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工业
本县历史上工业生产十分落后。20年代前,境内除沿川集镇有少量私营手工业作坊外,无官办工业企业。
革命根据地时期,重视手工业和地方工业发展,县内城乡和当地驻军先后兴办小型工业企业,主要是为战争服务。
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对私营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组建集体企业并新建县办国营企业,本县地方工业开始起步。70年代随着社队企业的兴起,地方工业发展速度加快。至1978年共建起各类企业26个,其中全民所有制7个,集体19个,工业总产值212.05万元(1970年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兴办乡镇企业,1991年全县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678万元,较1978年增长4.4倍。翌年起,投资主体多元化,国营、集体、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共同发展。2000年,全县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4616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9%。
第一节 手工业
管理机构
民国时期,本县无专管机构。
1934年11月,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由劳动委员会管理。1937年10月至共和国成立初,先后由县政府四科、经济建设科管理。1955年12月,成立手工业联社,隶属县工交局。1968年改称县手工业联社革命委员会,隶属县财税管理站革命委员会。1970年10月恢复手工业联社称谓,隶属县工交局。1984年成立二轻公司,属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与县手工业联社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联社主任、副主任兼任公司经理、副经理。1991年5月归县经济委员会管理。1997年7月后,归县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
个体手工业
本县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先民就开始用石英石打制生产工具。新石器时期,域内已出现陶器作坊。秦汉时期,砖瓦生产已很兴盛。宋代,县内黄酒已负盛名,砖瓦焙烧、石质建材生产技术大为提高,现存宋代砖、石塔、石雕代表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巧。明、清时期,食品、毛纺、皮革等已逐渐演进为作坊经营。清末民初,县内手工业生产多为家庭兼营,以分散生产流动揽工为主,专业生产惟集镇有少量作坊。
革命根据地时期,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生产。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月,河南铁匠李青山在南梁办起红军军械修理所,主要修理枪械、制造配件和土枪,锻造马刀等。1944年,全县有纺线妇女257人。1945年,全县有木匠11户43人,铁匠13户55人,口袋匠5户18人,油坊4户,从业52人,毡匠6户13人,石匠6户15人,银匠1户2人,壶匠2户5人,粉坊3处12人,鞋匠1人,箩圈匠1户4人,箩匠1户2人,裁缝3户18人,皮匠1户3人,面坊3户12人,砖瓦匠2户13人。纺织妇女863人,纺车1019辆,纺棉纱527斤,毛纱1128斤,织布687丈,毛布(褐子)579丈。1949年,本县有油坊6处,酒坊2处。
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积极扶持发展手工业。1954年有个体手工业者60户,从业266人,年产值5.9万元。1956年组织手工业小组7个,从业34人。年产锄、镢、马鞍、木锨等大小农具2749件,总产值0.5万元。
1956年,对私营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城镇手工业者转为合作经营,集体生产。农村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外出做工评工记分,参加集体分配。1962年,全县分散在农村各行业手工业者212人,其中属生产队集体管理的有7种行业153人(内有组织起来的铁、木、缝纫生产小组9个,27人),个体手工业者59人。“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中,批判“单干风”,“割资本主义尾巴”,个体私营手工业受到限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城、乡均办有手工业私营企业,一些手工业者走村串户开展加工生产。2000年末,全县私营手工业总数达到382户,从业648人。其中:农机具加工维修8户32人,粮油及饲料加工79户103人,家电维修42户51人,焊业制修31户58人,木工82户121人,钟表修理21户24人,服装加工35户142人,鞋业加工维修21户22人,网套加工5户16人,金银首饰加工4户9人,酿造7户11人。年加工面粉1.1万吨,食用油0.15万吨,铁制小农具1.8万件,维修家电0.23万台,钟表1.2万块,生产服装3.29万件。
集体手工业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各级政府提倡植棉、纺纱、织布。1941年,县政府筹款1500多万元(边币),在悦乐成立毛纺厂,有职工10人,为本县历史上第一个手工业小工厂。同年3月,县供销联社在悦乐成立“民兴织布厂”,有工人20人,资金30万元(边币),织布机4架,年产棉布500匹。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三八五旅七七O团和抗大七分校在本县大凤川、豹子川屯垦,先后办起山货加工、纺织、酿酒、印刷等多种手工业作坊,解决国民党经济封锁给边区造成的日用物资短缺问题。1944年9月,抗大七分校二大队在豹子川张岔办酒厂1处,厂长王振江,聘请师傅2人,用糜子作原料,采用传统蒸馏工艺,一年多生产白酒1万多公斤。同年,还办起1个肥皂厂,月产肥皂1000多条。1945年,县政府、驻军、群众团体、进步人士及群众集资入股,开办纺织厂,有纺车412架,织布机60台,当年纺线817斤,织布1388丈。同年,本县发明脚踏纺车,转动灵活,速度快,县政府制作300部推广使用。
1948年白马区贸易货栈吸收各地工人10多人,办起手工业毡坊2处,口袋作坊1处,木工作坊1处。当年制黑、白毡600余条,毡鞋200余双,口袋500条,套绳70余副。同年,县供销联社及悦乐、柔远、白马合作社共办纺纱、织布加工点18处,从业108人,有纺机17台,纺车104部,织布457丈。
共和国成立后,集体手工业进一步发展。1953年,柔远区办起华纱布公司,有职工13人,手工四平机4台。1956年对私营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县城组织起铁、木、被服手工业合作社3个,从业57人,后又增加小五金、印刷、笼箩等生产组。1962年,县属手工业6个社(组),有职工31人,当年完成产值2.5万元。70年代,各社(组)生产规模和从业人数不断扩大,钻床、刨床、空气锤,电、氧焊等现代机械开始用于修理和锻造。1974年建成化工厂,有职工20人,厂址设在小西沟口,占地6666平方米,生产火药、防雹炮弹、蜡烛等,年产炸药74吨,蜡烛6万支。1983年停产,累计生产炸药339吨。80年代后实行企业改制,部分厂(组)关并,剩余各社(组)全部实行承包经营。1984年组建二轻公司。2000年,有木、石工队2个,各类生产车间及经营门面22个,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资产总额91.6万元,固定资产74.1万元,在职职工32人,退休职工18人。主要经营铁制小农具及铁皮制作、服装加工、汽车修理等。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万元,上缴税金5.5万元,实现利润0.5万元。
第二节 地方工业
管理机构
共和国成立初期,县办工业先后由县工商科、工交科、工交局管理。1970年10月成立县工业局,属全额拨款科级行政单位,编制6人。同年12月成立局革命领导小组,1973年11月撤销领导小组,任命正、副局长。1979年4月工业局与交通局合并成立工业交通局。1981年11月,工业交通局撤销,成立县经济委员会,管理工业。1983年12月后,归县经济计划委员会管理。1991年5月经济与计划分设,成立县经济委员会,管理地方工业,属全额拨款科级行政单位,下设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1997年7月改称县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年有干部职工10人。
发展历程
1955年8月,县榨油厂建成,为本县历史上第一家国营企业,县办工业开始起步。1957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4个,其中全民3个,集体11个,工业总产值10.81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2%。1958年“大跃进”中,大办地方工业,县内先后办起柔远亚麻厂、制糖厂、食品加工厂及南梁酒厂。60年代初,全部关停。1962年全县仅留国营企业1家,22人,年工业产值7万元(1952年不变价)。1965年至1966年县砖瓦厂、农机厂相继建成。1971年后,工业建设投资增加,地方工业建设速度加快。1974年企业总数达到29个,产值198.05万元,1976年达317.57万元。1977年企业总数减为26个,其中全民6个,集体20个,产值288.01万元(1970年不变价)。比1957年增长25.6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实行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并举,轻重工业同时发展。1991年全县企业总数28个,其中全民11个,集体17个(乡镇10个)。在企业总数中轻工业20个,重工业8个,工业总产值1187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12.1%;缴纳税金97.8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
1992年,陆续建成矿蜡厂、酒厂、石油经销公司、重油化工厂、塑料化工厂、振华扶贫开发总公司、军地石油公司等骨干企业。200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32个,其中全民13个,集体19个,从业1136人。资产总额1151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942.9万元,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3206.3万元(1990年不变价),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8.9%。产品包括石油、化肥、机械、塑料制品、建材、食品等几十种。当年生产原油3.06万吨,自来水35万吨,面粉1.06万吨,食用植物油589吨,配合饲料400吨,白酒74吨,塑料制品56吨,服装3.81万件,木制家具762件,单色印刷品0.26万令,水泥预制构件1239立方米,机制砖6945万块,铁制小农具3.6万件。产品销售收入2713万元,上缴税金414.7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9%。
表9-2-1 | 历年地方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 单位:个、万元 |
项目数量年份 | 企业 | 工业 | 按经济类型分 | 按生产性质分 | 工业总 | ||
全 民 | 集 体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51 | 3 | 1.00 |
|
| 0.80 | 0.20 |
|
1952 | 4 | 1.00 |
|
| 0.70 | 0.30 |
|
1953 | 4 | 1.00 |
|
| 0.70 | 0.30 |
|
1954 | 5 | 6.00 | 2.00 |
| 5.00 | 1.00 |
|
1955 | 6 | 6.00 | 2.00 |
| 4.00 | 2.00 |
|
1956 | 6 | 8.00 | 5.00 | 1.00 | 5.00 | 3.00 |
|
1957 | 14 | 10.81 | 8.65 | 2.16 | 7.57 | 3.24 |
|
1958 | 7 | 22.00 | 15.00 | 7.00 | 17.00 | 5.00 |
|
1959 | 7 | 21.00 | 14.00 | 7.00 | 17.00 | 4.00 |
|
1960 | 6 | 19.00 | 15.00 | 4.00 | 16.00 | 3.00 |
|
1961 | 5 | 18.00 | 7.00 | 11.00 | 15.00 | 3.00 |
|
1962 | 7 | 13.90 | 7.00 | 6.90 | 8.10 | 5.80 |
|
1963 | 12 | 15.61 | 10.02 | 5.59 | 14.19 | 1.42 |
|
1964 | 12 | 25.70 | 14.70 | 11.00 | 21.30 | 4.40 |
|
1965 | 12 | 30.80 | 19.70 | 11.10 | 21.45 | 9.35 |
|
