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政务微信
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华池史志>华池县史>详细内容

华池县史

归档时间:2025/3/17 17:38:17

第十一章邮政通信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0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县自先秦在长城沿线置烽燧,就有了通信建设的历史。历代为服务战争需要,境内除秦长城、直道沿线外,东西主要川道均建有烽燧。清末民初近代邮电业产生后,古老的通信手段被取代,但至40年代末,本县通信事业仍十分落后。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邮政、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年加快,尤其是改革开放近10年来,技术装备不断更新,服务领域逐年拓宽,服务质量逐步提高。2000年,邮路总长度1422单程公里,其中农村投递线路1129单程公里,干线及部分县乡邮路实现汽车运送,函件投递量达21万件,报刊发行量139万份,邮政储蓄、汇兑全部实现微机联网,城乡电话实现程控化和国际、国内直拨,无线寻呼、移动通信等高新电信技术相继开通,用户数量迅速扩大,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跨越。
  

第一节 机  构
  

历代机构
  

  中国最早的官方通信机构是驿站。秦代境内直道旁每10里设邮亭1处。1935年10月,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成立(不久改称邮政总局),下设陕北、陕甘、陕甘宁3省邮政局。同年,陕甘省邮政局在柔远设华池县邮局。次年6月在元城设赤庆县邮局。1938年2月,取消边区邮政机构,华池、赤庆2县邮局撤销,业务统归中华邮政管理,中华邮政在境内悦乐镇上堡子村“恒义和”店铺内设华池邮寄代办所,至1946年4月撤销。1938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延安通讯总站在今紫坊畔乡刘坪村设华池县业站,1946年4月改称邮局,隶属陇东邮政分局管理。次年3月,国民政府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县邮局常随县政府转移驻地。是年夏,陇东邮政分局曾随分区机关移驻境内元城,庆阳县邮局随县政府移驻境内城壕川。1949年7月,陇东邮政分局在悦乐成立华池县邮政营业处,在征兵对象内每区选1人,共5人担任邮递员。
  

共和国成立后机构
  

  华池县邮政局 1952年成立县邮电局,驻址设在柔远城东门外,有窑洞2孔,后移驻今老城街8号。1958年4月撤销,改称柔远支局,隶属庆阳县邮电局,1962年1月恢复。1970年10月,邮、电分设,成立县邮政局,归属地方政府领导。1973年10月,邮、电合并,复称华池县邮电局,隶属地方政府,1980年1月划归省邮电管理局垂直领导。1998年7月,邮、电再次分设,成立县邮政局。2000年末,内设营业、邮运班,综合办公室;下设14个邮电分支机构、1个代办所和1个服务点,有正式职工47人,临时工17人。
悦乐邮电支局 1952年初设立,称悦乐区邮政所,编制2人(话务、负责人各1人)。1953年改为邮电所,1962年升为邮电支局。1980年后负责办理温台乡邮政业务。2000年有职工5人。
  南梁邮电所 1953年7月设立,初称荔原堡邮电所,只有1名投递员,1959年改为南梁邮电所,并划归子午岭农垦局邮电局管辖,1962年3月仍归华池。2000年末有职工1人。
元城邮电所 1953年设立,初建时只有1名投递员。2000年末有正式、临时工各1人。
  东华池邮电所 1954年设立,只有1名投递员。1959年划归子午岭农垦局管辖,1962年3月复归华池。2000年末有正式、临时工各1人。
  山庄邮电所 1957年设立,有话务、投递员2人。1959年划归子午岭农垦局邮电局,1962年复归华池。2000年有职工1人。
  上里塬邮电所 1957年设立,有话务员、负责人2人。1980年后,负责王咀子乡农村投递业务。2000年末有职工2人。
  白马邮电所 1975年设立,有话务、投递员2人。2000年末有职工1人。
  怀安邮电所 1978年设立,有话务、投递、负责人3人。2000年末有职工1人。
  五蛟邮电支局 1961年设立邮电所,有话务、投递、负责人3人,驻址设在上城壕,1970年5月迁驻五蛟中街,1982年升为支局。2000年末有职工2人。
  林镇邮电所 1973年设立,有话务、投递员2人。2000年末有职工1人。
  城壕邮电所 1974年设立,有投递员、负责人2人。1980年后负责办理定汉乡邮政业务。2000年有职工2人。
  乔川邮电所 1974年设立,有话务、投递员2人。2000年有职工1人。
紫坊畔邮电所 1978年设立,有投递员、负责人2人。2000年有职工1人。
  乔河邮电所 1982年设立,有话务、投递员2人。2000年有职工1人。
  李良子邮电代办所 1955年设邮电所,驻李良子村,有投递员1人,1962年撤销。1986年10月复立,称代办所,驻址设在毛沟门,次年9月撤销,1992年恢复。2000年有职工1人。
  县城南街邮电服务点 1996年设立,驻址设在华池作业区,主要服务油田信函、储蓄业务。
  华池县电信局 1970年1月从县邮电局析出成立,归县人民武装部领导。1973年10月与邮政局合并,1998年10月再次分设,恢复电信局,归省电信局垂直领导,有职工36人,下设综合办公室、3个生产班组和7个机务机线段。2000年末设财务、综合办公室,运行维护、线路维护、营业班,共有职工34人。基层设13个代办员办理电信业务。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华池营业部 1998年7月从县邮电局析出成立,地址在县国税局一楼,隶属中国联通庆阳分公司,职工1人。主要从事130和133手机及IP卡收费销售,无线寻呼管理等业务,2000年末有职工2人。
  华池县移动通信公司 1997年7月成立,隶属甘肃省移动通信公司庆阳分公司,地址在县邮电办公大楼,编制6人。主要经营无线移动通信、传真数据、语音信箱、全球通电话、全球通WAP等多种业务。2000年有职工5人,其中,经理1人,业务员4人。
  

