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政务微信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华池史志>华池县史>详细内容

华池县史

归档时间:2025/3/17 17:38:17

第一章建置沿革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0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早在10万年前,华池境内已有人类活动,为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西魏时置华池县,曾四废五置,治域复杂多变。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小有变更,辖区基本稳定。

  

第一节 夏 商 周(约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

  华池史前部族十分繁杂,难以为考。夏、商、周三代为雍州之地,方国林立,略有记述。
  

夏(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
  

  夏时天下分九州,华池属雍州。荤粥为北方最大戎狄部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今庆阳县城),立邦国于北豳。华池属之。
  

商(约公元前1600~前1046)
  

  商代初华池仍属北豳。当地戎狄部落有鬼方、羌方等。商后期周人南下岐山,华池被犬戎所占。戎人建立义渠戎国,周武王伐纣时,义渠曾派兵参战。
  

周(公元前1046~前221)
  

  西周(前1046~前770) 西周中期,周穆王姬满曾巡游豳地,安五戎方国,有义渠戎、彭卢戎、乌氐戎、郁郅戎、太原戎等。华池属最强盛的义渠戎国。
  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 西周末年,周平王东迁雒邑,其时,义渠戎国势力已非常强大,先后灭彭卢、太原、郁郅等国,疆域南临泾水,北据河套,西辖崆峒,东扼桥山,曾与强秦抗衡500余年。周贞定王八年(前461)秦厉公始伐义渠,削弱其势力,此后百余年间战争互有胜负。周赧王元年(前314)“秦入侵义渠,得二十五城”,义渠势力受到严重打击。周赧王九年(前306),秦昭王即位,此后义渠王以属臣身份见秦王,“遂与昭王母宣太后私通,生二子”。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昭王乘机起兵北上,占领义渠都城,遂置义渠县。华池属之。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历经192年战争,秦国终于灭义渠戎国。
  

第二节 秦  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公元前221~前206)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在全国首次推行郡县建置。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置北地郡,辖富平、乌氐、泾阳、朝那、义渠、泥阳6县。华池属义渠县辖地。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
  

  西汉(前206~公元25) 西汉基本沿袭秦代郡县建置,仍置北地郡,隶属朔方刺史部管辖。高帝三年(前204),改义渠县为郁郅县,辖今县境南北大部。元鼎三年(前114)郡县改置,变动较大。北地郡辖19县(道):灵武、廉、灵州、富平、昫衍、直路、归德、鹑孤、马岭、方渠、回获(安塞)、郁郅、五街、略畔道、义渠道、大要、泥阳、弋居、除道(直道)。其时,华池东部归直路县。老爷岭以西大部属郁郅县(治在今庆阳县城)。上里塬、王咀子一带为马岭县辖区。东北部属归德县。
  王莽建立新朝时,华池归属未有变更。
  东汉(25~220) 东汉时北地郡改属凉州刺史部,时辖富平、泥阳、弋居、廉、灵州、参b484ffb0f3e441d7adcf18bd8a2b1f30.Jpeg6县。郁郅、直路、归德、马岭等县皆废。新置之参ae5ff58a2c2a4cfca295f4a0d9aa604c.Jpeg县,治在今环县西部,辖马岭、方渠、郁郅县地及今华池全境。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华池全境为羌胡占领,参3a9afb535d3a4fff88adeb4db39519be.Jpeg县遂废。

第三节 三国 两晋 南北朝(公元220年~581年)

三 国(220~280)
  

  三国时,华池全境被匈奴屠(亦称休屠胡)各部落所占,原郡县皆废。魏咸熙二年(265),本县为西晋所辖。
  

两 晋(265~420)
  

  晋初华池仍为匈奴族屠各部占领,未置郡县。西晋建兴四年(316),汉国首领刘聪率军破长安,灭西晋。华池归汉。东晋十六国时,华池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国属地。东晋大兴二年(319),汉更名前赵,设安定郡,未置县。东晋咸和二年(327),后赵石季龙大败前赵军于义渠,华池归后赵,仍属安定郡,未置县,以驻军代政。永和七年(351),前秦灭后赵,立国于长安,华池归前秦,仍以军代政。太元九年(384),后秦军驱逐前秦驻军,在今庆阳置泥源军,军政合一,华池属之。义熙十三年(417),铁佛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陕北统万建立夏国,华池为其所辖。元熙二年(420),北魏灭夏国。
  

南北朝(386~581)
  

  北魏灭夏统一北方后,华池先后属北魏、西魏、北周领地。
  北魏实行州、郡、县建置,当时郡县林立,“百户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北魏时,于今西峰市彭原乡置富平县(属豳州西北地郡),辖今庆阳大部分地区,华池亦在其内。
  西魏大统六年(540),于乐蟠置蔚州并始置华池县,治在今林镇乡东华池村,因华池水(即今二将川河)而得名。辖今县境东部及合水县太白、陕西志丹县洛河以西一带,归蔚州管辖。大统十一年(545),在今庆阳县置朔州,本县大部为朔州辖区。
  北周保定元年(561),华池县废。县域属西北地郡富平县(治在今西峰市彭原乡)管辖。
  

第四节 隋 唐 五代(公元581年~960年)

隋(581~618)
  

  隋朝初年取消州置,实行郡县制。华池属弘化郡(治在今庆阳县城)。开皇三年(583)废西北地郡及富平县。开皇十六年(596)在今庆阳县城置庆州及合水县,废弘化郡,华池改属庆州管辖。开皇十八年(598)置弘化县,辖今庆阳县北部及华池南部地区,治在今庆阳县城北15公里环江东岸,隋末移至今庆阳县城。
  仁寿二年(602)复置华池县,治在今林镇乡东华池村东北1公里库多汗故城,辖今华池县东部及合水县葫芦河上游等区域。隋大业元年(605)徙县治于今东华池村。是年置洛源县,治在今陕北吴旗县西,华池东北地区属之。大业八年(612)改庆州为弘化郡。大业十三年(617),朔方郎将梁师都起兵占据雕阴、弘化、延安等郡并称帝,国号梁,引突厥族入侵,华池、洛源2县皆废。
  

唐(618~907)
  