1966 | 12 | 34.42 | 17.76 | 16.66 | 25.32 | 9.10 |
|
1967 | 12 | 42.00 | 22.78 | 19.22 | 23.80 | 18.20 |
|
1968 | 12 | 41.41 | 23.14 | 18.27 | 24.70 | 16.71 |
|
1969 | 12 | 54.59 | 33.02 | 21.57 | 30.80 | 23.79 |
|
1970 | 14 | 67.90 | 42.45 | 25.45 | 41.46 | 26.44 |
|
1971 | 18 | 114.93 | 76.41 | 28.52 | 21.72 | 93.21 |
|
1972 | 27 | 164.18 | 112.07 | 52.11 | 139.11 | 25.07 |
|
1973 | 22 | 171.00 | 128.90 | 42.10 | 147.30 | 23.70 |
|
1974 | 29 | 198.05 | 131.14 | 66.91 | 157.27 | 40.78 |
|
1975 | 25 | 230.93 | 130.80 | 100.13 | 277.92 | 53.01 |
|
1976 | 26 | 317.57 | 151.17 | 166.40 | 243.87 | 73.70 |
|
1977 | 26 | 288.01 | 143.21 | 144.80 | 209.24 | 78.77 |
|
1978 | 26 | 212.05 | 109.43 | 102.62 | 164.29 | 47.76 |
|
1979 | 24 | 207.00 | 134.29 | 72.71 | 127.17 | 79.83 |
|
1980 | 23 | 195.63 | 137.43 | 58.20 | 151.34 | 44.29 |
|
1981 | 20 | 227.59 | 172.24 | 55.35 | 185.80 | 41.79 |
|
1982 | 16 | 203.95 | 172.62 | 31.33 | 171.36 | 32.59 |
|
1983 | 17 | 232.62 | 194.25 | 38.37 | 197.31 | 35.31 |
|
1984 | 17 | 233.86 | 179.97 | 53.89 | 196.30 | 37.56 | 233.46 |
1985 | 16 | 257.00 | 161.50 | 95.50 | 195.80 | 61.20 | 290.00 |
1986 | 19 | 312.38 | 188.25 | 124.13 | 229.36 | 83.02 | 329.32 |
1987 | 21 | 415.60 | 181.10 | 234.50 | 315.60 | 100.00 | 460.90 |
1988 | 24 | 516.70 | 221.00 | 295.70 | 394.90 | 121.80 | 591.80 |
1989 | 27 | 603.00 | 309.30 | 293.70 | 485.30 | 117.70 | 809.60 |
1990 | 28 | 1065.40 | 649.40 | 416.00 | 800.50 | 264.90 | 873.10 |
1991 | 28 | 1187.00 | 837.00 | 350.00 | 935.00 | 252.00 | 1167.00 |
1992 | 34 | 1287.40 | 885.90 | 401.50 | 957.80 | 329.60 | 1461.50 |
1993 | 29 | 1547.00 | 1095.60 | 451.40 | 1234.10 | 312.90 | 1983.80 |
1994 | 39 | 1729.50 | 1196.90 | 532.60 | 1033.20 | 696.30 | 3008.60 |
1995 | 39 | 2004.40 | 1405.50 | 598.90 | 974.30 | 1030.10 | 4528.60 |
1996 | 44 | 2257.00 | 1444.00 | 813.00 | 987.00 | 1270.00 | 4726.00 |
1997 | 49 | 2570.00 | 1492.00 | 1078.00 | 1058.00 | 1512.00 | 5012.00 |
1998 | 52 | 2856.00 | 1475.00 | 1381.00 | 1044.00 | 1812.00 | 4960.00 |
1999 | 43 | 3011.00 | 1501.00 | 1510.00 | 1076.00 | 1935.00 | 4813.00 |
2000 | 32 | 3206.30 | 1775.80 | 1430.50 | 1052.00 | 2154.30 | 5995.00 |
注:工业总产值不变价计算为:1951~1956年为1952年不变价,1957~1970年为1957年不变价,1971~1980年为1970年不变价,1981~1990年为1980年不变价,1991~2000年为1990年不变价。
产业概况
机械工业
机械修造 1966年县农机修造厂建成,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址设在县城中街,占地9494平方米,当年生产铁制小农具1.21万件,产值3.46万元。1972年有50千瓦、30千瓦发电机组各1台,新增BFT型、2B2T型播种机,风雷1号粉碎机生产。到1985年累计投资59.8万元,建筑面积3708平方米,拥有设备25台,职工31人,增设汽车修理。翌年后,试制生产2BX-3型畜力播种机。1992年与兰州秦岭卷闸门厂联合成立华池分厂,生产卷闸门、钢门、钢窗、铝合金制品,当年实现利税9.1万元。1993年7月改称机械修理制造厂。1994年至1995年,研制开发单行畜力沟播机、3KXF-2型双行施肥播种机。1995年生产各式半机械播种机3100台,产品销往环县、镇原及陕北等地。2000年,下设有农机制造、卷闸门、汽车修理3个分厂,职工60人,拥有固定资产211万元,负债143万元,工业产值12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4万元,实现利润0.55万元,上缴税金0.3万元。当年全县生产铁制农具3.6万台(件),建筑金属用品21吨。
汽车修理 70年代末,县运输公司(车队)附设修理车间,从事保修维护。1985年县农机厂增设汽修分厂。2000年县内有修理厂4个,当年保养维修各种车辆2.6万车(次),总产值51.4万元,税金5.1万元。
石化工业
原油生产 县内石油主要生产单位是长庆局采油二厂。2000年县办企业生产原油3.06万吨,石油化工产值完成1117.1万元。
甘肃振华扶贫开发总公司 1993年8月由省民政厅、省地矿局、平凉地区电力局、华池县政府联合创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总投资1390万元,公司租用华池县建设银行1楼办公。先后在油田边缘地带打油井6口,1993年12月第1口油井投产,1996年5月收回全部投资。2000年,拥有资产总额865.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1.2万元,当年工业总产值439.8万元,利润204.7万元,上缴税金168.7万元,累计上缴利税3555.6万元。
县军地石油开发公司 1994年由兰州市八一综合加工厂总厂与县政府成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总投资95万元,以恢复油田废弃旧井,经营原油为主,公司驻县城华吴路。1995年底收回全部投资,到1997年累计生产原油1.06万吨,销售收入982万元,实现利润270万元,上缴税金160.6万元。1998年因油井产量下降,原油市场价格下跌,当年经营发生亏损。2000年1月改由本县独家经营,当年完成工业产值120万元,实现利润3.5万元,上缴税金3.56万元。有职工12人。
县石油经销公司 1993年组建,全民所有制企业。驻址设在赵沟门台,占地面积3999.6平方米,建筑面积1514平方米。主要回收落地原油,开发长庆局采油二厂在境内边远偏僻地区废弃的产量低下零散油井。2000年共恢复油井16口,合作井4口,累计生产原油8.9万吨,实现利税总额630.77万元。当年工业总产值434万元,利润15.3万元,上缴税金133.9万元。公司有职工73人。
县重油化工厂 1993年县政府与省扶贫基金会、省两西物资公司联建,股份制企业,厂址设在柔远镇孙家川。1994年10月建成,总投资580万元,占地面积17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下设蒸馏、司泵、锅炉、修理4个生产车间。主要产品有直馏70#汽油、-10#柴油、煤油和200#重油等。当年生产汽油77吨,柴油224吨。产品销往省内及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因原料紧缺,成品油价格下跌,1996年起发生亏损,至1998年工业产值仅627万元,上缴税金192.8万元,净亏损199.23万元。1999年5月由庆阳地区元享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年承包费38万元。
县矿蜡厂 1992年7月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设在小西沟大阳台,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主要以回收落地原油为原料,冶炼汽油、煤油、柴油、渣油等产品,资产总额86.5万元,固定资产34.9万元,至1995年累计亏损31万元。1996年4月由庆阳地区元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年承包费7万元。
县塑料化工厂 1996年利用原塑料管材厂生产设备与县地毯厂闲置厂房进行资产重组,新建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占地面积2664平方米,厂房22间864平方米,资产总额144万元,固定资产61.3万元,主要生产不同口径聚氯乙烯硬软管。1997年引进节水灌溉管材生产技术,成功开发出10~65mm等9种不同规格高压低密度聚乙烯滴渗灌管材,产品畅销区内及本省平凉、陕西省吴旗等地。1998年7月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股份总额394万元。2000年资产总额171.7万元,固定资产64.1万元,工业产值完成151.9万元,实现利润340元,上缴税金1.12万元。
县有机专用化肥厂 1994年8月建成,总投资112万元,厂址设在悦乐镇南街,占地面积12226平方米,建筑面积3803平方米,资产总额227.5万元,固定资产108.5万元,年产生物化肥1万吨,产值700万元。产品有“民乐”牌通用型、蔬菜型、果树型、烟草型4大系列有机专用化肥。当年生产化肥393吨。1998年有职工32人,工业产值完成63万元,上缴税金0.66万元,亏损1.3万元。1999年因生产资金紧缺,产品销路不畅停产。
县甘草甜素厂 1987年在原县手工业联社化工厂基础上改建,总投资86万元,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34人,占地6666平方米,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技术依托兰州大学化学系,通过甘草粉碎、浸泡、酸化、烘干、脱造等物理及化学工艺,生产含酸量为95%甘草酸精品和含酸量75%甘草酸粗品,设计年产量分别为10吨、100吨。当年生产精、粗品共10吨,产值80万元。1990年增加到15吨,至1997年累计完成工业产值612万元,上缴税金17.8万元。产品销往连云港、西安、天津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1998年10月因原材料匮乏,资不抵债破产。
建材工业
60年代,县内建材工业发展滞后。1963年全县仅生产青砖4.3万块,小青瓦8.3万页。70年代引进机砖生产线,产量迅速增加,1975年全县产机砖342万块。80年代,先后建成悦乐、乔河、元城、山庄、柔远城关及五蛟等集体砖瓦厂。90年代开始生产水泥预制构件。2000年全县年生产机制砖6945万块,水泥预制构件1239立方米。
县砖瓦厂 1965年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15人,厂址设在县城东关街,占地25800平方米。当年手工生产砖5.7万块。1975年引进300型制砖机1台。1985年新增制砖机组,建成24门轮窑1座,建筑面积增加为6000平方米,当年生产机制砖314万块,产值完成26.18万元,实现利润6.47万元,上缴税金5.99万元。1996年改称县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997年兼并悦乐砖瓦厂。2000年6月合资建成林镇建材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末,公司在册职工78人,下设县砖瓦厂、悦乐、林镇3个分厂,资产总额676万元,固定资产571万元,350型、450型制砖机3套,东方红-750型、820型推土机3台,其他机械70台(件)。当年生产机制砖3000万块,产值完成211.8万元,销售收入163万元,上缴税金15万元。
食品工业
共和国成立前,县内食品加工仅有几处手工作坊,产品、产量均很少。1955年先后建成柔远、荔原堡大曲酒厂,1958年建成柔远制糖厂、柔远食品加工厂及南梁酒厂等,后多因原料及产品销路不畅全部关停。1980年,县内仅有2户食品加工企业。80年代,陆续建成农副产品加工、肉类综合加工厂、酒厂等骨干企业。2000年产值完成229万元。
