宗谅率千余人与西夏兵战于闹讹堡,知州庆李复圭派钤辖李信助李宗谅,李信坐观堡中,李宗谅败归,未能入堡,再战阵亡。
五月 知庆州李复圭授钤辖李信阵图方略,命与监押种诵、都巡检刘甫等领兵3000攻夺闹讹堡,李信等依略行事,大败而归。后李复圭推诿责任,妄奏李信罪,曲诛李信、刘甫,种诵屈死宁州狱中。
七月 知庆州李复圭遣部将李克忠、柔远寨蕃官赵余庆攻袭西夏金汤,在洛河川被夏军伏兵打败,克忠辗转鄜延,月余始归。
七月 知庆州李复圭又遣部将梁从吉、都巡检林广(柔远寨驻将)等出兵攻西夏邛州堡。林广破白豹、兰浪、萌门、和市等寨。梁从吉袭杀金汤,时夏兵已去,惟杀老幼一二百人,致边怨大起。
八月 西夏举倾国之兵入侵环庆,攻大顺城、柔远寨、荔原堡、淮安镇、东谷寨、西谷寨、业乐镇,兵多者号30万,少者20万,围或六七日,或一二日。
八月 西夏兵攻大顺城,环庆副都总管杨遂驻兵大义寨,令环庆路都监高敏为先锋将。西夏人夺大顺水寨,高敏力战通路,自寅至午,且战且前,至榆林(今庆阳玄马),援兵不至,中流矢阵亡。环庆钤辖、指挥使魏宗庆及秦勃(业乐镇驻将)等亦阵亡。
八月 西夏兵攻荔原堡,被驻将姚兕与其子姚雄出兵击退。
八月 西夏兵攻柔远寨,被驻将林广击退。
八月 西夏兵攻淮安镇,获守烽卒张吉,张吉不屈被杀。
十一月十七日 西夏再犯大顺城。
熙宁四年(1071)
二月 庆州发生广锐卒叛乱,柔远寨蕃部欲相互策应,被平定。柔远寨主孙宗信、都监木信之因失察被贬。
十月 华池县废,并入合水县。
熙宁五年(1072)
五月 闹讹堡、礓砟寨内附蕃官反投西夏,西夏复筑2堡寨。
熙宁六年(1073)
九月 追赠柔远寨蕃官赵氏兄弟余庆、余德为团练使,赐其母冠帔。
九月 环庆路荔原堡蕃官、内殿崇班蒙布以战功擢升为内殿承制、合门祗侯。
熙宁七年(1074)
八月 赐环庆安抚司度僧牒,以募粟赈蕃汉饥民。
十二月 诏准知庆州范纯仁奏,环庆路分置八将,其第三将驻大顺城、第四将驻淮安镇、第五将驻业乐镇。
熙宁八年(1075)
五月 诏分环庆路为四将,副总管林广为中军将,都钤辖梁从吉副之;钤辖种古为第二将,董颖叔副之;都监雷嗣文为第三将,知大顺城窦瓊副之;都监李孝孙为第四将,庆州北路都巡检孙昭谏副之。
八月 环庆大饥,朝廷遣使赈济。
熙宁九年(1076)
正月 调环庆路大顺城第三将雷嗣文、淮安镇第四将李孝孙往安南行营任副将。
熙宁十年(1077)
四月 诏移庆州荔原堡都巡检于大顺城。
五月 环庆路经略使高遵裕遣蕃部且乌入西夏境诱降蕃酋被俘,柔远寨主孙贵发兵索且乌。
元丰二年(1079)
二月 环庆路以正兵、汉及蕃弓箭手强人联为八将,第一将驻庆州,第二将驻环州,第三将驻大顺城,第四将驻淮安镇,第五将驻业乐镇,第六将驻木钵镇,第七将驻永和寨,第八将驻邠州。
元丰四年(1081)
十一月 西夏礓砟寨守将香都携家与寨兵3000人内附,大顺城第三副将付谏收复其地,礓砟寨遂为大顺城属寨。
元丰五年(1082)
二月 神宗“诏庆州礓砟寨以安疆为名”。
四月 西夏都统军嵬名精嵬、副统军讹勃遇等2万余众侵犯淮安镇,淮安守将张守约率诸路军反击,斩杀正副统军,缴获其铜印、兵符、军书、器械等物。
七月 西夏屡出兵犯塞,神宗诏令环庆路于大顺城、荔原堡、柔远、安疆寨各驻一将,就近委派将领,部署兵马2万余。
元丰六年(1083)
二月 改华池镇为寨,以故华池县为镇,其税务巡守兵员、监官皆从。
元祐四年(1089)
六月 安疆寨归还西夏。
元祐六年(1091)
闰八月 分置华池东西2寨,以原华池寨为东寨,华池镇为西寨。
绍圣四年(1097)
六月 知庆州孙路收复安疆寨。
元符元年(1098)
三月 环庆路修筑通塞谷竣工,诏赐名通塞堡(今元城乡吕沟咀古城)。
六月 在保宁寺内(今东华池村境内)修建7级楼阁式砖塔1座(即今东华池砖塔),元符三年(1100)完工。
七月 内殿承制、合门祗侯王恩续任环庆路第四将(淮安镇)副将。
元符二年(1099)
七月 重修柔远寨。
绍兴十年(1140)
十月 金兵破庆阳,环庆路归金,华池属之。
金
金初 在庆原路置八将,其第三将营驻怀安镇,第二将营驻大顺城。
大定六年(1166)
华池寨主、保义校尉李世雄重修豹子川石塔院,维修续建双石造像塔。
贞祐四年(1216)
闰七月 庆阳总管庆山奴从第三将营淮安镇出兵,环州刺史完颜胡曾从环州出兵,两路攻西夏。
元
太宗元年(1229)
十月 蒙古将朵忽鲁率军攻占庆阳府,庆阳归蒙古,华池属之。
明
洪武初,今华池境内设槐安(今怀安)、定边(今柔远)、华池(今东华池)巡检司。
洪武九年(1376)
今华池境内设太咸、杨集、柔远、荔原、阜城、故城(安化县辖)和凤川、华池(合水县辖)8里。
成化七年(1471)
巡抚马文升扩筑柔远城。
成化八年(1472)
巡抚马文升复筑槐安城。
万历六年(1578)
十月 庆阳知府刘守仁、庆阳卫指挥张子乾于今悦乐镇上堡子重修“月落堡”。
崇祯五年(1632)
八月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神一元部万余占据铁角城,连克城邑。明总督洪承畴率兵进击,李部可天飞败死铁角城,农民起义军退走。
崇祯十六年(1643)
十一月 李自成部刘宗敏率兵5万进攻陇东,十八日破庆阳城,今华池全境被起义军占据。
清
顺治二年(1645)
六月 庆阳为清军管辖,华池属之。
顺治四年(1647)
正月 李自成余部贺红旗率众数万,由陕北入庆阳,围庆阳城3日。清守道沈加显、参将曹希冬等出击。贺红旗率兵转战于今华池、合水等地。
康熙十四年(1675)
二月 陕西提督王辅臣部总兵周养民、夏台修、李建初率军入合水。庆阳府所属各县相继为王辅臣占据。十月清军收复庆阳。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凤川里并入华池里。
同治三年(1864)
正月 回民起义军遍及庆阳地区,回、汉仇杀骤起。华池流民揭竿为伍,堵击回军。
同治四年(1865)
七月 陕西回军进占元城,在元城镇东西两川,抢掠村民。清军副将刘明泰、魏春华互援截击,回军向铁边城退走。
同治五年(1866)
六月 清军驻西峰镇捷字七营哗变,回军乘机进至西峰,另一分队进占柔远川。清军派副将魏春华、刘明泰追击回军至杜右手获胜,守备杨正兴阵亡。
夏 回军大队集结镇原洪河川后,清将雷正绾、张在山两军不能敌,而董福祥、高万缢等据环县及庆阳县城五里坡以北和华池林锦庙(今林镇)一带,游击于保安、合水、华池等地,招聚难民万余众。清兵仅守各县城近围据点。
同治七年(1868)
七月 回军进占今华池全境。
当年 庆阳西川寨土匪聚伙于孙家湾堡及王咀子一带,以杀食行人为生。
同治九年(1870)
正月 庆阳知府谢大舒与游击李夺魁击回军余部于悦乐堡。
光绪十一年(1885)
安化知县陈昌从四川招来大量移民安置于柳树河(今上里塬乡柳树河村)、马河(今李良子乡马河村)、杨寺岔(今定汉乡杨寺岔村)等地。
宣统三年(1911)
十月 城壕团首张有述率团于太阳坡生擒土匪邓金山,击败张神官等匪数人。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
改安化县为庆阳县,今华池县大凤川、东华池一带属合水县辖地,境内其他区域为庆阳县第四自治区。
民国三年(1914)
二月 有土匪10余人由陕西窜入县境抢掠,庆阳县警备队长张华亭追击至将台,击毙4人,余逃窜,获枪5支。
民国五年(1916)
三月 国民革命军陕军郭坚部从延安、吴旗入庆阳、合水等县,先后扰及二将川、城壕川,驻军新堡镇。甘军陇东巡防第九营管带陈春明派姚孝先、陈林率部截击,郭军避战返回陕西。
四月 绥远靖国军总司令卢占魁攻宁夏兵败,其部达尔六吉、张九才等2000余众败退,由桑梨塬进扰柔远,经白豹川退陕西境,沿途居民均遭抢掠,柔远川民众受害尤甚。
民国六年(1917)
十二月 绥远靖国军卢占魁、张九才部由陕西安边进占元城、悦乐,焚毁元城镇。十八日宁县新军管带常景清等与陇东镇守使陆洪涛部于新堡镇、城壕川等处与卢、张激战10余日。卢部退返绥远境。
民国九年(1920)
六月至八月 法国神甫、博物学家桑志华于六月四日在今上里塬乡鸭口崖窑畔龙骨场发掘出土1件石核,距今约10万年;八月十日在今王咀子乡赵家岔洞洞沟黄土底部砾石层中发掘出土脉英石器2件,距今1.8万~1.5万年。为中国出土最早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物。
民国十一年(1922)
六月 红枪会徐某率数百人由白豹川经元城镇,抵环县,又折回桑梨塬活动。庆阳巡官谭世麟率警兵追击,徐部退于子午岭。
民国十四年(1925)
十月 赵文华在二将川林锦庙聚众百余人,自任营长。遂经合水进驻庆阳县驿马关,后被驻西峰统令谢有胜收编。
民国十七年(1928)
一月 共产党员唐澍、谢子长等领导的陕西清涧起义部队余部进入本县豹子川一带秘密活动,后遭袭失散。
民国十八年(1929)
七月十六日 赵文华、陈珪璋率众于土坪川攻破陈家河堡,杀死民众23人。
八月 赵文华、陈珪璋攻合水县城,赵被击毙,余部退至今城壕乡余家砭葬埋赵文华。为免被人掘尸,不做坟堆,以马踏平,后推举陈珪璋为团长,杨生海为营长。
九月上旬 国民党军冯玉祥部于师长率兵从陕西入庆阳追剿陈珪璋,在城壕川遭陈部埋伏,惨败,多数官兵投降。
当年 刘志丹曾在南梁一带秘密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高岗、霍维德等共产党人到南梁地区从事革命活动。
民国十九年(1930)
一月 刘志丹等在南梁地区进行革命活动。
三月十二日 西峰人陶玉山在城壕川聚众为匪,攻破悦乐川钟家堡,杀13人。
七月 刘志丹、马锡五等在南梁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十月上旬 刘志丹率部俘虏驻扎林锦庙的陇东民团军第二十四营三连连长马建有,缴获步枪15支,其中5支交赵连璧、同守孝,在太白、南梁一带组建革命武装。
民国二十年(1931)
二月 刘志丹与赵连璧等领导的革命武装于合水固城整编后,在宁县盘克张皮塬遭陈珪璋部谢绍安旅伏击而散,赵连璧等人重返南梁地区,再次组建革命武装。
