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3080100001235 | 发布机构: | |
| 生效日期: | 2023-08-01 | 废止日期: | |
| 文 号: | 所属主题: | 统计信息 |
2023年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议精神,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步推进“1234”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一黑一绿一红”特色主导产业开发和“一城一镇一园”建设,持之以恒抓项目建设,多措并举促工业发展,多点发力推消费恢复,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拓存量创增量,全县经济运行整体呈稳中向好态势。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18亿元,增长9.7%,高于调度目标增速(6.5%)3.2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四。
2.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2亿元,增长5.2%,低于调度目标增速(7.5%)2.3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七。
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3.34亿元,增长10.3%,高于调度目标增速(7.0%)3.3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六。
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83亿元,增长8.1%,低于调度目标增速(8.5%)0.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三。
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高于调度目标增速(6.0%)3.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六。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647.6万元,增长13.8%。原油产量完成193.35万吨,较上年净增16.32万吨,增长9.2%。
6.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69亿元,增长28.0%,高于调度目标增速(5.0%)23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三。
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3.9%,高于调度目标增速(12.0%)41.9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一。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2亿元,增长5.3%,低于调度目标增速(11.0%)5.7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三。
9.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64.5万元,占全年调度目标(172.6元万,增长13.0%)37.4%(上年同期无数据,不能计算增速)。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229.8元,增长6.9%,高于调度目标增速(6.5%)0.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二。
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950.5元,增长7.4%,低于调度目标增速(8.2%)0.8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七。
1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899人,占全年调度目标(1230人)73.1%。
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1亿元,增长15.7%,高于调度目标增速(8.0%)7.7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六。
(二)入库情况
1.“四上”企业入库。至6月底,全县统计调查单位在库43户(工业9户、建筑业13户、商贸13户、房地产6户、服务业2户),其中,今年新入库建筑业企业2户。
2.投资项目入库。至6月底,全县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和房地产项目58个,在库剩余投资额176.62亿元;新入库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2.37亿元。
二、运行特点
(一)经济总量继续增大。从经济总量看,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18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6.2亿元,稳居全市第三,与第二的环县由上年同期相差11.64亿元缩小到差10.74亿元,总量占全市总量13.3%,较上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从不变价增速看,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7%,较一季度提升1.7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由上年同期的1.7:84.3:14.0调整为1.6:84.4:14.0,第二产业比重在居高不下的基础上又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一是夏粮有所下滑。夏粮(小麦)播种面积3.29万亩,下降4.2%,产量5859.27吨,下降8.7%,夏量单产177.9公斤,较上年下降8.8公斤;蔬菜产量3857.35吨,增长10.0%;瓜果产量891.6吨,下降1.8%;食用菌产量909.2吨,增长62.4%。二是畜牧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大家畜存栏2.19万头,增长4.1%;猪存栏2.8万头,增长0.4%,猪出栏2.05万头,增长3.5%;牛存栏1.84万头,增长4.7%,牛出栏0.39万头,增长8.4%;羊存栏23.71万只,增长8.2%,羊出栏3.66万只,增长14.5%;家禽存栏19.22万只,下降0.5%,家禽出栏10.02万只,增长6.8%。禽蛋产量215.1吨,下降1.6;绵羊毛产量109.52吨,下降10.9%;牛奶产量2023.8吨,增长110.8%。
(三)工业生产整体企稳。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9.4%,其中,地方规上工业增长13.8%。原油产量达到193.35万吨,较上年同期净增16.32吨,增长9.2%,采矿业作为主导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持续增强,拉动生产总值增长6.6个百分点。
(四)第三产业增势较好。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83亿元,增长8.1%,较上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51亿元、0.34亿元、0.78亿元、1.15亿元、0.72亿元、0.47亿元、3.74亿元,分别增长16.7%、30.3%、12.3%、5.9%、7.0%、4.2%、3.6%。非营利性服务业在三产中的占比高达45%,但上半年仅增长3.6%,拉动三产增长1.7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拉动欠佳。
(五)投资增速恢复向好。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9%,较一季度加快46.6个百分点。分规模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增长54.6%,5000万元以下项目增长31.4%,房地产项目增长90.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87.6%,第二产业下降67.5%,第三产业增长89.7%。从已完成投资额占比看,重点交通类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全部完成投资额高达83.9%,其他项目仅占16.1%。