  唐初实行州、县建置,后改为道、州、县建置,以下设乡、里、保、邻基层组织(每里辖百户)。
  唐武德元年(618)改弘化郡为庆州,辖华池全境。
  武德四年(621)三置华池县,同时置林州,领华池1县,州县同治(治在今东华池村)。
  据《通典》载,唐武德六年(623),为安置党项族南下移民及逃离户,于隋柳谷城置怀安县,即今怀安乡政府驻地。同年,从合水县析置白马县(治在今庆阳县玄马乡延庆村)。
  唐初对突厥、回纥、党项等少数民族部落实行列置州、县管理,其大者为都督府,版籍多不上户部。庆州所辖芳池州都督府曾寄于怀安县境,皆为党项野利氏部落,辖10个小州。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划全国为10道。林州、庆州属关内道。是年废林州,华池县改属庆州。
  天宝元年(742)改庆州为弘化郡,华池归弘化郡。同时,改弘化县为安化县,改白马县为延庆县,至德元年(756)又改安化县为顺化县。
  乾元元年(758)废怀安县为镇。
  唐代庆州共辖洛源、方渠、怀安、马岭、华池、延庆、同川、安化(顺化)、合水、乐蟠10县。今华池区域在当时归属大致为:东部属华池县,南部属延庆县,西南部属马岭县,西北部属怀安县,东北部属洛源县。
  

五 代(907~960)
  

  五代时建置多变,疆域及行政区划大体同唐。
  后梁:据《五代会要》载,五代时庆州属武静军路,军政合一,辖6县:彭原、顺化、延庆、华池、合水、同川。后废合水、同川2县,华池等4县存在。
  后唐、后晋、后汉庆州属永兴军路,其他同后梁。
  后周:复改顺化县为安化县。显德三年(956)延庆并入安化。华池南北大部改属安化辖区。安化及华池县全境同属永兴军路。
  

第五节 宋 金 元 明 清(公元960年~1911年)

宋(960~1279)
  

  宋将全国划为15路,为路、府(州)、县建置。县以下有乡、里二级基层组织。府、州之外另设军、监,直辖镇、城、寨、堡、关若干,不受所在县节制。宋初,庆州隶永兴军路,后改属陕西西路,辖华池、安化、乐蟠3县。其时,今华池县境东部属华池县,初置2乡,太宗年间改为4乡。先后设有华池(东华池)、凤川2镇,华池东、西2寨;西部归安化县管辖,先后设有淮安(今怀安)、五交(今五蛟)、业乐(今悦乐)3镇,大顺1城(即今二将城),柔远、东谷(今怀安小城子)、西谷(今元城)、安疆(紫坊畔城子山)、大顺(旧址不详)5寨,荔原(今南梁)、通塞(今吕沟咀)、美利(旧址不详)、雪泥(旧址不详)4堡。
  庆历元年(1041),陕西西路分置4路,庆州属环庆路,仍领3县。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月,华池、乐蟠县废,同并入新置合水县。西部仍属安化县。元丰六年(1083)二月,将原华池镇改为寨,又以废华池县城改置为华池镇。哲宗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又将所置华池镇改为华池西寨,改原华池寨为华池东寨。
  宣和七年(1125),改庆州为庆阳府,辖安化、合水、桐川、彭原4县。今华池县东部属合水县,其余大部属安化县。
  北宋末年至南宋绍兴十年(1140),华池处于西夏与金拉锯争夺战之中。
  南宋建炎四年(1130)冬,环庆路统制慕洧叛宋投西夏,夏主乾顺命慕洧仍守庆阳。南宋绍兴元年(1131)冬,金兵攻庆阳,慕洧以城降金。绍兴九年(1139)春,慕洧又叛金再次归夏,乾顺容之。绍兴十年(1140)十月,金兵大举围攻庆阳,城破。自此,环庆路归金。华池属之。
  

金(1115~1234)
  

  金代华池属庆阳府,归庆原路管辖,建置及辖区大体同北宋。金初置安国军,旋改安定军节度,并安化入彭原县。皇统二年(1142)置庆原路总管府。庆阳府为散府。华池全境在合水县辖区,境内设业乐、五交、怀安3镇,大顺1城(金第二将营驻大顺城),华池、柔远、安疆3寨及荔原堡。
  金占庆阳凡90年。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蒙古军从陕西进逼庆原路,首先占据董志塬南大门太昌塬,截断金之粮道。次年(1229)十月,蒙古将朵忽鲁率军攻占庆阳府。金国赉羊酒乞和,“蒙古兵不受”。此后虽互有进退,但庆阳已属蒙古之天下,华池亦在其内。
  

元(1206~1368)
  

  元代首次设立行省(含甘肃省),省以下为路、府、州、县建置,县以下设乡、都、里、社等基层组织。
  元代庆阳府归陕西行省巩昌都帅府管辖,府治在今庆阳县城。至元七年(1270),废彭原县归府直辖。其时,庆阳府仅辖合水1县,本县仍属合水县辖区。
  

明(1368~1644)
  

  明改行省为布政使司,以下为府(直隶州)、县(州)建置,基层设里、甲组织,以110户为里,10户为甲。
  洪武二年(1369)复置安化县。洪武九年(1376),庆阳府隶属由陕西行省改为陕西布政使司,辖1州(宁州)4县(环县、安化、合水、真宁)。华池境内及含华池区域之荔原(今南梁乡、林镇乡部分区域)、柔远(今悦乐北、温台、柔远一带)、太咸(含城壕川部分区域)、杨集(今悦乐镇新堡村一带)、阜城(含今上里塬、王咀子一带)、故城(含今乔川乡部分区域)等6里归安化县辖,华池(今东华池一带)、凤川(今大凤川一带)2里归合水县辖。
  

清(1644~1911)
  