县粮油加工厂 1955年8月建成,初称县榨油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隶属县供销社,厂址设在县城中街。采用自由式榨油机,以木炭机为动力,当年生产食用植物油4吨。1958年增加面粉生产,归口粮食局管理。1965年引进95式榨油机,面粉加工改为20节寸磨粉机。1985年企业占地9022平方米,建筑面积2478平方米,累计投资36.1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2.5万元,设备19台(套),当年生产小麦面粉1254吨,食用植物油241吨,产值80.1万元,利润1.4万元,有职工30人。1986年省粮食厅投资30万元,建成磨粉楼,安装400型液压磨粉机4台,产品由单一普通粉提高到可生产优质粉、特制粉等,日加工小麦12吨,经营范围由粮油加工扩大到粮油购销,兼营副食品等。90年代,由于市场冲击,企业效益逐年下滑,1999年发生亏损。2000年工业产值完成154.9万元,上缴税金2.04万元,亏损7.9万元。
县饲料公司 建于1984年,后改为粮油饲料经销公司,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16人,地址设在赵沟门台南侧,占地5392.2平方米,建筑面积1702.8平方米,车间151平方米,有1000型饲料加工设备1组,资产总额55万元,固定资产45万元。主要生产各种复合饲料,设计年加工饲料1200吨。1985年生产252.92吨,产值5.5万元,实现利润0.6万元。最高年份1993年生产1130吨。2000年降为400吨,工业产值40万元,上缴税金2.39万元,亏损9.26万元。
县副食厂 1972年,县食品公司接收贸易公司食品股,成立副食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址设在县城中街,占地4136平方米。到1985年累计投资9.1万元,建筑面积2056平方米,资产总额4万元,固定资产3.4平方米,设备5台(套),职工45人。当年生产糖果29吨,糕点19吨,饼干14吨,面包8吨,酱油18吨,食醋74吨,豆制品14吨,产值完成15.5万元,实现利润0.6万元,上缴税金0.7万元。1992年后生产能力下降。1995年生产糖果22吨,糕点26吨,产值完成20万元。1997年因资不抵债破产。
县农副产品加工厂 1984年9月建成,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隶属县供销社。厂址设在县城赵沟门巷,占地4588平方米,建筑面积1673平方米,职工23人。资产总额261.4万元,固定资产47.2万元,主要加工杏胡、黄花菜、粉条、粉丝、腐竹、熏醋等产品。1985年从山西运城引进技术,建成腐竹生产线,设计年产量2.5吨,当年生产“南梁”牌腐竹0.8吨,熏醋4吨,产值完成36.6万元。1990年生产腐竹5.38吨,全脂豆粉4.15吨,产值完成23.3万元。1992年11月因资不抵债停产。
县肉类综合加工厂 1990年9月建成,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隶属县商业局。厂址设在县城南芋子沟门台,占地31970.14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职工43人,资产总额638万元,固定资产521万元。有猪、羊两条生产线,年可加工各种畜肉600吨,冷藏库容100吨,冻结能力10吨/20小时,1990年当年生产鲜冻畜肉134吨,产值完成68.8万元。1991年,经营亏损20.4万元。1992年增加白条肉、小包装卷装肉生产,赢利5.6万元。1993年增加烫毛带皮羊肉生产,产品销往日本。1995年开始亏损,至1996年,亏损80.8万元,停止生产。1997年后,将厂地和设备先后租赁给西峰市陇兴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县陇华扶贫有限责任公司、县石油经销公司经营。至2000年,累计宰活羊21.3万只,活畜2783头,肉类产量2479吨,总产值1676.8万元,上缴税金65.4万元,累计亏损97.5万元。
悦乐食品厂 1985年建成,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厂址设在悦乐镇北街,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20平方米,职工30人。依托本县沙棘资源,从西北轻工学院引进技术,办起饮料车间,并在城壕、定汉、山庄、南梁、林镇设5个原料收购加工点,当年生产沙棘原汁42吨。1990年下降到20吨,产值54万元,是年停产。
柔远、荔原堡酒厂 1955年分别建成,当年两厂生产60.7°大曲白酒44.7吨,1956年停办。
南梁酒厂 1958年建成,以小麦制曲,生产大曲白酒,1961年停办。
华池酒厂 1993年2月利用悦乐食品厂原址改建,6月投产,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24人。主要产品有“荔园春”、“荔园玉液”系列白酒,采用优质高粱、小麦、玉米为原料制作大曲发酵剂,运用传统续渣固态工艺,人工老窖发酵,经蒸馏、贮存、勾兑而成。是年生产白酒24吨,至2000年,累计生产500吨,其中2000年生产274吨,工业产值171万元,销售收入32万元,上缴税金1.07万元,亏损7万元。
县白瓜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00年9月建成,股份制工业企业,地址县城南街,省列财源建设项目,从业20人,占地884平方米,建筑面积364平方米,资产总额265万元,固定资产10.3万元。主要加工白瓜子仁及椒盐、甘草、奶油白瓜子系列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300吨,产值240万元,利税60万元,有控温炒锅、振动式精选机各1台,其他设备11台。当年生产白瓜子80吨,产值20万元,上缴税金350元,实现利润0.13万元。
造纸印刷业
悦乐造纸厂 1978年建成,集体所有制企业,地址设在悦乐镇北街,总投资32万元,其中省财政19万元、县财政配套13万元,占地17666平方米,建筑面积219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1.45万元,设有锅炉、发电、造纸3个车间。当年生产黄板纸20吨。1985年增加到150吨,产值14.5万元。1986年初,因原材料不足,产品销路不畅停产。
县印刷厂 1956年成立,初为县手工业联社所属生产组。1965年改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址初设县城山城路,1972年迁至老城街,1985年迁至赵沟门桥东巷。占地42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68平方米,有职工24人,两个车间,四开四平印刷机1台,大、小元盘机各2台,对开裁纸机1台,手摇铸字机1台,铜字模等设备19台(件)。1985年资产原值9.7万元,固定资产5.5万元,主要印刷各种票据、书刊、稿纸、笔记本、学生作业本等。1997年1月改为股份制企业。2000年有排版、印刷、装订3个车间,资产原值108.7万元,固定资产69.3万元,产值完成5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8.8万元,上缴税金1.04万元,利润550元。
另有华池一中、华新等3户集体、个体印刷企业。
纺织缝纫业
本县民众自古以手工缝制衣物。共和国成立初,引进缝纫机,兴办被服社,开始半机械化生产。70年代建成地毯厂。80年代后发展制裘和羊毛服装生产,城乡缝纫业大兴。2000年加工各类服装3.8万件。
县二轻公司被服厂 1955年12月成立手工业被服组,地址设在县城西关街,主要加工各式服装,后改为被服厂。到1985年有设备46台,职工66人,年加工各种服装2万件,产值31万元,税金0.1万元,利润0.2万元。
县地毯厂 建于1974年10月,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厂址设在县城西关街,职工65人,占地11333.9平方米,建筑面积3497平方米,生产车间4个,设备82台件,主要生产90道纯羊毛地毯、车辆坐垫、椅垫等。当年生产地毯187平方米,最高年份1980年1008平方米,产值1161万元。产品出口德国、日本、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4年停产,1988年恢复生产,当年生产地毯561平方米,至1995年,累计生产地毯8300平方米。1996年初停产,时有资产总额97.2万元,固定资产78.8万元,负债69.3万元,职工16人。
另有柔远裘皮厂、羊毛服装厂等乡镇企业。
民用工业
县自来水公司 1987年3月成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地址设在县城东关街,占地1242平方米,建筑面积408平方米,资产总额273.3万元,固定资产235.1万元,主要承担居民生活供水、工业供水以及供水设施的安装维修等。日供水1000立方米,当年产值4.3万元,利税1.8万元。2000年投资526万元,新建单井泵房、清水池等基础设施,并对净化、淡化工艺进行技术改造,10月底日供水能力增加到3600立方米。2000年,有职工37人,完成工业产值11.7万元,上缴税金4.2万元,实现利润4万元。
企业管理
体制改革 1956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8年全县大部分企业转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改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扩大经营自主权。1980年推行利润留成和赢利包干责任制,采用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单项承包、定额超产奖4种形式。1981年推行第一步利改税。1984年7月实行政企分开,全面推行经理(厂长)负责制。1988年对二轻公司等11户企业实行第一轮承包经营,承包期3年,对农机厂等4户企业实行目标管理,1990年底承包期满,兑现了奖惩。1991年对砖瓦厂等11户企业实行第二轮承包经营。1992年实施转换企业经营体制,在农机厂等5户企业进行优化组合试点,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技术人员聘任制、内部待岗制,接着全面启动。1996年在11户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当年,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资产重组等形式,对困难企业进行改革,利用县滤材厂闲置设备和地毯厂闲置厂房,重组成立了县塑料化工厂,将扭亏无望的县矿蜡厂承包给庆阳地区元亨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1998年县塑料化工厂等4户企业改造为股份制企业。县糖酒公司实行剥离分立,切块经营。县农机厂划小单位经营。县建筑公司推行风险抵押承包。当年,全县企业改制面为59%。2000年,全县企业改制31户,改制面96.9%。其中股份制2户,股份合作制4户,承包租赁10户,剥权分立3户,破产3户,部分破产2户,资产重组1户,“退二进三”1户,“一厂两制”1户,目标管理4户。
生产管理 50年代中后期,县内国营、集体企业生产调度,按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任务,分解车间、班组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以致多数企业生产存在强迫命令和“瞎指挥”。60年代初,贯彻中央《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即工业七十条)精神,全面整顿企业,使生产管理逐步走上正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正常生产调度系统遭到破坏,生产一度陷入混乱。70年代,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业生产调度系统得到恢复,生产计划亦纳入正常轨道,企业各项生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生产管理趋于正规化。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制度,企业按计划和市场需求多方克服原材料短缺、资金缺乏等困难,按进度生产。1983年实行经理(厂长)负责制后,企业根据县政府下达的指导性计划组织生产,普遍建立了质量管理QC小组,推行标准企业管理。2000年,工业生产管理转变为政府宏观指导,为企业提供外部环境服务,生产由企业按市场供求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初步形成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雏形。
财务管理 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企业均设有会计、出纳,保管,采用增减记账法,设资产、商品等账目。财务收支活动由企业主管领导逐笔审核签字,按月向上级主管部门呈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终报表。80年代采用借贷记账法,设资产账、应收账、商品账、损益账等。县审计部门每年对3~5户企业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审计监督。1985年全面推行独立核算经营。1992年县审计部门对第一轮承包到期的11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重点培训了60多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建立了主管部门对企业财务状况随机抽查监管约束机制,规范理顺了企业财务运作行为。1998年至2000年结合企业改制,县国资部门逐企业清产核资评估,涉及资金总额1151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942.9万元,流动资金6497.1万元,总负债8423万元(银行贷款3505万元),所有者权益3094.3万元,待处理资产损失1175万元,剔除潜亏资产负债率为81.4%。随后,县审计部门又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严格审计,建立完善了企业改制后新型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步入正轨。