九月 中共甘肃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亦称陕甘边游击队)在合水县平定川成立,刘志丹任总指挥。南梁游击队成立后,首先在二将川消灭张廷芝民团骑兵连。
十月 杨仲远、阎红彦领导的晋西游击队和师储杰、杨琪领导的商贩队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700余人在林锦庙会师。
十一月 中共陕西省委派谢子长到南梁,与刘志丹一起对南梁会师部队进行整编,编为2个支队,由谢子长、刘志丹分任第一、第二支队长。此后,南梁会师部队移驻新堡。
十二月 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荣子卿来到新堡,传达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将南梁会师部队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的决定。翌年一月,在正宁县柴桥子将南梁会师部队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二月,在正宁县三嘉原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民国二十一年(1932)
九月下旬 陕甘游击队北返南梁、二将川活动,后北上攻打保安未克,撤回南梁地区休整,当年底又南下,遂改编为红二十六军。
民国二十二年(1933)
六月十九日 元城河、柔远河洪水大发,冲毁悦乐街道。
十月二十八日 王泰吉、刘志丹率红军主力部队在李良子毛沟门,与国民党军追兵赵文治团激战,毙俘赵部200余人。
十月下旬 红四团在城壕川口与陇东民团军谭世麟部遭遇,击溃谭部500余人。
十一月三日至五日 陕甘边区党、政、军联席会议在合水县包家寨子召开,决定成立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和三路游击队,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
十一月 庆阳、合水、保安游击队相继在南梁小河沟等地成立,杨培盛、孙铭章、刘约三分任队长。
十一月 红四十二师分兵行动,消灭南梁荔原堡张廷芝部新兵营和二将川赵富奎民团。
冬季 南梁革命根据地打土豪300多户。
冬季 南梁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白马庙党支部建立。
冬季 南梁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民联合会——金岔沟农民联合会成立。
十二月 南梁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4个赤卫军大队。
十二月 南梁革命根据地第一个乡村苏维埃政权——林镇四合台村苏维埃政权建立。
民国二十三年(1934)
一月 陕甘边区第二路游击总指挥部在南梁成立。
二月二十五日 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又称临时革命政府)在林镇小河沟四合台成立,习仲勋任主席、白天章任副主席。
二月二十五日 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政治保卫队在林镇小河沟四合台成立。
春季 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林镇四合台创办列宁小学,当年秋迁至南梁转咀子。
春季 庆北游击队在柔远川成立。
二月至四月 国民党军调集8个团的兵力,发动对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三月中旬 红四十二师在林镇小河沟白家坬创办红军修械所,次年2月迁至豹子川张岔。
三月二十八日 红四十二师主力部队在元城赵良子全歼谭世麟民团军1个骑兵连。
五月中旬 国民党军杨志恒部仇良民团与谭世麟部1000余人占领南梁革命根据地,在阎家坬子杀害农民联合会主任白养珍等,并活埋地方干部、游击队伤员和群众42人。
五月二十八日 中共红四十二师党委在南梁寨子湾召开会议,决定恢复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并成立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
五月下旬 南梁一带开始没收分配地主土地。
五月 庆北地区(今本县中部温台、柔远、城壕、悦乐一带)第一个农民联合会在柔远成立。
五月 庆北办事处在温台杜河成立,不久改为庆北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处。
五月 赤安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处在紫坊畔桃树咀成立,辖紫坊畔和陕西白豹川、吴堡川、脚扎川等地。
六月 庆北县柔远区苏维埃政府在武家河成立。
六月下旬 习仲勋带领游击队在紫坊畔塌儿掌没收土豪胡克申粮500石、牛100多头、羊2000余只。
七月下旬 谢子长、郭洪涛、贺晋年率陕北红军游击队一、二、五支队南下到南梁革命根据地。二十八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党委和中共陕北特委、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南梁阎家坬子举行联席会议。
七月 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做出《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陕甘边区党的任务》的决议。确定陕甘边区以华池苏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成立正式苏维埃政权。
秋季 庆阳游击队打开“恒义和”在悦乐上堡子的租粮仓库,开仓3日,就地分粮2000余石。
秋季 定边游击队在乔川成立。
十月初 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荔原堡创办红军干部学校,刘志丹兼任校长。
革命根据地时期
1934年
11月4日至6日 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原堡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赤卫军总指挥部。7日在荔原堡召开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有3000多人参加,并举行阅兵仪式。
11月10日 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在荔原堡召开大会欢迎郭宝珊起义部队,并将其部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郭宝珊任司令员,任浪花任政委。
11月上旬 华池县苏维埃政府在南梁河沟门成立,主席贾生秀。所辖4个区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
11月上旬 赤安县苏维埃政府在紫坊畔大榆山的桃树咀成立,主席边金山。辖紫坊畔、白豹川和吴堡川一带。
11月上旬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保卫大队在南梁成立,郭锡山任大队长。
11月 华池保卫队在南梁成立。
11月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色西北》在南梁荔原堡创刊。
11月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荔原堡设立集市,农历每月逢一为集日。
11月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林镇小河沟老庄河建立造币厂,开始发行“苏币”,翌年4月因国民党军占领南梁而终止。
冬季 庆北游击大队在坪庄成立。
12月 庆北县苏维埃政府在柔远柳湾沟柏树掌成立(由庆北办事处转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强加珍。
当年 华池县警卫队在南梁河沟门成立。
1935年
1月20日 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南梁荔原堡创办党内刊物《布尔什维克的生活》。
1月 红四十二师和庆阳游击队攻克谭世麟部崔凤皋连驻扎的五蛟堡,并击溃援兵谭部张金芳连。
2月 国民党调集陕甘宁晋等省4万余兵力,发动了对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和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大“围剿”。
2月18日 刘志丹发布《反“围剿”动员令》。
2月21日 国民党军三十五师马鸿宾部进占新堡、悦乐、五蛟、元城、柔远等地。
3月下旬 红四十二师二团与西北抗日义勇军在黄大塬田崾岘歼灭国民党军三十五师骑兵团二营1个连。
3月下旬 红四十二师骑兵团在五蛟的城壕全歼谭世麟部李含英营。
4月14日 国民党军三十五师占领二将川、荔原堡和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驻地寨子湾。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机关撤离南梁地区。华池县苏维埃政府、庆北县苏维埃政府同时东撤。