  清初沿袭明制,仍为府、县建置。县以下曾设保、甲、牌基层组织,以10户为1牌,10牌为1甲,10甲为1保。
  清顺治二年(1645)二月,清靖远大将军阿济格攻占秦陇44城。六月,庆阳为清廷管辖。华池属之。
  清朝初年,庆阳府仍为陕西布政使司所辖,康熙四年(1665),改隶甘肃布政使司。康熙八年(1669)复置甘肃省,庆阳府归甘肃省管辖。今华池仍为安化县及合水县辖区,其中属安化县所辖者有荔原、柔远、太咸、杨集、阜城、故城6里,华池里、凤川里属合水县所辖。乾隆二十六年(1761),凤川里并入华池里。今华池境内曾设5镇,其中怀安、五交、业乐3镇在安化县辖区,华池、凤川2镇在合水县辖区。
  

第六节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1934年)

  中华民国时期实行道、县、区、镇(乡)建置,基层有村、闾、邻多级组织。
  民国二年(1913),废府置陇东道,并易安化县为庆阳县。民国十六年(1927),改陇东道为泾原行政区(治在今平凉市)。其时,今华池的大凤川、东华池一带属合水县,其余大部分区域为庆阳县第四自治区,辖22村。民国二十三年(1934),实行保甲制,在区(乡)以下设联保、保、甲基层组织。
  

第七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公元1934年~1949年)

  革命根据地时期,实行县、区、乡建置,基层设行政村。
  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今南梁乡荔原堡成立,同时置华池县和赤安县,12月置庆北县。1936年6月置曲子县,10月置赤庆县。1935年11月,陕甘边区各县隶属陕甘省苏维埃政府。1936年5月,隶属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1937年9月,华池县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庆环分区所辖。1940年1月陇东分区成立,8月庆环分区并入陇东分区,华池县改由陕甘宁边区政府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成立甘肃省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华池属之。
  华池县 苏维埃政府始驻今南梁乡河沟门村,辖区仅为本县东部南梁、林镇、山庄、紫坊畔等地,共4区12乡。
  一区:辖小河沟、东华池、林锦庙等地3乡。
  二区:辖阎家坬子、玉皇庙、马坬子等地3乡。
  三区:辖荔原堡、白马庙、花豹沟等地3乡。
  四区:辖刘坪、阳坬沟门、尚湾等地3乡。
  1935年4月,华池县苏维埃政府随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转移到今陕西省甘泉县洛河川一带;9月改为华池战区苏维埃政府,驻地南梁李沟门,辖白马、林镇2区,玉皇庙、白马庙、刘坪及山庄、小河沟、林镇等地6乡。1936年3月与庆北办事处合并,机关驻刘坪。同月,李良子区成立(同年6月改属曲子县,1937年7月又划归华池县,改称悦乐区)。本县时辖6区21乡。
  白马区:辖3乡,玉皇庙、白马庙、刘坪。
  林镇区:辖3乡,一乡含周园子、尚湾一带;二乡含小河沟、豹子川一带;三乡含林镇、范台、东华池一带。
  柔远区:辖4乡,一乡含打扮、墩儿山一带;二乡含张岔、火石沟门、齐庄子、刘沟一带;三乡含庙巷一带;四乡含温咀子、老柳树庄、王家塬、李岔一带。
  温台区:辖3乡,高河、温台、悦乐。
  城壕区:辖3乡,城壕、白岔沟门、定汉寺。
  李良子区:辖5乡,一乡含五蛟至刘家湾一带;二乡含刘家湾至寇沟门一带;三乡含黄家塬一带;四乡含彭家寺、上里塬一带;五乡含王咀子一带。
  1937年10月,华池县苏维埃政府改称华池县抗日民主政府,仍隶属庆环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时辖白马(南梁白马庙一带)、林镇、柔远、温台、悦乐、元城、城壕、吴旗、水泛、白豹等10区,47乡,158个行政村。1937年7月,县政府机关驻温台大沟门,1941年4月迁悦乐李家湾。
  1937年10月,城壕区并入温台区。
  1938年4月,林镇区并入白马区,白豹区并入吴旗区,华池县时辖7区,36乡,137个行政村。
  1942年7月,吴旗、水泛2区划归陕甘宁边区新置之吴旗县。
  1949年9月3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撤销吴旗县建置,将水泛区蔺砭子、长官庙、庙沟、杜大岔、白豹、王砭等6乡划入华池县管辖,1950年2月又重新划归复置之吴旗县。
  解放战争时期,华池县辖5区,34乡。
  白马区:驻白马庙,辖8乡。一乡(尚湾),二乡(范台),三乡(玉皇庙),四乡(孙台),五乡(刘坪),六乡(紫坊畔),七乡(四合台,1949年秋撤销),八乡(小河沟,后改为七乡)。
  柔远区:先后驻下李沟门、柔远城,辖5乡。一乡(白草沟门),二乡(乔河),三乡(庙巷),四乡(老柳树庄),五乡(赵沟门)。
  悦乐区:驻李良子,辖7乡。一乡(李良子),二乡(旋沟门),三乡(黄家塬),四乡(上里塬),五乡(王咀子),六乡(上城壕),七乡(马河)。
  温台区:驻庙良子,辖7乡。一乡(高河),二乡(高渠),三乡(庙良子),四乡(城壕),五乡(白岔沟门),六乡(定汉寺),七乡(新堡,1944年8月由庆阳县划归)。
  元城区:驻元城,辖7乡。一乡(元城),二乡(怀安),三乡(廖坪),四乡(王沟门),五乡(鸭子咀),六乡(陶岔),七乡(付家砭)。
  1947年陇东战争爆发后,县人民政府机关由悦乐李家湾转移至柔远城、乔河李沟门等地,1949年6月又迁回李家湾。
  赤安县 苏维埃政府驻今紫坊畔乡大榆山村,辖本县紫坊畔、脚扎川和陕西省白豹、吴旗等地。1937年7月,所辖吴旗、水泛、白豹区划入华池县。
  庆北县 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12月在今柔远镇柳湾沟柏树掌成立,机关驻定汉龙门庄,后迁温台黄大塬,时辖田家河、柔远2区,高河、温台、城壕、白岔沟门及武家河、乔河、庙巷、土坪8乡。1935年春,庆北县转入地下;9月,华池战区成立后,在定汉寺杏泥沟恢复为庆北办事处,机关先后驻刘沟、杨寺岔等地,辖温台(田家河)、柔远2区8乡。1936年春,庆北办事处迁至二将川与华池战区合并,暂名庆华县;3月,经中共陕甘省委批准,仍名华池县。
  赤庆县 1936年10月,铁边县苏维埃政府迁至元城,遂改名赤庆县,辖元城、八珠、五蛟、箩儿崾岘、铁角、铁边6区。1937年7月县置撤销,元城、五蛟及曲子县所辖王咀子、悦乐、李良子等区域划入华池县,其余4区分别划归曲子县和陕西省定边县。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2000年)

