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版
|
政务微信
关怀版

华池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归档时间:2025/5/29 10:55:50
全文检索
索引号: 3070211020000013000000/2022082700001191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6-05-1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五年规划

华池县财政工作“十三五”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19 浏览次数: 【字体: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财政改革落实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财政工作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于促进全县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在总结“十二五”期间财政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财政工作规划,着力打造公共财政、阳光财政、民生财政、法制财政、廉洁财政。逐步将重点工作从抓收入向控支出转变,向支出要效益、要质量,进一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一、“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财政收支规模持续扩大,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011年至2015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6666万元、32008万元、41576万元、45787万元、36553万元(已剔除一次性收入34889万元),“十二五”末较“十一五”末即2010年15505万元增长135%,年递增18%,较计划增加了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口径)分别完成17760万元、20728万元、27402万元、29400万元、22552万元(已剔除一次性收入34889万元),“十二五”末较“十一五”末即2010年10004万元增长125%,年递增18%,较计划增加了3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在收入和财力增长的推动下,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至201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完成99066万元、123970万元、154125万元、156713万元、157048万元,“十二五”末较“十一五”末即2010年73581万元增长113%,年均增长16%。五年间,全县累计支出69亿元。在此期间,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理财方针和公共财政取向,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进展明显,为全县改革、稳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二)财政改革全面推进,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财政改革的重点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2013年我县制定了《华池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华池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原华池县会计核算中心更名华池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同时将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全部退回原单位核算,搭建了“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完成同省财政厅及市财政局的纵向联网,实现了与预算单位及商业银行互联互通的横向联网,财政业务七大模块即预算指标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工资统发系统、账务系统、部门预算系统、公务卡系统、动态监控已全部上线运行,现在全县所有财政支出全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办理。按照省市安排,将部分重点项目资金纳入绩效评价管理,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安排以后年度预算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财政惠农资金、项目管理规范有序,资金使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开展“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资金兑付方式改革,十二五期间共发放各项惠农资金62127.18万元。认真贯彻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会议精神,建设支农资金整合示范点15处,实施项目145个,整合资金14670.25万元。向上争取农业财政、发展资金等项目51个,争取资金2567万元。五年以来,我县结合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按照“山区路、川区桥、塬区水”的规划思路,在15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共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226个。新修村组砂石道路769公里,硬化道路7.55公里;新建桥涵84座;新安装饮水管线92.9千米,新建其它小型水利设施9个;新建垃圾收集点8个,进行村容美化亮化1处。共投入资金13648.95万元,其中:省级投入财政奖补资金5036万元,市级投入财政奖补资金30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200万元;村级筹集资金4989.45万元。项目实施后受益人口达14.48万人次。

     二、“十三五”期间财政工作形势分析及目标

    (一)形势分析

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十三五”时期我县财政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促进财政发展的有利因素。从大的方面来看,一是中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鼓励消费,加大投入,将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二是习近平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若干意见》,对我县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从我县的收入情况来看,原油开发稳步推进,年产量已过200万吨,探明天然气储量约1000亿方,年出气量约3.6亿方,探明煤矿面积约2364平方公里,储量80多亿吨,保康乔河风电项目、华润紫坊畔风电项目获得省发改委审核,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已初步建设,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市上决定从2013年开始,调整和完善市对县长庆油田税收地方实得财力返还补助政策,以各县区上年度长庆油田原油总产量每吨20元给予定额补助,将给我县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

2.影响财政发展的不利因素。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经济整体仍将缓慢弱势复苏,财政增收困难。从内部环境来看,原油开发力度下降,房地产萎缩,煤气资源未开始开发,税收收入来源渠道单一,收入总量不足。我县属于国扶贫困县,财力紧缺,有限的财力仅可保工资保运转,随着南部新区开发、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扶贫攻坚通村油路及精准扶贫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我县贷款和拖欠工程款较大。加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等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安置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考录多,财政供养人员快速增长,机构烦冗,物价上涨快,县级承担的支出越来越多,支出保障压力非常大,财政收支矛盾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将继续存在。财政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担负的责任更重。

(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上确定的能源强县和产业富民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完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财政公共保障水平,创新预算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2.基本原则

公共性原则。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财政分配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心。保证政府公共财政重点投向义务教育、民生、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等领域,支出安排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困难地方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

绩效性原则。按照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奖优、治庸、罚劣,合理确定考核目标,建立健全绩效预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公平性原则。坚持筹集、使用财政资金公平,保证财政分配结果的合理和公正,确保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优化结构原则。努力保持财政收支总量有增长,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规范财政支出的范围和内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规定,从严控制一般公用支出,支出向贫困村倾斜,促进支出结构优化。

服务性原则。以为全体人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为方向,增强主动服务观念和履职尽责观念,充分发挥财政的应有作用,抓住服务质量和规范办事两个中心环节,明显提高财政服务效率,做到“服务标准化、办事规范化”。

依法理财、公开透明原则。坚持依法理财,强化依法治税,实现全面依法行政,做到无预算不支出,使财政工作科学规范,财政决策、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公开透明。

3.奋斗目标

(1)财政收入目标。综合考虑全县财政收入增减因素,财政收入以2015年完成数为基数,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十三五”末财政大、小口径收入分别达到5.37亿元和3.32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7%。大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十三五”期间分别完成39500万元、42660万元、46073万元、49759万元、53739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口径)预计“十三五”期间分别完成24400万元、26352万元、28460万元、30737万元、33196万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

