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政务微信
关怀版

华池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归档时间:2025/5/29 10:55:50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82700001203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06-05-25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五年规划

华池县林业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06-05-25 浏览次数: 【字体:

第一章  基本情况

华池县辖15个乡镇111个行政村,人口13.1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2万人。总土地面积566.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9.66万亩,林业用地320.222万亩。全县活立木蓄量为246.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6%。

县林业局下设林技站、果树站、管护站、退耕办、林木种苗站、病虫害防治站、森林派出所,9个基层林业工作站,3个苗圃,现有林业干部职工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7人。

2005年,全县林业总产值2210.14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7%,为全县的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5元。

第二章  “十五”林业产业建设简要回顾

一、“十五”林业产业取得的主要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全县围绕实施五大林业生态工程,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思路,以大地增绿,群众增收为目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坚持不懈地实施了林果、种苗花卉、森林旅游和草畜产业开发等“四大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林果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我县发展林果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县政府立足优势,明晰思路,完善规划,促进林果业大发展,林果业规模化、区域化、系列化初步显现。截止到…(或截至…)十五”末,全县各类果树总面积6.58万亩(果园面积4.4万亩),其中苹果园0.8万亩,杏5.36万亩(杏园面积2.88万亩),其它树种0.42万亩。建成苹果千亩乡3个,十亩以上大户60多户。2005年果品总产量达到1.26万吨,总产值达到1702.2万元。形成以上里塬、城壕乡为主的红富士苹果基地,以柔远镇为主的鲜食杏和悦乐镇、五蛟乡、城壕乡、元城镇、乔川乡仁用杏基地,以上里塬、王咀子为主的核桃、花椒基地,果品生产逐渐向优势区集中。

(二)种苗花卉产业格局形成。随着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和社会需求的增长,全县苗木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苗木基地0.162万亩,苗木年生产能力3000万株,产值200万元;种子基地0.1万亩,年种子生产能力0.5万公斤,年产良种0.1万公斤;培育树种达10多个品种;花卉生产面积60亩,花卉企业2个,年交易额60余万元。国有苗圃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把发展苗木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初步形成了以国有苗圃为骨干,集体、个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苗木花卉产业化发展格局。

(三)林产品加工业效益逐年攀升。“十五”期间,我县坚持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拓宽林产品加工领域,把产加销融为一体,把贸工农有机结合。全县现有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20多户,基本形成了果品、木制品和林区特色产品三大加工体系。果品加工以杏为主,2005年加工产量0.05万吨,产值300万元,实现利税29万元。木制品加工以小型加工摊点为主,产品有10多个品种,年实现产值180万元。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发展采集业和特色产品加工,已生产开发出酒类、保健品、黑木耳、白瓜籽、黄花菜、羊肚菌等加工产品10多种,年产值400多万元。

(四)苗圃、育苗基地经营收入稳步增长。苗圃、育苗基地坚持“以苗养圃,合理开发,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稳步增加职工收入。2005年多种经营纯收入达到5.2万元,比2000年增长1.5倍,生产承包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比2000年提高了2000元。

(五)森林资源旅游开发步伐加快。全县大力开发林区人文和自然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目前全县1处省级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年收入6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慢,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和利用跟不上。

(二)林果业发展不平衡,基地规模小,产地分散,产后环节薄弱,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果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

(三)种苗花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常规品种多,名优风景绿化苗木和花卉苗短缺。

(四)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加工规模小,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森林多种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第三章  林业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林业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四大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大地增绿、职工增收、农民致富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创新运行机制,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全面加快全市林业产业建设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奋斗目标

到2010年,全县林果业面积达到10.1万亩,建成0.5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年果品总产量达到0.8万吨,果品年贮藏能力达1000吨,果业总产值1580万元;种苗花卉产业育苗基地达到0.3万亩,年产值300万元;种苗花卉产业绿化、美化基地达0.3万亩,年产值450万元;良种采种基地达0.2万亩,年产值达160万元。森林旅游再续建1处省级森林公园,年森林旅游人数达到5万人(次),旅游业及相关产业(运输、餐饮等商业服务业)收入达到100万元;林产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户,林产品企业年总产值达到500万元,实现利税60万元;全县林业产业到2010年实现年产值3090万元,比2005年增长40%。