劳资管理 50年代初,企业职工工资按个人出勤和劳动技能评记工资分,以工资分领取劳动报酬。公私合营企业除工资分外,年终有股金分红。1956年,取消劳动工资分和股金分红,执行全国统一八级劳动工资制,由县政府劳资主管部门审批,企业照标计发,新参加工作人员执行见习期工资。1971年全县工业企业年工资总额为5.13万元。1980年实行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单项承包、定额超产奖励工资,职工每人平均月工资增加6.62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455元,工资总额为20.04万元。80年代,企业劳动工资由企业依据效益状况自主决定。1984年推行效益工资制,企业效益同职工工资、奖金挂钩,有全额浮动、部分浮动等形式,个人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按劳分配原则得以体现。1990年工资总额为53万元,奖金5.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80年4391元/人,提升到11952元/人。1991年多数企业始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定岗、定员,明确职责,实行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浮动工资。县重油化工厂对违反厂纪厂规9名工人予以辞退、待岗、试岗处理。90年代后期,股份制企业采用全员入股,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新型分配体制。职工生产积极性剧增,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明显好转。2000年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有在册职工1146人,其中干部135人,工人1011人(全民工161人,劳合工598人,集体工201人,计内工3人,计外工38人)。在职工总数中,在岗731人,下岗318人。年工资总额为427.3万元。
技术改造 县内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始于1975年,当年国家投资、地方自筹各2.5万元,对县砖瓦厂实施技术改造。80年代后改造力度加大,到1985年先后投资45.85万元,改造县造纸厂、砖瓦厂、农副产品加工厂。1987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培训技术人员92人。1988年县副食厂、农副产品加工厂从镇原引进杏产品生产技术,年底生产奶油杏肉83吨,新增产值25.88万元,并同西北轻工业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协作关系,悦乐食品厂与西北轻工业学院协作引进沙棘生产线,当年,全县开发新产品4种,新增产值23.56万元,新增利税2.4万元。1992年县砖瓦厂与福建安溪县烧瓷砖厂、县甘草甜素厂与长庆局第二机械厂、县滤材厂与靖远黑水沟煤矿、县副食厂与上海美尔登食品厂、县农机厂与兰州秦岭卷闸门厂分别联合协作,引进资金技术,开发出钢门、钢窗、卷闸门、铝合金门、铝合金柜台、奶油蛋糕等10种新产品,全县工业新产品产值占到7.8%。到2000年共投入资金993.2万元,重点扶持了县甘草甜素厂粗品车间、重油化工厂汽柴油工艺流程、农机厂新型畜力播种机、砖瓦厂机制砖、自来水公司净化工程等12项技改、财源建设项目,使这些企业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第三节 乡镇企业
管理机构
县乡镇企业管理局 1976年4月,成立社队企业办公室,隶属县革委会财贸办公室。1978年2月成立社队企业管理局,属全额拨款科级行政单位,编制6人。1982年12月成立多种经营办公室,1983年12月改称多种经营局,撤销社队企业管理局,职能并入多种经营局。1985年3月多种经营局改称乡镇企业管理局,编制15人,内设人秘、企业、建筑建材股,下设二建公司、兴悦建材厂等。2000年局机关有干部职工18人。
县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 2000年4月成立,负责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组织、指导、规划、发展等,与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乡镇经济委员会 1986年成立,每乡镇设专职主任或副主任1人,管理干部1人,负责本乡镇企业管理经营。2000年有干部职工40人。
发展概况
1958年“大跃进”中,县内公社、大队兴办小型工厂和手工业作坊,时称社队企业,以生产简单农机具和生活用品为主,因脱离经济条件,贪多图快,1961年大多停办。70年代,社队企业重新兴起,大多为农机修理、粮油加工、建材、缝纫、食品加工及林、牧场等。1980年,全县企业总数94户,其中社办28户,大队办66户,从业593人,总产值9.81万元,总收入4.27万元,缴纳税金0.97万元。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社队企业有了较快发展。1981年,社队企业实行生产责任制。1984年中央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放宽办企业政策。本县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乡办、村办、联办、个体办“四轮驱动”,大办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县出现多形式、多层次发展乡镇企业新局面,投资规模不断加大。1983年至1992年全县共投资377.5万元(国家122万元),用于企业建设。198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1992年,企业总数达到1114户,从业4200人。其中乡办34户,1641人;村办17户,279人;联合办38户,403人;个体办1025户,1877人。固定资产原值总计640.6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59.95万元,企业总产值2439.39万元,总收入2027.77万元,缴纳税金25.75万元,实现利润251.02万元。2000年全县企业总数为800户(100万元以上4户,50万元以上9户),从业3810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4%。其中集体企业28户,740人;私营企业49户,1586人;个体企业723户,1484人。总产值完成9710万元(现价),占全县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5.8%,其中工业产值2281万元。企业总收入8108万元,实现利润851万元,缴纳税金21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6%。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纯收入151.2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3%。固定资产原值为162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为1234万元。
产业结构
本县乡镇企业70年代多为木材粗加工、农机具修理、粮油加工。2000年有木材加工、建材、建筑、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酿造、缝纫、农机具修造等。
木材加工 1982年前,全县有木材加工厂25个,主要生产把杖、门窗、桌椅等,年产值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20%左右。1983年后,因原料短缺,部分工厂停产。1991年新办柔远旋木厂,生产木器家具、柏木棺材等,当年产值0.7万元。2000年全县有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企业15个,41人,年产值40.4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0.4%。
建材工业 1975年县内办起石灰、砖瓦、石砂、石器、纸箱等厂10个,从业49人。1988年温台乡建起全县第一家集体水泥预制厂,1996年悦乐镇建起全县第一个私营水泥预制厂,生产空心预制板。1985年7月悦乐镇投资39.92万元新建砖瓦厂,占地37352平方米,建22门轮窑1座,当年生产机砖130万块,产值5.83万元,1994年被县砖瓦厂兼并。1991年至1994年元城、林镇、山庄、柔远4乡镇各新建砖瓦厂1家,生产机制砖。1998年县第二建筑公司在孙家川建粉墙粉厂,后因产品质量欠佳停产。2000年全县有乡镇建材企业6户,生产水泥预制板8.5万块,机制砖2600万块,产值390万元,占乡企总产值的4%。
建筑工业 1974年底,柔远公社成立农田水利建设专业队,从业59人。1975年为本社农田水利工程投工1.7万个,打毛石2400立方米,石砂400立方米,条石66.7米,打水井1眼,新修水坝3处,维修渠道1.5公里,总产值8.5万元,纯收入6.5万元。1985年新建县联合建筑公司工程队及下属石工队和柔远、怀安、元城、五蛟、山庄、乔河、南梁等9个乡镇石工队。1996年建起兴华筑路有限责任公司等。2000年全县有建筑企业10户,从业905人,固定资产2280万元,产值完成2130万元,占乡企总产值的23.8%。
粮油加工业 60年代前,农村以土法榨油,人力、畜力加工粮食为主。70年代,一些社队开始安装磨面机、碾米机,用柴油机或电力带动。80年代初,农村粮油加工业多为个体户开办。1983年悦乐、乔河、李良子、庙巷、王咀子、怀安等乡镇办起6处榨油厂,有95型榨油机2台,62型榨油机6台。2000年全县有粮油加工企业78户,完成产值680万元,占乡企总产值的7%。
食品加工业 1987年悦乐造纸厂改建为食品厂,主要生产沙棘饮料、杏脯、杏肉、果丹皮等,从业51人,当年产值完成53万元。1988年8月五蛟乡建果品厂,从业21人,当年生产杏脯6吨,沙棘杏肉3.5吨,干草杏1吨,产值5.04万元。
养殖业 70年代社队曾兴办一批养殖场,后多倒闭。80年代,个体养殖业发展较快,柔远、山庄、悦乐、五蛟等乡镇先后办起养猪、养鸡、养羊场。1999年4月县兴华筑路有限责任公司兼并县九窑口家畜改良站,改称兴华肉牛育肥场,2000年饲养肉牛134头,出栏125头,总收入15万元。当年全县有各类养殖企业2户,饲养量194头(只),产值完成20万元,占乡企总产值的0.2%。
农机修造业 50年代末,一些社队办铁匠炉或铁业站、农机具修理厂,生产镰刀、砍刀、铸铧等铁器农具。1975年全县有社、队农具修造厂(站)14个,从业140人。悦乐、上里塬、城壕、山庄、元城、五蛟、怀安等厂(站),由国家投资分别配置了车、刨、锻、钻、电焊等机械设备,年生产中、小农具6.22万件。1986年11月,五蛟乡建五金厂,生产水桶、水壶、炉筒等产品160件,产值640元。2000年,全县乡镇有个体农机修造企业7户,从业23人,产值60万元,占乡企总产值的0.6%。
制衣工业 1972年柔远公社城关大队办起被服厂,到1974年加工衣服1600多件,为集体积累资金0.68万元。1987年柔远镇建裘皮厂,生产裘皮上衣、马夹、帽子、围脖、手套等10多种产品。1990年实行承包经营,改为裘皮福利厂,有技术人员28人,1991年产值完成37万元,收入26.9万元,缴纳税金0.23万元。1989年元城乡与环县刺绣厂联合,办起刺绣厂,1991年缴纳税金0.26万元,后脱钩承包经营。1992年县乡企局建成羊毛服装厂,1998年停产。
交通运输业 1979年县内有运输企业4户,从业7人,产值5.94万元。1987年159户,从业198人,产值176.2万元。2000年全县为182户,从业368人,产值1398万元,占乡企总产值的14.4%。
80年代后,还建有孙家川粉条厂、温台黄酒厂、乔川白酒厂、南梁五香白瓜子厂、玫瑰卫生香厂等企业,规模都比较小。
经营管理
计划统计 70年代社队企业计划先后由社队企业办公室、社队企业管理局下达。80年代,先后由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多种经营局、乡镇企业管理局依照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解下达,乡镇经委逐企业统计报送月报、年报。1997年前统计范围包括乡办、村办、联办、个体办4类,1998年调整为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3类。
质量管理 1984年前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薄弱,1985年后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1987年始,县内对乡镇工业企业分三批进行为期一年整顿,经验收达到优良标准9户,合格标准26户,关停5户,实行兼并2户。1989年引进、培训技术人员192人,产品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1992年陇东片四地、市果汁饮料统检中,悦乐食品厂生产的饮料被评为合格产品。1993年山庄乡雷圪NFDA5砖瓦厂产品达到GB-5101-85国家建材标准。1994年县羊毛服装厂生产的“华峰”牌纯羊毛防寒服获第四届中国艺术节银奖、第六届西部商品交易会金奖。1990年至1996年开发新产品12种,创省系、地系优质产品各1种。2000年全县投入乡企技改资金125万元,实现经济效益340万元,当年有1户企业达到质量效益B级企业标准,2户建筑企业获得省三级资质,1户企业晋升为省2级资质。乡村B级企业中,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0人,助理级及以下45人。