第二节 邮  政
  

邮 路
  

  干线邮路 1936年,中华苏维埃邮政开辟保安(今志丹县)至华池至庆阳步班干线邮路,全长164公里。1938年春季,陕甘宁边区通信总站设陇东分站,并开辟延(安)庆(阳)邮政线路,经志丹、华池到庆阳,徒步投递信件,9天一趟,至1942年2月终止。1944年10月,通信总站又开辟吴旗至东华池邮路。1946年,边区政府决定裁短干线邮路,建立网状邮线,遂将延安至太白至庆阳步班邮路改为延安至安塞至志丹至华池至庆阳步班邮路,全长206公里,并开辟了华池至曲子至环县步班邮路,全长174公里。信件由交通员步行传递,插羽毛的表示“飞速”,插火柴的表示“火速”。共和国成立后,开辟华池至庆阳至西峰邮路,全长117公里,1950年为步班,1951年为畜力班,1953年改为自行车班,1965年改为委办汽车班,1974年调整为华池至庆阳委办汽车班,1975年调整为华池至庆阳至西峰委办汽车邮路。1986年8月,开辟华池至庆阳至环县自办汽车干线邮路(逐日班),全长204公里,华池至庆阳至西峰委办汽车邮路即取消。1951年曾开办华池至庆阳对开畜力班干线邮路,全长70公里,1958年停办。
  县内干线邮路 共和国成立前,中华邮政未开辟县以下邮路,区、乡公所的信件由县政府设法输转,农村信件以捎带为主。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至1954年逐步开辟县到区政府所在地邮路,1955年至1958年先后开辟县、区到乡政府所在地邮路,共14条,全长278单程公里,全为步班。其中:华池至紫坊畔41公里,至山庄19公里,至庙巷6公里;山庄至南梁21公里,南梁至东华池14公里;悦乐至城壕15公里,至上里塬21公里,至五蛟27公里;五蛟至白马14公里,至元城27公里;元城至乔川26公里,至坪庄(糖坊咀)16公里;上里塬至王咀子17公里;城壕至定汉14公里。1958年后,自行车班逐步替代步班,先后开辟华池至悦乐、至南梁,悦乐至元城3条自行车班干线邮路,全长125公里。1962年后,自行车邮路不断拓宽延伸,1975年末县内共有自行车干线邮路10条,全长270单程公里。其中:华池至山庄至林镇至东华池,全长57公里;悦乐至李良子至五蛟至元城,全长60公里;悦乐至上里塬,全长34公里;悦乐至城壕,全长21公里;上里塬至王咀子,全长18公里;五蛟至白马,全长21公里;华池至乔河,全长7公里;华池至庙巷,全长6公里;元城至乔川,全长27公里;元城至坪庄,全长19公里。1969年2月,开辟华池至乔川、华池至南梁两条摩托车班邮路,全长102公里。至1985年末,相继开辟华池至紫坊畔、至庙巷,悦乐至乔川、至上里塬、至定汉,五蛟至白马等摩托车班干线邮路共7条,全长232单程公里。1986年后,全部改为自行车班邮路。1989年华池至乔川、至南梁改为自办汽车邮路。1998年又改为委办汽车邮路。2000年末,县内干线邮路共7条,全长294单程公里。其中委办汽车邮路3条(县城至南梁、乔川、紫坊畔),全长186单程公里,均为2日班;自行车邮路4条(林镇至东华池、李良子至上里塬、五蛟至白马、悦乐至城壕),全长108单程公里,除悦乐至城壕为每周6班外,其余3条均为2日班。
  农村投递线路 1959年至1969年,境内各邮电分支机构相继开辟人民公社驻地到生产大队投递线路。1970年贯彻中央“两报一刊投送到生产队”指示精神,农村投递线路迅速发展,投递员由公社选拔,称代办员,亦工亦农,由公社和邮电局共管。至1976年末,农村投递线路发展到52条,全长1500单程公里。1977年后,农村投递线路历经数次调整变化,2000年末全县共有农村投递线路41条,全长1129单程公里,全为自行车班。其中:2日班9条,216单程公里;3日班24条,678单程公里;4日及以上班8条,235单程公里。
  