(六)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2亿元,增长5.3%,较上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看,批发业零售额1.86亿元,增长5.1%,较上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零售业零售额2.45亿元,增长4.7%,较上年同期增长2个百分点;住宿业零售额105.8万元,增长8.5%,较上年同期增长7.7个百分点;餐饮业零售额4996.5万元,增长9.0%,较上年同期增长6.1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居民实现零售额3.64亿元,增长5.3%;农村居民实现零售额1.18亿元,增长5.2%;农村低于城镇0.1个百分点。
(七)居民收入增长趋稳。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229.8元,较上年同期净增1305.8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950.5元,较上年同期净增410元,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增速逐步恢复到疫情前增长区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3.40:1(农村为1),较上年同期缩小0.01个百分点。
(八)财政收支持续增加。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亿元,较上年净增0.31亿元,增长15.7%。其中:税收收入8328万元,增长20.6%;非税收入14811万元,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0亿元,增长30.5%。财政八项支出8.03亿元,增长32.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0.2%,公共安全支出增长35.4%,教育支出增长26.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1.0%,卫生保健支出增长62.8%,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09.9%,城乡社区管理事务支出增长92.5%。
三、存在问题
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整体稳中向好,但是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县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定,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仍有难度。
(一)农业生产基础发展薄弱。一是种植业趋于瓶颈。我县种植业占第一产业75%左右,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13万吨以上,但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粮食生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中低产田面积大,抗灾能力弱以及种植业利润低等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扭转。二是畜牧业发展不如预期。在种植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主要依靠畜牧业拉动第一产业增长,但是,近年来受畜牧业价格波动、养殖技术、资金扶持、饲草价格上涨和新冠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养殖大户和散户均不同程度缺乏信心,导致全县畜牧业增势不明显。
(二)工业生产过度依赖原油。一是原油价格大幅下滑。今年以来,原油价格一路走低,上半年原油累计价格3928元/吨,较上年下降862元/吨,原油产值完成77.08亿元,下降7.8%;虽然原油价格指数也在下降,增加值增速能完成调度目标,但是原油产值下降,使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难以完成调度目标总量。二是地方规上工业企业贡献小。从地方规上工业增加值看,上半年完成2647.6万元,增长13.8%,增速高于调度目标(6.0%)7.8个百分点,但是对第二产业支撑明显不足,仅仅占第二产业0.4%。
(三)服务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劳动工资占比过大。我县劳动工资核算长期占第三产业“半壁江山”,呈现出“稳工资,就是稳三产”的不合理现象,今年,根据政策要求,将绩效奖的三分之二每月均摊发放,对当前来说,将会保障第三产业稳定增长,但绩效奖每年无增幅,明年以后对三产拉动能力逐渐减弱。二是其他行业增势缓慢。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和营利性服务业等五个行业略好于上年同期,金融业较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从基础数据看,支撑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服务业企业(三力公司)营业收入与上年持平,相对无拉动作用;存贷款增速分别增长11.3%、10.4%,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4、30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核算贡献减小。三是规上服务业在库企业少。规上服务业涉及9个行业门类31个大类,目前我县在库的规上服务业企业仅有2户,无法全面反映全县服务业经济发展状况,第三产业核算缺乏有效支撑。
(四)建筑业企业“经营难”问题突出。至6月底,全县在库建筑业企业13户,上半年建筑业产值完成2.11亿元,下降8.6%。去年以来,住建部门大力挖掘培育县域资质内建筑企业,积极培育入库4户,从县外转入3户,充分发挥了部门职责,但是新入库和县外转入企业经营状况欠佳,量变未能引起质变,建筑业产值呈现负增长,较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对增加值核算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五)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一是重大项目影响突出,项目库存补给不足。全县在库项目58个,剩余总投资176.62亿元,重大交通类项目剩余140.4亿元,全县剩余投资总额的79.5%,其他项目剩余总投资额36.22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入库项目仅有4个,计划总投资额2.37亿元,从长远来看,新入库项目少、入库投资额低,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储备库支撑不足,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退库后,投资运行将呈现断崖式下滑态势。二是在建项目支付滞后,导致统计账实不符。由于资金困难、垫资等问题,财务账上难以及时反映项目建设实际形象进度,无法提供国家统计局查询所需支付凭证,影响了全县投资统计进度。
(五)城乡居民增收难度较大。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城镇居民增收对工资性收入依赖程度偏高,主要靠政策性措施推动,若无国家和地方政府增资政策的支持,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农村居民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因缺乏技能无法满足报酬较好的技术行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就业困难和劳动报酬较少。二是经营净收入增长受限。经营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体来源,其增长依赖于农产品价格和农资价格,受信息不畅、种养技术偏低、农资价格上浮等因素影响,农民很难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盲目跟风加剧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特别是以互联网经济为特点的“三新”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实体经济空间,二三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与日俱增。