5月1日 红四十二师三团、西北抗日义勇军和陕北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在安定县李家岔会合。后在刘志丹指挥下,共毙俘国民党军6000余人,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6座县城,苏区扩大到20多个县,使陕甘边区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7月,反“围剿”斗争胜利结束。
7月上旬 庆华游击队在柔远川成立,并在杏泥沟(今定汉乡庙湾村境内)重建庆北办事处。
9月7日 红二十五军经大凤川、东华池进抵豹子川,并在此召开了中共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决定由副军长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军长程子华改任红二十五军政委兼省委书记;尔后继续向陕北苏区前进,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合。
9月 华池战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李沟门成立,同时成立华池战区保卫队。
10月15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经境内乔川艾蒿掌、王掌子、铁角城等地,16日进入陕北,19日到达吴旗镇。
10月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华池战区委员会成立。
10月 华池战区妇女联合会成立。
11月 庆华游击队和华池战区保卫队攻打驻悦乐的国民党东北军某部失利。
冬季 柔远游击队在柔远川成立。
1936年
2月 柔远第二游击队成立。
2月 中共白马庙区委成立,区党政机关设阎家坬子。
2月 中共林镇区委成立,区党政机关设林锦庙。
2月 庆北办事处遭国民党军袭击,办事处机关迁至二将川山庄,后迁至刘沟,3月与中共华池战区委员会合并为庆华县。不久,中共陕甘省委决定仍称华池县。
3月上旬 中共李良子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成立。
4月 国民党军袭击驻武家河的华池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闻讯转移。
5月下旬 中共中央军委下达红军西征命令,左权率左路军红一军团由陕北瓦窑堡出发,经南梁、山庄、柔远、元城、五蛟、悦乐等地赴曲子。
7月下旬 本县哥老会组织在吴峁子(今紫坊畔乡刘坪村境内)召开全县哥老会大爷会议,随后召开哥老会兄弟伙会,成立华池县哥老会抗日救国会,朱志清任主任,郑德明任副主任。会后,郑德明等4人出席了在陕北马头山召开的全国哥老会代表会议。
7月 华池警卫队在副队长王少喜煽动下叛变,绑架中共华池县委书记张建业(后被一战士放归),并偷袭驻刘坪(今紫坊畔乡刘坪村)的华池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造成重大损失。
秋季 温台游击队成立,翌年秋改编为庆环分区保安第五大队,刘懋功任大队长。
10月 赤庆县在元城建立,辖元城、五蛟、铁边城、箩儿崾岘、八珠、铁角城6个区。
11月中旬 陕甘宁省党政机关由环县河连湾迁至元城,12月下旬又迁驻曲子镇。
12月 元城、白豹、柔远等区游击队合编为庆环游击队,后编入陕甘宁独立师三团三连。
1937年
7月22日 陕甘宁独立一、二、三、四团在老爷岭与国民党民团张廷芝部激战失利,独立第九团团长黄克秀、二团参谋何家流阵亡。
7月 曲子县悦乐区划归华池县。
7月 撤赤庆县,元城区、五蛟区并入华池县。
7月 华池县苏维埃政府驻地由刘坪迁至温台大沟门。
9月上旬 华池县苏维埃政府改称华池县抗日民主政府。
10月 华池县第一届参议会在温台大沟门召开。
11月 中共华池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温台大沟门召开。
11月 撤赤安县,水泛、吴旗、白豹3个区划归华池县。本县时辖白马、林镇、柔远、温台、悦乐、元城、白豹、水泛、吴旗9个区,44个乡。
当年 国共合作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开始在本县境内流通。
1938年
4月 本县设工会委员会。
4月 林镇区并入白马区,白豹区并入吴旗区。
10月 李培福在《新中华报》撰文,介绍本县开展生产自救情况。
10月 华池县一届二次参议会在温台大沟门召开。
冬季 本县办冬学8处,学员185人。
冬季 本县始办供销合作社,入股者1962人,集资15万元(边币)。
1939年
3月10日 本县自卫军、少先队举行大检阅,参加2000多人。
7月 本县在柔远下李沟门创立公办五年制学校,翌年校址迁悦乐。
10月 中共华池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温台大沟门召开。
12月28日 元城区自卫军营长高文秀,率所属1连48人集体参加八路军。
1940年
2月 华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鸭儿坬设立女子学校,1945年停办。
7月至12月15日 延安民众剧团到华池等县巡回演出。
8月 八路军三八五旅宣传队到悦乐等地演出。
冬季 本县办起冬学10处,识字组175处,学员197名。
1941年
3月26日 中共华池县委、华池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迁驻悦乐李家湾。
4月 干旱严重,尤以吴旗、水泛、元城、柔远4区为甚。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厅长刘景范到本县视察灾情,慰问灾民。
8月 八路军三八五旅在大凤川设立拓荒处,并调2个营垦荒种地。
9月29日至10月4日 华池县二届一次参议会在悦乐李家湾召开。
9月 本县安置难民250户1133人。
11月6日至21日 高自立、李树林、路志亮(女)、段长富、王定邦、高名山等6人出席陕甘宁边区二届一次参议会。
12月23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边区建置,本县为所辖28个县市之一。
当年 本县7天内征粮1000石、征兵300名,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征粮乙等模范县。
当年 华池县自足会成立。
当年 本县党政军民响应中共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2年
1月6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关于各级行政组织区划编制的规定》,本县为丙等县。
2月12日 陕甘宁边区划定陇东分区华池、曲子县为垦荒移民区,设移民站。《移民优待实施办法》规定垦荒移民区3年内不征公粮。
2月27日至28日 华池县二届二次参议会在悦乐李家湾召开。
春季 在悦乐建立保健药社。
7月下旬 本县所辖水泛、吴旗2区划归陕甘宁边区新置的吴旗县。
10月19日 县委书记高伯祥、县长李培福赴延安参加中共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
冬季 悦乐区、元城区开始整风,次年全县开展整风运动。
当年 陕甘宁边区政府拨粮25石、款1500元,救济残废军人、抗属及孤寡老弱者。华池县属救济之列。
1943年
1月14日 华池县长李培福被中共西北局授予“生产英雄”称号,毛泽东为其题词“面向群众”。2月3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刊登毛泽东为李培福的题词,并载文介绍其主要事迹。
3月 陇东分区专员、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在本县巡视工作期间,调查处理封捧儿(即封芝琴)婚姻案。
4月4日 《解放日报》载文介绍华池县劳动英雄孙荣茂、耕作模范高德寿、开荒英雄张振财的事迹。
4月19日 八路军三八五旅七七○团进驻大凤川屯垦。
6月17日 抗大七分校二大队从合水到大凤川,于22日进驻豹子川。
9月6日 中共陇东地委举办整风训练班,由于受延安“抢救失足者”运动的影响,伤害了不少干部,华池县代理县长第五汉杰自杀。
11月26日至12月16日 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与生产展览会在延安举行,城壕村被评为“模范村”,城壕村张振财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12月9日,毛泽东邀请张振财等17位代表参加座谈会。
当年 全县组织变工互助组547个,参加4293户11716人,变工开荒83779亩。
当年 悦乐、温台等地试种棉花成功。
1944年
1月3日 《解放日报》以《张振财和模范的城壕村》为题,报道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财组织变工队创造模范村先进事迹。
3月至4月 抗大七分校校部和女生队、一大队由合水迁至东华池。
6月27日至7月7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合作社负责人联席会议,本县合作社主任侯生裕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合作英雄。
9月 本县被中共陇东地委宣传部树立为全区新闻工作先进县。