  表11-2-1

2000年农村投递路线表

 

 

农村投递
路线起止点

条数
序号

交通
工具

班期

单程长
度公里

交换点

考核点

分类

注明

华池—张岭子

1

自行车

三日

38

13

6

自编

华池—土坪

2

自行车

三日

31

8

3

自编

华池—刘沟

3

自行车

三日

27

12

6

自编

乔河—齐庄子

4

自行车

三日

42

5

2

自编

乔河—火石沟门

5

自行车

三日

18

6

4

自编

山庄—大庄

6

自行车

二日

21

7

4

自编

南梁—白马庙

7

自行车

二日

21

7

4

自编

南梁—高台

8

自行车

二日

22

6

4

自编

林镇—四合台

9

自行车

二日

21

8

6

自编

紫坊畔—堡子山

10

自行车

四日

38

5

3

自编

紫坊畔—刘坪

11

自行车

四日

25

6

3

自编

紫坊畔—庙沟

12

自行车

四日

32

5

3

自编

紫坊畔—高庄

13

自行车

四日

28

5

3

自编

悦乐—杜河

14

自行车

三日

27

7

3

自编

悦乐—温台

15

自行车

三日

36

13

3

自编

城壕—牛家塬

16

自行车

四日

30

6

3

自编

城壕—杨寺岔

17

自行车

四日

26

8

3

自编

城壕—太阳

18

自行车

四日

27

12

2

自编

上里塬—柳树河

19

自行车

三日

22

12

5

自编

五蛟—马河

20

自行车

三日

29

10

5

自编

五蛟—刘沟岔

21

自行车

三日

31

9

5

自编

五蛟—蒋塬

22

自行车

三日

32

6

4

自编

白马—王沟门

23

自行车

三日

22

6

3

自编

白马—连集

24

自行车

三日

23

7

5

自编

乔川—黄蒿掌

25

自行车

三日

22

7

2

自编

乔川—王掌子

26

自行车

三日

32

5

3

自编

元城—龚河

27

自行车

三日

26

10

5

自编

元城—吕沟咀

28

自行车

三日

27

7

4

自编

元城—老庙咀

29

自行车

三日

24

5

4

自编

山庄—尚湾

30

自行车

二日

19

6

4

自编

白马—东掌

31

自行车

三日

23

3

2

自编

乔河—墩山

32

自行车

三日

38

5

2

自编

东华池—大凤川

33

自行车

二日

24

4

2

自编

东华池—豹子川

34

自行车

二日

35

4

3

自编

悦乐—黄大湾

35

自行车

三日

30

6

3

自编

城壕—火连湾

36

自行车

四日

29

7

3

自编

上里塬—井子塬

37

自行车

三日

23

13

5

自编

上里塬—宪塬

38

自行车

三日

25

12

5

自编

乔川—李崾岘

39

自行车

三日

29

6

1

自编

怀安—糖坊咀

40

自行车

二日

29

10

2

自编

怀安—杨坪

41

自行车

二日

27

9

2

自编


  市内邮路 1953年县邮电局开辟市内邮路1段,长1公里,设投递员1人,1958年庆华合县后改为农村投递线路。1962年恢复原市内邮路,为自行车班,设投递员1人。后逐步延伸到8公里,1985年改为2段12公里。2000年末为2段15公里,设投递员2人,负责县城22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报纸、杂志、邮件投送任务。
   