四、抓促建议
下半年,各乡镇、各部门从全县全局出发,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练好内功、站稳脚跟,抓紧补短板、锻长板,确保如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产方面: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现代农业模式,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型。抗稳粮食安全责任,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完善田间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因地制宜推广优良品种,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应。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强化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为秋粮生产保驾护航,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挖掘食用菌发展潜力,不断健全完善食用菌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等重要环节,紧盯食用菌反季节生产和“南菇北移”的市场趋势,利用气候和草木腐菌原料丰富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一产注入新动能。夯实畜牧增长基础,围绕羊、牛养殖,抓好“百公里”肉羊、肉牛产业示范带建设,扩大牲畜存栏量,加快出栏频次,确保畜牧业高速增长。
二产方面: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强“黑”色产业,做大“绿”色产业,推动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强抓原油产能,稳工业“基本盘”。要继续加大与油田企业衔接力度,密切关注原油价格和国家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努力化解油田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价格处于不可逆的下滑趋势下,要确保原油产量稳定增产,力争原油产值正增长,为全县经济增长发挥“主引擎”作用。严抓地方工业培育入库,增工业发展后劲。要紧盯石油伴生气产业链,石墨产业链,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风电、光伏产业链,再生资源产业链等五链做文章,深入研究政策导向,用活扶持政策,逐企调研、分企施策、引育结合、强化调度,着力破解工业企业周转资金、应收账款、产品销售等难题,确保新能源企业尽早达标入库。狠抓建筑企业经营,补工业生产短板。要加大调研力度,准确掌握全县建筑企业经营情况,充分发挥管理和指导作用,切实为建筑企业解决经营中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协调解决欠款和承揽工程等困难,减轻企业压力。加快现有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全县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同时督促指导企业及时准确、不重不漏上报产值数据,切实扭转建筑业产值增速和建安增速双下降的被动趋势,为第二产业平稳增长奠定基础。
三产方面:抓主导行业,要牵住非营利性服务业这个大头,落实各项增资、福利政策,强化职工工资管理,创新探索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确保全县从业人员工资平稳增长。抓重点指标,要持续抓好消费信心不振这个弱项,深入挖掘市场潜力,精准施策、高效服务,出台相关支持、补贴政策,减免相关税费,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有效扩大消费规模,提振市场信心,学习“淄博经验”,切实点旺消费的烟火气。力争全县批、零、住、餐销售额(营业额)持续提升。抓关键领域,要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锦绣华府、山水国际等商住小区的商品房销售情况进行巡查跟进。加强市场分析研判,协调做好商品住宅价格备案审批及销售监管工作,确保商品房销售面积快速增长。抓新型指标,建议发改部门牵头,工信、商务、科技、文旅等部门配合,全面摸底、培育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使其尽快达标纳统,营利性服务业5项指标面临“无企业支撑,数据下降明显”的突出问题,在加大企业培育力度的同时,强化部门间沟通衔接,确保县级与市级部门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增强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要持续推进“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的机制,把抓项目促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抓当年新建项目开工纳统。建议定期召开项目抓促工作会议,各项目单位早谋划、快行动,经常深入项目工地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项目落地未开工纳统中的困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快今年新落地未开工和已开工未纳统项目的协调督导力度,力争早开工、早达标、早纳统,做到应入尽入,应统尽统。二是抓全县在库项目建设进度。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一对一”跟踪服务,“点对点”破解难题,以全方位、全天候、全周期的优质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全力推动在库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投资总量稳中有增,回归高位运行。特别是要紧盯打庆高速路、G341和合水(太白)至华池公路等重大项目,同时抓好14个在库未形成有效投资量的项目。
财政收入方面:加强分析研判,有序开展征收入库,深挖税源潜力,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尤其加强对房地产行业、建安行业、资源类企业(油田)管控,努力拓展新财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一是优化创业环境,加强扶持引导。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残疾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夯实劳动保障工作基础,打造便捷有用的劳务信息平台,促进就业的稳定性。二是强化全方位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的创业能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养适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三是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产品生产方式,从经营农业品牌出发,结合地域气候、土壤、水质等条件,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具有特色的农特产品品牌,加速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发展现代种养业同时,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加强“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物流等行业,打造自有品牌,让农产品抱团取暖“上网”销售,拓宽销售渠道。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