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文字实录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先生,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先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下面,首先请辛国斌先生作介绍。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感谢大家在百忙当中抽时间参加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也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予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关情况。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合作,让创新科技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李强总理指出,要优化支持购买使用政策,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率先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接续制定面向2020年和2035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批复建立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各部门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举措,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配套政策,行业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产销量逐年攀高,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与相关行业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7.7%,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当前,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跨国车企也加大研发投入,这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当然,产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产业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支撑保障能力优待提升等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应对解决。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6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宏观指导、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谢谢。下面,请许宏才先生作介绍。
-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就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支持住房改造、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消费。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政策,鼓励企业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财政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9月1日起,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7年、2020年、2022年先后三次将该政策延续至2023年12月31日。截至2022年底,上述政策累计免税规模超过2000亿元,预计2023年免税额将超过1150亿元。除了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外,国家还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对纯电动汽车不征消费税。相关财税政策有力支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6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年底,减免力度分年度逐步退坡,并对新能源乘用车减免车辆购置税设定减免税限额。初步估算,实行延长政策,2024—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制发了操作文件,明确了具体政策内容。同时,我们将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谢谢。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下面请欧鸿先生作介绍。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欧鸿: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政策例行吹风会。按照会议安排,我先向大家介绍《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总体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充电基础设施为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力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总体要求。此后,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大、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这对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对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构建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作出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等五方面任务,重点突出“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系统观念,依托全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部署建设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二是坚持目标导向,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为目标,推动提供安全可靠、经济便捷的充电服务。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提出操作性强、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各有关方面做好《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强化对各地指导监督,确保各项措施尽快落地见效。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谢谢。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
人民网记者:
随着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规模化的快速发展新阶段,现在在全面市场化拓展方面遇到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推动更好解决?谢谢。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
谢谢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充换电网络也在日益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年销量从2020年的136.7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两年之间增长了4倍,新能源汽车已占到汽车新车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我刚才在开场白中谈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发展还存在着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地域看,受动力电池低温适应性、充换电设施不足等因素影响,东北、西北等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对滞后,东北三省和西北五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到全国总量的5%,地域上呈现了不均衡的特点。从车型看,新能源商用车销售增长较乘用车明显迟缓。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仅占商用车总销量的10.2%,也就是说,所有商用车当中新能源的商用车只有十分之一,其中,中重型货车销量占比仅有2.7%。从城乡市场看,农村市场尚未充分挖掘,2022年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农村地区汽车总销量的4%,远远低于行业总体25.6%的水平。针对上述问题,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从供需两侧入手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一是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支持开展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热泵空调、整车热管理等技术攻关,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技术标准,以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低温适用性和安全性,满足高寒地区消费者需求。二是加大重点领域推广。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编制实施重卡电动化工作方案,加快提升城市公交、物流、出租、环卫、重卡等车型电动化比例;此外,我们还将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支持企业开发更多先进适用车型,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力。三是强化支撑保障条件。制定促进锂资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重点矿产项目开发,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拓展梯次利用场景,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生态体系。四是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支持优势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优化产能布局,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落后整车企业和产能退出,推动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我简单回答到这里,谢谢。
-
封面新闻记者:
据统计,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了此前快速增长趋势,这意味着对充电桩设施的巨大需求。请问,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建设情况如何?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如何与之匹配?谢谢。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