财务管理 1980年实行会计账报表制度。1987年乡村两级企业均设专兼职会计、出纳。县乡企局、乡经委定期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整顿。1988年结合企业整顿,回收各类欠款2.02万元。2000年,乡企共有财务人员18人,其中助理会计师3人,会计员5人。
安全管理 1984年前,乡企安全管理薄弱。1987年起,实行严格安全生产考核,当年县二建公司、城关建材厂、县经济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被省劳动厅、省乡企局验收为安全生产合格优良单位。
劳动管理 1980年前,社队企业人员实行“劳动在厂,分配在队,工分加补贴”制度。1982年开始,在企业中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经济承包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三种形式。从业人员由企业法人自行吸收,自定报酬。企业经营以销定产,自找用户,签订合同,组织生产。税收按国家规定上缴。
企业选介
县二建公司 1985年4月成立,初称联合建筑公司,隶属县乡企局,后改称二建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设经理、副经理各1人。2000年有固定资产22.07万元,流动资金2.2万元,有技术管理人员7人。
县城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1993年10月成立,厂址设在柔远镇城关村杨庄子组,总投资9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0万元,占地24679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职工70人,有400型制砖机1套,24门轮窑1座,年设计生产机砖1000万块,产值150万元,利税16.5万元。2000年生产机砖600万块,产值90万元,缴纳税金5.5万元,利润19.7万元。质量效益达到省乡企局认可的B级乡镇企业标准。
县通达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1996年4月成立,私营企业,法人代表齐克成。企业驻址设在县城华吴路,占地15807.9平方米,有固定资产200万元,职工208人,主要从事楼房、平房建筑,道路、桥涵筑砌。2000年,产值400万元,利税60万元。
县兴华筑路有限责任公司 1997年4月成立,私营企业,法人代表谢仁堂。企业驻址设在县城华吴路,主要承建高速公路路基及一级标准以下公路、独立大桥建设,资质二级,有固定资产4733万元,流动资金628万元,工程运输车辆40台,从业600多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28人,下设5个筑路工程项目部,1个筑路工程机械队,1个宾馆、1个肉牛育肥场,共占地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60平方米。2000年产值1090万元,利税174.4万元。企业曾获甘肃省文明乡镇企业、甘肃省科技进步乡镇企业称号,质量效益达到省B级企业标准。
林镇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2000年6月,林镇乡经委、县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各入股30万元,共同兴建的股份制企业。租用林镇乡刘坪村小组土地17342平方米,当年6月投产,有20门轮窑1座,350型制砖机1套,东方红-750型推土机1台。是年底,从业65人,生产机砖400万块,产值60万元,税金2.1万元,利润3.6万元。
五蛟残疾福利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2000年10月成立,地址设在五蛟乡茂塬村,总投资60万元,占地20010平方米,有22门轮窑1座,350型制砖机1套。当年,从业53人,生产机砖150万块,产值22.5万元,税金1万元,利润2万元。
柔远市政工程公司 1992年5月成立,私营企业,法人代表任学兰。地址设在县城南街,主要从事楼房建筑、道路、桥涵筑砌等工程建设,有固定资产300万元,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2000年,从业120人,其中技术人员13人,产值400万元,利税64万元。
县怀华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1995年4月成立,私营企业,法人代表何生章。地址设在县农业银行5楼(租用),主要从事公路、桥涵、水利工程、楼房建筑,有固定资产650万元。2000年,从业78人,产值560万元,利税11万元。
兴悦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1996年庆阳地区经协委建悦乐建材厂,1998年9月改为私营企业,更名兴悦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牟成祥。驻址设在悦乐镇南街,占地3862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主要从事楼房、平房建设,道路桥涵筑砌。2000年,从业99人,产值210万元,利税32万元。
元城工队 1993年4月成立,私营企业,法人代表李彦龙。驻址设在元城街道,主要承担道路、桥涵、民居建筑等,有固定资产150万元,建筑面积210平方米,机械3台。2000年,从业60人,产值150万元,利税24万元。
县羊毛服装厂 1992年10月建成,总投资20万元,厂址设在县城中街,隶属县乡企局,有职工36人,占地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6平方米,设备80台,下设5个生产车间,主要生产“华峰”牌纯羊毛防寒服系列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6万件,当年生产4100件,最高年份1996年生产6893件,产值152万元,职工增加到160人,至1997年累计生产5.45万件,产值1064万元,税金30.67万元,累计亏损229.5万元,1998年3月停产。
第四节 石油工业
石油,是本县蕴藏量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1970年8月长庆油田在境内柔远镇钻出第一口油井—庆3井,经过数万名石油工人30多年艰苦奋战,至2000年,先后建成5个油田,28个采油区块,采油井809口,年产原油121万吨,占长庆采油二厂年总产量的68%,建成各类辅助站所118个,铺设主干输油管线5条,20.7万米,年原油外输能力210万吨,成为长庆油田重要生产基地。
钻采机构
机构沿革 1970年2月,陇东石油勘探指挥部所属1858钻井队首批进驻华池,驻址设在华吴路5号(今林业总场)。钻井队为股级企业单位,内设政工、地质化验、机械维修、后勤服务、车辆调度等5个小组,有队长、指导员各1人、副队长2人,员工60余人。
1971年1月,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正式确立机构编制序列,驻华池油田机构为第二分指挥部所属13团(县级),团机关驻赵沟门前台。机关内设3个处、17个股室。生产指挥处下设办公室、调度室,计划、地质、基建、人事、管理股;政治处下设组织、干部、宣传、保卫、秘书股;后勤处下设财务、运输、器材、生产供应、卫生股;共有干部职工1560人。
1974年3月,长庆油田13团整建制连同设备调往河北任丘油田,华池设立留守处。1975年3月,成立城壕综合大队(科级),管理城壕、华池2个采油区块,隶属长庆采炼处,机关驻城壕公社城壕大队碑子台。
1983年11月,在城壕综合大队基础上成立城华油矿(县级),从采油二厂析出,直属长庆石油勘探局,驻城壕综合大队基地。机关设政工、生产、经营、行管4科及办公室和调度室,下属6个采油队、4个修井队、地面维修队、发电供热处、特车运输队、机修保养站、地质队、材料库、子弟小学和卫生所,职工总数945人(干部106人,工人724人,学徒115人)。辖区包括城壕油田,华池油田的华49区、华6区、山庄试采区、悦22区和元城油田。
1984年4月,城华油矿更名为第四采油厂(县级),厂部迁至县城赵沟门台,内设生产、经营、政工、生活服务4科和办公室,直属单位有采油4队、修井4队、地质队、地面队、基建队、机修站、特车队、材料库、卫生所和劳动服务站,下属采油一大队(驻城壕)、采油二大队(驻元城),全厂有职工1360人,各类设备312台(件),固定资产1.1亿元。
1987年6月,采油四厂撤销,并入采油二厂。7月,采二厂在县境成立3个采油大队(科级),即城壕采油四大队,华池采油五大队,元城采油六大队。
1995年3月,采油四、五、六3个大队合并,组建为城华作业区,隶属采油二厂,驻华池基地,机关设经理办公室、经营管理部、工程技术部、调度室。下属城壕采油大队、元城采油大队及采油23队、27队、28队、修井队、维修队、车队、材料组、护厂队、职工子弟学校等。
1996年12月,撤销城华作业区,分别成立华池、城壕、元城采油作业区。至2000年,县境先后组建采油作业区5个,均为科级企业建制,归采油二厂领导,共有干部职工1730人。
华池采油作业区 驻地在柔远赵沟门台。初建时,机关设9组1室,下属8个基层单位。2000年机关内设管理、生产、技术、经营4组,下属采油队6个,巡护队、民警队、维修抢险队各1个,共有员工650人(干部40人,技术人员30人,工人580人),辖区包括华池油田华49区、华6区、华78区、华152区4个区块,涉及柔远、温台、悦乐、乔河、五蛟、李良子6乡镇20个行政村。
城壕采油作业区 驻地在城壕乡城壕村碑子台。初建时,机关设7组1室,下属5个单位。2000年机关设生产运行、技术、管理、经营4组和HSE管理办公室,下属3个采油队和巡护队、民警队,共有员工375人(干部37人,技术人员38人,工人300人)。辖区包括城壕油田城壕、城21、城54、城55、城63、城65、悦22区及玄马8个区块和城85、城86两个探区,涉及城壕、定汉、悦乐3乡镇及庆阳县玄马乡一部分,14个行政村。
元城采油作业区 驻地在元城乡南街。初建时机关设9组1室。2000年设4个组室,3个直属班组,下设3个采油队,1个巡护队,1个民警队,共有员工340人(干部30人,技术人员18人,工人292人)。辖区包括元城油田元中区、元西区、元东区、庆77区、元54区5个区块,涉及元城、白马、怀安3乡12个行政村。
南梁采油作业区 1998年3月成立,其前身为华池作业区下属小队的1个班站。1997年6月至1998年2月,归采二厂实业公司收油分公司管理。机关驻地在南梁乡高台村王大沟门,内设生产、技术、经营、管理4组,下设3个采油井区,1个巡护大队,有员工219人(干部20人,技术人员10人,工人189人)。辖区包括南梁油田华64区、华29区、梁101区和南梁西区4个区块,涉及南梁、山庄、紫坊畔3乡7个行政村。
华池周边采油作业区 1999年9月成立,初称华池周边管理部。2000年初更名为华池周边采油作业区,机关驻地在柔远赵沟门台,内设生产、技术、管理、经营4组和华11转、华12转、华13转、华201区、华92区、悦29区6个综合管理组及民警队、小车队、交油班、维修班等10个直属班组,有员工146人(干部17人,技术人员10人,工人119人)。主要承担华池油田华201区、华92区和悦29区的生产管理工作,并对华182区(即打扮梁油田)、华27区实行托管,辖区涉及柔远、悦乐、温台、乔河、庙巷5个乡镇7个行政村。
长庆第二输油公司华池输油站、管线巡护二队 1998年同时成立,均为科级企业单位,主要管护“靖(边)—吴(旗)—华(池)—马(岭)”输油管线营运,共有职工73人,其中干部9人,工人64人,在县城租用地方办公。
临时驻华机构
长庆油田“五·七”农场 1972年4月,兰州军区批准将县境林建二师二团一营(即东华池牧场)划归长庆油田管理,作为职工家属农副业生产基地。油田改建为6个“五·七”农场,东华池为长庆机关、规划设计院2个农场驻地,大凤川孟崖坬为钻井二处、水电厂2个农场驻地,豹子川张岔为长庆报社、农副处2个农场驻地。1984年12月,农场全部撤销,移交庆阳地区管理。
长庆油田筑路工程处筑路7队 1984年7月,驻城壕乡余家砭村田沟门村小组,借用土地3亩,安装活动房子办公和食宿,时有职工55人,1995年5月迁出。
长庆局第二钻井工程处前线指挥部 简称“钻二前指”,1993年3月,钻井二处在元城油田辖区钻井时设立,借驻元城乡高沟门村,所属4个井队,有干部职工240余人,1994年底迁出。
筑路前指 1993年4月,长庆局筑路工程处新修元城油田东区主干线公路时设立,在元城乡街道租驻。所属2个路桥工程队,有干部职工80余人,1994年底迁出。
油建前指 1993年3月,长庆局油建工程处改建元(城)悦(乐)输油管线工程时设立,租驻在五蛟食品站,所属油建工程队2个,有员工120人,1994年底工程竣工后迁出。
长庆油田产能建设陇东项目组 1995年2月设立,驻华池作业区基地,隶属长庆局,内设调度室、财务组、土地协调组、基建组和生产服务组,有干部职工30余人,1999年3月迁出。
井下前指 1995年1月,长庆局井下作业处设立,借用柔远镇芋子沟门村小组土地6亩,安装活动房子办公,所属3个试油队,有干部职工112人,1999年迁驻悦乐至今。
钻二前指 1997年3月,长庆局第二钻井工程处设立,借驻柔远镇孙家川村,机关内设生产运行室、对外协作部、物业管理部、工程监督部、市场开发部、多元开发部、武装保卫部,和钻前工程公司、固井公司、运输公司等3个直属单位,下属钻井队13个。2000年,有干部职工680人。
1996年2月,先后有中原油田3个井队,胜利油田2个井队,华北、辽河油田各1个井队进驻华池,在县城中街和教育路等处设立临时生产指挥机构,7个井队共有干部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400余人。两年共钻井119口,其中出油井112口。1998年底,先后迁出。