11月8日 八路军七七○团离开大凤川,在小凤川沟口勒石树碑以志纪念。
12月下旬 抗大七分校在东华池召开群英会,参加会议代表64人。
1945年
5月 华池县二届三次参议会在悦乐李家湾召开,通过并颁布《华池县土地租佃暂行办法》。
当年 本县人民在支前和优待抗属工作中,共投入人工65285个,畜工80912个。
1946年
2月12日至18日 华池县第三届参议会在悦乐李家湾召开。
5月 全县进行党员登记。
7月1日 抗大七分校第二大队在豹子川张岔举行毕业典礼。
8月17日 华池县抗日民主政府颁布《华池县优待军工属暂行办法》。
8月至10月中旬 为迎接中原突围的三五九旅抵达陇东解放区,本县妇女做军鞋1000双。
12月 本县进行土地清查,收回33户地主土地8556垧,分配给贫雇农。
1947年
1月 中共陇东地委决定在老三县(华池、曲子、环县)开展土地改革工作,本县白马区及温台、悦乐等区乡陆续开展土改,后因解放战争爆发中止。
2月28日 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向陇东分区发起全面进攻,陇东分区党政军机关和中共甘肃工委机关先后驻悦乐、山庄高台。
3月3日 延安大学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直属机关从延安转移到华池、环县一带。
3月 本县各区游击队组编为2个中队。7月组编为华池县游击支队。
4月中旬 中共中央派赴陇东分区土改工作团负责人胡乔木,在悦乐撰写《论战局》一文,在中共陇东地委机关报《陇东报》发表。
4月 陇东军分区独立二团在红土崾岘(今怀安乡冯杨渠境内)伏击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骑二旅四团二连获胜,独立二团团长马福吉阵亡。
5月1日 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宁夏马鸿宾部侵占悦乐、元城、白马川等地。
5月30日 西北野战军新四旅、教导旅在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下,歼灭侵占悦乐、将台国民党军。
5月 陇东分区党政军机关和中共甘肃工委机关移驻元城。合水县以及关中分区一些县党政机关也转移到本县二将川一带。
6月上旬 本县在元城、悦乐镇压投敌分子李永贵等10人。
6月上旬 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二十九军刘戡部烧毁东华池抗大七分校礼堂。
6月下旬 陇东、关中分区部分县党政军干部及附属机关数千人移驻二将川、吴旗一带,次年陆续返回。
6月 温台区开展群众性赏功罚过活动。
7月 抗大七分校学员离开豹子川。
9月 华池独立营成立,12月在杨寺岔改编为陇东军分区十四团一营。
9月 本县在元城赵中庄镇压赵邦汉等10名投敌分子。
11月上旬 陇东分区在本县白马区开始土地改革。
11月29日 陇东分区专员公署、陇东军分区司令部联合发布戒严令,其中本县东华池、悦乐、新堡实行戒严。
12月12日 中共华池县委决定抽调64名干部支援新解放区的工作。
12月15日至1948年1月1日 中共陇东地委在本县刘坪召开整风暨土地工作会议。此后,本县全面开展土地改革。
1948年
1月中旬 中共陇东地委在本县刘坪召开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工作组长联席会议(又称第二次刘坪会议),确定柔远、元城为陇东分区土地改革工作试点区。以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厅长江隆基为团长的陇东分区土改工作团76人进驻华池。
1月23日 国民党军3个旅经本县二将川北上进犯三边分区,群众蒙受重大损失。
1月 新华社西北总分社陇东支社、中共西北中央局机关报《群众日报》陇东记者组在元城成立。
2月4日 三边分区蒙汉支队、庆阳游击大队在新堡李家塬与国民党军青海马继援部八十二师第一团骑兵激战,各有伤亡。
2月15日 《群众日报》撰文介绍悦乐六乡抽补调剂土地的经验。
3月25日 中共陇东地委在元城召开县委书记、县长及陕甘宁边区派赴陇东分区工作团团长联席会议,总结土改试点工作。中共西北中央局组织部长马文瑞出席会议。
4月20日 柔远、元城区土改试点工作结束。
4月下旬 中共中央土改工作团由胡乔木、江隆基等带领,到悦乐区上里塬乡黄家塬、湫沟畔一带检查土地改革工作。
5月 华池县安置移民892户,占全县总户数20%。
6月7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及副主席杨明轩、刘景范写信嘉勉华池县干部安置移民工作。
秋 陇东剧团在元城创作眉户剧《破奸案》、《大脚好》和小说《牧童的血迹》。
9月16日 陇东分区在悦乐区六乡进行发放土地证试点工作。
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 中共甘肃工委在元城召开敌占区干部会议,传达中共西北中央局关于加强城市工作及情报工作的指示。
冬季 本县开展整党整政工作。
冬季至翌年春 白马、温台、柔远、元城4个区和悦乐区一部,共30个乡进行土地调剂和土改纠偏工作。
12月1日 第一套人民币在本县发行。
当年 本县安置难民1014户3745人。
1949年
1月19日 国民党军马继援部八十二军一○○师3个团分3路进攻东华池、元城、柔远。驻元城陇东分区党政军等机关闻讯撤离,贸易公司被烧毁。当地群众7人为掩护陇东分区机关和坚壁财物而惨遭杀害。
1月 中共甘肃工委在元城东沟举办新解放区干部训练班。
3月 陇东军分区宣传队在悦乐上堡子组建。
5月5日 中共甘肃工委在元城以原新解放区干部训练班、教导队为基础,合并成立甘肃工委干部学校。
6月8至14日 中共华池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乔河李沟门召开。
7月4日 县政府发布《通令》,严禁种植鸦片。
8月15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成立甘肃行政公署,本县为庆阳分区(陇东分区改称)所辖8县之一。
8月 改县司法处为县人民法院。
9月30日 吴旗县水泛区6个乡划归本县管辖。
当年春至秋 本县曾5次组织担架184副,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支前,远及渭北、宜川、宝鸡、兰州、武威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1月1日至7日 中共华池县代表会议在悦乐召开。
11月8日 华池县第一次农民代表会议在悦乐召开。
冬季 本县开始丈量土地,查田定产,以率计征,确定农业税,结束时,给原未发土地证的34个乡补发了土地证。
当年 中共华池县委、华池县人民政府对在解放战争中做出贡献的干部、民兵进行奖励。
当年 本县抽调60名干部到新解放区工作。
1950年
2月10日 本县水泛区划归陕西省吴旗县管辖。至此,全县辖5区、33乡。
2月23日至27日 中共华池县代表会议在悦乐召开。
3月1日至2日 华池县第二次农民代表会议在悦乐召开。
3月4日至5日 华池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悦乐召开。
3月16日 曾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的国民党军张廷芝等十数人叛变,经定边、环县到本县元城区六乡陶岔,绑架该乡指导员,17日袭击元城区政府,绑架区委书记、民兵营长等区乡干部18人,后经怀安沟东窜陕西省吴旗县。
3月 柔远至新堡道路修成。
4月4日 庆阳分区在柔远城召开公判大会,将原国民党陇东民团军总司令谭世麟判处死刑,就地执行。
4月 悦乐烈士纪念塔建成。
7月23日至25日 华池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悦乐召开。
11月8日至10日 华池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悦乐召开。
1951年
9月 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陕甘宁分团陇东组及随组文工队、电影队等,在分团团长李培福带领下,先后到南梁、荔原堡、阎家坬子、柔远城等地祭扫烈士陵墓,并在县机关驻地悦乐首次放映电影。
9月21日至10月2日 中共华池县代表会议在悦乐召开。
秋季 中共华池县委决定整党,1953年1月结束。
10月 动工修建庆华公路。
11月16日 华池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悦乐召开。
12月 华池县人民政府由悦乐李家湾迁至柔远城。
1952年
1月12日 华池县整风委员会成立。
1月15日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在本县全面展开。
3月 本县在林镇试种水稻35亩,当年亩产达到240公斤。
4月17日 华池县人民政府发出《禁止种植烟毒命令》。
11月 华池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当年 本县在工商界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1953年
1月29日 华池县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成立。
3月15日至17日 华池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3月 甘肃省邮电管理局架设庆阳至华池全长60公里电话线路。