  共和国成立初期,华池县仍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以下设区、乡,基层设行政村。50年代中期曾在乡以下设置初级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1958年9月,实行县、公社建置,以下设大队、生产队二级组织。1983年11月改公社为乡,改大队、生产队为行政村和村民小组。1985年3月改部分乡为镇,余未变。
  1951年4月,甘肃省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甘肃省人民政府庆阳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又改称甘肃省庆阳专员公署。华池属之。1955年10月,庆阳专署并入平凉专署,华池改属平凉专员公署。1962年1月,庆阳专员公署恢复,华池又划归庆阳专署。1968年4月,庆阳专员公署被甘肃省庆阳专区革命委员会取代,1969年10月又改称甘肃省庆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2月20日,再改为甘肃省庆阳地区行政公署。华池属之,此后再未变更。
  1951年12月,华池县政府由悦乐李家湾迁入柔远城。这一时期,全县辖5区,33乡。白马区撤销第7乡(四合台),余未变。
  1955年8月区划调整,9月份撤销柔远区,原区辖5乡合并成立柔远、乔河、庙巷3个直属乡。至此,全县辖4区,31乡,122个行政村。
  1955年11月区辖乡合并,改序号区乡为正名区乡,原区名亦有变更。全县辖4区22乡。
  白马区:辖刘坪、林镇、白马庙、玉皇庙、紫坊畔5乡。
  元城区:辖元城、怀安、鸭子咀、王沟门、坪庄5乡。
  李良子区:辖李良子、旋沟门、上里塬、黄家塬、马河5乡。
  悦乐区:辖悦乐、城壕、温台、定汉寺4乡。
  3个直属乡:柔远、乔河、庙巷。
  1956年10月,增设柔远镇(直属)。是年底,全县辖4区,22乡,1镇。
  1952年城壕乡办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全县办农业生产合作社5个,至1955年底,全县共办起初级社304个。当年冬试办高级社7个。1956年底有高级社315个,初级社剩2个。1958年初,全县共有317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已无初级社和单干户存在。
  1958年3月撤销区建置,全县合并为11乡:柔远、温台、悦乐、城壕、五蛟、上里塬、元城、怀安、乔川、东华池、白马庙。
  1958年4月,华池县并入庆阳县。9月,撤销乡建置合并成立人民公社。其时,庆阳县有人民公社16个,在华池境内有柔远(原柔远、温台2乡)、悦乐(原悦乐、城壕、五蛟、上里塬4乡)、元城(原元城、怀安、乔川3乡)、南梁(原东华池、白马庙2乡)4个人民公社。原乡辖高级社改为33个大队、109个生产队。
  1959年12月31日,南梁公社改属子午岭农垦局管辖。
  1961年5月,在公社规模调整中,庆阳县新增34个公社,总数达到52个,其中华池境内增加温台、城壕、五蛟、庙巷、乔川、乔河、白马、坪庄、上里塬、怀安10个公社,总数达到13个(不含南梁)。
  1962年1月,庆阳专区从平凉专区析出,华池县置恢复。南梁公社划归华池县管辖。当年本县再次调整公社规模,增设林镇、山庄、李良子、定汉寺、紫坊畔5个公社,公社总数达到19个,下辖116个大队,1043个生产队。
  1965年3月,撤销庙巷、温台、怀安、李良子、定汉寺5个公社。
  1968年4月,成立华池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县人民政府。各公社也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8年12月,南梁公社改名东方红公社,1978年4月复名南梁公社。
  “文化大革命”时期,本县各级建置较为稳定,很长一段时间保持14个公社,97个大队,587个生产队之规模。
  1979年甘肃省政府确定华池县为半农半牧县。
  1980年5月,增设庙巷、温台、李良子、王咀子、定汉5个公社。
  1981年5月,恢复华池县人民政府,并改公社革命委员会为公社管理委员会。8月,改坪庄公社为怀安公社。
  1983年11月,改公社为乡,大队为行政村,生产队为村民小组。
  1985年3月,改柔远、悦乐2乡为镇。全县时辖2镇17乡,113个行政村,781个村民小组。
  1987年7月,林镇乡为安置陕北移民,增设张岔行政村及3个村民小组。在此前后,部分村民小组撤并。
  2000年底,全县辖2镇17乡,114个行政村,750个村民小组。
  

  表1-8-1

历代沿革简表

 

 

朝 代

时 间

隶 属

建置县

治  所

辖 区

旧石器
中期

10万年前

有人类活动

约公元前2070
~约前1600年

雍州
北豳

 

 

全境

约前1600
~前1046年

义渠戎国

 

 

全境

西周

前1046
~前770年

义渠戎国

 

 

全境

东周
(春秋
战国)

前770
~前221年

义渠戎国

 

 

全境

前221
~前206年

北地郡

义渠县

宁县焦村西沟

全境

西汉

前206
~公元25年

朔方刺史部
北地郡

直路县
郁郅县
马岭县
归德县

陕西富县直罗镇
庆阳城
马岭镇
洛河川

县东部
县境大部
县西南部
县东北部

东汉

公元25
~220年

凉州刺史部
北地郡

1c8e57f20b654443b3f0d8fd3b0a3e47.Jpeg

环县西部

全境

三国

公元220
~280年
(辖华池至265年)

休屠胡

 

 

全境

西晋

公元265
~316年

休屠胡

 

 

全境

东晋

公元317
~420年

汉(前赵)、
后赵、前秦、
后秦、夏

 

 

全境

南  北  朝

北魏

公元386~534年
(420年始辖华池)

豳州
西北地郡

富平县

西峰市彭原乡

全境

西魏

公元535
~556年

蔚州
朔州
(545年置)

