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池文苑】第八十九期 散文:星耀山河,精神永昭
秋意渐浓时,在兰州驶向西峰的高铁上,听闻杨振宁先生仙逝的消息,心头骤然一沉。窗外的黄土高原依旧壮阔,却因这则消息添了几分肃穆,那份惋惜与悼念,如秋风吹过旷野,绵长而深沉。
人终有一死,然生命的重量从不由年岁丈量。正如哲人所言"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杨振宁先生的离去,无疑是一座精神的泰山巍然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一生,是一部跨越世纪的传奇,更是一曲家国情怀的壮歌。

作为物理学家,他以超凡的智慧叩开了宇宙的奥秘,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等领域的成就,足以让他跻身人类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列。那些晦涩的理论、精妙的公式,是他献给世界的礼物,让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可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对故土的深情。在异国他乡功成名就后,他毅然选择归来,以耄耋之龄投身祖国的科研教育事业,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铺路搭桥,这份"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家国情怀,比任何学术成就都更能触动人心。
世人也曾热议他与翁帆的婚姻,惊叹于他冲破世俗偏见的勇气。"率性之谓道,食色,性也",这份对生命本真的坚守,恰恰彰显了他"大丈夫"的坦荡与赤诚。他从不为流言所困,始终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对生命的尊重,这份通透与率真,亦是君子风骨的生动诠释。
杨先生仙逝后,朋友圈、公众号里的悼念文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不是刻意的造势,而是人民发自内心的缅怀。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物理理论,却能清晰地分辨出谁在为国家谋发展,谁在为人民谋福祉。那些流淌在文字里的敬意,印证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凡是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的人,永远会被人民铭记。
如今,杨先生已驾鹤西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璀璨星辰,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他让我们明白,何为"正人君子"——是心怀家国,以学识报国;是坚守本心,不为世俗所惑;是胸怀坦荡,敢作敢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精神指引。
我们悼念杨先生,不仅是缅怀一位科学巨匠,更是要传承他的家国情怀,汲取他的精神力量。愿我们都能以杨先生为榜样,走大道、做正人,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担当与奉献,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星耀山河,精神永昭。杨振宁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祖国的山河大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不懈前行。
作者简介:
董培刚,甘肃华池县人。长期从事中小学管理和教学工作,喜欢传统文化和文学创作。有多篇诗作在各类期刊上发表。曾荣获“鲁迅杯*文学银奖”和“华文杯*原创文学突出贡献奖”。既坚持读书,又坚持运动,让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立志于和志同道合的人一块学习,竭尽所能去做公益(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播)。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