三、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森林资源、林木林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基础,准确把握市场要求和产业发展导向,合理培育、保护和开发森林资源,实现环境改善、经济增长、农民增收。

(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原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优势和林业资源优势,超前规划,规模发展,集约经营,做大做强。

(三)优质高效,突出发展原则。选择一批具有资金优势、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的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培养,使其成为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突出特色产品开发,创优质名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业经济效益。

四、建设布局

经济林产业,重点发展杏、苹果、大枣、核桃以及葡萄、李子、桃等小杂果。中南部塬面、川道重点发展优质苹果,形成相对集中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山区退耕还林地大力发展仁用杏、大枣、花椒等经济林;城郊周围发展鲜食葡萄、李子、桃、杏等。

种苗花卉产业,以现有育苗基地和花卉基地为龙头,重点发展优良乡土树种、风景绿化树种和高档次花卉品种,建立1—2个高标准种苗示范基地和花卉生产基地。

森林旅游产业,对现有的1个森林公园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扩大客源,并积极做好省升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申报工作。

林区种养加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特色产品开发为重点,创新发展机制,全方位开辟就业门路,增加林农收入。

第四章  重点建设项目

一、经济林果业

(一)苹果基地建设项目:新栽优质苹果0.5万亩,科学管理现有苹果园0.8万亩,到2010年,在全县建成1个5000亩苹果基地。全县苹果园达1.3万亩。到2010年建成0.5万亩无公害苹果基地,苹果产量达到0.8万吨,产值800万元。

(二)万亩优质杏基地建设项目:新栽杏树2.9万亩,管理改造现有杏树5.36万亩。到2007年,在全县建成1个万亩杏基地。到2010年,全县杏产量达到0.6万吨,产值600万元。

(三)苹果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项目:2006—2007年在悦乐镇建设苹果种苗木繁育基地20亩,实施组织技术,年繁育优质无毒苗木20万株。2008—2010年,在全县发展优质无病毒苹果园0.5万亩。

(四)核桃基地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建成核桃基地0.2万亩。

(五)苹果贮藏体系建设项目:在上里塬、悦乐苹果主产区建50吨以上简易贮藏库10座,贮果量500吨以上,贮藏库1座,2010年,全县苹果贮藏量达到1000吨。

(六)杏制品加工项目:在华池县凤川白瓜籽有限公司现有加工能力基础上,扩建加工车间及库房,新上蒸汽烘烤、真空包装生产线,成立新产品研究所和中心化验室,每年开发新产品5—7种,使杏产品年加工量提高到200吨。

(七)农村果品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项目:在果品主产区里塬乡建农村果品专业合作组织1处。

(八)农民技术人员培训工程项目:“十一五”期间组建科技培训基地15处,培训各级技术干部及果农1万人,每年0.2人。

二、种苗花卉业

(一)种苗产业

充分发挥国有林场、苗圃林木种苗培育基地的主渠道作用,以现有育苗基地为龙头,重点发展优良乡土树种、绿化美化树种,筹建悦乐高标准种苗示范基地,到2010年基地规模达到0.3万亩,其中育苗基地0.108万亩。

——良种基地  新建良种基地2处2000亩,其中:杏树良种基地1000亩,油松良种基地1000亩,建晒场600平方米、烘干机房100平方米、检验室50平方米、种子精选室40平方米、种子库50平方米、种子园1200亩、职工住房10间,购种子检验设备1套、种子运输车1辆、种子精选设备1套、干燥设备1套。