华池县
(540~561年)
富平县

林镇乡东华池村
 
西峰市彭原乡

县东部
 
县境大部

北周

公元557
~581年

宁州
西北地郡

富平县

西峰市彭原乡

全境

公元581
~618年

弘化郡

华池县
(602~617年)
弘化县
洛源县

东华池北1公里
库多汗城
庆阳县城北15公里处
陕西省吴旗县西

县东部
 
县境大部
县东北部

公元618
~907年

关 内 道

林州
(618
~627年)
庆州
(742年
改为
弘化郡)

华池县
(621年三置)
白马县(延庆)
马岭县
怀安县
(623~758年)
洛源县

林镇乡东华池村

玄马乡延庆村
马岭镇
怀安乡

吴旗县西

县东部

县境大部
县西南部
县西北部

县东北部

五    代

后梁

公元907
~923年

武静军路

华池县
延庆县

林镇乡东华池村
玄马乡延庆村

县东部
县境大部

后唐

公元923
~936年

永兴军路

同后梁

同后梁

同后梁

后晋

公元936
~946年

永兴军路

同后梁

同后梁

同后梁

后汉

公元947
~950年

永兴军路

同后梁

同后梁

同后梁

后周

公元951
~960年

永兴军路

华池县
延庆县
(956年改属
安化)

林镇乡东华池村

玄马乡延庆村

县东部

县境大部

公元960
~1279年
(辖华池至
1140年)

陕西路庆州
(960~1041年)
环庆路庆州
(1041~1125年)
庆阳府
(1125~1140年)

华池县
(1071年前)
合水县

林镇乡东华池村
 
合水老城镇

县东部

安化县

庆阳城

县境大部

公元1115
~1234年
(1140~1229年
辖华池)

庆原路
庆阳府

合水县

公元1279
~1368年
(1229年始
辖华池)

陕西行省
巩昌都帅府
庆阳府

合水县

公元1368
~1376年

陕西行省
庆阳府

合水县
安化县

合水老城镇
庆阳城

县东部
县境大部

公元1376
~1644年

陕西布政司
庆阳府

公元1644
~1665年

陕西布政司
庆阳府

合水县
安化县

合水老城镇
庆阳城

县东部
县境大部

公元1665
~1669年

甘肃布政司
庆阳府

公元1669
~1911年

甘肃省
庆阳府

中华民国

公元1912
~1927年

甘肃省
陇东道

合水县
庆阳县
 

合水老城镇
庆阳城
(1929年迁西峰)

县东部
县境大部
 

公元1927
~1934年

甘肃省
泾原行政区

革命根据地时期

1934年11月
~1935年11月

陕甘边区
苏维埃政府

华池县
庆北县
曲子县
赤庆县
赤安县

南梁河沟门村
定汉龙门庄
环县曲子镇
元城
紫坊畔大榆山村

县东部
县南部
县西南部
县北部
县东北部

1935年11月
~1936年5月

陕甘省
苏维埃政府

1936年5月
~1937年9月

陕甘宁省
苏维埃政府

1937年9月
~1940年8月

陕甘宁边区政府
庆环分区行政
督察专员公署

华池县

温台大沟门
(1937年7月
~1941年4月)
悦乐李家湾
(1941年4月
~1947年3月)
柔远城、乔河李
沟门等地
(1947年3月~
1949年6月)

全境

1940年8月
~1949年8月

陕甘宁边区政府
陇东分区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8月
~1949年9月

甘肃省
庆阳分区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
~1951年4月

甘肃省
庆阳分区
行政督察
专员公署

华池县

悦乐李家湾
(1951年12月前)
柔远城

全境

1951年4月
~1955年2月

甘肃省人民政府
庆阳区
专员公署

1955年2月
~1955年10月

甘肃省
庆阳专员公署

1955年10月
~1958年4月

甘肃省
平凉专员公署

1958年4月
~1961年12月

甘肃省
平凉专员公署

庆阳县

庆阳城

全境

1962年1月
~1968年4月

甘肃省
庆阳专员公署

华池县

柔远城

全境

1968年4月
~1969年10月

甘肃省
庆阳专区
革命委员会

1969年10月
~1978年12月

甘肃省
庆阳地区
革命委员会

1978年12月
~2000年12月

甘肃省
庆阳地区
行政公署

 

  表1-8-2

2000年乡(镇)村组建置一览表

 

 

乡(镇)

行政村

村  民  小  组

悦乐镇
  古称业乐,宋时蕃部内附,筑此城纳之,取名业乐,后演变为悦乐。位于县城南27公里处。东、东南接定汉乡、城壕乡,南邻庆阳县玄马乡,西靠王咀子乡、上里塬乡,北与李良子乡、温台乡接壤。面积171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悦乐,辖8村56组和镇居委会。

悦乐
(辖6组)

庙良子、朱家堡子、见沟门、李家湾、小川沟、建掌

新堡
(辖12组)

马登砭、杨坬子、赵坬子、王桥、新堡、王湾子、郭塬畔、辛家沟门、杨天掌、树儿掌、陈家塬、马登塬

上堡子
(辖8组)

张湾、胶泥咀、上堡子、西湾、下小湾、上小湾、南沟门、田坬子

店坪
(辖7组)

旋沟门、旋涡掌、任家塬、店坪、柳沟门、蔡塬、铁庄

樊庄
(辖7组)

樊家庄、寇家庄、大庄、杜湾子、杏树梁、庙沟、长院子

乔崾岘
(辖4组)

乔崾岘、小崾岘、姬家崾岘、蔡岭子

黄大湾
(辖6组)

温家掌、黄大湾、庙咀子、黄老庄、黄台塬、东红

田掌塬
(辖6组)

温家小塬、牟家大塬、崾岘、田掌塬、张方塬、杨崾岘

柔远镇
  宋代在此筑寨,以“怀柔安远”之意,取名“柔远”。位于县境中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东接山庄乡,东南邻定汉乡,南靠温台乡,西与五蛟乡相连,北与庙巷乡、乔河乡接壤,东北交紫坊畔乡。面积219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柔远城,辖6村46组。     

城关
(辖9组)