油田开发
开发历程 长庆油田在县境开发石油,自1970年开始。经过广大石油工人的艰苦创业,油田规模不断扩大,以5个采油作业区为主阵地,已发展成为拥有上亿元资产,年产值达百亿元的国有骨干企业。其30年勘探开发历程,大致划为4个阶段:
勘探试采阶段(1970~1978年) 1970年2月,陇东石油勘探筹备处所属1858钻井队进驻华池。4月1日,在柔远公社城关大队赵沟门开钻第一口探井—庆3井。8月7日,首先在侏罗系延安组地层中试出日产27.2立方米纯油,成为本县历史上第一口出油井,也是陇东地区第一口出油井。9月2日,国家地质部第三普查大队在山庄公社钻探的华参2井,试采出油,日产原油18.3立方米。同年9月24日至10月1日,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扩大)会议在本县召开,会议在总结1~9月陕甘宁盆地勘探成绩基础上,根据本县庆3、华参2井发现工业油流的成果,确定华池为开发陇东油田重点突破地区。当年,在华池、元城2个含油区找到延安组底砂岩主力油层。1971年,长指13团投入钻井队7个,井下试油队2个,地震队5个,在县境进行勘探会战。县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广大油田职工发扬“铁人”精神,靠肩扛人背运送设备,因陋就简,挖地窝,搭帐篷,战胜生产、生活方面的诸多困难。当年,在华池、城壕和南梁打出油井18口,均获工业油流。1972年,县境共钻出油井32口,其中日产原油10立方米以上油井17口,初步确定了城壕、华池、南梁3个采油区块,并在山庄、刘坪、五蛟、上里塬、悦乐、元城等处找到出油点,获得具有工业价值油流。勘探摸清了城壕、华池地区南北走向油藏分布带,进一步落实了城壕油田,并投入开发。当年7月,华6区开始生产,城壕炼油厂建成投产。1973年,在勘探侏罗系油藏基础上,重点转入寻找三迭系延长组油层,统一部署两条包括24口探井的十字大剖面,基本认识了延长组的储油特点及其规律。1974年后,重点对华池和城壕油田进行多油层复合连片详探,基本控制了侏罗系的含油范围。在扩大两地区油层复合连片基础上,使出油井达到81口。柔远柳湾沟、城壕及玄马等含油富集区基本得到控制。至1978年,县境先后共打井113口,获出油井81口,初步探明华池、城壕、元城、南梁4个油田的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为投入正式开发奠定了基础。
正式开发阶段(1979~1988年) 1979年开始,县境油田勘探开发进入高潮,继城壕油田后,华池、元城油田先后投入全面开发。在强化已开区详探,核实油层地质储量的同时,加快了区域勘探和区块开发速度,先后新建采油区块5个,原油产量不断上升。
华池油田 1983年投入开发,1984年产原油8.3万吨,日产237吨。1988年共有油井62口,开井47口,日产267吨,年产9.8万吨。区块除华6区外,新建区块1个,即华49区。1981年华49井投产,为该井区发现井,1983年投入全面开发,时有井36口,开井32口,开发面积7.7平方千米,地质储量322万吨。至1988年,有油井206口,其中,开井189口,日产油135吨,年产油16.4万吨。
城壕油田 1979年后新增区块3个:城55区,1982年10月投产,1983年底开井12口,日均产油22吨;城63井区,1982年12月投产,1988年开井33口,日产油46吨;悦22区,1984年2月投产,7月开始注水,时有井20口,开井18口,含油面积6.8平方千米,地质储量228万吨。
元城油田 1983年开始详探,以300~400米井距布开发井25口,详探井2口。1984年增布开发井15口,同年8月底共完钻各类井45口,圈定二级含油面积7.98平方千米,计算地质储量691.1万吨。1985年2月全面投入开发,年产油7.78万吨。至1988年,共有井54口,开井50口,年产油14.55万吨。
上里塬区块 1984年滚动勘探中新发现区块,含油面积17.7平方千米,地质储量908万吨,1986年投入全面开发。1988年共有井9口,年原油产量5.07万吨。
至1988年,县境油田有常开油井231口,年产原油36.97万吨。油田道路、电力、集输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悦阜、元悦、华悦等3条主输管线先后建成投产,各油田区块的集转、计量、注水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原油外输能力和采、输水平极大提高。油田管理机构逐步理顺和健全,县境新组成立3个采油大队。1985年起,全面推行项目管理,企业内部管理逐步规范,形成初具规模的开发和管理体系。
调整发展阶段(1989~1993年) 1989年,县境各油田经过企业整顿和改革,在理顺管理层次,完善管理制度基础上,围绕采油二厂确定的全厂年原油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发展目标,开始实施调整发展战略。首先是调整产能主攻方向,寻找新的原油增长点,县境主要是围绕老油田进行滚动扩边开发。1989年华池油田新开发152井区,1990年在上里塬井区布井7口,新建产能1万吨;同年元中区投产油井37口,建成产能7.02万吨。1991年3月,元城油田在怀安乡杨崾岘钻探的庆101井,日产原油40多吨,中央电视台作了新闻报道。翌年4月,进一步探明庆101井区延10油层储量达302万吨,并通过国家油气专家评审验收。这一重大发现,使长庆油田开始向元城集中力量会战。1993年10月,元东区建成投产,新投油井47口,为元城油田开发注入了活力。其次是老油田调整挖潜,先后对城壕油田、悦22区等老区块调整采注关系,强排挖潜,实施压裂、酸化、补孔、卡堵水、换大泵等增产综合措施,悦22区被列为控水稳油示范区;对元城油田、华49区执行“区块限产、单井限压”等技术政策和底水油藏油井调产等一系列考核制度,保持了老油田的稳产和持续增长。第三是调整改造油田地面建设。1991年完成上里塬23井区里2计、里2转工程;建成悦乐联合站污水及注水回注工程;1992年完成华悦输油管线改造;上里塬油田调整产能井7口,铺设单井出油管线3.57千米;城63区调整为注水方式,增建了注水间和注水井、水源井。1993年完成元悦输油管线改建工程,对元城首站、五蛟加温站、悦乐联合站进行了扩建;元东区、元西区10万吨产能相关的地面工程进行了全面建设,新建计量站1座,接转站2座,铺设单井管线43口共56.3千米,架设供电线路13.8千米,安装油井动力设备43套,铺设元东1转至元城首站114×4.5夹壳管线1.5万米。
全面发展阶段(1994~2000年) 1994年后,华池成为长庆油田产能建设主阵地,县境各油田开发建设均迈出新步伐,规模空前。除长庆油田外,1996年中原、辽河、华北、胜利等油田先后派队进驻华池,5个油田拥有24个钻井队,勘探开发区域扩大到全县17个乡镇,开发区块、开采面积迅速扩大,原油产量逐年攀升。期间,新建成油田2个,新增采油区块14个。
南梁油田 1995年投入开发,当年建成华64井区(王大沟门一带)。1997年投入注水开发,主要开发层为三迭系延长统4+5及侏罗系延9,当年建成梁101井区(高台村田坬子)。1998年建成华29井区(荔原堡);2000年新建成南梁西采区(紫坊畔堡子山、庙沟)。
打扮梁油田 即华池油田182井区,1999年12月建成,时有油井11口。
元城油田 新增采油区块3个:1994年元西区(龚河)建成,1995年庆77井区(白马连集)投产,2000年元50井区(老庙咀)建成投产。
城壕油田 新增区块3个:城21(香山塬)、城54(余家砭)、城63(辛沟门)均于1998年建成投产。2000年,新设城85、城86探区2个。
华池油田 通过滚动开发,相继建成区块6个,侏罗系的78井区(柔远索梁)、201井区(柳湾、肖掌)和三迭系的华152区(小西沟)3个新井区,新增含油面积38.9平方千米,地质储量3015万吨。
2000年底,县境原油年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对地面集输系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和改造。先后改扩建了元城首站、华池卸油系统,悦联站储油、加热系统的更新扩容,新外输系统改造和注水处理系统建设。新建成华联站、元西1转、元西1计、元东1计、元东3计、城21区、城65区、城54区各1处转油站。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县境先后组建了5个采油作业区,完善了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产能状况 经过广大石油工人30年的辛勤奋战,至2000年,先后建成5个油田,28个采油区块,共打各类井952口,其中油井809口,日产原油3014吨,年产量121万吨;建成联合站2座、接转站15座、计量站19座、加温站5座、注水站9座、配水间29座、供水站6座、供水管线11.3公里;建成原油外输管线5条20.7万米,年外输能力210万吨,单井集输管线95.7万米;建成悦乐、华池2个联合输油站和华池、元城2个输油首站,安装金属储油罐32座/8.86万立方米,其中万方以上金属罐2座。
华池油田 1970年4月,第一口探井—庆3井开始钻探。至2000年,共开发区块10个,采油井353口,注水井76口,动用采油面积58.6平方千米,动用地质储量3126万吨,年生产原油65.5万吨。建成接转站3座、计量站3座、加温站2座、注水站3座、配水间14座、供水站2座、供水管线4公里;安装单井集输管线41.22万米,外输管线1条2.9万米。
城壕油田 1972年5月,第一口探井—城7井开始钻探。2000年,共开发采油区块7个,采油井106口,注水井29口,年产原油能力14.9万吨。建成原油接转站6座、计量站4座、加温站1座、注水站3座、配水间6座、供水站2座,供水管线2.3公里;安装单井集输管线17.19万米,外输管线3条2.6万米。
元城油田 1970年10月,第一口探井—庆16井开始钻探。2000年,共开发采油区块5个,采油井229口,注水井7口,动用含油面积23.9平方千米,动用地质储量1582万吨,年产原油25万吨。区域内建成接转站5座、计量站8座、转油站1座、注水管线70公里、供水井1口、供水站1座、供水管线1公里;输油干线1条2.5千米,集输支线21.54万米。
南梁油田 1970年5月,第一口探井—华参2井开始钻探。2000年,共开发采油区块4个,采油井89口,注水井26口,动用含油面积11.5平方千米,动用地质储量610万吨,年产原油5.4万吨。建成拉油站1座、转油站2座、接转站1座、计量站3座、注水站2座、配水间8座、供水井4口、供水管线4公里;单井集输管线13万米,安装3000立方米金属储油罐10座。
打扮梁油田 1999年以华池油田182井区为基础新建。1997年第一口探井—华182井开始钻探。2000年,有采油井11口,注水井2口,动用含油面积1千平方米,动用地质储量50万吨,年产原油0.76万吨。建成转油站1座,倒班点1座;单井集输管线2.75万米。
上里塬井区 隶属马岭油田,1977年3月,第一口探井—里2井开始钻探。2000年,共打采油井21口,原油年产量10万吨。建成转油站1座、计量站1座,集输管线2.75万米。
输油管线建设 1975年以前,境内除城壕油田自采自炼外,其他油田区块都是以单井储油,再用油罐车向外拉运。1976年,开始埋设连接单井通向各采油区块集输管线,输送到转油站,油罐车定点向外运输。1984年后,长庆油田斥巨资先后在境内建成悦阜、华悦、元悦、城悦及靖吴华马等5条输油主管线。管线经过县内11个乡镇,41个行政村,总长度达20.7万米。沿途建有计量站5座,加温站4座,大型联合输油站2座。
悦阜输油管线 建于1982年5月,从悦乐镇朱堡子悦联站起到庆阳县阜城止,经悦乐、王咀子2个乡镇,5个行政村,境内长2.3万米,管径为¢114毫米,年输油能力15万吨。1994年管径更新为¢206毫米,年输油总量增为18万吨。沿途建有悦联站首站,加温站(樊庄)、计量站(君王寨子)各1座。隶属长庆采油二厂油气大队管理。
华悦输油管线 建于1984年9月,从华池作业区基地起至悦乐联合输油站,经过柔远、温台、悦乐3个乡镇,9个行政村,全长2.76万米,管径为¢114毫米,年输油量15万吨。沿途建有华池首站、温台加温站各1座。1992年3月,华池首站由赵沟门台基地迁至吴家坬,并从首站向北延伸至吴旗县界,段长1.5万米,与华悦输油管线联网后,总长4.26万米。管径改为¢168毫米,年输油总量增加到20万吨。1997年10月,新建华池联合输油站,地址在吴家坬河东台,简称“华联站”,占地43021.5平方米。安装万吨储油罐4座,集脱水、加温、计量、加压为一体。华悦段属采油二厂油气大队管理,华吴段由长庆第二输油公司管理。
元悦输油管线 1984年8月开工建设,1985年12月投入营运,北起元城街道,南至悦乐联合输油站,经元城、怀安、五蛟、李良子、悦乐5个乡镇,12个行政村,全长5.3万米。管径为¢114毫米,年输油能力10万吨~12万吨。沿途在元城首站建有加压泵、计量、脱水等设施,安装千方储油罐4座;五蛟乡街道南建加温站1座。1993年3月进行了扩建改造,管径改为¢219毫米,年输油能力增至20万吨以上。1994年对元城首站进行扩建改造,建成千方储油罐4座及配套工程,2座千方沉降储油罐。元悦管线隶属采油二厂油气大队管理。
城悦输油管线 1986年3月开始兴建,1987年10月投用,由3条输油管线组成。第一条管线从城壕作业区至悦联站,经过城壕、悦乐2个乡镇,3个行政村,全长1.4万米,管径¢114毫米,年输油能力10万吨。另2条管线分别从城63井区和城21井区到悦联站,总长1.2万米,管径¢114毫米,年输油能力4万吨。均隶属城壕作业区管理。
靖吴华马输油管线 1997年3月开工建设,12月投入使用,总投资2亿元。北起陕西靖边油田二联站,途经吴旗、华池县,南至庆阳县马岭镇,总长28万米。县境经过乔河、柔远、温台、李良子、上里塬5个乡镇,12个行政村,段长6.4万米。管径219毫米,年输油总量110万吨。沿途在柔远镇杨庄子、李良子乡水路咀分别建加温站、加压泵站各1处,占地10471.9平方米。隶属长庆油田第二输油公司管理。
表9-4-1 | 采油井及输油管线分乡镇分布情况一览表 | 单位:口、万米 |
乡 镇 | 油井、水 | 其 中 | 输油管 | 其 中 | ||
采油井 | 注水井 | 外输管线 | 单井管线 | |||