    (2)财力目标。根据“十三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补助,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县可用财力分别为80000万元、83000万元、86500万元、90500万元、95000万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3%。年均增长4%。

    (3)财政支出目标。根据预计的财力和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统筹考虑全县财政支出需要,预计“十三五”期间财政支出分别为155000万元、159650万元、164440万元、169373万元、174454万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1%,年均增长2%。同时,要控制债务规模,建立消化债务机制,“十二五”末全县政府性债务限额12.59亿元,“十三五”末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要控制在规定的限额内,加大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以缓解经济建设和政府正常运转压力。

(4)财政管理目标。构建财政事权清晰、服务社会公共需要、管理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系,确保财政对农业、社保、科技、教育、节能环保等公共领域的投入,重点保障全县扶贫攻坚所需资金的需求。财政管理改革深入推进,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和预算约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增强工作透明度,实行“阳光采购”。落实“收支两条线”,提高非税收入质量。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廉洁自律规定,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规范化财政机关,提高依法行政、科学理财、精细理财水平。

三、“十三五”时期财政主要工作任务

围绕“十三五”财政发展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总领财政工作,在巩固“十二五”财政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育地方财源,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增长

1.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地方财源

紧盯石油、天然气、煤炭、风电、光伏等资源,开展多渠道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外来投资商或企业落户华池,同时,积极争取革命老区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享受资源开发税费优惠政策。以南梁红色旅游景区为依托,加大小杂粮、白瓜子、瓜菜、刺绣、羊肚菌等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和推广销售,通过旅游带动三产,助推地方小企业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财政支持引导,在每个村都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站点,让老百姓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出去,足不出村就可以将自己所需日用品买回,带动物流公司发展。引导投资者做大企业、做强产业,不断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和发展后劲。

2.加强项目资金争取,促进税收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每年年初预算列支部分项目前期费,超前谋划重点项目,与有关职能部门精密协作配合,抢抓机遇,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通过国家投资项目实施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税收持续增长。

3.严格依法征管,确保应收尽收

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做到应收尽收。加大稽查和清欠力度,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严厉打击各种偷税行为。要继续紧盯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认真做好税收分析,准确预测收入增减趋势,牢固把握收入主动权。同时强化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做到税费并重、大小兼顾、多管齐下。

(二)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科学合理安排支出

1.加大扶贫攻坚资金投入力度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逐年增加县级扶贫专项资金规模,提高贫困村、驻村服务队工作经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重点向预脱贫村、贫困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和信贷资金投入扶贫开发,不断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2.支持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调整和完善财政对文化教育的投入结构和投资方式,支持科技文化产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地方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大力整合中等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及扩大受教育面,从提高农村教育素质入手,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

3.加快卫生体系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卫生资源的区域调整,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项目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卫生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加快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4.理顺关系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在优先保证工资正常发放和机关正常运转的同时,保证对农业、社保、环保、科教和精准扶贫的资金投入。压缩各部门会议费、“三公经费”等消费支出。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事权划分,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保证政府履行事权的必要支出。建立健全人员编制管理制度,严格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净化财政供养范围。认真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减少不合理支出,杜绝财力的不合理投入和流失。

(三)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严格执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规定,未经国务院批准,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不得向金融机构贷款。全面调查摸清政府债务项目和还款金额,摸清底数,分清责任,落实还款计划,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单位还款、预算列支、债券置换等方法,逐步消化历年债务。确保“十三五”末全县政府性债务减少到规定的限额内。提高财政风险意识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财政资金安全。

(四)以改革求发展,全面强化财政职能

1.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按照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新修订的《预算法》有关规定,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创新财政管理方式。一要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全口径预算制度。将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同时编制,统筹考虑安排。二要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信息外,全县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政府预决算要全部细化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基本支出经济分类要公开到款级科目。三要加强预算平衡和执行管理,实行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 2016年起,我县将按照三年滚动方式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四要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这项改革已在我县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继续推进。一要做好部门预算编制,科学、精细、客观、及时的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目前,我县存在预算定额标准过低、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批复不够及时、年中追加调整频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二要完善公务卡结算制度,协调商业银行建立用卡环境,制定出台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加强公务卡使用情况监控。三要推进和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确保财政资金收付的真实性、合规性。四要不断完善管理科学、结构合理的国库资金存储机制,组织清理财政及部门预算结余资金,努力盘活财政资金存量。

3.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建设符合法定要求和与职责相符的集中采购机构。运用“互联网+政府集中采购”的新模式,探索创建与集中采购服务功能相适应的信息化共享机制,推进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窗口和信息化平台建设。

4.进一步深化财政监督管理和法制建设

完善财政监督职能,规范监督程序和手段,强化对财政资金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及绩效评价的监督,构建系统、全面、有效的动态监控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严肃依法查处各种财政违法违纪行为,完善处理违法事件与追究责任人相结合制度,积极探索新的财政管理方式。加强会计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电算化管理,惩戒会计违法行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建立健全财政执法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财政部门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探索财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自觉接受各方面对财政部门的监督,加强财政部门内部监督。

(五)以扶贫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面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

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安排部署,以扶贫攻坚行动为抓手,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精准扶贫贷款、双联惠农贷款政策,为农户发展产业注入资金,带动大量银行资金进入农村,从根本上解决农户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六)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措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要求,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把对干部的培训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在全体干部范围内持续开展“三严三实”活动,从抓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入手,重点培养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局荣我荣和自觉服务大局的思想观念,努力提高干部整体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度有关规定,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增强财政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抵御利益诱惑的免疫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鉴别能力、科学判断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完成“十三五”财政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