东关、西关、田畔山、赵沟门、杨庄子、蒋湾、张老庄、小西沟、芋子沟门

孙家川
(辖9组)

山根底、墩梁、孙家川、背山、背庄、王家塬、孙家下川、白家川、白家塬

张川
(辖8组)

张湾、张川、高石崖、毛西坬、新庄湾、柴畔、索家梁、齐沟门

刘沟
(辖5组)

齐沟脑、刘沟、王沟、张阳坬、槐树庄

柳湾
(辖7组)

柳湾、田桥、石咀子、陈河、木场沟、柳沟、杨山庄

土坪
(辖8组)

王沟脑、东李家岔、土坪、宋家河、陈家河、南掌湾、屈家堡子、大掌

温台乡
  因地处平台,温姓聚居而名。位于县城南14公里处。东连定汉乡,南、西南接悦乐镇,西靠李良子乡,西北与五蛟乡接界,北与柔远镇毗邻。面积141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温台,辖6村40组。

杜河
(辖7组)

杜河、海沟岔、凤凰、郝岭子、侯家湾子、海梁、堡子山

高河
(辖5组)

黄大塬、雷阳湾、高坬子、高河、田家河

张桥
(辖9组)

张河坪、张桥、余家坪、张桥塬、中庄塬、东塬、鱼儿坬、鱼儿坬塬、西塬畔

温台
(辖7组)

青胡掌、新庄、温台、高渠、刘沟、白咀沟、堡子湾

肖掌
(辖5组)

张渠、肖掌、下掌湾、蔡掌、桥沟梁

鸭儿坬
(辖7组)

鸭儿坬、河东、大沟门、椿树庄、白家渠、庄子沟脑、温家咀

城壕乡
  宋代置“上寨城”,后以城址形状取名“城壕”。位于县城东南49公里处。东临合水县杨坪乡,南接庆阳县玄马乡,西连悦乐镇,北靠定汉乡。面积228平方公里。乡政府驻田沟门,辖6村44组。

城壕
(辖9组)

转咀子、杨家砭、庙山塬、寺沟门、城壕、城壕坬子、四咀沟口、小河沟门、赵家湾

香山塬
(辖6组)

李家塬、徐家塬、香山塬、侯家塬、张家前山、王学梁

余家砭
(辖11组)

王南塬、白岔沟门、王湾子、四河掌、田沟门、余家砭、石咀子、杨平、水平塬、甘掌湾、马掌

火连湾
(辖7组)

崾子塬、四咀塬、南塬庄、张八塬、火连湾、曹南沟、蒋八塬

中塬
(辖6组)

尹家塬、冯家塬、花麻塬、刘家塬、庙塬、天子2be712ee4e55463fa1f161ee4a19a83f.Jpeg

牛家塬
(辖5组)

北塬、石沟塬、马家塬、白家塬、牛家塬

定汉乡
  因境内建有定汗寺,“汗”与“汉”谐音,后演变为“定汉”。位于县城东南55公里处。东靠林镇乡,南接合水县杨坪乡、本县城壕乡,西邻悦乐镇、温台乡,西北连柔远镇,北、东北依山庄乡。面积23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定汉寺,辖6村31组。

太阳
(辖5组)

太阳坡、高坬、大庄、朱湾子、蜂岔

杨寺岔
(辖5组)

焦台、阳台、杨寺岔、西沟、庙咀子

庙湾
(辖6组)

西岔沟、高庄、拱桥、庙湾、杏泥沟、龙门庄

定汉
(辖5组)

范沟、定汉寺、新和坪、下沟门、麻岭塬

张家川
(辖5组)

张家川、新集、郭家塬、沈家塬、马家庄

庄科
(辖5组)

庄科、范家台、桥沟门、大树塬、桥沟

五蛟乡
  因地处3川2沟5水交汇之处,故得此名。宋代曾于此置“五交镇”。位于县城西50公里处。东依庙巷乡、柔远镇、温台乡,南与李良子乡、上里塬乡接壤,西临环县许家河乡、八珠乡,西北毗邻白马乡,北靠怀安乡。面积198平方公里。乡政府驻五蛟,辖9村77组。

五蛟
(辖12组)

五蛟、魏家坬、柴沟门、燕窝台、赵咀子、王沟门、大坪湾、新庄、九条沟门、前庄、阳砭、张南沟

上城壕
(辖8组)

上城壕、欢喜良子、马湾、西掌、王庄、曹沟、曹沟峁、路旗

蒋塬
(辖9组)

上崾岘、赵畔、李家塬、曹掌、蒋塬、马夫掌、唐上庄、毛家畔、中塬

杜右手
(辖6组)

前右手、后右手、汪沟门、坟湾、小掌、野鹊岭

杨咀子
(辖7组)

稍子湾、许家畔、六合庄、杨咀子、清水沟、路家庄、东庄

刘沟岔
(辖11组)

刘沟岔、田台子、建掌湾、李家畔、辘辘崾岘、高家砭、耿湾、刘寺台、刘窑子、刘崾岘、堡子湾

刘阳坬
(辖11组)

小塌山、陈家掌、槐树畔、刘阳坬、大韩掌、寸草滩、刘南沟、南沟梁、火石台、姚儿湾、沙沟梁

邹家沟
(辖6组)

方庄、赵台、邹家沟、邹家湾、杨掌湾、长梁

茂塬
(辖7组)

南沟、夏咀子、茂塬、李家咀、党阳庄、东沟、孙家庄

李良子乡
  东梁山支脉横亘川腹,土著李姓久居其地,故称“李家梁子”,后演变为“李良子”。位于县城西南42公里处。东依温台乡,东南接悦乐镇,西南邻上里塬乡,西北、北靠五蛟乡。面积11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毛沟门,辖6村46组。

李良子
(辖7组)

李良子、户家坬、王旗、庙咀子、毛沟门、阳山、谷家坬

马河
(辖8组)

马河、安羊场、新庄、张咀子、道子掌、任家砭、新庄台、付家上掌

刘家湾
(辖9组)

刘家湾、河东、后店、幸家台、刘沟门、寺沟门、张家山、李家掌、贺儿沟

老坬掌塬
(辖6组)