6月30日24时 全县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
6月 开始执行粮油统购统销政策,指定柔远、悦乐、元城、荔原堡、城壕、王咀子为粮油购销点。
冬季 县广播站成立,开始向县城播音。
1954年
2月23日至3月31日 全县进行基层普选。
7月10日至13日 华池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9月20日 本县开始发放布票,棉布实行凭证供应。
11月30日至12月6日 中共华池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11月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县兴起,农村普遍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当年 国务院确定华池县为七类区。
1955年
5月2日 怀安自流灌渠开工修建,次年春竣工通水。
5月 甘肃省卫生厅派省地方病防治站4人到南梁荔原堡建立地方病防治站。
6月 东华池农业生产合作社获1954年“全省一等爱国增产模范”称号。
下半年 全国通用粮票和甘肃省地方粮票开始在境内使用。
8月 余家砭渠道开始修建。
9月20日 撤销柔远区,原区辖5乡合并成立为3个县辖直属乡,全县5区33乡撤并为4区31乡。
11月 华池县人民政府改称华池县人民委员会。
11月 区、乡建置再次调整,全县辖4区22乡。
1956年
1月22日 本县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月20日至24日 中共华池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5月 五里坪渠道建成通水。
夏季 豹子川森林因熏野蜂起火,燃烧60多小时,毁林数千亩。
8月1日 《华池报》创刊,1958年1月停刊。
9月14日至17日 华池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10月 本县开始肃反运动。
10月 城关镇(柔远)人民委员会成立。
年底 全县建成31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高级农业社315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95%;组织起供销社6个、信用社22个、手工业合作联社(组)3处,占手工业总户数66.46%。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当年 华池县初级中学建成(华池一中前身),县城始有初级中学。
当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以本县封芝琴为原型的评剧电影艺术片《刘巧儿》。
当年 全县办起农民业余学校410处,有3000多人脱盲。
1957年
6月12日至15日 华池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上半年 农村开展社会主义大辩论和整风运动,至次年6、7月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基本结束。
12月2日至6日 中共华池县五届二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12月23日至25日 华池县二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12月 庆华公路修通,本县始通汽车。
1958年
3月 本县撤销区级建置,全县合并为11个乡。
4月4日 国务院决定撤销华池县,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庆阳县。4月18日撤并工作完成。
4月 庆阳县动员数万劳力,动工兴修从元城到董志塬的“北干渠”,欲引元城河水上董志塬。本县先后投劳2万余人。至1961年3月工程半途而废。
下半年 全县掀起大炼钢铁运动,在悦乐、柔远设炼铁点2处,社员家庭的铁锅、铡刀、灯具及寺庙铁钟多被收去炼铁。同时,大批干部、社员被派赴华亭炼铁。
9月 撤销乡建置,原华池县境内成立柔远、悦乐、元城、南梁4个人民公社。
冬季 建立人民公社后,取消农民家庭小灶,大办公共食堂,社员入食堂就餐。
当年 在大跃进中,平调、浮夸成风,“放卫星”和高指标、高征购风行一时,境内粮食入库590万公斤。
当年 柔远榨油厂始用火力发电。
1959年
12月31日 子午岭农垦管理局成立,对林区统一行使县级行政管理权力。林镇林场、东华池马场、山庄农场、定汉寺农场等划归子午岭农垦管理局领导。
当年 原华池县境内征购粮食871万公斤,为本县粮食入库最高年份。
1960年
2月 南梁公社划归子午岭农垦管理局管辖。
4月 本县第一座水电站——李良子水电站动工兴建。1963年2月竣工。
1961年
5月 庆阳县在社队规模调整中,将华池境内3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3个人民公社。
12月15日 国务院决定恢复华池县。
当年 连续粮食高征购,造成人民生活困难,人口外流。
1962年
1月1日 华池县党政机关在柔远城开始正式办公,中共华池县委设10个工作机构,华池县人委设14个工作机构。
1月7日 中共华池县委成立社会主义教育领导小组。
1月 本县在农村纠正“五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在城市精简职工。
2月下旬 社会主义教育和反对不良倾向运动在全县全面铺开。
5月13日 中共庆阳地委、庆阳专区专员公署决定,在林镇建立森林经营林场。
10月15日 中共甘肃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在庆阳专区开展清查所谓“彭(德怀)高(岗)习(仲勋)余党”斗争。本县为清查重点之一。
冬季 本县对在1957年至1961年间历次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斗争及处理的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甄别平反。1963年3月甄别平反工作基本结束。
11月8日 中共庆阳地委批转华池县委《关于公社、大队加给农民过重的、不合理的负担问题的初步检查报告》。
当年 在全县范围内分期分批进行林权清理工作。
当年 南梁公社划归本县,并新增设公社5个,全县公社总数达到19个,下辖116个大队、1043个生产队。
1963年
7月29日至8月2日 华池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8月22日至9月11日 本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安排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2月 开始在全县农村分期分批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
当年 甘肃省教育厅拨专款修复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建立的列宁小学,并改名为南梁初级中学。
1964年
4月21日至27日 中共华池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6月30日24时 全县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
10月 柔(远)东(华池)公路通车。
1965年
1月8日 本县抽调机关干部156人组成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月18日至23日 华池县第一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3月 撤销庙巷、温台、怀安、李良子、定汉寺5个人民公社。
7月 华池县烈士陵园迁建竣工。
10月 华池县贫下中农协会成立。
11月4日至8日 华池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1966年
2月 本县对陕西、河南、四川等地流入的近500人进行清查收容、遣送。
2月 华池县人民会堂动工兴建。1967年3月竣工。
3月 庆阳地区文工团下派本县演职人员14人,成立“华池县乌兰牧骑文艺工作队”。
5月 全县召开各种大型会议,动员部署“文化大革命”运动。
6月下旬 华池一中、华池二中“文化大革命”运动掀起高潮。
6月底 县直机关13个党支部和华池二中先后有80人被打成“黑帮”人物。
7月11日至8月30日 在柔远小学和华池一中召开全县中小学教师“文化大革命”会议。
7月19日至8月11日 中共华池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会议“查历史,算总账”的精神,县级机关61人、农村165人遭批斗。
7月27日至30日 坪庄公社廖坪食品购销组出售病猪肉以及对病猪处理不当,造成95人中毒。
8月 县内各工厂、机关单位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
10月 本县37名学生、4名教师赴京串连。
11月中旬 柔远、悦乐、五蛟、山庄、元城设立外地师生串连接待站,免费接待新疆、青海、陕西等地串连红卫兵。
11月 本县赴京串连的首批红卫兵代表返回,同时兰州、西峰等地部分大、中专学校学生也到本县进行大串连,鼓动“造反”。