合 计 | 958 | 809 | 149 | 116.40 | 20.70 | 95.70 |
柔 远 | 371 | 314 | 57 | 41.00 | 3.00 | 38.00 |
温 台 | 68 | 44 | 24 | 7.60 | 2.00 | 5.60 |
庙 巷 | 10 | 8 | 2 | 0.90 |
| 0.90 |
乔 河 | 22 | 19 | 3 | 5.40 | 3.40 | 2.20 |
悦 乐 | 7 | 6 | 1 | 5.30 | 3.80 | 1.50 |
五 蛟 | 4 | 4 |
| 1.39 | 1.19 | 0.20 |
城 壕 | 84 | 66 | 18 | 7.69 |
| 7.69 |
定 汉 | 58 | 47 | 11 | 8.50 |
| 8.50 |
元 城 | 102 | 97 | 5 | 14.10 | 0.60 | 13.50 |
怀 安 | 55 | 53 | 2 | 7.50 | 1.00 | 6.50 |
白 马 | 26 | 26 |
| 2.80 |
| 2.80 |
南 梁 | 120 | 94 | 26 | 5.60 |
| 5.60 |
紫坊畔 | 8 | 8 |
|
|
|
|
李良子 |
|
|
| 3.34 | 3.34 |
|
上里塬 | 21 | 21 |
| 3.85 | 1.10 | 2.75 |
王咀子 |
|
|
| 1.27 | 1.27 |
|
山 庄 | 2 | 2 |
| 0.16 |
| 0.16 |
炼油厂建设 70年代初,为解决县境内油田开发车辆运输燃油所需,先后兴建炼油厂2处。
山庄炼油厂 建于1971年4月,厂址设在山庄乡北街,占地5336平方米。安装年炼油能力1万吨釜蒸馏装置1套,金属油罐2座。建厂初期,从玉门、兰州炼油厂调入冶炼技术骨干20人,职工最多时有70多人。当时仅靠华参2井供油,称为“一口井”炼油厂。1972年底关闭,设备调往吴旗炼油厂。两年共炼油1383吨,主要是汽油、柴油、煤油、渣油4种产品。
城壕炼油厂 1973年6月建成投产,厂址设在城壕乡城壕村小组,占地22477.9平方米。安装一条年炼油能力3万吨的管式常压拔头装置生产线,4座金属储油罐。1975年,又增建了一套氧化沥青生产装置,占地面积增至27213.6平方米,1979年因污染环境,停止沥青生产。炼油厂设蒸馏裂化、处理调和、动力和维修等4个车间,共10个生产班组,有技术人员和工人100多人。1980年10月停产关闭,人员调往马岭炼油厂。累计炼油19.3万吨,主要生产汽油、柴油、煤油、渣油和沥青等产品。1989年11月,原厂地兑换给城壕村小组耕种。
企地协作
70年代初,长庆油田进驻本县以来,企地双方都坚持从大局出发,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开展企地协作共建活动,既维护油田正常生产利益,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80至90年代初,本县各级对油田土地征用,粮油、水电供应,职工就医,子女入学、农转非等方面,竭尽全力予以照顾,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油田单位也投入资金,帮助县乡兴建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1992年后,随着油田开发规模扩大,本县从资源开发、维护生产、服务生活等方面,继续给以大力支持,为境内各油田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开发环境;油田单位亦发挥自身优势,在扶贫、水、电、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本县一定资金扶持。1984年至2000年,油田单位共落实帮扶项目25个,投入到位资金6780.3万元。
表9-4-2 | 企地协作建设项目统计表 | 单位:万元 |
序 号 | 项 目 名 称 | 长庆油田投资 | 落实到位时间 |
1 | 悦元公路改造 | 120.0 | 1984 |
2 | 悦元35千伏农电线路建设 | 20.0 | 1985 |
3 | 县自来水厂建设 | 15.0 | 1986 |
4 | 县城街道改造 | 3.0 | 1988 |
5 | 新山公路维修 | 10.0 | 1991 |
6 | 悦乐35千伏变电站联网工程 | 47.5 | 1992 |
7 | 县城供水改造工程 | 10.0 | 1992 |
8 | 华池商场建设 | 25.0 | 1993 |
9 | 元城变电所改建工程 | 118.0 | 1993 |
10 | 县甘草甜素厂 | 60.0 | 1994 |
11 | 悦乐至乔川公路改造工程 | 643.0 | 1994 |
12 | 柔庙公路整修工程 | 30.0 | 1995 |
13 | 柔远至南梁公路改建工程 | 474.0 | 1996 |
14 | 县城水源建设 | 190.0 | 1996~1998 |
15 | 希望小学 | 5.0 | 1997 |
16 | 柔东、九南公路改造 | 467.0 | 1998 |
17 | 华吴公路改造 | 428.0 | 1998~1999 |
18 | 下岗职工解困 | 24.0 | 1998 |
19 | 县城教育路改造 | 5.0 | 1999 |
20 | 城关初中建设 | 30.0 | 1999~2000 |
21 | 柔东公路改建工程 | 350.0 | 1999~2000 |
22 | 扶贫原油折价 | 3600.0 | 1993~2000 |
23 | 县城水源改造 | 56.0 | 2000 |
24 | 县委、县政府机关水毁维修 | 20.0 | 2000 |
25 | 抗旱救灾捐款 | 29.8 | 2000 |
合计 |
| 6780.3 |
|
第五节 电力工业
50年代,本县始用火电生产和照明。60年代,部分公社和基层林场建成水电站。70年代,庆阳阜城至悦乐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80年代,在国家“老区”、“两西”建设资金扶持下,电力建设逐步向农村普及。1998年,全县19个乡镇、114个村全部实现通电。至2000年,农电入户率达90%以上。
机 构
1955年县榨油厂用木炭发电机发电,由县供销社管理,1958年归县粮食局管理。1967年县农机修造厂建成发电车间,电力供应改由县工业交通局管理。1973年县电厂成立,管理电力供给。1976年由县水电局管理。
1991年成立县电力局,行政单位。1996年县电力局改为企业局,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县财政脱钩。1998年10月,县人民政府与地区电力工业局协商,对华池县电力局实行行业代管,双方签订《委托代管协议》,县电力局成为庆阳地区电力工业局直属科级企业。局机关设办公室、纪检委、工会、团支部四个党群组织和财务股、营业用电股、生产技术股及劳动服务公司等直属部门,有职工152人。其中管理人员24人,工程技术人员16人,工人112人。2000年,固定资产总值1277万元,净值988万元。经管电力设施有:35千伏线路4条,118.8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19条,929.8公里;配电变压器501台,总容量13646.9千伏安;低压线路1517.3公里。
1978年,成立城壕、五蛟、元城、悦乐、乔河5个电业管理站和县城桥南、桥北两个供电站。1985年,成立上里塬电业管理站,撤销县城桥南、桥北两个供电站,成立城关电业管理站。1987年,成立山庄电业管理站。1992年,成立王咀子、李良子、怀安、林镇4个电业管理站。1999年,成立白马电业管理站。
电力建设
火力发电 为本县最早利用电源,规模较小,多用于照明和加工生产。
县榨油厂 1955年8月,县榨油厂购进木炭发电机1台,容量12千瓦,有三相四线制低压线路1公里。白天供厂内生产,晚上供县城机关单位照明,有电工1人。1962年,庆阳专署粮食局从西峰面粉厂为华池榨油厂调进1台60马力20千瓦皮带式柴油发电机组,照明由县城机关单位延伸到部分城镇居民。
县农机厂发电车间 1967年6月,县农机修造厂成立发电车间,将榨油厂发电设施搬迁,新购进60马力20千瓦发电机组1台,总发电容量达到105千瓦,有电工3人,低压三相四线制线路3公里,统一供应县城企业、机关及附近居民用电。
县电厂 1973年,县电厂成立后,将农机厂发电车间2台发电机组迁入。后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懋功,赠送本县1台20千瓦-135柴油发电机组。1974年长庆石油勘探局支援1台B2-300-120千瓦发电机组。同年,又从通渭购进1台6160型-210-120千瓦发电机组,县电厂装机容量达到460千瓦,架设长度LGJ-50平方毫米10千伏线路2.5公里,CJ-50平方毫米0.4千伏线路4公里。安装180千伏安升压变压器1台,50千伏安降压变压器3台。年发电量36万千瓦时,基本保证了县城及城郊居民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电。
悦乐公社 1969年开始用1台2135型柴油机、皮带传动式6千瓦发电机发电。1972年增加东方红54型柴油机1台,14千瓦发电机1台。1973年3月,增加6135型柴油机组(120马力,64千瓦)1台,年发电量17万千瓦时。架设10千伏线路3公里,0.4千伏线路3.5公里,安装200千伏安变压器3台,供2台磨面机、1台榨油机、1台碾米机加工和公社机关及李家湾、庙良子、朱堡子、南沟门4个生产队生活用电。1976年12月停机。
李良子公社 1980年从五蛟调进1台柴油发电机组,容量50千瓦,年发电量3万千瓦时,架设0.4千伏线路5.5公里,主要供公社机关单位和1处榨油加工点用电。1983年停机。
五蛟公社 1970年购进1台75型东方红柴油发电机组,容量50千瓦,与燕窝台水电站共用1套低压线路,年发电量1.7万千瓦时,主要供农机站生产和机关单位照明用电。1979年停机。
乔川公社 1969年7月安装1台2120型柴油发电机,装机容量10千瓦,年发电量1.5万千瓦时,架设0.4千伏线路1.5公里,主要供公社机关照明及附近群众榨油用电。1980年停机。
元城公社 1969年8月安装1台50千瓦东方红柴油发电机组,年发电量1.83万千瓦时,架设0.4千伏线路1.2公里,主要供公社机关和农具维修、农机配件加工生产及部分农户生活用电。1980年停机。
坪庄公社 1975年6月安装50千瓦发电机组,年发电量1.7万千瓦时,架设0.4千伏线路650米,主要供公社机关、农机厂及1台榨油机用电。1980年停机。
南梁公社 1974年4月,安装1台295型柴油发电机组,容量10千瓦,年发电量3.2万千瓦时,架设0.4千伏线路3公里,白天供农机站生产及磨面、碾米、粉碎机用电,晚上供机关单位及部分居民照明。1981年停机。
林镇公社 1972年1月安装1台295型柴油发电机组,年发电量4.2万千瓦时,主要供公社机关照明和米面加工。1983年12月停机。
山庄公社 1972年5月安装4135-50千瓦、4125-50千瓦和295-10千瓦柴油发电机各1台,总容量110千瓦。有50千伏安升压变压器1台,10千伏安降压变压器5台,用木杆、木横担架设山庄至西沟门10千伏线路13公里,山庄至金家湾8公里,架设0.4千伏线路5.5公里。主供机关单位,13个生产队照明及农机修理、粮油加工用电,年发电量30万千瓦时。1980年2月大机组损坏,小机组仅供机关照明。1988年停机。
林镇林场 1972年装机容量12千瓦,架设0.4千伏线路0.5公里,主要供场部照明,年发电量3万千瓦时。1988年8月停机。
大凤川林场 1983年安装4135型柴油发电机组2台,总容量100千瓦,架设10千伏线路5公里,0.4千伏线路15公里,年发电量30万千瓦时,主要供场部、职工照明和农机修理,粮油加工用电。1990年停机。
豹子川林场 1973年安装4125型和4135型柴油发电机组各1台,总容量100千瓦,年发电量30万千瓦时,架设10千伏线路5公里,0.4千伏线路10公里。安装50千伏安升压变压器1台,20千伏安降压变压器1台,主要供场内设备维修、粮油加工及职工生活用电。1988年5月停机。
东华池林场 1960年安装1台2135型40马力柴油发电机组,容量24千瓦,架设0.4千伏线路7公里,主要供场部照明和零星加工(电焊、磨面、碾米等)。1973年至1983年,长庆局对该站进行扩建,增加4135-50千瓦、4125-50千瓦发电机各1台,年发电量28万千瓦时。1990年停机。
水力发电 始于1960年,先后建起10个小型水电站。
李良子水电站 1960年4月始建,1963年2月竣工。装机10千瓦,架设0.4千伏线路3公里,年发电量2.5万千瓦时,供1台磨面机、1台碾米机、120亩农田灌溉及附近农户用电。1967年8月水毁。
路旗水电站 1961年始建,1963年竣工。装机10千瓦,架设0.4千伏线路0.4公里,年发电量2.6万千瓦时,供上城壕农机站,曹沟、欢喜良子42户照明及3台加工机械用电。1976年7月水毁。
燕窝台子水电站 1965年3月始建,1968年10月竣工。装机容量12千瓦,年发电量4.3万千瓦时,架设0.4千伏线路7公里,供赵咀子队30户、兰沟门12户、魏家坬9户、柴沟门8户、燕窝台12户群众和五蛟公社机关及生活用电。
上堡子水电站 1966年始建,1969年竣工。安装10千瓦发电机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1.5公里。1971年4月发电机损坏,新换20千瓦发电机1台,年发电量7.2万千瓦时,主要解决上堡子村群众照明和粮油加工用电。1976年停运。
寺沟门水电站 1968年始建,1970年10月竣工。装机容量10千瓦,年发电量3.6万千瓦时,架设0.4千伏线路4.5公里,供方墩底、廖坪、寺沟门3个生产队照明及3处粮油加工点用电。1992年3月停运。
范台水电站 1968年9月始建,1969年10日竣工,装机容量10千瓦,架设0.4千伏线路3.5公里,年发电量3万千瓦时,主要供范台等4个生产队生活用电。1972年停运。
赵坬子水电站 1969年3月始建,1970年4月竣工。装机容量10千伏,年发电量3.5万千瓦时,架设0.4千伏线路2.5公里,主要供元城公社机关及附近2个大队3个生产队生活用电。1978年8月停运。
杜右手水电站 1969年始建,装机容量20千瓦,架设0.4千伏线路8公里,供夏咀子、南沟、党阳庄、前右手、后右手等5个生产队107户照明及5处面粉加工点用电,年发电量6.8万千瓦时。1988年停运。