老坬掌塬、谢掌湾、毛掌、王崾岘、学良子、寺儿湾

吴家塬
(辖8组)

吴家塬、水路咀、辛家沟、黄台、周家岭子、冯沟畔、槐树庄、高新庄

南湾
(辖8组)

南湾、高庄、大湾、王咀子、庙山、王桥、念掌、辛岘子

上里塬乡
  因地处残塬,古属阜城里,民间称南川为下里,北塬为上里,故名上里塬。位于县城西南62公里处。东交悦乐镇,东南、南邻王咀子乡,西南接庆阳县马岭镇,西连环县许家河乡,北依五蛟乡,东北靠李良子乡。面积99平方公里。乡政府驻上里塬,辖6村27组。

彭家寺
(辖8组)

彭家寺、西庄、杨掌、艾其塬、雷家塬、斗底塬、黄庄、谭家塬

上里塬
(辖4组)

曹家塬、北庄、王其、魏家塬畔

甘其
(辖3组)

甘其、安峁、余其

黄家塬
(辖4组)

黄家塬、陈其塬、刘家湾、湫沟畔

柳树河
(辖3组)

柳树河、高家咀咀、脚店庄

鸭口
(辖5组)

鸭口、堡子湾、岔道湾、陈家塬、高庙

王咀子乡
  因地邻一山咀,土著王姓居多而得名。位于县城西南 50公里辛家沟东侧。东、东南接庆阳县玄马乡,南连庆阳县三十里铺乡,西邻庆阳县马岭镇,西北、北依上里塬乡,东北靠悦乐镇。面积8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王咀子,辖6村37组。

王咀子
(辖6组)

韩家河、西塬、军王寨子、南塬、寨子塬、李家河

井子塬
(辖9组)

井子塬、陈家塬、朱家塬、樊塬畔、杨掌、红土崾岘、新庄塬、赵家塬、冯家掌

宪塬
(辖5组)

宪塬、张家下塬、桐树塬、拐子塬、栗家塬畔

刘家庙
(辖6组)

王家塬、杨庄、刘家庄、郭庄、夏塬畔、孙家庄

刘家畔
(辖5组)

刘家畔、断岘子、余家畔、柳树塬、沈家畔

银坪
(辖6组)

银坪台、郭家咀子、西沟岭、郭家山、芋子河、甘掌

元城乡
  宋筑西谷寨于此,形近椭圆,故名“元城”。位于县城西北73公里处。东 、东南接怀安乡,南 、西邻白马乡,西北靠乔川乡,北、东北与陕西省吴旗县长官庙乡接壤。面积202平方公里 。乡政府驻元城,辖6村50组。

元城
(辖9组)

山根底、麻湾、阳庄、赵坬子、白掌、瓦咀子、陈兴庄、西和坪、豹子掌

高沟门
(辖10组)

赵良子、李圪88e3f3a6c62b46b4a9ca56d18a693156.Jpeg、土岘子、城湾、麻涝子、堡子沟、刘堡子、先寨子、高沟门、高旗沟

龚河
(辖8组)

周掌、龚河、金掌湾、赵南掌、蒋岔、贺掌、康阳坬、邵掌

高桥
(辖7组)

张川、邵庄、高桥、油房咀子、高老庄、高店坊、高背梁

老庙咀
(辖10组)

砭上、老庙咀、大庄科、杨老湾、高沟、寨子沟、石拐沟、黄家庄、李堡子、杨沟圈

吕沟咀
(辖6组)

周河、吕沟咀、林沟崾岘、红沟、南梁、高湾梁

白马乡
  因境内有“白马泉”而得名。位于县城西北70公里处,东靠元城乡、怀安乡,东南、南接五蛟乡,西邻环县八珠乡、樊家川乡,北连乔川乡。面积168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柴砭,辖6村41组。

白马
(辖8组)

黄新庄、张兴庄、黄岔、大台、杜家沟、曹房沟、高沟、晋掌

连集
(辖8组)

连集、麦地沟、杨咀子、陈渠、柴沟咀、安掌、赵崾岘、董家沟

王沟门
(辖5组)

谢渠、王沟门、柴砭、东掌湾、吕家沟

马高庄
(辖7组)

杨寨子、盖沟门、寺儿掌、将台、吕阳砭、杨沟门、杏树畔

杜寨子
(辖8组)

杜寨子、东沟、李湾湾、西沟、王河、张桥、美子渠、姚河

东掌
(辖5组)

水泉沟、王塬、东掌、曲掌、冯家庄

怀安乡
  唐代曾于此置怀安县,因地处唐时边陲,以“怀柔安远”之意而名“怀安”,后废县置镇。位于县城西北65公里处,东、东南靠庙巷乡, 南连五蛟乡,西邻白马乡,西北与元城乡交界,北、东北与陕西省吴旗县长官庙乡、白豹乡接壤。面积23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怀安,辖8村60组。

糖坊咀
(辖10组)

高桥、平山、谢家庄、糖坊咀子、染砭、高石砭、王背梁、杜家庄、74da2194a7ad4500a632eff162c99902.Jpeg根底、庙咀子

怀安
(辖8组)

教场坪、怀安、柳湾、柳沟门、柳沟、上台、韩沟门、廖坪

宋咀子
(辖8组)

杜小庄、宋咀子、郑崾岘、赵中庄、碾子沟门、马咀子、阳咀子、阎堡子

杨西掌
(辖5组)

碌碡湾、杨西掌、户家沟、杨小河、高小河

小城子
(辖6组)

小城子、高坬、王高庄、刘家沟、庙湾、峃山畔

冯杨渠
(辖10组)

曹咀子、四咀河、郭家湾、后湾、冯杨坬、慕家掌、寺儿掌、樊岔、冯杨渠、宋崾岘

杨坪
(辖7组)

寺沟门、方墩底、坬子、上杨坪、砭上、下杨坪、马庄

坪庄
(辖6组)