——优良乡土树种繁育推广  新建小叶杨、山杨、杜梨、文冠果、白蜡、旱柳、椿树、侧柏等优良乡土树种繁育基地各20亩。

(二)花卉产业

重点发展高档、优质、名贵花卉及园林绿化品种,建立一处高标准花卉及园林绿化生产基地;到2010年花卉基地达到0.3万亩。

(三)科研与推广

——华池县优良珍稀树种繁育推广  对漆树及栾树的种子育苗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建立苗木繁育基地,将子午岭林区优良珍稀树种漆树和栾树进行扩大繁育,各育苗100亩,共计200亩,生产优质苗木200万株。建立丰产示范林各1000亩,对其丰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总结出漆树和栾树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推广栽植各0.45万亩,共0.9万亩。综合应用各项造林实用新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

——国内优良树种引进筛选中试基地建设  规划以悦乐标准化苗圃为基础,建成20亩新品种引进中试苗木基地,“十一五”期间引进新品种20种,筛选出5种适合华池发展的新品种,育苗推广10万株。

——现代化林木育苗技术推广  以组培育苗和设施育苗为主,以当前主要的优良绿化造林树种快速育苗技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组配和设施育苗技术研究。新建现代化日光温室600平方米,植物微繁室50平方米。研究总结出5种主要优良树种快繁育苗技术,达到年产苗20万株的生产能力。

三、森林旅游业

南梁、东华池、大凤川红色旅游开发:计划在东华池抗大七分校旧址修建革命纪念馆,维修宋代砖塔及花池等景点,建综合服务楼一幢,配套度假、住宿、餐馆服务设施;建大凤川烟雾沟垂钓中心1处面积20亩,购置休闲垂钓设备,投放鱼苗10000尾。另外,开发水面30亩,建水上游乐园,购置游船、汽艇等娱乐设施;大凤川七七0团旧址修建革命文物陈列馆,对现存的石窑洞进行加固维修,处理窑顶,加固墙基。同时,建综合服务楼1幢;恢复维修练兵场、哨兵台遗址,修缮附近的历史人文景点,恢复原貌,并配套住宿、服务设施;修筑东华池至大凤川烟雾沟15公里柏油公路,绿化道路,使两景点与南梁革命纪念馆有机结合连成一条红色旅游线;建“烟雾沟森林宾馆”一幢,解决餐饮服务设施。同时建狩猎场1处;在大凤川林场建动物园1处,引进梅花鹿、孔雀等动物。该项目建成共需投资2800万元,通过5年的建设,2010年投入使用,预计年接待游客6000人以上,年实现产值60万元。

四、种养加产业

(一)商品用材林基地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1万亩速生商品用材林,其中欧美107杨0.5万亩,日本落叶松0.5万亩,按年限分2006年0.2万亩,2007年0.2万亩,2008—2010年0.6万亩。总需投资100万元。项目建成经济效益可达2800万元,其中日本落叶松1500万元,欧美107杨1300万元。

(二)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加工:计划用2-3年的时间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500亩,发展侧柏叶、甘草、穿地龙等,总产量达到50万公斤,总投资45万元,项目建成后,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万元。

(三)种草养畜科技示范园:在悦乐镇新堡草畜园区计划引进优良、高产、适口性好的新品种草,建立万亩种草基地,建成规范化养殖点20个,引进早胜牛、良种肉牛、羊、梅花鹿等,继续推动全县獭兔养殖规模化发展。建一个大型现代化综合饲料加工厂和肉联厂,修氨化饲料坑50座。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税450万元。

(四)林产品综合加工

——玉米、洋芋淀粉加工:组建淀粉加工企业、生产专用淀粉、面粉,年收购原料2000万公斤,加工淀粉600万公斤,实现产值2400万元,利税240万元。

——山野菜及食用菌加工:扩建华池县子午岭珍有限责任公司。回收林区黑木耳、地耳、贡菜、羊肚菌等野菜,采取脱水、消毒、分级处理,提高加工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申请注册商标,开发市场。

(五)矿泉水开发建设项目:华池县神龙山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扩建生产线,配置扩泉水罐装系统及消毒设施,购买运输冷藏车1辆,扩建加固泉眼3处,生产车间1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深入调查研究,对各自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布局、重点及措施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制定一个系统科学、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产业发展规划。要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真正把产业开发工作抓在手上,经常深入第一线,着力解决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快发展步伐。要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县上把产业开发的任务指标纳入全县农村经济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层层抓管理和服务,协调和规范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经营行为。要主动开展市场调研,发布供求信息,组织举办展览会、交易会等活动,努力为林业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二、坚持科教兴林战略