店坪水电站 1972年4月始建,1976年6月竣工,总投资54.4万元,修建机房90平方米,安装100千伏安升压变压器1台,30千伏安降压变压器5台。架设10千伏线路3.1公里,0.4千伏线路4公里,年发电量4.1万千瓦时,供3个生产队100户照明和6处面粉加工、8处潜水泵提灌用电。1993年停运。
马登砭水电站 1973年8月始建,1974年3月竣工。装机容量40千瓦,架设0.4千伏线路3公里,年发电量8.5万千瓦时,供辛沟门、马登砭两个生产队60户照明和4台粮油加工机械用电。1977年8月停运。
输变电工程 1976年,本县开始利用大电网供电。火力、水力发电渐被取代。
35千伏线路建设 (1)阜(城)悦(乐)线:1976年建成,全长25.5公里,154杆基,导线采用LGJ-35平方毫米、LGJ-96平方毫米、LGJ-50平方毫米三种型号,总投资28万元。1994年11月至12月,对悦乐变电所至王咀子韩家河16.26公里线路进行改造,将35平方毫米导线单瓷担交接更换为双瓷担,调整8基杆型,总投资82.34万元。1996年7月至10月对韩家河至阜城段进行改路,新架线路6.9公里,比原来缩短2.34公里,选用杆型8种33基,总投资96.74万元。阜悦线路两次改造全长23.16公里,14种杆型,118杆基,总投资179.08万元。(2)悦(乐)元(城)线:1984年7月至11月架设,全长44.67公里,选用杆型20种,杆塔325基,最大档距540米,最小档距49米。有门型杆3基,直线耐张杆3基,转角杆28基,其中最大转角82°,最小转角1°30′,导线选用LGJ-50平方毫米钢芯铝胶线,两端变电所采用GJ-25平方毫米镀锌钢胶线作架空地线。工程总投资50.07万元。(3)悦(乐)山(庄)线:1987年5月至11月架设,全长50.176公里,其中悦乐至柔远21.676公里,柔远至山庄28.50公里。共设杆塔262基,采用杆型37种,其中门型34基,单铁塔17基,三联杆2基,水泥杆211基,最大档距756米,最小档距32米,共有转角、耐张杆59基,最大转角60°05′,最小1°08′。导线采用LGJ-70平方毫米钢芯铝胶线,两端架空接地线采用GJ-25平方毫米镀锌钢胶线。工程总投资122.63万元。
35千伏变电站 (1)悦乐变电站:位于悦乐镇上堡子,为本县供电枢纽变电站,担负悦乐、温台、城壕、定汉、李良子、五蛟、上里塬、王咀子8个乡镇电力供应。1976年3月开工,当年12月竣工,总投资25.6万元,安装SJL-1000/35主变1台,SJL-50-10/0.4所用变1台,35千伏进线1回,CW4-350/600隔离开关1组,10千伏出线4回,留备用出线间隔DW5-10G/100油断路器各1组,LJW-N-0.5-75/5电流互感器12只。1983年增加STL-1000/35主变1台。1986年6月为元城变电站增加1回35千伏出线间隔。1987年11月给山庄变电站增加1回35千伏出线间隔,并在出线间隔旁建30米避雷针1基。1995年6月至10月,省电力公司投资90万元,对变电站进行改造,电器户内控制设备更新,采用BXT-1A集成电路继电保护集控台,配计算机监控集流,GKA-100/220直流屏一面,PGT-1-0.5A沿用屏一面,PMK-21A电度表屏2面,10千伏出线开关更换为LW3-10型户外SF6断路器,10千伏计量采用LJWD-10-0.2型70/5和150/5电流互感器;35千伏进线增加DW1-350/600A油断路器1台和GW4-350/600A隔离开关1组,新增加10千伏出线间隔1回,35千伏及10千伏接线由原来的LGT-35平方毫米统一更换为LGJ-70平方毫米,设备线更换为SLJ-3型和SLT-4型。经过改造,悦乐变电站已有35千伏进线1回,35千伏出线2回,35千伏联网线1回,有SJL-1000/35主变2台,有10千伏出线5回,年供电量达到355.806万千瓦时。(2)元城变电站:位于元城乡街道南侧,1985年11月开工,1986年6月建成,总投资44.65万元。安装SJL-1000/35主变1台,35千伏进线1回,10千伏出线5回,DW4-10型柱上开关5台,电容补偿650千乏,GW1-10型隔离开关5台,BGG-1A-54型高压开关柜。主要承担元城、乔川、白马、怀安4乡及石油矿区供电,年供电量1125.38万千瓦时。1989年10月增装SJL-1000/35主变1台,1993年将2台SJL-1000/35主变更换为2台S7-2000/35主变,安装LJD-10型电流互感器20台,DW8-35I型油断器2台,GW5-35隔离开关3台,LW3-10D型断路器7台,GW4-10/630隔离开关7台,W1BX3型四合一微机集控台1台及电源器、电度表屏各1面,增加10千伏出线间隔2回。工程总投资139.13万元。(3)山庄变电站:位于山庄乡东侧1公里处,1986年9月开工,1987年11月建成,总投资60万元。安装S7-1000/35主变1台,电容补偿630千乏,30米避雷针2基及避雷器、互感器、隔离刀闸、端子箱等各种开关设备84台(件),各种盘面14台,35千伏进线1回,10千伏出线5回。1993年7月,增加ST-630/35主变1台,年供电量97.419万千瓦时,主要承担山庄、林镇、南梁乡和南梁石油矿区,子午岭林区6个林场的电力供应。(4)城关变电站:位于县城南孙家川村吴家坬,1988年7月动工,1989年9月建成,总投资107万元。安装S7-1000/35主变1台,35千伏进线1回,35千伏出线1回,10千伏出线5回,电容器出线间隔1回,电容补偿720千乏。主要承担县城及柔远、乔河、庙巷、紫坊畔4乡镇的电力供应,年供电量735.164万千瓦时。1994年8月增加STL-1000/35主变1台,1997年投资26万元进行增容改造,将S7-1000/35、STL-1000/35主变全部更换为S7-2000/35变压器。
10千伏线路建设 1976年12月,投资83.3万元,建成悦乐变电站至紫坊畔62.4公里至悦乐2公里线路,悦乐、柔远、乔河、紫坊畔4个公社28个大队181个生产队4170户农民实现大电网供电。1977年10月,投资32.5万元,建成悦乐变电站至定汉40.1公里线路,城壕公社6个大队30个生产队通电。1978年,投资270万元,建成悦乐至五蛟35.33公里线路,五蛟公社7个大队37个生产队通电。1984年3月,投资330万元,建成悦乐至上里塬40.5公里线路,上里塬、王咀子2乡9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通电。1986年8月,投资153万元,建成元城变电站至乔川16.5公里线路,元城、乔川2乡4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通电。1986年12月,投资128万元,建成元城变电站至白马14公里线路,元城、白马2乡4个行政村通电。1987年10月,投资164万元,建成元城变电站至杜右手20.12公里线路,怀安、五蛟2乡4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通电。1988年2月,投资300万元,建成山庄变电站至南梁、东华池53.8公里线路,山庄、南梁、林镇3乡11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和4个国营林场通电。同月,投资12万元,建成山庄变电站至山庄初级中学2.3公里线路。1989年,投资135万元,延伸东华池至高台、东华池至大凤川林场10千伏线路16公里。1990年开始,10千伏线路建设主要在中南部和北部10条主线路上延伸,至1998年,累计延伸638.03公里,国家共投资1285万元,群众集资2490万元。
低压线路建设
1991年前,本县低压线路建设多以国家投资为主,省电力局投资公司、省“两西”建设指挥部先后共投资235万元,架设低压线路337公里。从1991年开始,低压线路建设皆为集体和农民集资,至2000年,全县共架设低压线路1328公里,总投资9396万元,其中集体集资4200万元,农民集资5196万元。
油田电力建设 1970年至1978年,县境石油企业用柴油机供电。1979年开始引进地方电网电源,先后建成悦乐至阜城35千伏输电线路26公里,悦乐至华池35千伏输电线路27公里。1982年至1984年,华池、城壕油田分别在悦乐、华池和悦22区建成35千伏变电所3座。到1997年,供电线路由92.7公里增加到194.8公里。
1985年,元城油田引入地方35千伏电源向油区供电。1991年建成元城油田备用发电站1座。1994年,元城油田东区、西区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81.2公里。
1997年,新建柔远镇柳湾110千伏、南梁作业区基地35千伏变电所各1座,输电线路长39公里,延伸油区10千伏供电线路69公里。
1998年,长庆水电公司架设马岭至华池110千伏输电线路1条,全长40公里。
至2000年,油田在境内先后建成35千伏变电所5座、35千伏输电线路4条,81.8公里;110千伏变电所1座,110千伏输电线路2条,79公里;油区10千伏供电线路345公里。
电力供应
1975年前,本县电力供应以民用照明和粮油加工为主,农田灌溉及其他工业用电次之。1975年,全年用电量不足90万千瓦时,地方工业用电仅为15万千瓦时。1976年后,农业、工业,特别是石油工业用电量急剧上升。1991年,地方工业用电89万千瓦时,农业用电337万千瓦时,民用电126万千瓦时,石油工业用电403万千瓦时,其他用电101万千瓦时。2000年,县内工业用电199万千瓦时,农业用电794万千瓦时,民用电397万千瓦时。
石油工业用电 1984年1月,县政府与长庆油田计划处签订元城油区供电协议,长庆局为悦元35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35万元,元城变电站为元城油区提供两回10千伏出线,并安装55台10千伏变压器(容量5893千伏安),为元城油区163口生产井,12个加温站,3个基地及元城作业区提供电力供应。至2000年底,为元城油区输送总电量888万千瓦时。
地方工业用电 主要有县砖瓦厂、重油化工厂、石油经销公司、振华公司、军地公司、矿蜡厂、塑化厂、农机修造厂、粮油加工厂及个体私营企业等用电。1975年用电15万千瓦时,1991年89万千瓦时,2000年199万千瓦时。
农业用电 主要是电力提灌站用电,2000年用电量794万千瓦时。
民用电及其他用电 民用电随着电器设备的普及,用电量逐年增加,2000年民用电量397万千瓦时,其他用电(公用和路灯等)185万千瓦时。
电力经营与管理
从1955年开始发电到1973年县电厂成立,电力经营以创业为主,电价由县政府核准,用电单位和村民按照实际用电量逐月向供电部门上缴。水电站电费由水利部门协同公社审核收缴。公社和国营林场火力发电站,电价由各公社农机站和林场自己审核,按照实际支出,向用电户摊派费用。1976年通大电网之后,本县电力变为购电,电价执行省统一标准。1977年购电量65.48万千瓦时,售电量54.57万千瓦时,年经济收入9.54万元,上缴税金0.26万元,实现利润0.83万元。80年代,用电量逐年增加,电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2000年底,购电总量2648.17万千瓦时,售电量2363.78万千瓦时,全年经济总收入764.09万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764.09万元,业务收入16.58万元,营业外收入79.6万元,利息收入12.17万元,上缴税金83.13万元,实现利润19.4万元,电费回收率达到100%,供电可靠率和设备完好率均达到95%。
1978年起,先后建起13个电业管理站,对城乡用电实行以站分片包干管理,各大队、生产队均设有用电管理员。企业内部实行“两公开、一监督、一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电价,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逐步实现了制度化、管理规范化。
表9-5-1 | 历年电业经营情况一览表 | 单位:万千瓦时、万元 |
年 份 | 购电量 | 售电量 | 总收入 | 上缴税金 |
1977 | 65.48 | 54.57 | 9.54 | 0.26 |
1978 | 82.01 | 68.34 | 14.69 | 0.44 |
1979 | 74.73 | 56.93 | 18.49 | 0.55 |
1980 | 68.83 | 57.75 | 18.25 | 0.54 |
1981 | 60.05 | 51.06 | 14.48 | 0.48 |
1982 | 70.71 | 60.78 | 18.11 | 0.54 |
1983 | 228.71 | 162.02 | 22.81 | 0.68 |
1984 | 263.26 | 209.73 | 29.53 | 0.89 |
1985 | 397.19 | 335.62 | 47.60 | 1.68 |
1986 | 582.30 | 539.92 | 64.53 | 2.08 |
1987 | 633.14 | 551.12 | 69.29 | 2.29 |
1988 | 731.43 | 640.77 | 81.69 | 2.62 |
1989 | 794.14 | 657.44 | 88.05 | 3.56 |
1990 | 878.31 | 764.00 | 98.14 | 4.02 |
1991 | 996.46 | 903.41 | 106.38 | 4.01 |
1992 | 1133.34 | 1057.26 | 124.42 | 7.92 |
1993 | 1272.60 | 1154.68 | 174.66 | 12.69 |
1994 | 1385.53 | 1289.81 | 315.61 | 30.11 |
1995 | 1427.51 | 1311.50 | 341.24 | 35.60 |
1996 | 1719.75 | 1584.88 | 371.41 | 48.45 |
1997 | 2292.50 | 2110.89 | 750.23 | 107.61 |
1998 | 2394.74 | 2205.96 | 800.20 | 106.43 |
1999 | 2423.37 | 2195.98 | 706.74 | 98.40 |
2000 | 2648.17 | 2363.78 | 764.09 | 83.13 |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