1967年
3月 本县群众组织联合成立华池县无产阶级夺权委员会,中共华池县委、华池县人委及县直各机关单位、公社、生产队相继被夺权。
3月 华池县人民武装部奉命执行“三支”(支左、支工、支农)、“两军”(军训、军管)任务。
4月 华池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成立。
当年 甘肃省投资32.5万元,改造庆阳、华池等县山区公路275公里。
1968年
1月 “红三司”、“工联”两派群众组织互相争抢批斗副县长宋耀华,致其于2月7日被迫害身亡。
4月8日 “红三司”、“工联”两派“造反”组织在柔远城手持棍棒、石块武斗,并动用枪支、手榴弹进行威胁。
4月26日 在柔远城召开群众大会,“华池县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
5月下旬 开始清理阶级队伍,“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时称“刮十二级红色台风”。
7月中旬 庆阳专区革委会派出工作组到华池县抓“彭(德怀)高(岗)习(仲勋)的党羽”,南梁、林镇公社40多名老干部、老红军被揪斗审查。1978年给予平反。
7月 华池县人民委员会原县长、副县长和县直部门大部分负责人被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或送往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交待问题。
8月10日 柔远公社社员与县直机关部分干部、学生在进行辩论时发生冲突。
11月22日 全县组织517个突击搜查小组,对所谓阶级敌人进行非法抄家,致使14人逃跑,20人自杀。
12月 南梁公社改名为东方红公社。1978年4月始复名南梁公社。
当年 全县在“清理阶级队伍”的同时又开展“政治、经济大扫除”,有564户干部、群众被抄家。
1969年
10月 悦(乐)乔(川)公路建成通车。
冬季 本县775名贫下中农代表及县、社、队干部去大寨参观学习。
冬季 北京西城区儿童医院部分医务人员带着医疗设备来到华池,在悦乐建起华池县第二人民医院。
当年 在“备战备荒”、“准备打仗”的形势下,全县建立民兵团10个、民兵营38个、民兵连124个、民兵排587个,有民兵13360人。
1970年
2月中旬 “一打三反”(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在全县展开,年底基本结束。
3月 全县开展“三诉(诉旧社会阶级压迫、剥削的苦,诉刘少奇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诉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三查(查政治观念,查社会主义道路的立场,查战备观念)”运动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教育运动。
4月1日 庆3井在柔远公社城关大队赵沟门开钻,8月7日出石油,为长庆油田在本县的第一口出油井,也是在陇东地区的第一口出油井。
8月12日 华池县支援石油大会战领导小组成立。
12月14日至22日 中共华池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当年 农业学大寨运动在本县兴起,农田基本建设掀起高潮。
1971年
1月15日 中共华池县委恢复,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整党领导小组。
4月 山庄乡玉咀沟水库开工修建。1972年10月竣工。
7月6日至11日 陕甘两省在林镇公社豹子川王街子进行协商,拟定《志丹、华池两县关于解决边界问题座谈的暂行规定》。
10月 开展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运动。翌年6月结束。
当年 本县开始宣传和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1972年
4月 本县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
7月 华(池)吴(旗)公路动工兴建,1974年6月竣工。
11月22日至26日 陕甘两省子午岭第十四届护林联防会议在本县召开。
1973年
春至秋 全县持续大旱。
夏 雹灾频发。
7月 国务院甘肃灾情调查组成员、商业部第一副部长刘忍等到本县调查灾情。
8月1日 甘肃省革委会拨给华池等5县夏接秋粮食销售指标990万公斤、自然灾害救济款42万元。
10月 华池县第二次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当年 在悦乐、城壕公社首次推行机械播种冬小麦。
当年 华池县城街道始用电照明。
当年 本县遭受百年不遇的旱、冻、雹等灾害,人均口粮在100公斤以下,从河南等地外调红薯干作为救济粮。
当年 本县开始采取计划生育节育措施。
1974年
9月14日至30日 本县有39人先后到昔阳、大寨及河南省鄢陵县参观学习。
11月 全县动员总劳力的83%,2个月新修梯田、条田等基本农田1.8万亩。
当年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2.87‰,提前1年实现国务院“四五”人口规划指标,是全省受到表扬的4县之一。
1975年
当年 全县粮食亩产上《纲要》(200公斤),总产4941.59万公斤,人均642公斤。
当年 中共华池县委先后5次组织开展所谓反击资本主义的斗争,乱批乱斗屡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当年 庆(阳)华(池)公路改建,全线铺筑为渣油表处路面。1977年完工。
当年 本县推广上海民兵经验,农村组织民兵小分队,对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轰拉打斗,至1976年先后致死30多人,致残20多人。
1976年
4月 土门沟水库(元城乡高沟门村土门沟口)工程动工,1979年11月竣工。
12月18日 悦(乐)阜(城)35千伏农电线路竣工,刘家峡电力始通华池县城及9个公社。
1977年
10月 中共华池县委成立清理领导小组,对“文化大革命”和1957年以来历次政治运动中立案审查的所有申诉案件进行复查处理。
当年 本县始建畜牧业商品基地。
1978年
1月6日 原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五蛟乡农民高隆清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月 中共华池县委、县革委会召开“两委”常委(扩大)会议,制定1978年至1980年农业发展规划。
4月9日 林镇公社塌泥沟掌森林起火,毁林1093亩。
12月5日至9日 华池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12月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确定本县乔川、元城、白马、坪庄、乔河、紫坊畔等6个公社为半农半牧区。
当年 华池一中、华池二中和柔远小学、上堡子小学被列为全县重点学校。
当年 本县被列入国家“三北”(即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区域内。
当年 本县抽调100名干部、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组成计划生育工作队,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节育手术。
1979年
1月7日至10日 中共华池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1月16日 中共华池县委作出《关于对我县文化大革命中6起大的案件彻底平反的决定》。
1月 华池红军敬老院建成。
2月5日 中共庆阳地委决定,各县筹备县志编纂工作。同时,从中共庆阳地委宣传部和宁县、正宁、合水、庆阳等县选调工作人员,协助华池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县志编纂试点工作。华池县成立县志编写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始收集资料。
春季 白马公社黄岔生产队率先划分作业组。
8月4日 国家林业部、民政部联合向陕西、甘肃省革委会发出《请协商解决华池、志丹两县地界争议的函》。
冬季 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本县为半农半牧县。
当年 中共华池县委决定有条件的生产队都可以划分作业组,年底全县有30个生产队划分作业组64个。
当年 全县收购白瓜子5.5万公斤,达到基地县标准。
当年 本县被列为国家老区建设发展基金扶持对象。
11月20日 白马公社杜寨子大队杜寨子生产队秘密实行包产到户。为全县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
1980年
5月 本县增设庙巷、温台、李良子、王咀子、定汉5个人民公社,全县时辖19个公社。
7月4日 县内城乡集日由7日一集改为5日一集。
7月11日 中共华池县委印发《关于包产到组、户具体问题处理的(试行)意见》。
7月 乔河、元城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工作,其他公社在部分大队和生产队进行试点。
7月 庆阳地区首次在本县乔川宝山岭试用飞机播种沙打旺牧草成功。
