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功:让红色历史“火起来”的农民讲解员
“解放区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军队和人民 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呔,齐动员呀么嗬嗨。开梢林呀么嗬嗨,开荒地呀么嗬嗨,不分男男女女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呔,加油干呀么嗬嗨。”
走进位于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大凤川的军民大生产纪念馆,一位体形消瘦、皮肤黝黑的男子唱起了耳熟能详的红歌《军民大生产》,用极具陇东特色的方言为游客介绍当年军民大生产时热火朝天的故事。他就是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管理员王有功。
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管理员王有功:“2010年6月5日我来到大凤川军民大生产纪念馆当管理员。到2012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大规模给游客进行讲解,一直到现在坚持了13年时间。”
军民大生产纪念馆是南梁红色景区的重点景点之一。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2009年,华池县筹措资金在原址上修建了军民大生产运动纪念馆,展出了大量历史文物和图文资料,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奋斗故事,现为全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2010年6月,从新疆退伍多年的王有功,返乡来到军民大生产纪念馆当管理员。从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起,他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守好这座精神宝库,把南梁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管理员王有功:“开始的时候由于精力不够,挖掘历史还不多,讲的不好。但是慢慢的以后回来的老学员老战士向他们请教,还有老战士的子女向他们讨教了这些东西啊,所以后面,我就是向当地的老百姓又挖掘了一些东西。”
当兵时担任教员,当采油工人时兼任解说员,这些经历让王有功对纪念馆的解说工作游刃有余。在纪念馆的讲解工作中,他摒弃了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以独具特色、鲜活生动的方式,让那段光辉历史重新焕发生机。
“乔连珠他就组织他们全家22口人,搞这个大生产,他是咱们陕甘宁边区少有的耕一余三的劳动英雄。”
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管理员王有功:“有些讲解员娃娃说,为啥我们讲的不像你讲的那样生动那么灵活,招那么多游客喜爱。我对他们说,历史这个东西,你要深入的研究,带着个人的感情去讲,不能死搬硬套。但是历史的东西,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不能讲错,其余的你可以灵活讲,你这样子就把这个历史就给讲活了。”
凭借着这种充满感染力的讲解风格,王有功的每场讲解都能牢牢吸引住游客的目光,让抽象的历史变得通俗易懂,让冰冷的文物“开口说话”。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听他讲解,常常打电话向他预约。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讲解了28次,接待过12500多人。
环县游客苏倩:“讲解的特别生动,听了之后我的感触也很深,对这边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王有功还有一个响亮的雅号—“八大员”。意思是他不仅是纪念馆的管理员,还兼任讲解员、保洁员、绿化员、修理员、看管员等多个职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军民大生产的历史,他除了每天完成规定的工作,还积极“充电”。
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管理员王有功:“我平时也记些东西,看电视、档案、记录、军事频道,这些上面讲的都是关于当时这些历史事件主要内容,像人物事件、历史地点,这些东西我跟前就放一个笔,一个碎纸片,我就赶快把它记下来,完了以后有空了,再整理成一篇文字的形式,便于给这个游客讲解。”
王有功的老家位于华池县柔远镇李庄村,骑摩托车单趟得3个小时,所以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军民大生产纪念馆里度过,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虽然工资收入微薄,但他仍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于此。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红色文化早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
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管理员王有功:“人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管理员不光是开个门就没事了。那么你要干就干好,不干你就拉倒,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你就每天认真的干,干好了你就会爱上它。”
十三年如一日,王有功用坚守与热爱,让军民大生产的历史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也让红色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