邮运设备 
  

  共和国成立前,邮运设备主要是役畜、差夫步班。役畜有骡、马、驴、骆驼。差夫步班日行程25公里,负重30公斤左右。共和国成立后,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半机械化或机械化运输工具逐步取代了役畜和差夫步班。
  役畜 1936年至1952年前,本县无自备役畜,备有草料和圈舍,接待庆阳邮政局过境役畜。
  自行车 1952年省邮电管理局分配1辆。1969年有13辆,1975年达到36辆。1976年后,邮运摩托车班开通,自行车数量逐年减少,2000年末下降为29辆。
  摩托车 1969年购幸福牌摩托车1辆,次年省邮电管理局分配幸福牌摩托1辆。1980年增至7辆,境内干线邮路全部实现摩托车班。1981年后,为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又被自行车取代,1986年末全部停运。
  汽车 1971年8月购“上海130”邮运汽车1辆。1986年购“海狮”大客车1辆,投入县内干线邮路及客运,经营半年后作价处理。1995年又购“鸿雁”17座邮运车1辆,1997年省邮电局分配小解放邮运车1辆。2000年末共有邮运汽车3辆。
  信箱 县邮电局成立初只有1个,1958年4个。1985年全县共有42个,1998年64个,2000年末110个。
  微机 1996年县邮电局开始使用微机办理邮储业务,次年悦乐支局邮储微机安装启用,1998年6月报刊发行实现全省微机联网。1999年5月县邮政局汇检微机启用,2000年末共有微机5套。
  

邮政业务 
  

  函件 1935年12月1日起,中华苏维埃邮政华池、赤庆县邮局相继实行收费制度。邮件分普通和特别快递2种,凡军事急需在军事交通线上传递的信件,为特别快递;其他信件为普通信函,红军指战员与家属往来的信件,由红军政治部或当地苏维埃加盖“红军信免贴票”戳记,免费递送,革命根据地人民贴足中华邮政邮票,可与国统区通信。当时经办函件种类有:信函、明信片、新闻纸、书籍印刷物、贸易契、商务传单、货样、平快等8种。1938年3月境内华池、赤庆2县邮局撤销,业务归中华邮政。同年4月,延安通信总站华池业站成立,办理境内党、政、军、机关团体、学校寄递的书报、新闻纸、印刷品业务和挂号业务。1939年,曲子、庆阳、华池3县业站共收发平信11372件,挂号函件1185件,平常文件6661件,书报89件。1942年3月,业站改为县政府内部通讯机关,信件、书报、包裹等交军邮部门办理。1946年4月25日,县邮局建立,重新开办信函业务。1947年为适应战时需要,边区政府决定各县邮政只设代办所,华池邮政代办所归县政府科长领导,设通讯员2人,主要传送信件。由于战事频繁,邮局经常随县政府转移驻地,以保证通信。1948年5月24日,县邮局免费收寄机关、学校、报社、公营书店及各群众团体交寄的各类邮件。如需挂号,则由机关负责人在邮件上批注“挂号”2字,加盖私章,样式挂前通知邮局备查。各机关团体免费交寄公文只限单挂,私人交寄各类邮件照旧收费。1949年县邮局办理的信函业务种类为:公文、普通信函、新闻稿件、商务传单、政治传单、印刷物、货样等8种。
  共和国成立后,县邮电局除办理平常和挂号函件外,还办理免费信函,种类有邮电部公件、电信公件、西北军邮局集中交寄的军事人员私人平信及战士证明书。1954年开办保值保价信函业务。1955年开办保价信函业务,邮寄储蓄单、存折、支票、证据、提货单和特种邮寄的外币,还可附寄书面通信,最高保价额5000元。1956年开办存局候领信函业务,候领函件手续费由寄件人交付,信箱开出及国际候领函件手续费由收件人交纳。1960年开办特挂信函业务,邮寄粮、布、油票,户口迁移证、粮食、共青团组织关系6种票证和文件。1962年8月起免费邮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统一交寄现役警士的平信和明信片,但须加盖通讯兵部制发的“免费军事邮件”三角戳记。1969年4月1日停办免费军事邮件和存局候领信函业务。1973年起各机关、企业交寄保价信函责任自负,邮局免检内件。1978年开办国际港澳函件业务。1980年开办整寄整付函件业务,同年4月6日恢复存局候领函件业务,10月恢复义务兵免费平信及明信片业务。1981年5月开办代收货价函件业务。1986年6月1日开办邮政快件业务,1998年7月1日停办。1999年5月取消“邮电公事”业务种类,增加“邮政公事”种类。
  包裹 1941年中华邮政华池邮寄代办所开办小包业务。1946年县邮局开办小包业务,每件限重1市斤,起重4市两60元(边币,下同),续重每市两加收10元。1947年1月1日改为3市斤,起重4市两150元,续重每4两加收150元。1948年11月21日起凭证免费收寄烈士遗物包裹。1949年1月1日起小包业务4市两,就地投寄1元(人民币,下同),各局互寄2元。同年5月1日起收寄晋西北、晋南邮政管理局所属各局普通包裹(每件限重20市斤)和保价小包。1952年6月,县邮电局开办收寄包裹业务。1955年开办保价包裹和快递小包业务。1970年后,随着长庆油田勘探开发,包裹量激增,当年县邮局寄递包裹0.9万件。近年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包裹寄递逐年下降,2000年0.6万件。
  汇兑 1958年9月县局、各所相继开办普通汇兑业务,10月县邮电局开办电报汇兑业务。1984年放开汇票款额限制,开始收寄高额汇款。1985年县邮电局开发汇票10710张。90年代后,各商业银行逐步实现微机全省、全国联网,邮政汇兑业务不断减少,2000年开发汇票0.97万张。
  邮政储蓄 1948年,县邮政局开始办理定期和活期2种储蓄业务,1954年停办,1987年6月5日恢复。储蓄种类有:定期、活期、定活两便、礼仪存款等。1988年开办保值储蓄,1996年4月1日停办。后又增加代发工资、代收电话费业务。2000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1046.3万元。
  邮政特快专递 1998年7月邮政快件业务取消后,根据本县位于平凉邮运干线、每日邮运班次正常的有利条件,申请开办特快专递业务。1999年至2000年末,累计收寄特快专递邮件40多件。
  