杜坪庄、杨崾岘、田阳坬、铜圈咀子、玄马圪驼、侯家湾

乔川乡
  当地自古盛产荞麦,皮薄面白,故有“荞麦川”之称,后谐音为“乔川”(曾名桥川)。位于县城西北90公里处。东、东南依元城乡,南临白马乡,西、西北接环县樊家川乡、四合原乡,北与陕西省定边县张崾岘乡接壤,东北与吴旗县庙沟乡毗邻。面积28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乔川,辖8村52组。

徐背台
(辖8组)

徐背台、贺砭、对面梁、乔川、南梁、白沟、松沟、侯畔

阳湾湾
(辖7组)

鸭子咀、阳湾湾、龙圪f6ceb60b16034e03b9278f60c778a2b2.Jpeg、柳树渠、阳坬、黑掌沟、堡子沟

李崾岘
(辖5组)

李崾岘、林儿崾岘、小崾岘、胡岔圪c8984db7a8ab4f778352b59ea8bd1af7.Jpeg、李家咀子

黄蒿掌
(辖5组)

黄蒿掌、郑掌、何梁、三道湾、东沟

章渠子
(辖9组)

章渠子、红梁、阳台、杨掌、任掌、陶岔、许河、龙咀、任掌沟门

铁角城
(辖7组)

章桥、廖山、红家沟、高湾、鱼儿掌、范陈沟、黄掌阳坬

王掌子
(辖7组)

李梁、方湾、艾草畔、章老庄、王咀梁、任岔、王掌子

艾蒿掌
(辖4组)

胡前庄、艾蒿掌、任沟岔、阳砭

乔河乡
  因乔河自然村而得名(曾名桥河)。位于县城北偏东7公里处 。 东接紫坊畔乡,南靠柔远镇,西邻庙巷乡,北与陕西省吴旗县白豹乡接壤。面积144平方公里。乡政府驻火石沟门,辖6村42组。

墩儿山
(辖6组)

墩儿山、蒋掌、西掌、西山、白杨树坬、郝大梁

虎家坬
(辖6组)

任老庄、枣刺砭、武家河、杨湾、虎家坬、深崾岘

张岔
(辖9组)

乔河、湫沟、张岔、三窑湾、赵畔、牛百万山、高山畔、朱寺畔、窑渠

齐庄子
(辖5组)

李家坬子、赵庄、齐庄子、后山沟、寇家湾

打扮
(辖8组)

罗砭、牟家坬、打扮、荒地山、五里湾、张沟、王东庄、芋子湾

火石沟门
(辖8组)

田桥、李沟门、火石沟门、张庄、前坬、窨子沟、哈拉沟门、田楼

庙巷乡
  因地处巷状沟台,台上有庙而得名。位于县城北7公里处。东连乔河乡,东南、南靠柔远镇,西南接五蛟乡,西、西北邻怀安乡,北与陕西省吴旗县白豹乡毗邻。面积11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庙巷,辖5村18组。

李庄
(辖6组)

庙巷、贾河、白草川、王掌、田沟、胡家庄

田庄
(辖2组)

田庄、阳庄

黄岔
(辖3组)

黄岔、庙湾、黄塬

杨岔
(辖4组)

杨岔、南湾、东湾、阎岔

张岭子
(辖3组)

张岭子、张南沟、关道咀

山庄乡
  曾有阎姓分居三个庄头,故 名“阎三庄”,后演变为“山庄”。位于县城东偏南30公里处。东、东南与林镇乡相连,南、西南邻定汉乡,西依柔远镇,北与紫坊畔乡接壤,东北靠南梁乡。面积254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山庄,辖4村17组。

大庄
(辖5组)

老爷岭、阳坬沟门、西沟门、大庄、闹泥坡

山庄
(辖4组)

山庄、前洼、梁沟门、车砭

尚湾
(辖5组)

尚湾、唐台、店院、周园子、算账沟

雷圪509114c37bc648a9b7bbe58cd8567649.Jpeg(辖3组)

芋台、雷圪d54f0422be714c90bbba454ed2b8c51c.Jpeg、新庄

南梁乡
  为纪念刘志丹等建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而命名。位于县城东50公里处。东、东南连林镇乡,南、西南靠山庄乡,西北接紫坊畔乡,东北与陕西省志丹县吴堡乡、义镇乡毗邻。面积221平方公里。乡政府驻荔原堡,辖3村18组。

荔原堡
(辖4组)

白家砭、河沟门、荔原堡、阎家坬子

高台子
(辖7组)

王大沟门、李沟门、高台子、田家坬子、纸房河、马连岔、郭峁畔

白马庙
(辖7组)

大台、牛王台、新庄、槐树庄、全庄、杨川沟、王岭子

林镇乡
  古时曾建有庙宇数座,又因坐落于子午岭次生林区,风景优美,锦绣如画,故有“林锦庙”之称,后演变为林镇。位于县城东南45公里处。东、东南与合水县太白乡相连,南与合水县蒿嘴铺乡相接,西邻定汉乡,西北靠山庄乡、南梁乡,北与陕西省志丹县义镇乡毗邻。面积56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林镇,辖5村21组。

黄渠
(辖5组)

梁沟门、林镇、黄渠、白家湾、大庄湾

范台
(辖4组)

范台、沟口、土崖窑、小河沟

东华池
(辖3组)

刘坪、杨兰沟、东华池

四合台
(辖6组)

玉子庄、曹家河、西梁、四合台、老庄河、南梁

张岔
(辖3组)

东沟、西沟、双塔沟

紫坊畔乡
  古时此地曾开设染坊,故名。位于县城东北30公里处。东、东南接南梁乡,南靠山庄乡,西南交柔远镇,西连乔河乡,北临陕西省吴旗县白豹乡、楼坊坪乡,东北与陕西省志丹县吴堡乡接壤。面积17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紫坊畔墩儿湾,辖4村27组。

高庄
(辖8组)

紫坊畔、郭畔、高庄、卜子庄、黄蒿地畔、陈庄、川畔、店崾岘

刘坪
(辖6组)

刘坪、椿树坬子、唐河、王咀子、郝家畔、三里畔

庙沟
(辖7组)

王家湾、柳树湾、古窑坬、侯小庄、畔沟、孙台、庙沟

堡子山
(辖6组)

条山、堡子山、大榆山、李家沟、塔掌、阎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