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 · 特辑】流汗的岁月丨致无悔军旅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庆平两地曾服役于武警交通某支队太原指挥所四连和六连的部分战友,借刘麦成班长给儿子完婚之日,相聚在古称高平镇的泾河河畔,柳湖园边。一下车就看见整洁的街道,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柳绿花红,到处高楼林立,给人一种久违的感觉。
军营一别离开榆林古镇至今二十余载,今日老战友相见依然感觉那么亲切。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那些曾经年富力强、精神饱满的战友,转眼间已两鬓斑白年过半百,但见老兵们都精神矍铄依然风采依旧,身体健壮,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喜闻诸多子女事业辉煌并已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也有上名牌大学本硕连读的,还有子承父业参军报国的,许许多多才知的近况,让我心里很是欣慰和羡慕,席间我们相拥一起,哽咽着讲述分别后的故事,激情的描述着当年的军旅传奇,每个人还是那么真挚,每颗心依然是那么纯真,眼神还是当年那样坚定。
今天相聚在属于军人的特殊日子里,皆因我们在青春年少时相识于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脚下那座绿色军营中,有我们一起训练一起摸爬滚打,有训练场上你追我赶的情形,还有生活中一块吃饭碗碰碗,一同睡觉头对头同甘共苦的点点滴滴,这许许多多的场景奠定了不抛弃不放弃的战友情。因为这里,让我们战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这座桥梁直通五湖四海天南地北。
记得我曾写过一篇准备投递人民武警报的新闻稿,标题为“沙漠中的一支劲旅”记武警交通某支队榆靖项目部。全文内容如下:在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与毛乌苏沙漠接壤的边缘地带,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正在建设中的榆(林)靖(边)高速公路第二标段的施工现场,一个个身着橄榄绿的身影在工地穿梭,机械轰鸣操作手刘麦成正驾驶着大型装载机将一铲一铲的沙土铺设在路基上,推土机操作手王正奇紧随其后经过数次一前一后的摊铺,瞬间高低不平的沙土堆呈现出了一段平展的道路,压路机冒着黑烟慢慢驶来,震动碾震出的威力感觉人的五脏六腑都在跟着颤动,平地机一遍遍地来回修复着垫方的高度。营长李世杰,甘肃镇原人,1983年12月入伍,武警少校警衔,项目自去年11月开工以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李营长不分昼夜在工地和项目指挥部间奔波,今天他又顶着烈日在工地指挥机械有序地穿插着。总工贾福成,内蒙古集宁人,1987年7月从大学入伍,武警少校警衔,这位蒙古大汉本来是位白面书生,在沙漠中连续工作数日白皙的脸庞及皮肤被紫外线烤得黝黑黝黑,他正和测绘班王成军、实验班黎刚扯着图纸边看边叮嘱施工人员注意事项。总工在项目实施中责任是最重的,既要负责组织施工、验收、监督规范操作流程、还要把握工程质量、严格执行检验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不远处的边坡两旁连长商善宝指导员刘红杰领着两个施工排几十名战士挥动着铁锹十字镐不停铲着挖着。眼看到中午了后勤班杨维舟王辉开着双排座五十铃轻卡把热气腾腾的饭菜及时送到了工地一线。
记者现场采访了营长李世杰,他说:“因为我们是军人,所以服从命令就是我们坚守的动力,在支队成立30周年和建党80周年来临之际,我项目部全体官兵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老西藏精神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连续加班加点数个月,确保6月底完成沙土路基90%工程量,桥梁涵洞完成主体结构,用我们的赤诚之心向党和人民上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半小时吃饭休息后,随着值班员一声声急促的哨声,官兵们又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此刻的场景只是这支部队的一个缩影,在全国其他省市还有很多。
记者在采访前路过太原指挥所时,经政委王明宇(武警中校警衔)介绍得知,这支部队是1971年4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四川省组建属正团级建制,1978年9月接国家建委、总参命令支队机关由四川迁至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这是一支担负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工程任务和维护社会治安、处置突发事件,劳武结合、能攻能战、以工为主,军事化、专业化的工程部队。该支部队自组建以来先后完成川藏、滦赤、沙东、天走等多条国防公路共计数千公里的新建、改建和整治任务。截至2000年底,所承建的高等级公路就达数百公里,修建大桥几十座,所建工程合格率100%,有2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优质工程奖。三十年来,无论战斗在雪域高原,还是在沿海内地,该支队全体官兵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斗作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严寒、斗酷暑,默默无闻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交通建设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并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认真进行处突训练,在维护社会治安、制止犯罪、平息纠纷、抢险救援中涌现出了许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和英雄事迹,深受部队沿线政府的高度赞扬和人民群众的拥护。
现在正是中午1点左右,官兵们吃了午饭稍作休息后,头顶着烈日,脚踏着滚烫的沙土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施工中。为了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一茬又一茬的官兵接续奋斗着!
这篇稿子我至今记忆犹新,在2001年时除了邮寄没有其他渠道,就这样稿子被搁浅了。当时我和会宁籍战友张发旺就跟随在营长身边,保证他的出行和安全,就这样我们跟着部队转战祖国大江南北,每到一处战斗过的地方,都留有我们用青春、热血浇筑的脚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前后几次军改,这支部队已经成为了国家抢险救援的中坚力量。
数载军旅夜,难忘战友情,入军营我们守卫忠诚,脱军装我们不忘初心,返家乡我们奉献社会,再出发我们意气昂扬。虽然战友们都脱了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多年,但是发扬和继承部队的优良作风的思想始终未变,仍然矢志不渝勇往直前着,在圆梦中国的道路上,在各自的岗位中谱写着新的篇章。
祝各位老战友“八一”节快乐! 向各位老班长学习向老战友们致敬!感谢你们的精心筹备和热情招待,期待着下次能在红色革命圣地南梁相聚。临别之际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各位老战友岁岁有今日,年年有今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幸福!也愿我们的人民军队更加强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