机要通信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建立机要通信组织,配有武装交通员,区、乡至村庄组织起沿途步递哨。1934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成立后设机要交通局,并在华池、赤安、庆北县设交通站。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军军邮局与边区政府机要交通局合并,成立陕甘宁边区中央政府通信站,在境内今紫坊畔乡刘坪村设华池交通站。
  1953年1月县委机关内设机要文件收发室,机要文件密级分为“绝密”和“机密”2种。1954年分为“绝密”、“机密”、“秘密”3种。1958年7月,机要通讯全部交邮电部门经办。1962年1月县邮电局设立机要通讯室,初期只办理国内和省内互寄2种机要业务,收费实行全国统一标准。1962年开办县与地区、县内互寄机要通信业务,1965年停止县内互寄机要业务。
  

报刊发行
  

  共和国成立前,中华邮政和边区人民邮政不承担报刊发行任务。1950年5月,报刊发行始由邮政部门承办,实行“邮发合一”。
  发行组织与网点 1952年6月,县上成立报刊发行委员会,邮政营业班配备兼职发行员和收订员各1人。基层邮电分支机构均开展报刊发行宣传、组织收订、投送业务。50年代后期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在农业社和农村村学、代销点建立发行站97个,后逐步取消,改由村、组代发。1998年6月,报刊发行实行微机管理,全省联网。
  邮发和收订 50年代收订发行的报刊主要有《甘肃日报》、《人民军队报》、《甘肃农民报》、《甘肃工人报》、《陇东报》及《新一代》杂志,发行量较少,至1962年全县报刊年期发量只有0.26万份。随着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报刊发行逐年稳步上升。1980年发行0.96万份,1990年1.11万份,2000年收订国内各地报纸116种,期刊54种,1.39万份。1974年至今不收订进口杂志。
  零售 1986年始由职工家属委办,1989年改零售柜台自办。1993年后逐步扩大到各基层分支机构,并增加报纸、挂历、台历业务,2000年全县零售报纸16种,期刊32种。
  

集 邮
  

  本县集邮活动初为集邮爱好者自发进行。1981年后,逐步发展成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众性活动。1982年起,县邮电局设专柜出售集邮票品。1983年5月19日至23日,县总工会、邮电局、科协、文化馆联合举办首届邮展,20多名集邮爱好者提供了1800件邮品,展出邮集16部,刻制纪念戳2枚,参观者达3000多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常务理事,已故著名集邮家赵善长先生为这次邮展题词。1986年11月7日,县邮电局印发南梁纪念馆落成典礼纪念封1枚,是本县首次印制的纪念邮品。1987年开始集邮票品预定。1989年10月1日至3日,县委机关工会举办“国庆”40周年邮展,展出邮集8部、24框,邮品192件。1993年12月24日至26日,县邮电局、老干部工作局和总工会联合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邮展。地区邮票公司、县邮电局为邮展联合发行纪念封1枚。12月26日,县第一次集邮爱好者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华池县第一届集邮者协会,选举徐治青为会长,龙登科、刘志毅、高云为副会长,刘志毅兼任秘书长,李丰荣(女)、张廷华、秦长江、许辑瑞、郭含殿、慕生成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是年底,全县会员达59人,集邮票品销售达3.3万套。1994年4月30日,县邮协决定,每周六下午为“集邮活动日”,设立活动地点,开放集邮市场,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提供邮品交换、交易场所。1996年5月1日,县土地管理局、邮协、邮电局联合举办“华池县土地集邮知识”有奖竞赛活动。有1026人参加,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0名,优胜奖100名。
  