10月1日 柔远城白路山电视差转台正式开通使用。
10月 县供销系统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开始。
11月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名普查工作。1982年3月结束。
当年 南梁公社白瓜子总产量达2.5万公斤,获得国家奖售粮食4700公斤。
当年 全民和集体企业推行利润留成和盈利包干责任制。
1981年
5月11日至16日 华池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5月 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人民政府。
5月 全县抽调116名技术干部及工作队员,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6月集中在柔远公社试点,7月全面铺开,至1983年结束,共完成10项调查成果,首次摸清了全县农业自然资源情况。
8月 坪庄公社改称怀安公社。
10月 在子午岭林区及缘边9个公社进行林区林权林界清理。翌年2月结束。
当年 本县农村全部实行联产承包(亦称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
当年 城壕良种繁殖场首次用地膜覆盖进行杂交高粱制种,获较高效益。
1982年
1月12日 中共华池县委、华池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强领导,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决定》。
7月1日0时 全县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
当年 农村开始实行双层经营体制。
当年 在全民和集体企业内部建立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
1983年
1月1日 《华池农友》报创刊。1987年1月1日改为《华池农友报》,接续《华池农友》期号。1993年1月停刊。
8月27日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刘景范来本县视察,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修建南梁革命纪念馆的汇报。
10月26日至29日 中共华池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11月 改公社为乡建置。
冬季 农村划分“三荒地”(荒山、荒坡、荒沟)152.4万亩,并将集体林地、集体果园承包或折价归户经营。1984年底结束。
当年 甘肃省草原工作队、庆阳地区农牧局对本县草场进行全面调查。
当年 本县被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两西”建设县。
1984年
1月11日至14日 华池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1月11日至14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华池县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届会议。
2月 《华池县志》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全国最早出版的社会主义新方志之一,后被《中国地方志辞典》作为著名方志列入词条。
4月9日 县城给水工程动工兴建,1986年11月竣工。
5月至6月底 全县各乡普遍以原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为基础,建立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
9月 全省飞播沙打旺牧草现场会在本县召开。
12月 《华池县县城总体规划》由甘肃省城建局审核批准实施。
当年 实行政企分开,全民和集体企业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1985年
3月10日 国务院拨给甘肃省12亿公斤赊销粮,以促甘肃800万亩坡地还林还草,本县5年免征公购粮。
3月 改柔远、悦乐2乡为镇。
8月 本县飞播牧草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飞播中原片协作组先进单位。
10月10日 南梁革命纪念馆动工修建。
当年 开始兴建农村敬老院。
1986年
3月 华池县公安局破获一流窜3省(区)17个县(市)作案93起、盗窃钱物3.2万元的重大盗窃集团,11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6月8日 柔远城白路山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动工兴建,10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
7月16日 上里塬柳树河天主教堂开放。
10月 县城始供自来水。
11月7日 南梁革命纪念馆举行落成典礼。
11月27日至30日 中共华池县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当年 本县确立以粮、油、羊、果为发展农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3275.06万元。
当年 本县推广黄土高原农业机械化深耕技术。
当年 温台等5乡镇实施肉牛育肥实验示范。
1987年
1月3日至7日 政协华池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1月4日至7日 华池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4月1日 本县开始征收耕地占用税。
7月 为安置陕北移民,在林镇乡增设张岔行政村,辖3个村民小组。
7月至10月 在乔川乡实施氟病改水工程。
当年 乔川乡李崾岘村、白马乡王沟门村进行陇东山羊杂交改良技术推广。
当年 本县开始推广地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
1988年
1月10日 中共华池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对全县农村承包土地进行小调整的决定》。
春季 悦乐镇、温台乡部分农户首次用机引铺膜机覆膜种植农作物。
6月1日至2日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王世泰到元城、南梁等地视察。
当年 全民和集体企业实行第一轮承包经营。
当年 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万元。
1989年
1月 本县开始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11月20日至22日 中共华池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12月19日至23日 政协华池县第三届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12月20日至23日 华池县第十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12月25日 全县开展农村政治、经济形势教育工作。
当年 温台乡部分群众发展“立体农业”,比常规种植增收3倍多。
1990年
1月 本县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工作,至1993年6月结束。全县总土地面积3805.96平方公里(合570.88万亩)。
7月1日0时 全县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
8月13日至16日 国务院“三西”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黎中等来本县检查工作。
9月6日 “亚运之光”火炬(西路分火炬)接力赛传递活动到达县城,交接仪式在县体育广场举行。
当年 温台村发展“立体农业”,人均纯收入1052元,人均产粮627.5公斤。
1991年
2月1日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副书记、省长贾志杰等到本县温台等乡镇视察工作。
4月13日 南梁革命纪念馆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9月10日至11月23日 勘定庆(阳)华(池)边界线。
12月23日 本县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军区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当年 全民和集体企业实行第二轮承包经营。
当年 多数全民和集体企业始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当年 本县第一座电力提灌站在温台乡干沟子台建成。
1992年
1月13日至6月2日 本县与环县、合水县勘定边界线。