(一)建立科技示范园区,抓好带动辐射。对优势主导产业要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着力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科技园区,放活科技承包政策,把人才和技术引进园区,开展科技攻关,点上出成果,面上搞辐射。

(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整合现有技术资源,加快科技应用步伐,实施标准生产和经营,努力培育绿色无公害经济林基地和林区特色产品基地,开发生产绿色食品。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精深产品加工工业。林业技术推广站要组织技术力量,投入林业产业开发主战场,把研究与推广结合,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三)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短缺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要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把请进来教与走出学结合起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聘请专家担任科技顾问,充分享用外界科技资源,逐步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产业开发人才队伍,促使产业开发科技化、信息化、规范化运作,确保效益最大化。

三、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坚持自愿民主,积极稳妥地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县苹果、杏和种苗、花卉产业协会,并充分发挥协会在实际生产和产品销售中的信息、技术服务和组织功能。积极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建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努力形成县、乡、村三级合作社网络。各乡镇和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手段,扶持林业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四、认真落实产业政策

要发展壮大林业产业,使其为大地增绿、农民增收、职工致富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进一步调整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政策。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工作,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为林业产业的投入,配合计划、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下达的林业贴息贷款计划,协调农村信用社向发展林业产业的农民和林业职工发放小信额贷款,积极与税务部门配合,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林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林业产业经营者的负担。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识》中有关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地、林木和林业用地使用权的合理流动和转让,规范流转程序,加强流转管理。要加大外资引进力度,鼓励引导县内外各种经济主体投资发展林业产业。

五、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全县要从现有林业产业企业中选择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培养,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对产品市场销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引导其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龙头企业。要切实延伸产业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集团化经营模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大力加快发展主导产业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和林业资源丰富多样的优势,把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和建设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布局,大力发展经济林、种苗花卉、子午岭种养和森林资源旅游四大产业。

——在发展经济林产业上,要围绕“优质苹果重点在塬面发展,形成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山区大力发展仁用杏、大枣等经济林;城郊周围发展鲜食葡萄、杏、李子、桃等果树”的发展思路和“点上突破,周边辐射,形成片带”的基地建设要求,严格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加快发展速度,实施规模突破,形成苹果与其它干鲜果品结合的特色经济林带。坚持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管理,积极培育绿色经济林果基地。

——在发展种苗花卉产业上,坚持以国有苗圃为骨干,积极鼓励和支持乡村集体以及个体发展一齐上,加大风景绿化树种和花卉资源的引进和开发力度,培育名特优新品种,全面提高质量和生产水平,加强种苗花卉生产、流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管理和信息服务,发展一批高档示范基地和名优生产基地。

——在森林旅游上要挖掘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和配置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扩大客源。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提升档次和知名度。

——种养加产业以特色产品开发为重点,创新发展机制,扩大对外开放,以信息化带动和高新技术为支撑,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全方位开辟就业门路,增加群众收入。

七、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县上制定和落实各项鼓励政策,统一税费、资源利用和投融资政策,为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支持非公有林业产业发展,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进行林业产业开发。允许将非公有制林业产业项目列入全县林业产业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实行资金直补到实体或私有者。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商品林地、林木既可通过改制、出让等形式,依法转让给非公有制经营主体经营,也可以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面向社会搞活经营。

附表:

一、华池县“十一五”果品产量产值规划表

二、华池县“十一五”果树栽植规划表

三、华池县“十一五”果品贮藏规划表

四、华池县“十一五”果品加工规划表

五、华池县“十一五”种苗花卉产业基地情况表

六、华池县“十一五”种苗花卉产业育苗基地规划表

七、华池县“十一五”种苗花卉产业良种、采种基地规划表

八、华池县“十一五”种苗花卉产业绿化、美化基地规划表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