  

  表11-2-2

历年邮政业务总量表

 

 

年份

函件
收投
(万件)

报刊
期发
(万份)

业务
总量
(万元)

业务
收入
(万元)

年份

函件
收投
(万件)

报刊
期发
(万份)

业务
总量
(万元)

业务
收入
(万元)

1950

2.70

 

0.11

 

1976

18.80

0.78

13.40

10.45

1951

3.20

 

0.22

 

1977

19.30

0.81

9.10

10.17

1952

3.80

 

0.31

 

1978

19.60

0.98

9.40

10.50

1953

3.70

 

0.28

 

1979

17.90

0.90

7.80

10.66

1954

3.50

 

0.20

 

1980

20.00

0.96

7.40

10.97

1955

4.20

 

0.22

 

1981

21.10

0.91

15.20

12.39

1956

4.10

 

0.40

 

1982

19.40

0.32

14.50

12.97

1957

5.20

 

1.10

 

1983

18.00

0.90

14.40

12.85

1958

5.50

 

1.40

 

1984

20.20

1.02

15.60

14.65

1959

6.00

 

2.30

 

1985

21.17

0.62

15.75

15.44

1960

6.20

 

4.20

 

1986

20.33

1.07

16.61

9.60

1961

6.40

 

5.10

 

1987

21.22

1.18

17.49

11.50

1962

6.80

0.26

5.70

2.78

1988

22.42

1.31

19.63

14.70

1963

8.03

0.11

5.10

3.78

1989

29.76

0.94

20.91

17.20

1964

7.10

0.23

4.30

5.08

1990

27.73

1.11

24.11

13.80

1965

7.40

0.24

3.60

4.79

1991

22.79

1.10

48.01

27.06

1966

8.40

0.15

4.70

5.44

1992

21.69

1.22

51.27

30.70

1967

6.70

0.11

3.90

4.37

1993

17.36

1.22

61.72

39.38

1968

7.30

0.17

3.80

3.22

1994

18.26

0.94

92.23

20.90

1969

17.40

0.31

6.26

4.98

1995

22.71

100.72

100.86

31.10

1970

20.60

0.60

8.15

6.16

1996

22.95

92.03

154.92

38.00

1971

29.20

0.66

11.20

10.63

1997

20.00

113.00

259.09

49.00

1972

34.20

0.41

8.10

12.03

1998

19.00

138.00

257.41

60.80

1973

32.50

0.58

9.50

10.76

1999

22.70

136.70

231.50

75.00

1974

28.30

0.71

8.70

11.08

2000

21.00

139.00

416.00

115.00

1975

23.10

0.73

13.30

10.03

 

 

 

 

 

  注:1995年起报刊期发项目改为报刊累计发行份数。
   

第三节 电  信
  

  共和国成立前,境内电信事业处于空白。1950年首开有线电话,1962年始有人工收发报机。1993年程控交换机开通使用,结束了“摇把子”电话历史,实现国际、国内直拨。1996年后县城和部分乡镇相继开通无线寻呼、移动无绳电话,电信事业开始迈上现代化新台阶。2000年,全县19个乡镇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并建成以光缆为主的农话传输网络。“杆线到村”工程的实施使电话由城镇开始向农村普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ATM宽带网、帧中继(FR)网,也正在筹建之中。
  

电 报
  

  1952年开办电报业务,1962年县邮电局安装人工收发报机1台。1963年开通华池至西峰明线人工报路,当年收发电报1100份。1965年开通华池至西峰无线短波报路,当年收发电报1560份。1986年始使用55型半自动电报电传机,当年收发电报2140份。1993年更换为中英文桑达电传机,2000年全部更换为传真机收发。电报业务种类:1958年有防空、天气、水情、事故、军政、新闻、普通、公务等8种;“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时期,开办过“钢铁电报”、“粮食电报”、“整社电报”、“购销电报”和“生活电报”等;1963年2月15日取消以上5种电报业务,恢复开办公益、电汇2种电报业务。
  