6月16日 人民银行华池县支行金库被盗,21日破案。9月28日2犯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7月7日至9日 甘肃省青年干部培养会暨县(市)换届座谈会在本县举行。
9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县勘定境内19个乡镇边界线。
11月18日至20日 中共华池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11月26日至30日 政协华池县第四届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11月27日至30日 华池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11月30日 本县获甘肃省人民政府“丰收奖”一等奖,获奖牌1面,奖金3万元。
当年 全县财政收入232万元。
当年 县城开通2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
当年 全民和集体企业实施转换经营体制,开始推行股份制。
1993年
1月1日 开始征收土地使用权转让及出售建筑物营业税。
1月 本县被国家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
4月1日 各类粮票停用。
4月 粮食统销终结。
5月17日 本县与福建省闽侯县结为友好县。
7月 长庆油田采油二厂与本县首次签订石油矿区有偿承包管护协议。
当年 全县财政收入739万元。
1994年
8月 陕、甘、宁3省(区)及有关地、县土地部门对本县与相邻地区争议地界进行接边工作,本县土地面积3871平方公里(合580.66万亩)。
12月24日 本县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军区授予“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12月 全县基本农田累计达到20.51万亩,人均2.01亩。
当年 南梁万亩灌区一期工程开工。
当年 本县列入国家扶贫县。
当年 温台乡温台村、悦乐镇新堡村新建二代高效节能日光温室3座,开始日光温室栽培蔬菜。
当年 全县财政收入1294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1995年
1月13日 二将川万亩地膜玉米基地建设实施动员大会在山庄乡九窑口良种场召开。
1月13日 华池县城有线电视转播正式开通。
4月15日 贵州长寿长乐集团投资20万元,本县配套25万元的长寿长乐希望小学在南梁乡荔原堡村动工兴建。翌年1月落成使用。
5月25日 上海、天津、深圳、贵州、兰州、西安、银川、西宁等13家晚报社组成的采访团一行25人到本县采访。
7月 本县首次有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12月 本县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司法部评为“二五”普法先进单位。
当年 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5544万公斤。
当年 全县财政收入1688万元。
1996年
3月15日 本县1995年度订购粮收购工作,受到甘肃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
3月 华池县城开通无线寻呼。
4月26日 凌晨2时,县干休所发生油罐车失火事故,造成6人当场死亡。
9月20日 悦(乐)乔(川)公路油路工程竣工。
9月 本县在温台乡张桥村余家坪建立节水灌溉示范区。
12月31日 华池县有线电视台自办节目频道正式开通。
当年 全县19个乡镇全部实现电话自动化。
当年 继长庆油田之后,中原、辽河、华北、胜利等油田先后派队进驻本县,勘探开发区域扩大到全县17个乡镇。
当年 本县出动36台推土机,进行机械平田。
当年 全县财政收入2210万元。
1997年
4月29日 华池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成立。
4月 中共华池县委、华池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县城”活动实施意见。
6月 在全县推广滴、渗灌溉技术,先后打井、窖191眼,发展滴、渗灌溉。
下半年 县城东山公园动工修建,1998年夏完成一期工程“97级台阶”、“天台”、“重檐阁”等施工任务。
10月1日 本县开始征收耕地造地费。
10月 本县首座移动通信发射塔在柔远城建成。
11月16日至17日 中共华池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柔远城召开。
11月21日至25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华池县第五届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11月22日至25日 华池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柔远城召开。
当年 华池县塑料化工厂等4户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当年 全县财政收入2634万元。
1998年
2月 本县取缔聚资敛财所建庙宇55处。
6月15日 中共华池县委、华池县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华池县志》。
12月19日 柔(远)东(华池)公路铺油工程竣工通车。
当年 全县农村实行二轮土地承包。
当年 全县粮食总产量6549万公斤,实现自给和购销总量平衡。
当年 全县有1346户6000人脱贫,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7%,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并通过省政府验收。
当年 全县实现村村通电、通汽车。
当年 全县财政收入2796万元。
1999年
1月1日 本县开始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月15日 本县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受到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
1月15日 九窑口绒山羊繁育场被确认为甘肃省重点种畜禽场。
4月 南梁万亩灌区二期工程开始实施。
4月 本县开始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当年 全县财政收入3018万元,首次突破三千万元。
当年 地膜种植粮食作物突破10万亩。
当年 本县实施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2000年
3月24日和5月4日 林镇乡张岔村金代双石造像塔一号塔两次被盗,塔主体被贩运至台湾。当年8月4日破案,失塔运回柔远城。该案被列为当年中国百起大案、甘肃十大新闻之一。
3月 在山庄、南梁、林镇3乡实施牧区开发示范工程。
4月16日 本县通过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县”验收。
5月13日至7月2日 甘肃省文物局委托庆阳地区文化出版处组织专业人员对双塔寺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三门殿、钟楼、观音殿、伽蓝殿、三圣殿等建筑遗址及经幢、供桌裙、铭文、碑记、古币等文物。
6月19日 柔远初级中学成立。
7月10日至14日 甘、陕线联合勘界协商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形成《关于对陕甘线勘界遗留的庙岔至八卦寺段行政区域界线及有关问题的协商处理意见》。
7月28日 中共华池县委、华池县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悦乐经济开发区。
7月29日 历时80天的县级干部“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工作结束。
秋季 本县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412名,其中高等院校151名。
8月至10月 本县投资526万元,为县自来水公司开挖水源探井3眼,新建单井泵房、清水池等基础设施,对净化、淡化水工艺进行技术改造。
9月15日 在全国40个国扶贫困县中,本县第一个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9月 世界银行官员检查本县世行贷款二期小流域治理项目实施工作,各项指标均达标。
11月1日0时 本县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
11月 悦(乐)上(里塬)公路改建工程竣工。
当年 全县新建日光温室159座,累计213座140.1亩,以解决冬春市场新鲜蔬菜供应问题。
当年 本县全民和集体企业改制总数31户,改制面达到96.9%。
当年 长庆油田在县境开发建成油田5处、采油区块28处,年原油产量110万吨。
当年 全县财政收入3368万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