电 话
  

  有线电话 
  长途电话 1950年9月西峰镇电信局架通华池至庆阳长话线路,本县首开明线电话,1953年开通华池至西峰明线电话。1961年11月首开华池至西峰单路载波话路1条,载波设备开始用于长途通信。1970年开通华池至西峰载波话路1条。1983年高十二路载波机开通使用后,增开华池至西峰载波话路1条。至1985年末,本县共安装B845C、B846C、B847C等型号的载波设备共4席,容量4路,实用3路。1992年开通2M305型低十二路载波机进行长话转接。1996年长途光缆工程华池至庆阳竣工后,开通SDH数字传输系统和PCM数字脉码调制设备,并在HJD04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上直开华池至西峰数字中继共30条话路。1998年增置SP30BM程控交换机后直开西峰2个2M中继60条话路,直开庆阳30条话路。2000年末,华池至西峰数字中继扩容至6个2M共180条话路,直开庆阳2个2M中继共60条话路。
  市内电话 1953年安装交换机1席20门,用双铁线架设线路,配线20对,实装用户单机16部。1962年安装百门交换机1席,用户单机48部,后又更换为200门交换机,用户单机达到188部。1992年安装HJ04型纵横制交换机1席,共2000门,市话线路电缆对数2000对,先后安装用户单机1360部,实现国内、国际直拨。1996年更换为HJD04数字程控交换机,共2048门。1998年又购置SP30BM程控交换机1席2000门,使市话交换机容量达4048门。同年进行市话扩容改造工程,共新增5个交接箱,使主杆电缆达6.9皮长公里,共4800对,配线电缆达22.7皮长公里,共4800对。2000年末全县市话用户单机3400部。
  农村电话 1956年架通县城至乔河、悦乐、南梁、林镇、东华池,悦乐至李良子、五蛟、怀安、元城等农话线路共135.64杆公里,当年县内4个区公所、5个乡政府通电话。次年新挂和加挂县城至庙巷、悦乐、山庄、南梁,南梁至紫坊畔、白马庙,悦乐至城壕、定汉,李良子至上里塬,元城至鸭子咀等农话线路159.44杆公里,其中:新挂113.47杆公里,加挂45.97杆公里,通话乡数增加到13个。1958年至1961年农话线路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相继架设部分公社至生产大队的电话线路,期间架设五蛟至白马(王沟门),怀安至坪庄(糖坊咀)线路。1962年农村电话复交邮电部门管理,对线路进行拆并调整,公社至大队的线路因质量太差无力改造被拆除,农话线路一般只通到公社所在地和一些重点单位,年末全县农话用户50户。1972年开通县城至悦乐载波话路。1973年开通县城至五蛟单路载波话路。1980年后,相继新架恢复上里塬至王咀子,悦乐至李良子,县城至庙巷、温台,城壕至定汉等5条农话线路,1982年末农话用户142户。1983年至1990年建成全县明线传输系统,用户169户。1999年农话光缆工程全线竣工,19个乡镇22个交换点全部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电话用户达897户,2000年末1941户。
  无线电话
  无线寻呼 1996年3月开通县城无线寻呼,年末有寻呼机59户,1998年4023户,2000年末7019户。
  移动电话 1997年10月开通县城移动无绳电话,覆盖面15公里,有手机23部,2000年末1500部。同年6月开通无线市话,年末“小灵通”手机180部。
  

  表11-3-1

历年电信业务量统计表

 

 

年 份

长途业务总量
(元)

本地电话业务总量
(元)

电报收发量
(份)

完成业务总量
(元)

1970

18532

25861

2879

93250

1971

19864

27642

2100

94479

1972

20815

28941

3542

98416

1973

22298

31363

5069

107382

1974

23452

33062

6251

112733

1975

24169

33698

6594

118667

1976

25803

35874

7513

123612

1977

26041

36931

7226

135837

1978

27213

48796

7638

145748

1979

27460

52134

7482

156718

1980

27810

69538

7281

174132

1981

28580

91247

7395

191545

1982

28796

121358

7537

214530

1983

29525

185931

7741

235983

1984

30752

272959

7625

353975

1985

33477

284332

7354

389373

1986

42181

293126

7206

420522

1987

48509

305340

7164

475191

1988

64031

321410

7034

487213

1989

89614

327970

6952

500573

1990

107575

345231

6578

556193

1991

219583

359616

6479

604557

1992

344114

366955

6213

657128

1993

421238

378304

6012

821411

1994

496040

390142

5990

912679

1995

539174

406255

5892

981375

1996

599083

423183

5766

1022266

1997

530682

821549

4069

1894625

1998

471293

1150673

3290

2096078

1999

408294

1372819

2281

1823447

2000

882563

2262647

2032

3250371


   

电信设备建设
  

  长话线路 1950年9月架设华池至庆阳杂径铁线长途线路1条57.77杆公里,1955年改建时增挂4.0铁线1对。1966年改为大号弯脚杆路,挂4.0维护线1条。1975年维护线改为双线回路,更换部分杂径线条,增挂4.0铁线3对。1984年杆面由弯脚改为4线担,挂4.0铁线和3.0铜线各1对。1996年改架为10芯光缆,原铁铜线拆除。
  农话线路 初为木杆,全部采用4.0或3.0铁线。1973年至1974年县邮电局自制水泥杆,更换了部分木杆。1996年起又将水泥杆逐步更换为木杆。并将铁铜线更换为10芯光缆,至1999年全线竣工,总长度146皮长公里。
  交换设备 1953年安装长农合一交换机1席20门。1958年安装会议电话设备1台。1961年安装B845c型单路载波机1部用于长途通信。1972年至1973年先后安装CD-1型单路载波机2部用于农话线路,1972年至1975年更新南梁、乔川、怀安邮电所交换机各1席30门。1978年9月县邮电局购置晶体管会议电话双向扩大器15部,配备各支局、所使用。同年12月安装24路晶体管会议电话汇接台1部。1985年末共有B845c、B846c、B847c等型号的长话单路载波机4部,农话单路载波终端机(B845c型)10部,农话交换机共460门,实占215门。1992年安装2M305型低十二路载波机1部。1993年悦乐邮电支局安装HJDO4型程控交换机1席128门,同年山庄、林镇、东华池、南梁邮电所由集线器代替原磁石交换机。1994年,县局安装HJDO4程控数字交换机2000门。1996年长途电话开通SDH数字传输系统和PCM数字脉码设备。同年城壕、上里塬、乔河、紫坊畔、五蛟、白马、怀安邮电所安装集线器代替磁石交换机。1998年县电信局增置SP30BM程控交换机,次年19个乡镇22个交换点全部安装SP30BM数字程控交换机,2000年末农话交换机容量3072门。
  电报设备 1962年安装人工收发报机1部,1965年安装15瓦短波发讯机2部。1986年购置55型半自动电报电传机1部,1993年购置中英文桑达半自动电传机1部。2000年末更换为传真机收发。
  移动通信设备 1997年7月,县移动公司投资200万元,在县电信局建成移运通信机房,安装BTS设备1套,并在院内左侧建成发射塔1座,高69米,覆盖半径15公里。2000年投资400万元,先后在元城、悦乐建成通信机房2个,发射塔2座。同年联通公司投资360万元,分别在县医药公司院内、悦乐镇建机房2个,发射塔2座,塔高均为69米,覆盖半径10公里。
  其他设备建设 1990年省邮电管理局投资149万元,修建华池通信生产大楼,1991年7月竣工使用,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专用通信网
  

  长庆油田 1970年长庆油田单位进入境内,通信以临时线路为主,部分单位安装使用地方电话。1972年始架设专用电话网,至1974年先后架设华池至庆阳通讯明线55杆公里,华池至吴旗69.5杆公里,新堡桥至东华池63.1杆公里,东华池至各职工“五·七”农场31.6杆公里。1976年后,油田通信设施开始定点安装。1980年,增建华池至庆阳通讯明线54.24杆公里。1982年至1983年,分别建成城壕至各井站、场,悦联站至108站通信线路67.1杆公里。1984年10月成立华池通信站。同年,安装华池至庆阳2M305十二路载波机1部对开。1985年安装华池至吴旗2M305十二路载波机1部对开,架设悦联站至元城油田基地通信线路50杆公里,并在新堡设通信点,安装905型200门自动交换机1席。1986年至1994年用四路明线载波,200门磁石交换机,用户单机100多部。华池作业区1992年起使用地方电话;1993年10月,建成打扮梁微波通讯塔。1995年1月起采用微波传输,并与西安市(029)联网。1998年,架设南梁街道至南梁作业区通信光缆4.5公里。2000年,长庆局投资146.5万元,将境内部分通信明线改装为光缆线路,总长58.6皮长公里。是年底,油田在县内共架设通信主干线6条,363.4杆公里,载波线路39路,交换机容量500门,用户单机400多部。
国有林场 华池林业总场及下属各林场通信使用地方电话,另备无线电台应急。1986年豹子川、大凤川石油农场移交林业总场后改建为2个国有林场,次年总场自备杆线,县邮电局帮助其架设东华池至豹子川12.6杆公里,东华池至大凤川7.4杆公里线路。1996年光缆工程建设时,总场因财力问题未进行改造,原线路废弃,电话中断。
  防汛 1992年起在县广播电视局、水利局各安装专用电话1部,对外公布号码,电信局保证其线路畅通。
  气象服务 1999年县气象局租用县电信局线路1条,开通气象声讯服务121电话。
  

 

终审: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